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饶北季

饶宗颐先生,香港著名学者。先生和季羡林先生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是我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汉学大师和艺术大家。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

季羡林称,饶宗颐先生在中国文、史、哲和艺术界,以至在世界汉学界,都是一个极高的标尺。学界誉为“亚洲文明的骄傲”。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公均淡然付诸一笑

先生晚年多次请辞“国学大师”称号。但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季老逝世后,有网站调查显示,饶宗颐名列“国学大师”第一位。

先生本人风趣地说:“呵,大师?我是大猪吧”(用潮汕话说,“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对于“国学”的说法,先生也不太赞同。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称自家的学问是“国学”,如“美国学”、“法国学”,这样叫法不好。我和季老都习惯称“汉学”或“华学”,这样更贴切。

对人类的未来和人类文明的前景的看法,先生持悲观的看法。人的本性是恶,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怎么改变呢?先生说,季老倡导“天人合一”,我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我提“天人互益”,是以《易经》“益卦”为理论根据的。马王堆《易》卦的排列,以《益卦》作为最后一卦,结束全局。这与今本《周易》以“既济”、“未济”二卦作结不同,而异曲同工。《益卦》初九爻辞说:“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上九的爻辞说:“立心勿恒,凶。”我们如果要大展鸿图,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轼所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总之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造成“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先生提出治学四论:奇正、蜡烛、守株、旁移。

一是“奇正论”。他说,别人说他是奇人,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老子讲“正以治国,奇以用兵”,他则是“正以立身,奇以治学”。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学问要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

二是“蜡烛论”。学者曾将他与清末两位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论。饶公说:与上述二位比较,自不敢当;但我的好处是活得长命,龚自珍只活到49岁,王国维先生50岁,以他们50岁的成绩,和我80岁的成绩比较,是不够公平的。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

三是“守株论。”别人一辈子在不停追逐机会,他笑说自己则比较“偷懒”,坐在树下做好准备、耐心待兔,一见到兔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扑上去,这样一辈子总能抓到几只兔子的。

他研究佛教,一直想学梵文,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碰到印度专家,就以甲骨文与他交换传授,学会了人称“天书”的梵文。又以同样的方法,学会了中东的楔形文字。这些机缘看似偶然,背后是他的“一以贯之”的学风。

四是“旁移论”。他说,别人总结我学问有八大门类、十大门类,看似涉猎繁杂,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每次我只是往旁边移了一小步。像一开始继承父志编撰《潮州艺文志》,是搞方志学,就得懂一点碑记,进而研究考古学、古文字学,接着机缘凑合就到了敦煌学,一步步都很紧凑,很扎实。

先生提倡的治学四论是他一生做学问的亲身经验,给后学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学生是谁
纪念饶宗颐:一颗安放好自己的灵魂
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访谈录
送别大师丨世上已无饶宗颐,天上又多文曲星!
槽值:只有小学文凭的他,却是季羡林眼中的大师
季羡林是否能够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