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白书《上阳台帖》

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李白,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上万首,留下的书法真迹却寥寥无几,唯有一篇,仅25个字,却价值连城。25个字的千年墨宝,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它的背后又有怎样动人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游历三峡一带,到江陵时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少年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所以便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为师,后来唐玄宗命他在王屋山建立道观。司马承祯除了高深的道法之外,在诗、书、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

司马承祯像


司马承祯见李白器宇轩昂,读其诗文后更表惊叹,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受到鼓舞后,写下了第一篇成名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他在文中以“大鹏”自比,以“希有鸟”比司马承祯,二人遂结下忘年之好,一段道教情缘传为佳话。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和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探访旧友司马承祯,到了之后才得知斯人已逝,只见到他留下的一些山水画作。李白睹物思人,情不能已,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四言诗《上阳台帖》:


李白书《上阳台帖》 纸本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诗的内容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

《上阳台帖》局部

据说晚唐至宋,人人都以得到李白的墨迹为荣,南宋时御府里还保存着李白的行书二帖(《乘兴贴》《太华峰》)和草书三帖(《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其他如《廿日醉题》《送贺八归越》《天马歌》《吾头懵懵贴》等也在民间流传。

不过,现在这些墨迹都已经失传了,只有《上阳台帖》保存了下来。这短短的二十五个字,竟成了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宝。

赵佶题跋

据说最早的藏家是宋徽宗赵佶,赵佶亲自盖章“唐李太白上阳台”保证它是真迹,又题写到: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乾隆题写的“青莲逸翰”

后来,南宋的赵孟坚、贾似道、元朝大藏家项元汴,明末清初的藏家梁清标等人都收藏过此帖。到乾隆皇帝收藏并为它题上“青莲逸翰”四字时,本只有十来寸的这个帖,已是一个三十多寸的长卷了……

李白《上阳台帖》全卷


清末时,《上阳台帖》流出宫外。后在民国时落到张伯驹手里,建国后,张伯驹将此帖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将此帖送至北京故宫博物院。至此,一段国宝的流传史终落幕,《上阳台帖》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等级为“一级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 李白《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为何书《上阳台帖》
李白的书法|亦如其豪放的诗风
1277年前的一天,李白心情不好找张纸写下25个字,现价值无法估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