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琅将军的N种逃生方式(地史碎片)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郑氏军事集团领导层将帅互怼,反目成仇。国姓爷派员追杀施将军。施郎成功脱逃,国姓爷杀施父、施弟解气。施郎从此改名施琅,励志报仇。历史的天平因此发生倾斜。事情的要从一年前说起:

永历四年(1650年)冬,广东方面传来的求救消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领着清军数万骑兵攻打广州,永历小朝廷告急。刚夺得厦门岛的郑成功,闻讯就精神焕发起来,就要领兵“勤王”。

行军到了南澳,左先锋施琅突然报告说,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梦,好像对此行不利,请领导三思而行。赐姓嘿然不语,随后通知施琅回厦门岛休假去,左先锋的将印连同兵权让副将苏茂接管。

施琅在厦门岛上闲置了4个月,心想国姓爷耍耍小脾气,现在也该归还兵权了。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动静。施琅打报告申请要出家为僧。国姓爷回复说,你有本事招兵去,招得来兵,就还官复原职。施琅憋了一肚子气。恰好有个亲兵叫曾德的,偷跑到国姓爷那里当了贴身随从。施琅将他拎回来,立马给斩了。国姓爷知道后,也憋下一肚子气。

四月二十日,郑成功传令各位将领呆在各自船中,等待命令。暗地里命令右先锋黄廷,秘密逮捕施琅和林习山,囚禁在船上,派副将吴芳看守。施琅家人让人拿来国姓爷的假令箭,说要提拿施琅审问。副将吴芳信了,一同登上岸。当走到草湾时,施琅将吴芳和押兵打翻,脱身逃走。施琅逃到山洞中,躲了两天两夜,随后投奔苏茂。苏茂秘密地用小船载施琅渡海,投靠郑芝豹。郑成功暴怒,要斩杀林习山,未遂。就杀了吴芳的老婆孩子,命令吴芳继续寻找施琅踪迹。二十一日,郑成功杀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施显。(见附一)

这段话出自阮旻锡的《海上见闻录》。阮旻锡是郑氏集团的海上从业人员,他写郑氏历史,被认为同业中含金量最高。不过阮氏的记事有“硬伤”,把一场惊险万状的潜逃给轻描淡写了。

江日升的《台湾外记》,就传奇了许多。江氏的郑施交恶,也从曾德开始。施琅捉回曾德后,国姓派人求情,被施琅拒绝了。施将军还拿“徇私枉法”等怼赐姓。使者回报施琅无情无义当面斩杀曾德,暴脾气的国姓爷登时大怒。

次日,郑传令众将领到他船上,叫手下人施郎拿下,同时拿下的还有施父大宣、施弟显贵,交付林习山在大船上看守。林习山又命令副将吴芳看管。当晚有人探访施郎,说:“你将小命不保,还不赶快离开。”施郎急忙对显贵说:“如今危在旦夕,我们兄弟怎能一同毙命?弟弟你正当年壮,快想办法逃脱。”显贵说:“长兄你的才略胜过我十倍。何况我已有子息,你还没有后人。我和老父挡在这里,你快快离去,不要多话,免得误事。”施郎起身,假装高兴地对吴芳说:“我以为藩主想要杀我,谁知道是想让我准备铠甲。这是小事。”于是取酒和吴芳欢饮,喝完酒恳求吴芳说:“陪我登岸,去拜见管事的人。”吴芳见施郎举动欢快,又想他的父亲兄弟还在船上押着,就相信了施郎。带人跟着上了岸。施郎说:“走大路要是碰见人不方便,还是走小路吧。”吴芳们同意了。一行人走到草仔垵,施郎跃起,用暗藏的铁锤锤死三名跟随,躲藏到了曾厝垵的石洞中。(见附二)

接下去的情节,就是施郎投奔苏茂。施琅用人头换重金来试探苏茂,苏茂表示不会出卖老领导。隔天,苏茂让心腹用船将施琅载往安平(今安海)郑芝豹处。

据说是施琅族叔的施德馨,曾受施琅委托纂修《浔海施氏族谱》,他也有自己的发现。

施郎被拘后,看守施郎的是林习山的帐下。林施关系向来友善,林又敬重施,于是就交代部下善待施郎。有人向施郎偷递纸条,告诉说情况危急。施郎看完字条,假装轻松地自语道:“这事容易!”看守问什么回事。施郎说:“藩主要我交二千两银子,我已经准备一千多,不足的几百两找人借就得了。”看守信以为真。傍晚,施郎叫上20多名守卒说是去借钱。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施郎故意赖着不走。守兵生疑,簇拥上前捉拿。施郎跃起打翻数人,守兵还击,一一躲闪过去,乘机脱了身。夜间二更时刻,郑成功果然派人要加害施郎,看到施郎已经逃走,赶忙通报全岛戒严搜寻。其实施郎还躲在石洞中。躲了五天,无处寻食。就溜到山谷间,向农夫问路。农夫疑问说:“现在旅行不是太早了吗?你是何人?”靠近一看,农夫惊讶得下跪:“你莫非施将军?藩主正悬赏紧急捉拿你,你怎么还在这里?”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农夫把施郎带动家中,把情况告诉老母,又将家中孵卵的母鸡杀了服侍施郎。施郎在农人家躲了几天,就要辞行。农人悄悄领他着走了十多里路,最后含泪告别:“您走吧。我会誓死为您保密的。”施郎连夜秘密潜入苏茂的军营。

