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都是白字惹的事儿

中国人向来视汉字为世间至宝, 普遍怀有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敬畏心理, 历朝历代都十分讲究汉字的规范。然而,就是这与人们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的方块字,在使用中却总是无意或有意的出现笔划、字体或文法上的讹误,还闹出过不少幽默笑话和荒诞悲剧, 甚至留下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年字谜。

----相传有个捐来的县官,斗大的字不识一升。这天坐堂审案时,一起押上同案的四个犯人,三男一女。只听惊堂木一响:“再往后(後)!”县官叫道。犯人往后退了一步。“再往后!”犯人又退了一步。县官勃然大怒:“再往后!本官叫你为何不答!”犯人委屈地说:“回大人,小的名叫冉住俊,再退后就要出公堂了。”

四个犯人依次跪在县官面前。县官对第二个犯人叫道:“你,翻斤斗!”犯人愕然,心想,大堂之上怎么叫翻斤斗呀?!他不敢违拗,只得翻了个斤斗。县官大怒:“大胆刁民,给我打10大板!”衙役照办。这时师爷小声说道:“老爷,他的名字是叫潘斛科。”县官“啊啊”了两声后又叫那个女犯人:“你!也是(乜氏)!”女犯人无奈,就很蹩脚地翻了个斤斗。县官又生气地打了她10大板。师爷又说:“老爷,应该是叫乜氏。”县官道:“早说嘛,啊啊!”他刚准备问第四个犯人时,师爷说道:“老爷,此犯人名叫新釜。”县官道:“哈哈,幸亏你提醒的早,我刚才差点把他叫做‘亲(親)爹’啦!”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白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你教书常念白字,是吗?”“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什么? 鸟有? 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三国时,魏王曹操率兵平定陇右后又取汉中,获胜而还,春风得意,带领文官武将和侍从出游,当他走到褒谷口时,发现褒河幽谷深潭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卷起千堆雪。曹操不由得豪情满怀,顿时诗兴大发,索来文房四宝,奋笔疾书,写下“衮雪”二字。文官武将一眼就看出“衮”字少了三点水,面面相觑,默默无语。这时,一位侍从提醒道:“‘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在场者如梦初醒,不约而同地笑了。

文官武将和侍从都认为魏王写了一个错别字,其实,据《周礼·春官·司服》和《礼仪·觐礼》,“衮”有“衮衣”、“衮冕”、“衮龙袍”之意。衮衣、衮冕、衮龙袍是帝王的专用礼服,“雪”蕴含高洁、纯正之意,“衮雪”二字象征着一种帝王的霸气和崇高的威望。不管曹操当时是不是这样想的,那种意境和心态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明太祖朱元璋从小放牛,后来还当过和尚,全凭自学才粗通文字。称帝后最忌讳天下人说他没文化,每当批阅各种奏章时,发现疑似诽谤讥讽之语,不分是非曲直定斩不赦。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品学兼优,经吏部举荐进入朝廷,朱元璋委任他为山东兖州知州。卢熊走马上任,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把皇帝亲授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是授其为山东衮州知州,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如果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做学问的,办事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清求皇上把官印重新刻制更正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打天下的人,对各地州县名称还是比较熟悉的。自然明白兖州不是衮州,衮字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想要皇上认错未免太天真了!朱元璋泼皮劲儿一上来,破口大骂:“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授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改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无独有偶,这里还有为写一个“門”(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明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門匾。詹希原所写“門”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道:“我正要招贤,你这厮要闭門,塞我贤路! ”遂下令斩之。后来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但旧例应在,后来所写“門”字一律无钩。

原来“門”字末笔直下不带钩的写法起源宋代。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門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門”字,末笔都有钩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当他命人将門匾摘下,投入火中后,火很快就熄灭了。其实,古代的皇帝都有一个迷信,不管是怕招火,怕绊脚,还是怕钩钓,都是一种忌讳,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清乾隆南巡镇江时,经过金山寺,想给老和尚们留下点墨宝。随行的大臣们拟了四个字“江天一览”,乾隆一不留神写成了“江天一觉”。群臣们慌了神,乾隆也看出了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特别需要某个人出来说句合时宜的巧妙话,让皇帝的尴尬立即消除,这样,群臣才敢稍稍舒口气。皇帝和大臣僵在那好一会儿,正巧方丈出来了,他一眼看明了状况,不疾不徐地说道:“红尘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之旨也,好匾好匾!”方丈此语虽有溜须之嫌,却是才智过人,把一个错别字解出了巧妙新意,且达到高层次意境,皇帝顺坡下驴, 群臣皆赞叹佩服,皆大欢喜。

皇帝写错字, 周围的人要装糊涂, 实在装不下去, 就得想个辙儿打圆场。据说乾隆皇帝有一回写“鄰”(邻)字,把“阝”从右边挪到左边去了,他自我解嘲说反正左鄰右舍都是鄰居。于是长期以来又有了一个异体的“隣”字与“鄰”并行。

----乾隆皇帝属于笔误, 而他祖父写的错字就不是笔误那么简单了。到过杭州靈(灵)隐寺的人们不知是否留意,寺门口悬挂的“雲林禅寺”匾额是名不符实的。此匾为康熙皇帝所题,万岁爷醉眼蒙,大笔一挥,“雨”字头写大了,繁体的“靈”(灵)字笔划较多,底下的笔划不好安排。在皇帝为难之际,乖巧的文学侍从高江村赶忙在自己手心写了“雲(云)林”两字,向主子暗示。“靈”“雲”两字都是“雨”字头,而“雲”字下部的笔划少。康熙遂将错就错写了 “雲林禅寺”四字。本来题字时没把握好结构比例,换纸另写就是了,但皇帝的尊严高于一切,宁可让靈(灵)隐寺错,也不能让皇帝错。

另外,著名风景区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上方匾额“避暑山庄”、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碑上的题字, 均出自康熙皇帝之手。“避暑山庄”的“避”字中的“辛”平白多了一横,“花港观鱼”的繁体字“魚”不知何故少了一点。后世有善阿谀者解释说,皇帝有意写错。仔细研究多横“辛”和少点“魚”, 几百年过去, 依旧无人说出个令人信服的所以然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海拾贝
你用错了多少年?“嗯”根本不读"en",字典里都查不到这个读音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
朱元璋竟为一字怒斩知州
朱元璋自己写错了字,但为什么要把知州给斩了
皇帝写错一个字,没想到地方官竟然这么较真,结果悲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