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孩子本可以6岁就自由阅读,现却推到了12岁!

  今天的文章,也许会颠覆我们很多认知,甚至引起争议。徐建顺老师一直在研究推广吟诵,他在收集整理吟诵的过程中意识到,自由阅读的基础是要有三四千字的识字量。而汉字的特点决定了,学中文主要用右脑,所以中国孩子应该在6岁前完成基础的识字量,这和西方儿童6岁后才开始识字截然相反。

  文 | 徐建顺(著名吟诵专家)

  识字量是自由阅读的基础

  我们曾经采录了六七百位私塾出来的先生,而且有大量的文献为证,中国古代的教育是没有专门的识字课的,识字是在蒙馆通过吟诵、指读、背诵和训诂完成的。

  中央民族大学的关辛秋教授,她的父亲老关先生四岁开蒙,六岁父母双亡,家庭出了变故,一下子成了流浪儿童。只有两年的蒙学学习,却达到了三四千字的识字量。

  三四千字,对于汉语来说,就是自由阅读的底线。有了这些字的基础,就可以阅读任何他想读的书。我问过很多先生,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督促他学习的,像叶嘉莹先生、钱绍武先生等很多先生都说,没怎么样啊,就是父亲的书房是开放的,我可以去看任何书。关键是他从六岁就自由阅读,他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爱读书。

  现在我们的学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是小学六年级毕业,识得1700字,据说还在减负,要减成1500字。到了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才有自由阅读能力。(编者按:目前教育部规定小学毕业达到的识字量为3000,但也只是刚达到作者说的自由阅读的底线)所以现在的儿童不爱读书。所以我们的孩子只能打游戏,看喜羊羊。

  有人说:他可以看儿童文学!是,我也支持儿童文学,但是,有一点需要了解:儿童不能只看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成人用儿童的语言和较少的常用字专门写给儿童看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不一样的。

  况且,用少量常用字,很难传达出文化的深层。他从小看到的是这样的浅层的文化,长大未必还会有读书的兴致。又况且,儿童不是只能读儿童文学。儿童也需要直接阅读成人的作品,当然是一部分,但是这部分很重要,对于他形成真实的社会观、世界观很重要。所以,应该让儿童有自由阅读的能力。

  

  应不应该反对早识字

  现在教育界主流反对儿童早识字、多识字,这个理念来自西方。西方教育学认为,儿童的感性大于理性,而识字是理性的,所以过早识字是摧残儿童。我很赞成这个理念的内涵,但是有一点被忽略了:西方的文字和汉字不同。西方,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文字现在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不是(还有东巴等极少数文字,但是巫师用的)。

  拼音文字是用理性记忆的,汉字不是。香港大学脑神经专业有一个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是汉语学习和学习英语的脑神经作用的对比,历时多年完成,结论说: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开始的,为什么后来他们都变了拼音文字?因为拼音文字简单。象形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拼音文字主要是音。易学易记易用。象形文字就不同了,难学难记难用。但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坚持象形文字?因为,我们的汉字跟一般的象形文字又不同。他们找到了一条象形文字也简单实用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汉字应在6岁前识得

  汉字是声旁为核心的音形义一体文字。比如“辰”,这个字的甲骨文是,字形像一个人手拿着东西打击一个贝壳或者石头。它的上古音大概是zh?n,是一个浊齿音声母,加半闭元音,加鼻音。浊齿音是用力的意思,鼻音表示有过程有回味,半闭或半开元音表示有不大的动态。合起来,是震动、打开的意思。您读读这个音,是不是有震动的感觉?这就是语音的产生机制——象似,以口腔的发音过程模拟语义。辰是震动,所以女人肚子里有震动为娠,虫子在洞穴里动为蜃,太阳震动着离开大地为晨,手震动为振,下雨的天空有震动为震(雷)。这就是汉字的诞生机制。

  汉语的语音是有意义的、有道理的、有规则的、有系统的。不讲语音的意义,不能叫语文!一个汉字,为什么读这个音?为什么是这个声母、这个韵母、这个声调?全是有道理、有来源的。

  汉字的字形,与其他民族的古老象形文字也不同。其他民族的文字,在几千年后,大部分很难再猜出来是什么意思,因为,字形与巫术太相关了,符号性太强。我们的汉字,甲骨文大部分都猜得出来,因为它主要使用生活意象,这些意象,到现在大部分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一眼便知。也正因为如此,汉字今天还可以用象形文字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且生动有趣。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从象形开始,不断地抛弃含义以简化,最终变成了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从指示到会意到形声,更加复杂化,是高度发展的象形文字。结果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拼音文字。我们的文明没有断,难道与此无关吗?

  现在,您可以明白为什么汉字是可以而且应该在六岁之前识得的了。对于儿童来说,这真是一场乐趣无穷的游戏!这里面有画画、有唱歌、有跳舞、有故事,因为古代识字的方法,是吟诵、指读、背诵和训诂!

  

  古时候怎么识字?

  古人教识字,用大字课本,指读。注意,古代的“读”就是今天所谓“吟诵”。吟诵的时候,每个字音拖长,声母、韵母、声调,很清楚,还像唱歌,所以好记。一篇《千字文》,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分钟。用小手指着,再加上先生有时打乱顺序,于是,他就知道这个字形就读这个音。通过大量的识字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过识字关了。

  蒙学课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正音识字,所以蒙学的文字都不是乱编的。有平有仄,有清有浊,有升有降,该停顿就停顿,所以吟诵起来很舒服。

  蒙学除了声韵类的(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歌谣体,均匀节奏的。六岁以前的孩子很难接受不均匀节奏。三字句为多,是汉语的不平衡韵律结构,不平衡,就要追着下一个字,所以环环相扣,速度很快,特别适合儿童。蒙学的吟诵调以平调为主,因为幼儿正在学说话,有起伏的调子,容易干扰学说话。

  按照吟诵的规律,开蒙似以《百家姓》为好,因为它没有涵义。在吟诵的方法上最简单,只有依字行腔,没有依义行调。其次则《三字经》,然后《弟子规》,然后《千字文》,然后《声律启蒙》,然后《千家诗》。声韵类的靠后放,因为节奏有变化,年龄小的孩子不容易接受。

  古文一般情况下,不当在幼儿期读,因为古文是完全没有节奏的,那是另外一种节奏,是快快慢慢、高高低低的美,是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见过打拳吗?读一篇古文,就像打一套拳,窜高伏低、辗转腾挪、忽快忽慢、大开大阖,最后敛气收官。这是高境界的美,是儿童所不能体会的。所以,幼儿也不宜读经,因为经基本是古文。只有《诗经》和个别有节奏的篇目可以读。经是一定要读的,但要押后到六至八岁以后为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号“亲子共读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六岁时认识3000字,通过自由阅读关
跌落神坛的《千字文》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
观古埃及文明展,发现我们都错了,象形文字其实是拼音文字
汉字为什么特殊?中国的每一种方言,都可以创造出新的拼音文字
坐沙发,浅谈两句。蔡学友对于其字系列的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