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藏作品](6929)今年的诺奖,发出对“确定性”的渴求
今年的诺奖,发出对“确定性”的渴求
◎张梦然
疫情让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动荡焦虑中。这场天灾像是冒失闯入的不速之客,其历史影响和14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一样,不光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导致剧情无法按照西方某群人的既定路线演绎下去。
于是我们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面临的状况:过往的经验、案例、手段都失效了,上至议会,下到邻里,都不确定未来将会怎么样。上一次同样的场景,还要追溯到1942年那座名叫斯大林格勒的城市。
“确定性”,这是人类自有意识以来,便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客观世界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无情变迁,与人类试图掌握命运的实践之间,一直碰撞互动,构成了我们这部异常恢弘的文明史——这里面有局部、阶段性的灿烂高潮,亦有整体、长久性的黑暗低谷。一如当下各国的举步维艰。
因而,2021年诺贝尔奖授予复杂系统、催化剂这些令人颇感意外的门类,有着对西式世界观、方法论失灵的无奈,亦可看出一种期许:虽然历史再一次打击了人类掌控世界这个复杂系统的企图,但在当今这个脆弱彷徨的低落之秋,哪怕工具层面一些“确定”的进步,都有着学科价值之上的积极意义。
而切换至东方视野下,中国人对“确定性”及其获得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世界,需要认真听一听这个自1840年以来便被长久忽视的声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五千年来不停歇的艰苦奋斗,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认定:所谓的“确定性”,从不是一个静止态,而是积累、质变、升华的永恒进程;始终主动去应对,而非逃避现实世界的挑战;顽强的“活着”,并不断迈向更好的物质、精神境界。
这,是中国人的确定。
不以一时成败而悲喜,也不以一己之私而偏狭。虽然气候变暖屡次被西方用作攻击中国工业化的“罪名”,但我们依然对获奖科学家的客观成果报以掌声,因为在这个年年热议却鲜有行动的领域,中国已经以国家名义倡导、许诺“双碳”目标,率先给出了确定。
现在,诺奖正发出对“确定性”的渴求,而路在脚下。
(《科技日报》2021年10月8日第  4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势
不确定的世界,中国的确定性从何而来?
中国必然崛起有三个原因,世界不确定中却深含中国的确定性
刘慈欣《三体》简介
在地球毁灭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允许一切发生吧,不必活得小心翼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