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人||陈平原:林纾与北京大学的离合悲欢(下)

本文转自:文艺争鸣

三、被解聘的耻辱

朱羲胄《贞文先生年谱》1913年则有云:“是岁,仍与姚永概共事大学堂。既皆弗合而去,临别,赠永概序;越月,又与之书。”[i]这篇收入《畏庐续集》的《与姚叔节书》,颇有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的意味:

仆潜蛰京师久,咫尺之地,不与足下相闻。既而足下南归,不居大学。有人言,校长不直足下;寻校长亦不见直于学子,且不见直于司学之人。而校长行矣,继其事者不知为谁。然以足下之鸿学方论,宜其不容于大学也。[ii]

接下来批判“庸妄钜子”如何排斥正学,暂且搁下不论。先说这段怨气冲天的话,隐藏着何等巨大的变故。《畏庐续集》中紧接着《与姚叔节书》的,是教育孩儿节俭以及“吾家累世农夫”、应忠厚传家的《示儿书》,其中“余年六十矣,自五岁后,每月不举火者可五六日”,可知该信大约写于被解聘前两年。因信中说的都是大道理,故“此书可装池悬之书室,用为格言”[iii],也可收入自家文集。但在宜与《与姚叔节书》相对读的训子书中,林纾却不是这么平和中正。

商务印书馆版《林纾诗文选》中,收录了《畏庐老人训子书》26通,编者称这些信是1921年前后写给第五子林璐的。可惜原信多无日期,故商务版编排错乱;现据夏晓虹新编66封林纾训林璐书,摘录其中有关大学堂事者,按时间排列,以见林纾心境的变化[iv]:

第一信(1913年3月10日)——大学堂薪水,截至阴历三月止,四月便停课不上堂,须至八月招生。至于请我与不请我,尚在未定。校长何某,目不识丁,坏至十二分,专引私人。钟点既多,余老不能堪。幸《平报》尚可支至今年,得过且过,尚有译书可以添贴。

第二信(1913年3月29日)——大学堂已停课,四月起薪水停支。幸《平报》馆尚存,可以支拄。汝只管安心读书,不必念家中。

第三信(1913年4月7日)——大学堂何鐍[燏]时监督嫌余不通,不肯请。然余老矣,亦无此精力。每月尚可以笔墨得钱,《平报》尚可支撑,至年底再行打算。

第四信(1913年4月12日)——大学堂校长何鐍[燏]时大不满意于余,对姚叔节老伯议余长短。余闻之失笑,以何某到校时,余无谄媚之容,亦无趋承之态,故憾我次骨。实则思用其乡人,亦非于我有仇也。然每礼拜立讲至十句钟,余年老亦不堪。失去此馆,亦无妨碍。前已为政学[法]大学延为讲师,每礼拜六点钟,月薪一百元,合《平报》社二百元,当支得去。唯搬入城内,屋租三十八元,稍贵耳。幸与铭盘、石孙、秀生三人译书,亦可得百馀元。以盈挤[济]虚,尚不吃亏。

第五信(1913年6月6日)——刻下大学堂学生大闹风潮,驱逐校长。何鐍[燏]时系小人之尤,不知怪我何事,乃对缪荔生说我品行不端,学问卑下。其实怪我不会打他马屁,做此谣言。尔父义命自安,凡事任天,即不为大学堂教习,亦有啖饭之地。不图彼蹧跶[糟蹋]我不成,转为学生驱逐。皇天有眼,一一不爽,可见为人不必奸邪。

第六信(1913年6月10日)——大学堂学生与校长何鐍[燏]时大起冲突,校长骂学生为忘八蜑,学生大怒逐之。而教育次长董胡子左袒何鐍[燏]时,将学生全数解散。学生不愿,将其罪状四布。此董、何二人,余并未得罪与他,何对人言,余品行不端,学问卑劣,可笑已极。究竟余一生靠天,即无大学堂一席,亦不至饿死。小人徒自为小人,不足校也。大概董胡纵极力保卫,何终立足不稳,将来必另易他人,何苦妄自作恶多端,留贻笑柄也?何在讲堂,为学生三百余人骂辱至二小时之久,几欲推之出门,名曰欢送,真大奇事。

第七信(1913年9月12日)——大学堂闻有变动之信,然吾终不愿入堂,再为教习。至中华学堂,本请吾出席,近又为人谋去此席,可笑可笑!

这七封有关大学堂的信[v],涉及被解聘事,按林纾的立场及视角,大致可归纳为:第一,因校长何燏时的迫害[vi],林纾自1913年阴历四月起薪水停支,好在有《平报》馆、政法大学以及译书的收入,“尚可支撑”;第二,如此“目不识丁,坏至十二分”的校长,“转为学生驱逐”,可见报应不爽;第三,林之所以被解聘,是因“余无谄媚之容,亦无趋承之态”,而对方又“思用其乡人”;第四,校长解聘林纾的理由是“嫌余不通”,且“品行不端,学问卑劣”。

