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汉中 长青自然保护区、南湖风景区、天台山、紫柏山、勉县温泉、张良庙、拜将台、古汉台-汉中

汉中旅游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其中,素有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曾经是商朝的方国,秦国时的汉中郡,此后又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

  汉中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与关中差异较大,古代建筑具有南北兼备的风格,民居多样,生活习俗颇具江南风采。在这里端午节赛龙舟,在陕北和关中是看不到的,饮食习俗也与四川接近,巴山的锣鼓草、汉中的瑞公戏、西乡的刺绣挑花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洋县的黑米和香米,古为贡米,如今成为普通百姓的大众食品。
长青自然保护区

    长青自然保护区介绍:

    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何处去,四大国宝欢迎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洋县北部,蕴集秦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之精华,为独具特色的秦岭生态旅游胜地,已通过国际“绿色环球21”旅游认证注册。四大国宝探秘和原始森林的神韵另中外游人心驰神往。

  被誉为“生物资源库”的长青保护区,有种子植物2039种,脊椎动物2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尤以“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最为著名。特别是国宝大熊猫在区内广泛分布,数量有80余只,野外偶见率极高,且多次发现棕色大熊猫和白色大熊猫。寻踪四大国宝是最能体现生态旅游宗旨旅游项目。

  “苍茫蜃气晴疑雨,淅沥寒声夏亦秋”。长青保护区自然景观以高、寒、奇、险、秀为特色,成为一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崇山峻岭与飞瀑流泉交错分布,奇花异草与珍禽异兽兄互辉映。
  
  保护区距汉中市120公里,距108国道最近点30公里,区内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等服务,有野炊、宿营点数个。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旅游科考、探险猎奇、休闲避暑的最佳境地,也是开展教学实习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优选场所。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5年经国务院特批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宛若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北部,管护总面积29906公顷。区内海拔高差悬殊,主峰兴隆岭活人坪高达3071米,为陕南最高峰。保护区因“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宝级珍稀野生动物均有分布闻名中外,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极大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被誉为“生物资源库”的长青保护区,有种子植物203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31种;有脊椎动物33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0种,尤以“四大国宝”最为著名。特别是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在区内密集分布,其数量有80余只,野外偶见率极高,且多次发现棕白色和纯白色大熊猫,倍受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1998年与意大利马尼拉国家公园建立友好公园关系。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同志曾亲临保护区视察。

  “苍茫蜃气晴疑雨,淅沥寒声夏亦秋”。长青保护区自然景观以高、寒、奇、险、幽为特色,成为一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综合处,崇山峻岭与飞瀑流泉交错公布,奇花异草与珍禽异兽相互辉映。汉代开拓的傥骆古道穿越保护区腹地,历代宙宇、陵墓、栈道、断桥、城垣遗址尚存,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另有蔡伦墓(祠)、朝阳寺、古戏楼、红25军司令部旧址,烈士纪念塔等景观名胜散布周边。山南要隘华阳镇,木楼仄仄,索桥悠悠,是访古探幽、寄情怀古的佳地。

  保护区距汉中市120公里,距108国道最近点30公里,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有野炊、宿营点数个,能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等项目服务。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旅游科考、休闲避暑、探险猎奇和揽胜聚会的最佳境地,已通过“绿色环球21”国际旅游认证注册。

  开放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忱欢迎海内外人士观光考察,关注秦岭四宝的繁衍生息,领略大自然的原始神韵。
南湖风景区
汉中南湖公园位于汉中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湖面5700亩,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

  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主要游览区的湖心岛,南侧建有动物园,北有钓鱼台,西有儿童乐园,东有湖心亭。百花园中栽有多种名花木,可供观赏;湖区码头备有各类游艇,可供泛舟;钓鱼台设有渔具,可供垂钓,还建有仿古式宾馆和餐厅,可供食宿,接待各种会议和游客。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

  水上游览区是年轻人的世界。湖面碧翠如染,青年男女泛舟湖上,笑语盈盈。湖水被七山八沟截分,形成了六七十个大小不一的湖面,大的上百亩,小的四五十亩,湖与湖相连,当游船快速行驶在宽阔的湖面时,山影、云影、树影一齐在湖中荡漾。船后泛起层层浪花,引来许多鸟儿紧紧相随,鸣叫不已,使人兴趣盎然。