苏茂是施郎的老部下,当时被郑氏任命为左先锋。这人为人磊落,讲义气。看见施郎,又悲又喜,将他藏在寝室中。天亮,苏茂安排酒席召集施郎的老部下,其中有郑文星、张猷、杨文、林照和他的弟弟苏福等,大家都来了。酒喝得正酣,话题就扯到了施郎身上。苏茂故意责怪众人没有真心搜索施郎。众将听了都不高兴。第二天,苏茂又召集大家喝酒,照样呵斥责怪大家搜索不出力。张猷、林照气得控制不住,碗筷一扔起身说:“你过去是施郎的心腹,这么背信弃义到这地步,我们有什么面子和你一起混了!”杨文和郑文星出面解围,叫他们出到外面,说:“等我进去探问详情。”他们进来后拉着苏茂的手说:“您今天这种表演,是不是别有机关?”苏茂看出他们的真诚,就说:“你们共同仗义,是我的心腹啊!”于是将如实地告说施琅今天就在此地。大家于是进入内寝室,拥抱而泣。都说:“情况紧急,快想脱身的办法。”这时郑成功的人马已跟踪到了苏茂家,搜查得很仔细。苏茂将施琅藏在被褥里,苏茂的妻子坐在被褥前,故意打开床帐,搜查人员看看什么都没有,就撤了。当晚,苏茂让亲兵划着小船护佑施琅北渡。这时武毅伯施福已归顺清朝,驻守在安平,听说施琅的消息,悄悄地驾舟前来接应,施琅因此得以进入内陆。话说郑成功探知情况,召集苏茂等人问讯。苏茂告以大义,毫不隐瞒。郑成功表面上夸奖苏茂并放了他,后来却也因这缘故把苏茂杀了。(见附三)

图 2:历史版本的施琅像

康熙年间海澄人郑亦邹,为郑成功立传,他又是这样述说施琅的出逃风格:

施琅连夜逃亡,看见四周海水一片,又不敢搭船过渡。就藏身在荒谷中,饿得快死。正好有佃兵在锄园,就一老头。佃兵远远地看见有五花豹藏卧在草丛中,大惊恐。过一会儿,再看,就一疲软的施琅。施琅惊魂刚定,告诉佃兵原由。佃兵早听说施琅的才能,就安慰他,并拿来干粮和鱼给施琅充饥。此时,郑成功正四出通缉施琅,说:“这人不捉到,一定会成为我的大患。”下令全境中有敢藏匿施琅的,灭族。再说施琅吃完饭,就商量要投奔苏茂。他们连夜敲开苏茂家门,苏茂大惊失色说:“老大怎么还在这里?”事已至此,苏茂就只能收留施琅。施琅逗留了二天,追兵就跟踪到了苏茂家。苏茂将施琅藏在卧室内,让他的妻子坐在床边,用衣物盖着施琅。过了二天,施琅向苏茂借一舟、一剑、一仆人,夜间渡过五通,进入安平,投奔郑鸿逵去了。(见附四)

施琅大概就是这样让“豹精”附体了。持豹精之说的,还有道光版的《厦门志》:

靖海侯施琅,最早时依附郑成功,因事忤逆郑成功,被追杀。施琅出逃藏在草仔垵的石洞中,接着又逃到仙洞。看见仙洞山顶有二个老人在下棋,白须白眉如同古人。其中一老者说:“山下有生人气,是怎么回事?”另一老者回答:“不过是金豹逃难罢了。”话说完,就不见踪影了。(见附五)

“草仔垵”在今镇海路西端一带,另也有说施琅当年藏身,在筼筜港边的岐山,也就是现在开元路的“土地公祖巷”地段。所以等施琅咸鱼翻身后,就建座“土地公祖庙”来感谢土地爷的恩德。(见附六)

乾隆年间,陶元藻为施琅立传,说到施的出逃却有另一番神奇:

