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棣200年前留下后路,大明本可不亡,可惜被崇祯忽略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就知道尽管最后国家灭亡的时候,都城是在北京。但事实上,当初朱元璋建国的时候,都城却选在了南京。只不过后来朱棣为了当上皇帝,发动了所谓的“靖难之役”,在他当上皇帝以后,就以北部边患为由,选择了将都城迁到北京。

虽然他这样做了,但在当时为了减小阻力,也为了不将父皇多年的心血浪费,为此就在那里留下了一整套健全的行政机构,这样也能够使南京的皇城不变得荒废。他当初的想法就是,如果北部边患(当时主要是匈奴残余势力)能够消除的话,那就踏踏实实地呆在北京;如果不成的话,那就回南京。

其实这样做,算是一种有备无虞的两全之策,为此也得到了当时朝中文武百官的同意,这样迁都才变得顺顺利利。事实上与历朝历代相比,明朝这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可以说是多了一条后路。然而到了崇祯皇帝手里,却完全没有采纳下面臣子南迁的建议,固执己见地选择了死守。

那么如果他选择南迁的话,历史会有怎样的走向呢?其实细细分析一番,还是不难得出结论的。首先来看一下李自成。他之所以能够占领北京,与明朝军队大都调往边关御敌有关。他自身的实力是不足以据守此地的,再加上他的所作所为,很快就失去了民心,根本无法在这里长久地呆下去。

其次我们看清军的表现。有了李自成这股势力,他们即使入了关,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北方给占领。这时候无论是清兵还是李自成,此外还有吴三桂,基本上各方都会打得精疲力竭,到时候无论是谁(大概率是清军),都没有实力向南明发动有效的攻击。

再次来看一下南明王朝。如果是崇祯迁都的话,不仅他的性命可以得到保全,而且王朝还得以延续,这时候南京的一套行政机构,就能够迅速发挥作用。这对于调动各方力量来抵御外侮,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这时他的实力,绝对不是后来建立的南明小王朝可以相比的。

如果这一系列假设都成立的话,那么很快他就有实力北伐,像当年的太祖皇帝那样。从清朝统一后多少年里,仍然争取不到天下民心可以看出,只要他挥师北进,清军是无法在北方站稳脚跟的。然而崇祯只记得死搬教条,死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忽略了祖上200年前留下的后路,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棣给子孙留了一条后路,可保大明江山无忧,为何崇祯最后没走呢
朱棣200年前,曾留下一条后路,可保大明不亡,可惜崇祯皇帝不走
朱棣曾给子孙留下一条后路可保大明不亡 只可惜被崇祯直接忽视了
朱棣在位留了一道圣旨,让大明王朝霸气三百年,皇太极看了惭愧!
崇祯十六年的一天,崇祯皇帝微服出宫时,无意中看到一个摆摊测字的
朱棣有多聪明?他给子孙留下一条退路,但崇祯忘了,最后只能上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