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肥的那些书店

合肥的那些书店

2012-03-25 23:05:48
  没事喜欢逛书店,倒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就是喜欢那股子味道,新书的墨香,旧书的霉味,没什么大不了,和喜欢闻汽车尾气的人一样,算是个癖好吧。
  
  合肥城不大,书店也不甚多,至少于我有印象的不多,不过倒是记得从那本书瞧见说,合肥曾有六千家书店的,经融风暴一来,pia地倒了二千家,然后又pia得自我淘汰和被淘汰了两千家,于是只剩一点点了……
  
  人家书上是这么写得,大约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罢,倒真没多少书店老板赞同过,老朱就是一例。
  
  我说得的是增知的老朱,说来也怪,平时和我大交道的几位书老板偏偏都是朱家出来的,而且;老几位还愣是不相识,一提起对方,都是一脸恭敬,“久仰大名无缘得见”的模样。
  
  增知的全称是增知旧书店,按照其老板朱传国的意思就是增加知识的意思,这位朱老板自认是个大老粗,说书店就实在这么个意思,增加一点知识多好,没必要在店名字上浪费那么多花花肠子。老朱是个实用主义者,好钢自然用在刀刃上,于是他把他那一点点花花肠子花在了一帮子买书人的身上,出刀快而准且狠。
  
  倒不是说老朱是个奸商,商人嘛,追逐利益是其本性,无论是卖书的还是卖避孕套的,这个很正常。所以有时候明知道老朱下刀了,也装装糊涂罢,也不是有多少钱,反正那一点多了发布了财,少了饿不死人,算是与他结个善缘吧。
  
  增知我是常去的,这有点自投罗网的意思,也不一定是为了买书,主要是为了听老朱放邓丽君和听老朱扯淡。老朱应该是这个小城书商圈子里最有意思的吧,他喜好音乐,靡靡之音最甚的邓丽君却是最爱,书店角落摆着一架破录放机,高兴地时候,声音就放得硕大,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肯定是他下刀成功了,“杭康杭康和你在一起多……”老朱很自信地展示着歌喉,也不忘来个一段三步四步,总之显得很妖娆,很骚情。
  
  老朱是从下岗大时代过来的,我不知道大多数下岗工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反正老朱是熬过来了,还熬得不错,手上戒指戴着,小汽车开着,听说家里少爷最近也大婚了,老朱很高兴,说终于开始可以为自己干了,以前忙和累都是为儿子,现在大事了了。老朱说,从此要把作息时间改掉,想干到几点就干到几点,看他的表情很郑重。
  
  一直传他手上藏了不少好宝贝,我是没看见,倒是他得笔记簿不错,那里是他的经营心得和人生感悟之类,按照他的意思,是为以后出回忆录做准备,我曾经翻过一两次,字很潦草,不过不妨碍阅读,别说,老朱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是他看得比很多人要开,也更透彻。老朱说,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不过我的道理是有的,……。这大约就是本地人常说的话糙理不糙吧。
  
  继续说书店,增知不大,正式开放的一层,也就二十平方不到,却密密麻麻的码了几架子书,具体数量有多少,恐怕老朱自己不知道,书也不算码的太整齐,目次不分上下颠倒更是不少。老朱也不问,更不担心有人夹带,他自认眼睛毒的很呢。书架上古典现代中文洋文的都有,下面一麻袋一麻袋倒出来的也不少,有时候人从书上踩过去了,老朱就叫了,“你这个人真烦神啊。”一脸的合肥式不耐烦。
  
  增知的二层老朱一般是不开放的,按照他的话说,什么人都放进去的话,又要点灯又要关灯,浪费电,只有VIP才开发,我是穷人一个,一年也买不了几本书,自然不是什么VIP,不过却跟朋友混进去一次,里面灯光很昏暗,好像还是白炽灯,昏黄的光,满满的书架,和发着霉的书,也居然组成一道风景,不过呆久了可不舒服,建议肺不好者慎入。
  
  增知现在隐隐是合肥第一旧书店了,不是说规模,按照我的眼里,光顾这个书店的,三教九流知名不知名的都有,最近倒是瞧见韦君琳老爷子好几次,老爷子当年给黄山书社的书做了不少封面设计,现下我还很留了一些。
  
  老朱不光买卖旧书,还兼营字画古董什么的,老唱机老胶盘之类也是他的业务范围,总之带上老字的他喜欢,当然老人家除外。
  
  继续说书店。
  
  接下来说博学阁。这家书店现在位置在金寨路上,老板是位颇魁梧的眼镜大叔,姓名别人告诉我几次,不过记性不好没记住。我最早买书都是去这家小店,图得是便宜,因为那个时候店门口总是挂着一个纸,说是要拆迁所有书打折,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还安安稳稳地在那里。
  
  博学阁不大,进门就能看见一个大桌子,上面是五元或是十元专区,有的时候里面会有不错的书,不过要碰运气,因为可能会有盗版。老板应该也是个爱书之人,反正我十次去有九次都看到他手上捧着厚厚一本大部头,那样的我是不愿读的,因为太重,因为太长。
  
