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续八 秦汉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性格和命运

四、削除王国的行政司法权,分封政治被彻底根除

        刘邦死后,他与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继位,就是孝惠帝。刘邦的这个儿子生性懦弱,所以行使皇帝权力的实际上是孝惠帝的母亲吕雉,现在她是皇太后。这个吕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皇太后,给后世留下后宫干政的榜样。在中国的历史上,皇权旁落的现象屡屡发生。如果皇帝年幼,或者昏庸无能,就会变成一个傀儡;执掌实权的可能是皇太后或皇后,也可能是宦官,还可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从政治文化角度考察这类事件,我们关注的是,争夺最高权力的政治斗争所导致的结党营私现象。显而易见,觊觎最高权力的人,不具有合法的政治身份,他们常以加官进爵的手段拉拢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同党,而这些被他们拉拢的人通常都是些善于钻营的所谓“小人”;他们也要对妨碍他们夺取权力的官员进行打击,这些被打击的对象通常都是些所谓的“君子”。如此一来,他们得势之后,政治腐败就成为常态。所以,中国的政治历史,除了合法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进行的政治打压之外,还有那些觊觎皇权的人进行的争夺权力的残酷斗争。“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就是这种政治斗争的真实写照。当结党营私、拉帮结伙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后,官员们的工作能力和道德操守就不再是其迁升的本钱,投机取巧、阿谀奉承才是仕途进取的重要手段。在这种黑暗政治的统治下,公平和公正就是天方夜谭。中国自古流传着一句话就是“升官发财”,它深刻地揭示了官员借助权力谋取社会财富的普遍现象,也是政治体制制约经济发展的确切脚注。

        从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到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雉实际统治汉朝15年时间,比刘邦统治的时间还长出一倍(从刘邦称帝算起)。那么吕雉在这15年时间里都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快意恩仇,杀了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汉二年三月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败,逃跑时路过一个村子(定陶附近),便在农户家借住一宿,当户主戚老头知道了来人是汉王时,便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了汉王。刘邦与之风流一夜,第二天又继续逃亡去了。后来,戚夫人就跟着在刘邦东奔西跑,那时吕雉与刘邦的父亲都被项羽虏获,扣押在楚军中。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戚夫人就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也十分疼爱如意,有意废掉太子改立如意。但大臣们都反对,尤其是张良,刘邦也就作罢。吕雉始终没忘这个过节,所以刘邦刚死,她就把戚夫人贬为奴隶。随后,吕雉派人到赵国去召赵王如意进京。使者去了三次,都被赵相国建平侯周昌给拒绝了。吕雉见周昌拦阻,就派人去召周昌进京。周昌当然不能不去,他刚到长安,吕雉就再派人去召赵王。赵王跟前没了主心骨,就乖乖儿的来了。孝惠帝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亲自去迎接赵王,还和他吃睡在一起,吕雉一时找不到加害如意的机会。惠帝元年十二月,惠帝早起练习射箭,见如意睡得正香不忍叫醒,就自己独自去了。当他回来时,发现如意已经死在了卧室。原来是吕雉抓住这个机会,派人给如意灌下毒酒。赵王死后,吕雉就把戚夫人的手脚剁掉,扔到猪圈里,称为“人彘”,还带着孝惠帝去观看。结果把孝惠帝吓得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吕雉此举不但解了心头之恨,还使孝惠帝自动让权,可谓一箭双雕。由此也看出吕雉这个妇人着实狠毒。

        其次是大兴土木,修筑长安城墙。自孝惠帝三年开始修筑(一说始自孝惠帝元年),至五年才完成,费时三年。孝惠帝三年征召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六月令各王侯送来囚犯和奴隶共两万人,五年又在长安六百里内征召十四万五千人。为何吕雉要修筑长安城墙,有人说是为了防备诸侯王反叛。我认为,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因为吕雉掌权似乎很顺利,她儿子孝惠帝不反对,朝中重臣也没人反对。汉五年五月,刘邦决定定都关中;汉六年二月,建成长乐宫,朝廷丞相以下官员迁至长安;汉八年,萧何营作未央宫,设立东门、北门、前殿、武库和太仓。皇宫已经修好了,作为都城长安还没有城墙,因此吕雉修筑城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假如刘邦还活着,他也会修筑城墙的。

        再次,分封自家兄弟子侄为王。孝惠帝在位七年就死了(公元前188年,孝惠帝七年八月),吕雉为儿子发丧时,只是干哭没有眼泪。张良的儿子张辟彊时年十五岁,他对丞相说(此时有两个丞相,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陈平):太后只有孝惠一个亲儿子,她却没有悲伤的样子,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丞相问道:为什么?张辟彊说:孝惠的儿子还小,太后惧怕你们这些老臣。您若是请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统领南军(驻扎在城内保卫皇宫的军队)和北军(驻扎在城外保卫京城的军队),再让太后的娘家人都当官在朝中做事,这样太后就心安了,你们也能免于祸患了。丞相觉得张辟彊的话有道理,就对太后说了。吕雉见到丞相忠心耿耿的样子也就放心了,于是丧子之痛从心头涌起,不觉泪流满面。吕氏家族轻易获得了护卫京都的两支军队指挥权。太后立孝惠帝之子刘恭即皇帝位,史称少帝。皇帝年幼,吕太后临朝听政。

