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伯族汗都春(锡伯族曲子剧)

锡伯族汗都春(锡伯族曲子剧)

 

 锡伯族汗都春,是锡伯族戏曲剧种,也叫锡伯族曲子剧、秧歌,锡伯语叫作“汗都春”,是由曲子剧的平调、越调曲子与锡伯族的音乐、舞蹈揉合在一起,于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汗都春”是锡伯人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新疆曲子的曲艺形式的称谓,主要流传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邻近的霍城县、巩留县、伊宁市和乌鲁木齐市等地锡伯族聚居的地方。音乐大体由平调、越调两部分组成。伴奏乐器有四胡、三弦、扬琴、飞子、曼陀林等,行当以生、旦、丑为主,也有净、末,但划分不严。演唱发声淳朴,表演除吸收曲子剧的程式动作外,还采用接近生活的自然动作。1944年以前,都以汉语演唱,剧本、唱腔、服装、道具等与新疆曲子剧相同;1944年以后,开始用锡伯语演唱,还编演了《农家乐》、《编席》等反映锡伯族生活的新剧目。

它是锡伯族民间艺人在吸收西北汉族戏曲中的平调和越调的基础上,按照锡伯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要求,逐步改进、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剧种。汗都春总体风格比较幽默风趣,除了在语言上不同于东北大秧歌之外,其表演形式则非常相似,往往是说唱结合,同时配有简单的扭秧歌式的动作。

民国初期,生活在迪化(乌鲁木齐)的锡伯族人覃秀英喜爱曲艺,她很快就掌握了从甘肃、陕西传进疆的曲子戏。她组织戏班子到各地演出,培养了多名汉族戏曲人才。覃秀英在新城(水定)开办了曲子戏会馆,吸收了多名弟子,其中有6位锡伯族青年。他们是:四牛录的“要命花”(艺名)、五牛录的内登阿、富光寿,七牛录的富清、寿谦等。当时,八个牛录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学曲子戏、演曲子戏的高潮。

后来改变成了用锡伯语在舞台上演出汉族的传统剧目,这种成功的尝试得到了锡伯族人的热烈欢迎。从此,人们把这个舞台剧目叫“锡伯秧歌”。 2007年,“汗都春”列入(新疆)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锡伯族美女帅哥
我的族人,我的族!
锡伯族曲艺
十大文戏排名?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锡伯族风俗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