何校长是否基于某种卑鄙心理而排斥异己,不能只听林纾的一面之词。校史资料告诉我们,这段时间北大处于极为艰难的状态。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25日严复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于是成了北大首任校长。因争取办学经费没有着落,加上教育部义正词严的训令,不擅政务的严复,留下一封《论北京大学不可停办说帖》[vii],挂冠而去[viii]。接下来,走马灯似的,从10月至12月,临时大总统先后任命章士钊、马良、何燏时为北大校长。原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何燏时,接任北大校长后碰到一系列难题,先是学潮不断,后又经费无着,再加上教育部规划将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何校长1913年6月申请辞职,终于在11月获批。任期不到一年的何校长,同样留下了一则反对停办北京大学的呈文[ix]。作为个体的教员,林纾觉得很委屈;可作为校长的何燏时,同样别有苦衷。

那位被林纾引为知己的姚永概(叔永),乃严复时代的北大文科教务长;严复辞职后,姚消极对待新任校长何燏时。这一点,在其《慎宜轩日记》中看得很清楚。日记中,除了记录南行省亲、在政法大学兼课,再就是风闻何校长辞职、大学合并以及停办文科等,显然对北大的事业很不看好。读其1913年10月18日日记,可知当初北大沦落到何等地步:

文科生只十人,又有二人欲改学法政,其八人尚有日本一生焉。教习只        二人,余门尚缺。校长既不专任之余,又不加紧办理,部中又有停办文科之说,可叹也。余归心怦怦矣。[x]

这里说的“文科生只十名”,应该指新入学的学生。1913年5月《政府公报》公布北京大学文理两科毕业生名单,其中文科史学门30名,文学门34名[xi],应该说成绩相当可观。可因学校极度动荡,暑假后招生情况很不理想。据说当年北大文科仅招中国文学一班,可档案馆至今找不到花名册,故北大中文系系友录从1910级(三年制,故1913年毕业)一跳就是1914级[xii]。

某种意义上,林纾的被解聘以及姚永概之归心似箭,是整个大环境使然,不见得是何校长故意使坏。这其中确有人事因素(就像严复当了北大校长,马上礼聘姚永概为文科教务长,那是因为,此前严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时,与姚有很好的合作),严复一走,姚永概迟早是要退的。至于沈尹默提及“太炎先生门下大批涌进北大以后,对严复手下的旧人则采取一致立场,认为那些老朽应当让位,大学堂的阵地应当由我们来占领”[xiii],是接下来几年陆续发生的事,与林纾的去职关系不大。文派之争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留待下面评说;这里只想指出一点,民国初年,基于政治、学术以及人事纠葛,原京师大学堂各科教员纷纷去职,像姚永朴那样熬到1917年方才离开的,实属凤毛麟角[xiv]。

从今人的眼光看,严复、林纾、陈衍、马其昶、胡玉缙、姚永概、姚永朴等纷纷离开北京大学,对于北大中国文学门(系)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可当时人未必这么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或许,这些“鸿学方论”确实不适合于新北大。因为,这涉及政治变迁以及知识转型,不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好在林纾很要强,也很自信,那句“究竟余一生靠天,即无大学堂一席,亦不至饿死”,可不是随便说的。当然,大学堂教习一职,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还有社会地位及名声等。也正因此,林纾对于被解聘一事,始终耿耿于怀。这也埋下了日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林纾奋起抗争,与北京大学诸君直接冲撞的远因。[xv]


[i]朱羲胄:《贞文先生年谱》卷二第5页,《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

[ii]《与姚叔节书》,《畏庐续集》第16页上。

[iii]《示儿书》,《畏庐续集》第18页下。

[iv]文中所引第一、第二、第四、第五信,分别见李家骥等整理《林纾诗文选》第377页、369页、372页、379页。

[v]参见夏晓虹、包立民编注《林纾家书》,北京:商务印书馆,即将刊行。

[vi]1916年北京都门印书局刊行林纾笔记集《铁笛亭琐记》,其中《刍狗》一则涉及此事,可参阅。

[vii]严复:《论北京大学不可停办说帖》,见《中华活页文选》1998年第17期(北京:中华书局)、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册第28—2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或孙应祥等编《<严复集>补编》第116—11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viii]参见陈平原《迟到了十四年的任命──严复与北京大学》,初刊《开放时代》1998年5/6月号,又见《老北大的故事》(增订版)第153—1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ix]参见王学珍等主编《北京大学纪事》上册第30—3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萧超然等编著《北京大学校史》第40—42页。

[x]姚永概:《慎宜轩日记》第1250页,合肥:黄山书社,2010年。

[xi]参见王学珍等主编《北京大学纪事》上册第31页。

[xii]参见萧超然等编著《北京大学校史》第45页、《北京大学中文系系友录》之“说明”及“本科生名录”。

[xiii]沈尹默:《我和北大》,初刊《文史资料选辑》第61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见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第166—167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xiv]参见庄吉发《京师大学堂》附录的“京师大学堂各科教习一览表”,见该书第155—167页,台湾大学文学院,1970年。

[xv]参见陈平原《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教育史上的林纾》,《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人惭愧啊!14位北大校长的书法,厉害了当年!
十四位北大校长的书法,让书法家们汗颜!谁写的更好?
1998-11 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
北大历届校长
北大这校长,难道都是神?——历届校长书法作品欣赏
大院几位旧派人物——之三·梁漱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