        吕雉询问大臣可否封自己家人为王。右丞相王陵反对,他说:高祖已与群臣有约,非刘氏不得称王。太后若封吕氏为王,违背高祖盟约。吕雉听了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两人答道:当初高祖平定天下,分封子侄为王;如今太后主政,分封自己家人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雉听后十分受用。随后,吕雉拜王陵为皇帝太傅,夺其相权。王陵不想当太傅就称病回家去了。于是吕雉升陈平为右丞相,拜辟阳后审食其为左丞相,他是吕雉的情夫,并不理朝政,只管到皇宫伺候太后。为了顺理成章地封自己家人为王,吕雉做了许多铺垫,比如她封孝惠帝与后宫妃子所生之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等;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死后,她封其子张偃为鲁王。然后吕雉给大臣们吹风,于是大臣们请太后立郦侯吕台(吕雉哥哥吕泽的儿子)为吕王,吕雉顺水推舟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其后,吕雉先后分封自己家人吕嘉(吕台的儿子)、吕产(吕台的兄弟)、吕禄(吕雉二哥吕释之的儿子)、吕通(吕台的儿子)为王。吕氏家族不仅封王,还担当军政要职。可见,在专制政体下,家国一体,皇家即国家;大臣们奉承者升官,违逆者贬职。如此政治那里还会有法律和公正?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雉死了(临朝听政八年)。她死前嘱咐赵王吕禄、吕王吕产:吕氏为王,大臣们心中不服。我死后,皇帝年少,恐怕他们会生出事端来。所以你们要抓住军队护卫皇宫,不要为我送葬,以免给他们可乘之机。说起来,吕雉也够可怜的,她以为不去送葬就没事了。难道吕产和吕禄永远都呆在南军和北军中不出来吗?吕氏称王,那是有太后护着,他们自己却没什么本身。如今后台塌了,他们也都命悬一线了。

        八月,齐王刘襄率先起兵讨伐吕氏,并传令诸侯一起举事。相国吕产派灌婴领兵前去镇压。灌婴走到荥阳就不走了,一面与诸侯联络,一面与朝中刘章、周勃和陈平等联络,准备里应外合,共同对付诸吕。在长安,太尉周勃派人劝说吕禄,使其交出兵符,周勃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北军。随后,周勃令平阳侯窋通知皇宫卫尉不让相国吕产进宫。此时吕产还不知道吕禄已经失去北军,他率随从来到皇宫前却被拒之门外,他在宫门前徘徊不去。平阳侯窋赶快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周勃。周勃令朱虚侯刘章(齐王刘襄的弟弟)带千余士兵进宫保护皇帝。等刘章来到皇宫时,吕产已进入皇宫。于是刘章与吕产在宫内厮杀起来,吕产被杀。周勃得知吕产已死,于是派人四处抓捕吕氏一族,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斩杀,包括吕禄,燕王吕通,吕嬃(吕雉的妹妹)则是被活活打死的。《史记》说,诸吕阴谋作乱。这话不可信,《史记》没有记载诸吕的任何作乱行为。周勃等捕杀诸吕一族,也未经任何审讯,可见这完全是宫廷政变。

        诸吕已除,大臣们开始计议后事。孝惠帝死后继位的少帝在第四年被吕雉废掉并杀死,吕雉另立常山王义为皇帝,更名为弘。周勃等人捕杀诸吕的行为并非皇帝的意思,所以他们害怕当今皇帝将来秋后算账,就决定废掉当今皇帝另立他人。可是立谁呢?这里又有一番考量。齐王刘襄是刘邦长子的嫡子,这次又率先起兵讨伐诸吕,最有资格当皇帝。可是大臣们觉得,齐王妃母亲太凶悍,若立齐王为帝,就会又出来一个吕后,所以不能选齐王。淮南王年少,其母家也恶,不行。大臣们都认为,代王是刘邦的儿子,年长,且仁孝宽厚,其母薄氏小心谨慎,从不过问朝政,立代王最合适了。于是就决定拥立代王为皇帝。这些大臣也是为自己考虑才决定废旧立新。这样他们既消除了后患,又有了拥立之功。

        代王刘恒继位,就是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汉文帝封赏拥立有功之臣:太尉周勃拜右丞相,加封万户,赐金五千斤;右丞相陈平降为左丞相,灌婴拜太尉,各加封三千户,赐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等赏二千户,赐金千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二人最不适合吃“政治饭”
陈平的权变之道
吕后的政治智慧和经济手段
歹毒的吕太后却不杀老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势力显赫的外戚集团-汉朝吕氏集团
吕后一族风光之后是怎样覆灭的?吕后又为大汉做出什么贡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