……郑成功怀疑施琅背叛自己,想要杀他。施琅发觉,连夜出逃。自料岛上的人全是郑成功的爪牙,乘渡船一定不能逃脱,就沿着山行走。山间有许多石洞,就藏身在洞中。一会儿几十个骑兵追赶而拉,火光烛天,追兵全力搜寻岩洞。施琅藏身的石洞忽然长出了荆棘,搜寻的人找不到施琅,回去报告郑成功。郑成功长叹说:“我留下一祸害给中原了!”施琅父亲大宣、弟施显于是被害。过了几天,施琅从洞中出来,昼伏夜行,到达了晋江。(见附七)

后人考证,施琅藏身的石洞就是曾厝垵的“玉泉洞”。接下去,又有考证家说,这玉泉洞深不见底,可以直通彼岸。施琅就是从洞中这天然的海底隧道一直走到了安海(安平)。

呜呼,人类想象力的丰富,确实能超越一切时空。

3:上李山的“玉仙洞”不知是否就是当年的“玉泉洞”


【附录】
(一)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卷1,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
施琅前在南澳,兵付苏茂代将,意回日必复任,赐姓不与,遂请为僧。赐姓谕令再募兵,许授前锋镇。偶有亲兵曾德逃亡,赐姓拔为亲随,琅将曾德捉回立斩之,赐姓怒而不发。二十日,传令诸将在船听令出军,遂令右先锋黄廷执施琅及忠定伯林习山拘在船中,令副将吴芳看守。琅家人着人假称赐姓令箭吊回审究,吴芳即同登岸。至草湾,琅即将吴芳及押人打倒脱走,逃于山穴中两日夜,投苏茂。茂密以小舟载之渡海,依澄济伯。赐姓怒甚,欲斩林习山,未果。杀吴芳妻子,令芳跟寻。二十一日,杀施琅之父及其弟显,以戎旗中协林胜为援剿左镇。
 
(二)江日升《台湾外记》卷3,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0页
左先锋施郎从将曾德犯法当死,脱逃赂匿成功左右,郎侦擒之,功驰令勿杀。郎曰:“法者非郎敢私,犯法安能逃?使藩主自徇其法,则国乱矣。”促令杀之。但持令者乃德挚友,回而不述执法前言,徒诡说“尔欲以藩令胁吾,面叱杀之”之语。成功大怒。次日,传诸将入船,令右先锋黄廷收郎,并父大宣、弟显贵,交林习山守于巨舰。习山令副将吴芳看之。是晚有到船访郎者,曰:“命不保矣,随登岸去。”郎急谓显贵曰:“危在旦夕,兄弟岂可俱毙?弟年壮,速当计脱。”贵曰:“兄雄略胜弟十倍。且我有子,兄尚无嗣。吾与父当之,兄急行,勿多语,恐有泄露。”郎起,佯喜语吴芳曰:“吾以藩主欲杀我,谁知欲令我备铠甲。此易事也。”取酒与芳欢饮毕,恳芳曰:“伴我登岸,往见当事。”芳见郎举动雀跃,又以父与弟在船,遂信焉。令人随之登岸。郎曰:“大路恐遇人不便,由小径行。”芳之随者是之。至草仔垵,郎出铁锥锥死芳之伴者三人,走匿曾厝垵石洞中。是晚,成功闻报大怒,捆林习山欲杀。拘吴芳妻子,令芳侦寻赎罪。二十一日出令,收大宣、显贵,斩之。严禁船只,晓谕搜索。郎匿数日,饥饿难当,乘昏,奔其部属左营苏茂署(时茂顶郎左先锋镇缺),茂方晚食。郎见激之曰:“闻藩主千金高爵购我,细思贤弟与我最厚,特来相寻,免被他人邀功。”茂曰:“茂虽不肖,岂肯卖镇主以求荣乎?且公投生非投死也。茂虽死亦不肯为,公幸勿疑。”饬守门者秘勿扬,随饮郎,藏之。次夜,令心腹备小船载郎去安平,投施天福依芝豹,求为排解。俄而成功知,往召,郎已逸内陆。成功得回报,愤其叔父市恩放郎(郎于顺治四年依成功,至逃,共住四年耳)。
 
(三)施德馨:《襄壮公传》(《靖海纪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390册,第550页)
时守公舟者,为抄(林)习山帐下,林故与公善,且敬事公。因嘱其善待。会有以危状白公,览毕,徉哂曰:“此易与耳!”守者询以故,公曰:“藩欲吾输金二千,吾业有千余,再告贷数百则足矣。”守者信为然。薄暮,则令守卒二十余人随往借贷。行渐至寥旷所,公故坐不行。守者疑,环而前执。公起仆数卒,提守者挥击,皆辟易,遂脱身。夜二鼓,郑氏果遣人欲害公,见已遁,归报,乃环岛遍索。而公实匿石穴中。已五日,无从得食。潜行山谷间,遇田夫问道。诘以“旅行不当太早,尔何为者”。稍近,物色之,则错愕长跪曰:“尔非施公乎?本藩悬赏格购公急,犹在此乎?”欷歔泣下。因留公至家,告其母,烹伏鸡炊粥以献。其人贫而孝,公义之。匿数日,谋他适。潜引十余里,拜泣曰:“公行矣。誓为公死,勿敢泄!”以故公得乘夜潜达于苏茂所焉。

