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正确看待引进国外学前教育模式

 

(一)引进的背景

1、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的影响

2、“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

3、“三个面向”教育发展方针的提出

4、“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1、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幼儿教育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各国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种儿童福利政策、学前教育政策纷纷出台,早期教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推行早期补偿教育;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早期教育知识,扩大受益面;降低义务教育年龄等。美国政府在1965年通过了一项国家政策,要求实施“提前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gram),为社会处境不利的6岁以下儿童提供补偿教育,并开始投入巨资实施这一计划。日本从1964年开始,投入巨资共3次启动了为期27年的幼儿园振兴计划,使3岁至6岁儿童的人园率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制定了10年内实现幼儿教育免费,并扩大5岁以下幼儿教育的计划。发展中国家印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把满足农村和城市贫苦儿童的生存和受教育需求作为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受教育儿童数。这种背景使20世纪80年代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学前教育倍感变革的迫切性。

 

2、“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作为社会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单项改革到全面改革再到深化发展这三个阶段。此时期党和国家陆续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等我国教育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对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3、“三个面向”教育发展方针的提出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指引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三个面向”的现实性和基础性问题就是要面向世界。一方面要广泛了解、吸收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另一方面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探索创新、胸怀宽阔、走向世界。“三个面向”为新时期为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指出了方向和目标要求。

 

4、“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9年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应试教育向索质教育的转变,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前者以应付考试、社会选拔为价值取向,后者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两全”: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冲击,成为这次学前教育变革的指导思想。

 

(三)20世纪下半期引进外国学前教育与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启示

1、变革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2、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是学前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1、变革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至少有三种基本因素对教育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三种基本因素是:同别国文化的接触、传统的信念和制度以及本地的革新和实验尝试。因而,变革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变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种社会、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变革。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走出了一条穷国学前教育普及和发展之路,奠定了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变革是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大潮冲击之下,为改变我国学前教育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下展开的,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大大提升了学前教育质量,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质的飞跃。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中国学前教育只有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界的变化,不断改革进取,才能勇立潮头。

2、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是学前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看,学校化社会化学前教育制度的产生,西方领先于中国近一个世纪。进入20世纪特别下半叶以来,欧美学前教育制度发展更是呈现出制度多元并存、理论五彩缤纷的趋势。作为后发生性现代化国家的教育发展,外国先进教育制度的引进与理论的输入是学前教育发展变革的必要选择。一方面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方面借鉴他国经验,避免少走弯路,摆脱一切从头做起、亦步亦趋的现象。从而实现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式转变。今后,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趋势下,要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也必须面向世界,充分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模式及其理论,借它山之石以攻己之玉,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当前蒙台梭利教学热产生的原因

1、蒙台梭利以其独特的教育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吸引了众多管理者2、追赶时代潮流,盲目崇拜蒙台梭利3、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二、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盲目照搬国外教育模式现象

(一)盲目赶潮流,舍弃中国幼教传统的精华(二)以蒙台梭利幼儿园为例

1、蒙氏教育成为贵族教育蒙氏教育诞生于罗马贫民窟的“儿童之家”,如今却演变为面高收入家庭的贵族教育,这应该是蒙台梭利没有预料到的。据笔者了解,某市一家省级蒙氏示范幼儿园,均每月收费千元,而其它普通幼儿园的最高收费标准不超过400元。其原因在于昂贵的玩具,上万元的教具,教师人均千元的培训费,再加上每个班增加1~2名保教人员的开支。许多幼教工作者误认为没有经济实力就无法搞蒙氏教育,这样就异化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将平民教育变成了贵族教育,使幼儿教育走进了误区。蒙台梭利教育法真正具有的价值应该是它对儿童的看法以及儿童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求,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但是,我们许多幼儿园在“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常常以为拥有一整套蒙式教具,建立起蒙式教室就可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了。而且,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幼儿园在引进和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更多地是把它作为一个“旗号”和“卖点”向家长推介的,并以此为名办起了“蒙式兴趣班”.向家长额外收取高额费用。一些父母受宣传误导的影响及教育子女观念上的偏差,亦对这样的教育津津乐道。

2、只重形式,没有领会精髓。蒙台梭利的教育成为一种显示幼儿园档次的招牌,而其教具就被等同于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些幼儿园误认为只要在教室里摆放上一套上万元的蒙台梭利教具,只要按“儿童之家”的样子布置环境,甚至只要按混龄编班就是蒙台梭利教育了。孰不知,蒙台梭利教育的真正精髓在于其优秀的教育理念。我国不少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儿童在摆弄了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之后就对价值不菲的蒙台梭利教具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会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游戏;儿童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常常把这些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