  博学阁楼有个规矩,就是积分制,每十元算一分,积到一百分还是十分会送一本书,大约价值五元。我现在手上还有不少,不过好像还没到一百分的样子,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能够凑满。


  


  
  博学阁以前有个分店,在省委对面,店面好像也不大,去过几次,后来长江中路大改造,便和东风照相馆一样消失在了,后来东风照相馆又另起炉灶,在高家祠堂边上,但是博学阁的分店却再没见到,大约是老板忙不开了吧。
  
  在老科教书店边上以前有家爱知书店,算是本市比较有名气的书店了,不过我却不大喜欢,大约是其不愿降低折扣吧,所以去的少,几年前去过几次,和店里某位女员工吵了一架,后来便不再去,书又不是只有你家有,大不了不看。去年的时候,新知搬了,在红星路口,盘了以前一架酒吧的店面,继续开张。今天下午又去了一趟,本指望能挑几本别家没有的书,却又惹了一肚子气。原因是出门银子带的不够,看见基本不错的书,便想抄下书名,结果被阻止。一问原因说,居然回答说到品牌旗舰店之类也不允许,她说得没头没脑,我也听得没头没脑,罢罢,不抄了。
  
  话说爱知书店在定远路还有个仓库,那里常驻的是老板,却和气的多,那里的书比店面的要便宜的多,老板也不甚啰嗦,更没有穿着围裙的店员来打扰。去那里,建议阴天的时候去,阴沉沉的天,偌大的仓库只有一两个人静静挑书,那种感觉甭提多棒了。
  
  爱知书店就说当年在北京有总部的,后来不知怎么就关掉了。反正书店里后来还卖音像制品,感觉怪怪的,现在搬到红星路了,倒是没看见音像制品,却开始卖其石头翡翠之类的,有点不伦不类,店员集体穿围裙,似乎也不甚妥。
  
  之前说到书店的规模,要说规模,大约真是张俊旧书店了吧,张俊旧书店在大学城,以前在安大,因为距离远,这几年去的少了,张老板是否发福也不清楚了,前些日子听说书店走了水,还狠狠揪了一把心,后来又听说只损失大约十万本书,索性不多,张老板大约现在也不放在眼里,只是羡煞了我等小民。
  
  另外一个去的少原因是,那里教材类旧书偏多,张老板人倒是不错,从前在哪里买书,一高兴还送个几本什么的。近年来远远离了学习,也指望能成才,那教材更是越发不用了,寻思着将家里几本老教材处理了,不知道张老板那边还收不收,回头得问一问。
  
  明教寺边上有个勤劳巷,巷子尽头有家三友谷书店,老板名姓还是记不得,据说是为佛教徒,店面不甚大,有没有二层不知道,没上去过。店里的书码的整整齐齐,只是书画类书较多,老板很与时俱进,线下生意做着,线上生意也没耽误,孔网上也做了店面,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
  
  还是明教寺,在长江剧院对面以前有家小小的书店,狭长是我对其的主要印象,老板年纪约有六十,也是一年到头手上不离书的,但是不太好说话,价格一般还不下来。
  
  步行街东头上还有几家书店,店名叫什么不记得了,好像是肖云和博库,反正都是小小的。博库书的种类较肖云要多,肖云主要是旧杂志什么的,喜欢这一类的朋友可以去转转。这两家也是积分制,近来去的少,不知道还继续没有。




  
  寿春路口有百花井那有家旧书店,好像是文惠这个名字,老板不光卖书,还兼卖杂志报纸什么的,曾从那里买到中华书局版的古诗源和花间集,虽是旧书,品相却不错,价格也公道。
  
  合肥的学校不少,一般学校周边都有书店什么的,安大也不例外,安大北门里有家弘知书店,据说和文惠书店是一家,反正没求证过,那时候妹子要考研,曾伺候着去转了几次,捎了几本教材回来,现在手上还有一本网络编辑学,也没怎么看,对教材实在无爱啊。有小道消息说,这店不光买教材,还出售四六级考试资料,不知真假。
  
  徽州大道以前叫美菱大道来着,大概在包河浴池对面,有一家书店,一般开到晚上七八点钟样子,在书店都关门的情况下,去转转也不坏,曾在里面看到一套不错的永昌演义,可惜当时无钱,再去也就没有了。店里关于收藏类文学类的书好像更多些,什么青铜器研究玉石研究充斥其间,随手一翻,一个错别字,再一翻,又是一个错别字。
  
  另外,科教书店对面还有几家书店,不过都是考试教辅之类;肥西路医大边上也有几家旧书店,书又以医药类居多。四院边上好像也有类似卖医药书籍的,不过却是所知不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开16年都没火的小店,却因关门一夜爆红,被央视报道。因为这10平里留住的,是这座城市最后的温暖
这可能是中国最后的旧书店,他坚守了15年,还想继续守下去
时光里的漫乐城 | 烟火霸都里,永远的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之合肥增知旧书店
从旧书店里看我们的阅读
淘书:深圳能不能有个“潘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