  从南湖管理所乘船可至岛上游览区。湖心岛面积约有四五十亩,林木葱郁、四面环水。楼台榭阁点缀于绿荫丛中,若隐若现,幽雅而古朴。此外,独特的八仙塑像也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近年来,新建了许多游览设施,如水榭长廊,钓鱼台,琼花阁,神怡宫,揽月楼,狮子亭,集贤殿等,依山而建,濒水而立,古朴典雅,堂煌秀丽,与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游人盛赞:“自然的美,美的自然”。如今,南湖风景区已成为陕南驰名的旅游胜地。为使它更加完美好看,还将在湖湾深处建造“青年宫”,游乐园和游泳池等现代化设施。未来的南湖将更加秀丽多姿,使您“一日游南湖,多年常相思”。
天台山

    天台山介绍:

    天台山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距离历史文化名城汉中18公里。东与城固县毕家河接壤。西和陕西省褒河森林公园毗邻;北以溜石板梁主脊为界;南与武乡镇石堰寺连界。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8公里,海拔700—2038米。
  
  汉中天台山森林公园因处于南背气候的分界线,故自然景观了人文景观丰富多彩,集奇、险、古、秀为一体。景区有108处景点,总面积3674公顷,属省级森林公园。国内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湿润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森林景观气势磅得,地貌景观险峻奇特,气象景观丰富多彩,水文景观秀丽多姿,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宗教庙宇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7月份最高气温21.9度,为避暑的好地方。
  
  在公园内太庙景区建设有天台湖、宾馆、会议厅、餐厅、避暑山庄、动物园、游乐园、等设施。供游客吃有山珍、住有山庄、喝有山泉、玩有山景。

    陕西省汉中天台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二年批准在国有汉中市武乡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距名城汉中工8公里。总经营面积3674公顷,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区,108处景点。
汉中天台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北纬33‘12·——33‘18·,东径工06’59’——107‘07·,属南北气候分界线,公园内森林植被繁茂,生态环境优美,地形地貌奇特,名胜古迹众多。该区年平均气温10,1℃,降雨量913毫米,海拔640—2038米,森林覆盖率92。3%,野生动植物分别为100和1300余种,景区内山势险峻、沟谷纵横、泉潭密布、气象变化莫测,且有天然溶洞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在现。天台山素有“陕南第一名山”之美誉,“天台古十八景”蜚声省内外。此外,天台山和哑姑山分别为陕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活动场所,为历代朝圣和旅游观光的胜地。

    九年多来,汉中天台森林公园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现已累计投资近两千万元,分别对园内旅游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选和初步完善,同时还建立了三处公园白林海山庄等设施,整体规模已初步形成,游人逐年增多,其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呈快速增长之势,并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紫柏山

    紫柏山介绍: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西南,与宝鸡市接壤。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海拔1300~2600米,山势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此地雨量充沛、气候爽朗;草木葱茂,苍翠欲滴;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颠,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

    紫柏山和张良庙近在咫尺,是一片真正古老的山林,有许多古松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因为这是张良曾经隐居和坐化升仙的神山,当地人虔诚地保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紫柏山的开发还未完全展开,上山的石阶路只修到山腰1600米张良庙老庙所在地,距山脚5里路,洪恩寺也在这里。从洪恩寺到雷神洞有3千米土路,往上到山顶2600米都没有路。但是几乎所有神奇的风景都在这以上的地方。

据说山上有72洞82坦,当地人最为称道的是无底洞、赤松洞、五云洞、雷神洞和玄女洞,还有常青坦、锅底坦等。
勉县温泉

    勉县温泉介绍:

    勉县温泉位于(陕南)汉中勉县城南3公里的马鞍山下的温泉乡郭家湾村,隔汉江与定军山相望。

  温泉水流沸涌,冬夏汤汤。水温平均58.2℃。水中含有二氧化硫、砷、氮、氰、氟,可溶性二氧化硅等几种化学元素,是一所天然的高温温泉。经常沐浴可治疗皮肤病、关节炎、腰腿风湿等病。

