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件乾隆玲珑夹层瓶,“玲珑”在何处?

今年的苏富比春拍,瓷器部分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件清乾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层瓶。

清乾隆 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层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31.4厘米

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活计文件》有对应记录:玲珑套瓶唇口外翻,犹若华盖,饰如意云纹,极其精致。束颈胭脂红为地,细锥凤尾形卷草纹,锦上添洋花,番莲卷叶,缱绻曼丽,加饰描金双龙耳,天威尽显。鼓腹红地繁花之间,粉青描金镂空仿古纹,龙、鸟交缠,伴以如蝠瑞兽,有条不紊,井然见序。间隙透空,窥见内瓶仿明青花蟠桃,似虚犹实,蟠桃坚硕,枝叶带劲,深浅浓淡,溢宣窑雅风。足与瓶口、肩颈纹饰相呼应,内颈及器底则施松石绿彩,底署矾红六字篆款。

此瓶曾被加纳爵士(1891~1977年)、亨利·奈特(1903~1970年)收藏,60年来首次现身市场。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Nicolas Chow)表示:“苏富比非常荣幸能够呈献这件睽违市场逾六十年的玲珑夹层瓶。此瓶为乾隆御制,同类者稀若晨星。玲珑套瓶精巧细致,极难保存,在乡郊别墅与宠物共存半世纪后依旧完好无缺,实属奇迹。”

此玲珑夹层瓶代表了中国工艺百年才能的高潮,集历代工艺风格精粹,不仅涵古铜器、玉器、龙泉青瓷、青花瓷,还可见在欧洲流行的洛可可式花艺设计。在慕古之余,也赶上世界潮流,妙添新趣,各式风格揉合自然,浑如天成。

清档中的记载

根据档案,由于这种类型的夹层瓶制作繁复,烧造殊艰,仅在乾隆七年、八年(1742年和1743年)生产过,只有少数幸存至今,极为罕稀。

唐英任御窑督陶官时,学埏埴之事,研造烧之术,凭着对美学的坚执,不屈不挠,千锤百炼,开创清瓷新貎。然而此类瓷瓶,对唐英而言,仍是一大难题。

唐英初制“夹层玲珑交泰等九种”,但碍于“工料不无过费,故未敢多造”,得圣上恩准后才成对烧制,幸得乾隆帝认同下旨“按节进十数件,俱要成对,如不能成对,即将各样烧造”(廖宝秀《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 2008年,页27始)。

然而,许多传世玲珑套瓶也形单只影,江西景德镇供御清单中也未有指明偶数,可能从未成双。

相关玲珑套瓶的烧造记录,可参考乾隆七至八年(1742~1743年)档案。

乾隆七年八月十二日记载:“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等交:洋彩瑞芝洋花蝉纹鐏二件、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冬青玲珑夹宣花瓶一件……下省三十四器……旨着配匣入干清宫头等。”

此处提及洋彩红地玲珑花瓶一件,描述与此品相符,据载储入乾清宫。论规模,乾清宫居内廷之冠,是皇帝诏见使臣、内宫宴筵的重要宫殿。

另见乾隆八年两段相关记录(前述出处,页311及页807、808),先在闰四月八日载:

“(广木作)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夹宣大胆瓶一件……传旨着供各配架座。”九日又载:“(乾清宫)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高玉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龙泉玲珑夹宣胆瓶一对……传旨着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件相类的玲珑瓶,其镂空纹饰与色彩搭配与此瓶十分相似,瓶却呈胆式,口略侈但未外翻,也缺双耳。乾隆八年的文献,可与院藏3件玲珑胆瓶相对应(廖宝秀,前述出处,编号68、页271,图49、51及页281,图131)。

清乾隆  洋彩红地锦上添花玲珑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廖宝秀指出,成对胆瓶原与清帝袍服同储内宫端凝殿,而第3件则原置内宫帝皇起居之所养心殿。她认为乾隆七年记载的红地夹宣花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第3件胆瓶吻合(前述出处,页198及281),然档案只提及“花瓶”,而非指明“胆瓶”,乾隆七年之记录所指较有可能乃此瓶,而非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该条目或为有关玲珑瓶最早的记录之一。

风格来源

乾隆年间,复兴高古青铜纹饰。

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初年,随着失爉法的成熟,青铜礼器上的装饰愈加繁复,并始见蟠虺交龙纹饰。除繁纹缛饰的青铜器皿,也有以分范法制成的较简约之例。

镂空蟠虺或交龙纹,多见于器盖或耳上,但也用于主体作饰,凑密繁复。至公元前6世纪,更出现双层青铜器,外层镂空蟠虺交龙纹,内层密封。

战国 青铜镂空蟠虺纹双蛇耳瓿

此类瓷瓶上的镂雕蟠龙纹,或受古青铜启思,但细观其龙,风格与玉雕饰样更为接近。东周玉雕龙纹其中一个特征,乃其目若杏仁,两端边线延长外凸,与此件玲珑夹层瓶上所见吻合。瓶侧龙耳两角弯曲、兽尾分岔,似乎借鉴古代玉器,例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玉龙纹觿。

东周 玉龙纹觿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古青铜器虽常以龙耳作饰,但多较立体,属圆雕之类,而非如此瓶上所饰,强调平面轮廓。“玲珑”,形容器物精巧细微,如玉器雅致,用于瓷器,则指透雕技艺。

