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约《指南》,共同成长

相约《指南》,共同成长

作者:吕桂娟来源: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幼儿园 时间:2013-12-26点击: 67次

  自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来,老师们便开始了认真地学习、研读。《指南》的颁发,为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保障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便也随之产生了些许感想。
  一、学习《指南》,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在幼师学校学习期间也都学过一定的幼教理论,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期间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一些有关的幼教理论、知识类,但这些相关的学习,得到的知识也只是些零零散散的,缺乏比较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对幼儿各个阶段所应达到的目标,应具备的能力,以及教师该采取的相应方法,了解不够全面,对个案的分析、反思,同样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入手,每个领域都是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又提出了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这样,老师与家长读后,都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指南》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培养孩子的共性指标,在这个共性指标的指引下,便可以使家园携手,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了学习《指南》,了解孩子
  二、学习《指南》,真爱孩子
  参加工作以来,也可以说学习《指南》之前,我总以为自己对孩子们充满了爱心,我期望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希望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用真爱与付出,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与亲近,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信赖。可是,当我对照《指南》,我发现,自己所做的,其实还差的很远。比如:在学习《指南》之前,每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我总是先问明情况,然后做出判断、进行一番讲解,再进行处理,还自以为自己经过了仔细调查、了解,处理得很公平、合理,孩子也懂得了道理,而当我细细研读《指南》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指南》在社会领域中人际关系方面的目标是: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老师应当做的是:指导孩子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适当方式自己来协商解决冲突,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处理矛盾冲突中才会有真正的体验,学会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至此,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育工作,单单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科学的理念做引领,有科学的方法做保障,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三、学习《指南》,共同成长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有效的教育必须依靠家园携手,才能合力共进。因此,工作中,我一边如饥似渴地一遍遍细细研读《指南》,一边将《指南》隆重地推荐给家长。努力使《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
  有QQ的家长,我们QQ群里共享《指南》,没有QQ的,我便推荐家长到书店购买《指南》,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为了学习《指南》,有些家长甚至从别人的电脑中拷贝下来,打印成册,以便细读。
  现在,班里的家长基本做到了家有一份《指南》。而且,许多家长在我们的家园QQ群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学习感受,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各自在学习前后教育孩子上的不同变化。如:颢颖妈妈,以前孩子放学回家总是先问“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干什么了?”孩子便说,“没干什么。”学习了《指南》中语言领域的教育建议后,我改为问:“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快乐不快乐?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跟妈妈说说?”孩子就会高兴地告诉我,“今天在幼儿园里和谁玩,玩什么,怎么玩的,今天在幼儿园里吃了什么,做什么了。”平时和孩子谈论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的时间也变长了,孩子也更爱说话了。
  在与家长的不断交流中,我也深深感到需要学习、改变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同是美术活动,以前美术活动时,我总是很“尽心”地准备好范画,并且随时进行指点,结果孩子的绘画兴趣一直不高,通过学习,了解了《指南》中艺术领域里,表现与创造目标中,有这样的教育建议:“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基于此,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我一直遵循《指南》的精神,多创造条件和机会,少干预,多鼓励,于是就有了现在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喜欢上了绘画,班级的墙上、美工区的柜子上,到处都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画作。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指南》,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相约家长,继续以《指南》为指南,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指南》的精神,在不断学习中,与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好园]极富地方特色的宾阳县新桥镇新星幼儿园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论文:践行《指南》 家园共育
杨玉娟:不要让家长成为孩子的代言人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我与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
2014年个人年度成长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