  温泉水的利用始于何代,已无证可考,根据《水经注·河水》中记载:“汉水又东,右会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则白气浩然,言能度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气’。赶集者,常有百数,池水通往汉水。”可见此泉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抗日战争时期温泉为伤病员疗养疾病之所。当时温泉边盖有草房数间,后被洪水冲掉。

  解放后,政府关心人民的健康,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在泉边盖有瓦房10间,正式作为浴池。建有男、女大池。男、女单人池,一次可容纳近百人。

  现在,以温泉为中心,已建成疗养院,并有宾馆、饭店、服务业等配套设施,是一个理想的疗养胜地。仅1984年,前来沐浴疗养者达4万人次。  

    勉县介绍:

    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全县辖30个乡镇,374个行政村,总人口41.5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27万人,,总面积2406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占8.8%,丘陵占16.4%,山地占74.8%。这是物产丰饶,气候温暖湿润,山川钟灵毓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辖域内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发展潜力。生物资源优势独特。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9.1%,常见树种的54科140种,中药材486种,其中天麻、杜仲、猪苓、附子、元胡等产量较大,质量好。茶叶、木耳、核桃、桐油等土特产品已有一定规模。矿产资源贮量大、品位高。位于勉略宁“金三角”矿产资源富集区,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亚洲的“乌拉尔”,已探听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17种50多个矿点。

    其中,金、铜、铁、磷、石材等开发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定军山、武侯墓祠、马公墓祠等三国遗迹驰名中外。城东南凤凰山下的温泉,为高热医疗矿泉水,被誉为“陕南第一汤”。水力、电力资源充裕,交通、通讯便捷。汉江、阳安铁路、108国道横贯全境,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等通讯发达。随着境内汉中飞机场及西汉高速公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经济发展具备腾飞条件。有县级以上工商企业88家,个体工商户15200余户,其中中省市属企事业单位22家,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加工、建材。人造板。电视电缆、服装及食品饮料等工业体系。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县,国家和省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作物试验区项目试点县,全省重要的钢铁、硬质合金工具生产基地县,勉略宁“金三角”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县和全市冶金、化工生产基地县。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4年保持全国红旗县称号。

勉县最佳旅游季节:
 
    勉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每到春季清明时分,武候墓,武个祠都会有庙会,其它各乡镇景区也都会有各自的庙会,游客往来如织,煞是热闹,且乡野油菜花开,金黄一色绵延四处,让人眼亮心旷;夏季时节,山区乡野,气温适宜,凉爽清新,山间时有不知名小花,小溪流水叮咚,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张良庙

    张良庙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刘邦自己就这样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深知和刘邦共事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以当西汉立国之时,正是张良“辞汉”之日,留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上潜心修道辟谷成仙。此举正中刘邦下怀,当他当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就敕封张良晋侯。400年之后的东汉之末,张良的第10代孙张鲁做了“汉中王”,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盖世而讨封,不以位极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这座“汉张留侯祠”。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为道教活动的胜地中心,四方揽胜者络绎不绝,争相观光。这座古庙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张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对他的崇敬。

  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实行暴政统治的时候,张良还是个青年,出生于公元前185年,安徽毫州人,号称姬公子,其祖父姬开地,父亲姬平,都相继为韩国相国,侍奉过五朝君王。及韩国灭亡,张良为了报仇雪恨,不畏强敌,乃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张良马上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锤,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姬公子便隐名匿姓(改为张良)逃亡到下邳(念pi,一声)。“搏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有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即江苏沂水大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在一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一一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奖励张良的这种韧性、耐性和毅力,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大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遂感行刺秦始皇乃为蠢事,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

