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藏作品](8636)后发先至,这里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
后发先至,这里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
◎本报记者 张 蕴
【标杆看变迁】
为了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市依托青海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引入了一批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
光的力量,无尽而深远。
今年6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与陕西西腾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推广的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IBC)样板项目——香港厂商会中学150千瓦屋顶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此举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用上了来自青海的高可靠性太阳能产品。这家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能量产双面IBC产品的光伏企业。
过去10年,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世界屋脊之上,西宁构建出一条绿色全产业链,成为全国光伏全产业发展“小高地”。
打通光伏全产业链
魏蓉是位于西宁市的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的IBC电池二级工艺工程师。过去6年,魏蓉从一般生产线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工艺工程师;她参与生产的电池转换效率也从18.3%提升到24.2%,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6年,黄河公司也将单片电池的发电功率提高了约10%,升级后的66片电池组件发电功率从390瓦提升到425瓦,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不仅如此,黄河公司还建成了15个创新研发平台,实现了从单晶电池组件到多晶电池组件、再到高效IBC电池的技术升级……
“经过技术升级改造,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能源装机容量实现了指数级增长,近6年新增发电量1030.66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了3倍多,并形成了包含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和组件回收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黄河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小彦表示。
如今,黄河公司已打通光伏全产业链,建成年产3300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相关产品在国内集成电路多晶硅市场占有率约20%,还完成了年产1.2亿片硅片、60万吨电解铝和30万吨碳素项目。
引入知名制造企业
位于西宁市的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硅业),是享誉业内的现代化多晶硅企业。但几年前,和众多光伏企业一样,该公司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爬坡期,之后其逐步破壁重生,凭借自主创新,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纯硅材料供应商。
今年7月30日,在亚洲硅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其三期多晶硅项目生产车间,参观世界首条全48对棒大型加压还原炉万吨级生产线。
在现代化车间里,16台48对棒还原炉有序排开,银色的大还原炉内,“藏”着48对正在生长的硅芯,高温烧制下,一根根细细的多晶硅棒逐渐“长”成碗口粗的银灰色多晶硅。
通过运用数字化研发手段,加上这条全48对棒大型加压还原炉万吨级生产线,亚洲硅业研发人员仅用两年就突破了困扰业界8年之久的48对棒加压还原炉研发及应用关键技术。相关技术成果还获得了2019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而这只是西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依靠科技创新,过去10年,以亚洲硅业为代表的一批西宁企业实现了“后发先至”。
10年间,为了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市依托青海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引入了亚洲硅业、青海黄河水电有限公司、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青海鑫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国电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电力有限公司、青海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的完整光伏制造产业链。
《科技日报》2022年8月8日第 8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伏企业在这里扎下根
3218 硅冶炼
光伏产业酝酿多晶硅变局
身陷萧条的中国光伏业
中国光伏20年:江湖风云录(一)
“拥硅为王”时代结束 光伏进入新一轮市场周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