玲珑套瓶,外壁镂空,裹藏内瓶,此式宋代老虎洞官窑已有,但数量应较少。

乾隆年间所制玲珑套瓶,则与年代稍晚的青釉瓷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浙江龙泉窑所出。景德镇艺匠以龙泉为范,摹古仿旧,然胎质更显细腻。

元至明初 龙泉窑镂空缠枝牡丹纹长颈瓶

清乾隆 粉青釉镂空缠枝牡丹纹胆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瓶上的粉青玲珑装饰,虽不至于让人实时联想到龙泉镂空雏本,但清宫档案仍称曰“龙泉”,时又谓之“冬青”。

唐英督制之玲珑瓶,集艺取长,尽展巧匠妙工,精彩之处,不流于表面,就连内瓶也满绘瑞图,暗藏惊喜,让人啧啧称奇。内层直接采用钴青为饰,初次入窑前外腹施粉青,瓶身上下加罩透明釉,三者一并以高温烧就,首回出窑后便可添画各色釉上彩,再经过多次烧造方可制成。从瓶腹花窗窥探内瓶图案,依稀掩映,更显玄秘。

唐英渴望抓住帝皇的目光吗?还是期望瓶子持续发人引思,不至沦为另一件宫廷陈设,伫立座上遗忘尘封?

他定必让高宗挨近瓷作,一眇瓶里乾坤。洞中片片景物,一经拼接相连,瞬现青花妙笔仿宣德(1426~1435年),显呈明代遗风,得窥前朝古韵,君心岂能不悦?历代饰纹共冶一炉,起承转合雅致流丽,聚成满清对中国千年文化的尊崇,在清代御器中藏明式内瓶,无疑给予过去绝对的肯定。

乾隆皇帝当然欣喜个中哲思,但他的品味不限于慕古。

继祖父康熙皇帝(1662~1722年间在位)之后,他邀请来华传教的巧艺画家进宫,与中国匠师一同供职,为御作坊迎得新风,更添妙趣。

瓶上所见胭脂艳红,从康熙年间始烧至此,才不过约廿载,衬以高温粉青,嫣色配嫰翠,相得益彰。

轧道锦上添花之饰,则乃乾隆年间所创,锥剔细纹让隙地平增质感,营造色彩鲜艳、密饰华丽之感。

瓶上环缀缠枝洋葩,工整对称,不为写实,全凭以意想象,无碍细腻妩媚。旋曲绿叶,原多见于洛可可式室内装潢,远自西洋传来,依旧萦回,今伴群花绘,却不独为一种而生。清初创烧多种釉上彩料,如此瓶上的缠枝卷叶洋花,最宜让巧匠尽展所能,搭配各色新彩。

此瓶似为孤品,或从没成双烧造,其装饰风格集乾隆年间之大成,但瓶口外翻,巧缀如意云纹,仿佛以丝锦覆口。又添龙耳,纹样与玲珑透雕相辅相成,更显华美瑰丽。瓶口与龙耳的设计巧妙,尤其是沿边外翻瓣叶,制造过程却十分繁复,是以别例尤罕。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除上述成对玲珑胆瓶,另有成对红地洋彩玲珑套瓶,其肩较宽,腹上镂空添画山水开光,原为宫外景山山麓寿皇殿的陈设。

清乾隆 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开光山水纹套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一相类镂空玲珑胆瓶,但颈上隙地,舍紫取蓝。

清乾隆 洋彩蓝地锦上添花玲珑套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承

加纳爵士

此玲珑夹层瓶传承有绪,来源显赫。其史可上溯1950年代,原属加纳爵士(1891~1977年)雅蓄。

加纳爵士乃英国数学兼气体动力学名家,好藏中国艺术品,精鉴专研,历任英国著名的东方陶瓷学会秘书及会长。其著作甚丰,宗西方学术研究之法,钻探中国青花瓷器、掐丝珐琅、漆雕等领域,成绩斐然,见解精辟独到,为这些中国艺术范畴奠下了重要的基础,对后学影响深远,至今未竭。

他曾就清代瓷器撰写专文,并为1965年伦敦东方陶瓷学会的重要清代艺术展览《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出任展品评选会会长,后又将毕生大部分藏品捐予伦敦大英博物馆及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亨利·奈特

荷兰收藏家亨利·奈特(1903~1970年)明辨善鉴,除中国艺术品外,并藏西方绘画。自1930年始,直至1971年辞世为止,搜珍集宝,雅蓄中国陶瓷及工艺品,主攻明清瓷器,多购自伦敦艺商 Bluett & Sons。

在1950年代,能在芸芸器物中择此瓶者,定必独具慧眼。虽然今天看来,此品华丽绝伦,让人趋之若鹜,很难想象当年加纳与奈特购藏之时,此类彩瓷被认为过于繁缛,对西方藏家而言,甚至嫌其“中国”品味太重。1954年苏富比拍卖会上,紧接此瓶上拍的一对嘉靖年制署款黄釉盘便以更高价格成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蘇富比秋拍乾隆洋彩黄地粉青透龙夹层玲珑尊成交 约1.5亿港币!
鉴定洋彩与珐琅彩之别:看这篇就够了!!
8.1 宋瓷 | 宋瓷的极简主义美学
乾隆御铭定窑胆瓶现身2018西泠秋拍|陶瓷|乾隆|西泠
鉴赏之三百一十七 明清官窑瓷器 (五十三)
媲美故宫藏品的清乾隆青花耕读图胆式瓶现嘉德春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