3、“导师”难寻,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教师非常缺乏。蒙台梭利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扮演着环境提供者、探究支持者和发展引导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导师”作用。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然而,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时,又有多少教师是合格的呢?得到国际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蒙台梭利教师恐怕更是屈指可数。在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比如,很多教师不会为儿童提供系列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只是把“买来的环境”摆在活动室里,更不会引导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

三、对外国学前教育模式的理性看待

(一)历史观察:曲折前行和渐进发展的有机统一(二)客观思考: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缺一不可

(三)理性选择: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化道路 (四)三种热门国外学前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1、蒙台梭利的“中国化”2、瑞吉欧的“本土化”3、华德福教育

在2004 年的夏天,从美国回来的黄晓星、张俐和英国回来的李泽武等人发起,由十几位包括大学生、学者、工人和商人(其中包括外籍人士)等共同参于,在成都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以在中国广西进行华德福教育实验的卢安克为例,他认为,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学习跟生活联系起来,自己创造出来需要的东西。”虽然,许多人嘲讽他不成熟,说他在中国进行的教育实践不现实,但他依然表示,我追求我的理想,如果放弃理想就是成熟,那我不愿意成熟,我愿活在理想里。中国的素质教育和华德福教育不矛盾,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我。当然,华德福教育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像一位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家长所说的“我们不能像期待灵芝草一样指望华德福教育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相信,有疑问是对一种新生事物更认真的对待,以及今后更诚挚的接受。毕竟,有了华德福教育,就像打开窗户,让房子里多了一股新鲜空气一般,至少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又多了一层触动,随之,便是可能的一点改变。”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

我们所谓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是从两个方面理解的:一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理论,另一是由中国人提出的、没有国界的、符合普遍规律的学前教育理论。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情况而言的。我国蒙学的历史很长,内容十分丰富。古代中国对儿童的教育主要由家庭进行,启蒙教育的年龄从现在所称的学前期开始。但是,在我国,专门的学前教育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本世纪前半叶,陈鹤琴、张雪门等是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先驱。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专门的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十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有其光辉的历史,但就理论研究来说,较多偏重引进外国的东西。目前,仍有不少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移植外国的学前教育模式,当然大都或多或少作了本土化的修订。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然而,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队伍的扩大,特别是近十几年改革开放以来年轻的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成长,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介绍外国”,而迫切要求建立中国自己的学前教育理论。

(二)坚守传统与坚持变革是发展之本

学者陈旭麓曾说:“中国不是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同样的,中国传统的学前教育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但是我国幼教机构的产生却是靠外力引发的,学前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也是一个“势迫如此”的过程。在21 世纪的今天,随着传统社会的衰落,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也日益显露,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弊端也更加突出。但是,我们是否就因为传统教育有弊端就忽视其有益成分呢?有学者指出,坚守传统就是最好的创新。“我们要认识中国过去的儿童教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的儿童教育。我们要认识过去的儿童教育的利弊得失,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儿童教育某些问题的根源。”因此,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一方面要挖掘其中的优秀成分,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与改进。 因此,我国引进基于欧美文化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同时,更应该想到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对待传统学前教育思想的时候,我们当然应该摒弃其腐朽陈旧的一面,但我们也应当认真整理其中一些到现在为止仍不过时的、依然有生命力的有益成分,并且在时代的进步中更新其内涵从而更有利于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化与世界化相互统一是必然选择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已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而独立完成。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曾说:“对文明洪流的抵抗是徒然的;文明对那些忽视或违抗它的人极为冷酷无情。”台湾学者李敖也指出:“当一种弱势文化面临一种强势文化的冲击时,它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只能和血吞没。”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是有足够的能力吸收与选择的,但是在这种取舍之间也存在着许多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很多人热衷于引进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却没有思考怎样脚踏实地地做些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造成业内严重的跟风炒作现象”。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把“中国化”与“世界化”统一起来是一个挑战。

(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永恒主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以及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和转化为能力,实践如何验证理论和升华为理论的问题。在我们的幼儿教育领域内,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在我们的研究中,始终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理论研究对实践层面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我国处于一线的“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前教育的各种理论流派
【视频】BBC纪录片《玛利亚·蒙台梭利》:了解蒙台梭利博
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简答题)
早教理论图书凸显三大主流
《学前比较教育》试卷
卢乐山:幼教拓荒 教永春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