茂故公部将,时为郑氏左先锋,为人磊落抱义气。见公,悲且喜,匿之寝室。旦日,置酒召公诸旧将,则有郑文星、张猷、杨文、林照与其弟福等毕会。酒既酣,谈及公,茂故责诸将不实力搜索,诸将愤憾之。越日,复召饮,怒责如初。猷、照愤不自胜,投匕箸起曰:“若为公心腹,背义若此,吾曹何面目与俱生!”文及文星解而翼之出,令居外,曰:“待吾入探其情。”入执茂手曰:“君今日情事,岂别有机关乎?”茂察其真诚,乃曰:“君辈共仗义,是吾心也!”遂实告以公今在是。则与入寝室,拥抱而泣。皆曰:“势急矣,谋脱公计。”而郑氏已踪迹至茂家,搜甚悉。茂匿公床被中,茂妻坐其前,故搴帏示之。搜者视无有,乃去。是夜舣舟,以所亲劲卒翼公,扬帆北渡。郑氏侦知,召讯。茂披陈大义,一无所隐。郑阳奖而释之,后终以脱公故杀茂。时武毅伯福已归本朝,驻安平,闻公信,潜驾舟相待,得入内陆。此天之所以玉成豪杰,不使泯没而为本朝建奇功者也。郑氏闻公脱身,顿足曰:“唉!吾不幸结此祸胎,贻将来一大患!”盖知之矣。
 
(四)郑亦邹:《郑成功传》(《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9页)

顺治八年四月,“左先锋施琅得罪,逃于本朝。琅之事成功也,年最少,风宇魁梧,号知兵,自楼橹、旗帜、伍阵相离之法,皆琅启之。然颇恃才而倨。有标兵得罪,逃于成功,琅擒治之,驰令勿杀,琅已斩之。成功怒, 捕琅,逮其家,杀琅父及其弟显。显时为援剿左镇。琅夜佚,顾四塞环海, 无敢问渡,匿荒谷中,饥且死。适佃兵锄园,老矣,望见五花豹隐卧,大惊怖,顷之,傫然施琅也。琅亦惊定,且告之故。佃兵闻其才也,慰抚之,为箪食与鱼为取饷。然已惫甚,肌革惨懔。成功购琅急,曰:“此子不来,必贻吾患!”令国中舍匿者族。食毕,乃谋之所部苏次将茂,夜同叩次将门,佃兵而后乃去。茂则大惊失色,曰:“大哥安得在此?”既已,无可奈何。留二日,迹至苏家,乃伏琅卧内,令其妻隅坐,以衣覆之。居二日,假以一舟、一剑、一竖子,夜渡五通,入安平,依鸿逵。厥明,茂则席藁请罪军门,成功赦而封之如琅职。久之,琅归本朝,授水师提督,驻海澄。
 
(五)道光《厦门志》卷16 丛谈,鹭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539页
靖海侯施琅,初依郑成功,以事见忤将索杀之,奔匿草仔埯石穴,复走仙洞。见绝顶二老对弈,须眉皓古。一叟曰:“山下有生人气何?”一叟曰:“金豹逃难耳。”语毕失所在。

(六)《厦门市地名志》,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13年版,第569页

土地公祖巷:因土地公祖庙得名。传郑成功叛将施琅曾藏匿于此,得以脱险降清,后重建该庙。为本市最早的土地公庙,俗称土地公祖庙、岐山古庙、仙祖宫。

(七)陶元藻:《靖海侯施琅传》,《泊鸥山房集》卷4;《清代诗文集汇编》341册,第59页

嗣因成功将掠粤之惠、潮以佐饷,琅不可,成功弗怿。复有将弁犯法,当诛,成功为之解,琅不从。由是,成功疑其背己,欲杀之。琅觉,宵奔。自度海上人皆成功牙爪,渡必不能脱,缘山而行。山故多洞,乃匿于洞中。俄而追者数十骑果至,火光烛天,大索岩穴。琅所匿洞忽生棘刺,索者不可得。归报成功。成功喟然叹曰:“吾留一患与中原矣!”琅父大宣、弟显遂被害。越数日,琅从洞中出,昼伏宵行,乃抵于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施琅祭郑成功文
施琅为何主张武力收台:郑家多次拒绝大陆善意
谁说清朝无名将?此清朝名将战略眼光独具,想把日本变为中国一省
清」施琅叛清投靠郑成功,因家仇再度降清,如此反复为何还得清廷重用
历史人物 — 施琅
康熙收复台湾后,军民是怎么安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