  张良庙原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山下,相传为张良的“辟谷”之所在。庙有6大院,150余间殿宇,总面积l.4万平方米。庙门是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搂。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大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圯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即“圯桥纳履”典故而设计建造的。当年苏轼曾在这里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赞扬了张良一生有始有终里表一致。门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段”,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门便是大殿院。大殿院是张良庙的主题——人生业绩的光辉点。殿上悬有白金匾额,4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观后,不由得使人想起《唐诗》李商隐的诗句:“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这座殿院当然专为此题设计的。张良辅佐刘邦的功绩很多,知名度特大的首推《鸿门宴》这个故事。鸿门在现今陕西临潼区东新丰镇,为当地所兴办的旅游点,有宴会故址、有“项庄舞剑”的塑像,基本再现了当年“鸿门宴”事件。 西汉建国之时正是张良隐退之时。他只管在秦岭深处的紫柏山麓,日与百姓为伍,躬耕田亩;夜与琴书相伴,悟道参禅。冯玉祥将军,在此留下敬仰张良的楹联:“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庙大殿中供奉着张良的塑像,道骨仙肌,智慧卓然。右侧:“南花园”的池中有张良“辟谷学仙”的“辟谷亭”。于右任题碑:“送秦一椎,辞汉万户”,赞其“只做大事,不做大官”的高风亮节。左侧北园建有“洗心池”,清冽一潭,青天白云映入池底,使游客在此得到精神的浴涤。“北花园”中还有张良拜黄石公为师的“拜师亭”,还有学成自退,返回云山的“回云亭”。再经翠竹蔽荫的曲径盘道攀援直上便到了庙中的制高点,人间仙境的“授书楼”,它取黄石公给张良授书之意。凌顶举目,天地之间,谷幽漳明,神意飘然。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幅。无数失意官宦和厌世文人纷纷留墨迹托意于此。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如去云雾飘渺,变幻无常之境,顿生飘飘欲仙,游身世外之感。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成为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拜将台

拜将台介绍:

    拜将台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安放于拜将台的汉中世纪大中,重达11吨,属中国西北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台相应交辉。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拜将坛 位于古汉台西南约 200米处。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 土台筑成。两台高各有三米余。面积与古汉台接近,是当年刘邦 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南台下 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南台下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北台亭阁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古汉台-汉中

    古汉台(汉中博物馆)为汉刘邦驻汉中宫廷遗址。现为游览胜地。位于(陕南)汉中市城区中心稍偏东南方,又名“七星台”,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南北长156米,东西宽72米,占地面积11230平方米。以此汉中市博物馆在古汉台辟有石门十三品,出土文物、古书画、汉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陈列室,珍藏各种文物达12000多件,成为汉中文物的荟萃之地。汉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台苍玉”与褒斜栈道、石门石刻均为文化珍品。有“国之瑰宝”、“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等题词的赞誉。

  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盟约,变立沛公(刘邦)为汉中王。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四月由关中南至汉中,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训整军马,一方面又收运、储藏马匹的粮草。在此同时,以“明修栈道”麻痹敌人。同年八月又由汉中北上,“暗渡陈仓”夺取关中。后与楚争衡,最后战胜了项羽,统一全国。刘邦在汉中时间虽短,但遗留的古迹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个。

  古汉台,原占地4万平方米,现台高8米,面积约7600平方米。四周台垣高耸,砌以砖石,边有女墙,雄姿伟岸。台分三级,由南向北逐级上升。汉台的门楼为攒顶式,重檐高顶飞角凌空,施以彩绘,典雅庄重。台内诸多建筑为宋后历代所建。

  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今望江楼。三层,高约17米。此楼民国四年重建,后院之堂为明建“桂荫堂”。明弘治年间,在前院开“镜吾池”,建了“洗心亭”;清代于东北隅建了“清晖亭”;清末民初建了“东华庭”;民国十五年建“竹林阁”。东南隅“苍玉亭”有一石鼓,相传为刘邦的上马石、拴马石,高3尺,径1.5尺,色灰白。巨石的一角像刀削的一样平整,传说是刘邦在此石上试剑留下的剑迹。

  解放后古汉台多次修复,现为汉中市博物馆。台上竹木花卉郁郁葱葱,池内金色鲤鱼跳跃。今天的汉台成为汉中的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 第三十七回:留坝金秋红岭幽谷撩咋咧,张良韩信人杰殊归咋咧嘛?
走读张良庙(一):进入秦岭
大汉之源汉中
寻古赏葩之:中华名台
偶遇(一一八)——精彩陕西(五)
汉中景区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