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承宗的最后一战: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

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带着兵,再次攻入关内。

这一次,他下了血本,将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一股脑儿全都带上了。

那个时候明军,已经基本丧失了野战能力,皇太极的军队入关之后四处抢掠,各地的守军军都拿这伙强盗毫无办法。

十一月,清兵来到了高阳(今河北保定高阳县)城下。

高阳是个小县城,没兵,也没多少钱粮,原本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地方。

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让高阳之围备受注目。

这个人,就是孙承宗,一个卓越的军事天才,大明帝国后期首屈一指的战略家。

一般来说,天才往往是和学霸联系在一起,但是孙承宗明显是一个非典型性天才,科考之路比较坎坷。

16岁中秀才,30岁中举人,到了41岁,孙老先生才考中了进士。

考虑到古人的寿命通常较短,41岁才在官场起步,确实是晚了些。不过,自从踏入官场以后,孙承宗就如鱼得水,混得相当好、深受各级领导的器重。

孙先生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虽然在功课不算是顶尖,考学的速度慢了些。但是他很懂人情世故,也非常有政治头脑。

比如,在处理梃击案(明代三大疑案之一)时,孙承宗的表现就非常老道。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一个叫张差的家伙手执木棍,闯进了太子住的慈庆宫 ,还打伤了守门太监。

这下可捅破了天,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大明帝国未来的主人翁,谁敢动他啊?

那个莽汉被抓后,很快就招供称,自己是受了万历皇帝的知心爱人郑贵妃的指使。

朝中大臣对此深信不疑,一致认为,是郑贵妃这个娘们想要谋害太子。

动机嘛,自然是想让他的儿子取太子而代之了。

万历桐子明显不愿深究这件事,但这毕竟是疑似刺杀太子的大案,即使想包庇自己的爱妃,也不能太露骨了。

于是,他召来内阁辅臣方从哲、吴道南等人,在宫里面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不在朝堂之上而在宫里谈这件事,万历同志的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小范围的沟通,为这件事情定个调子。

方从哲这个老江湖,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但却不想趟这滩浑水,因此只是磕头,一言不发。

吴道南一看,也明白了,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因此不敢多说一句话。

在一旁的御史刘光复明显差了点道行,看见没人说话,就主动站出来发言了。

他表示,刺杀太子是重罪,应该一查到底。

万历皇帝大为光火,尼玛,这是要个老子添乱啊。

于是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太监们心领神会,马上一拥而上,围着刘光复一顿暴打。

几个死太监,打架的水平十分有限,所以刘光复其实倒还好。但是旁观的吴道南先生心理素质太差,竟然吓得倒地僵卧,小便失禁了。

万历桐子原本就是要杀鸡儆猴,一看吴道南这德行,知道他必定不敢忤逆自己的意思了,马上要求由吴道南负责处理这件案子。

吴道南怕得要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跑去找老江湖孙承宗给他出主意。

孙承宗告诉他,这件事关系到东宫,不能放任不理,但是又涉及到后宫,所以又不能查得太彻底。需要画一条线,庞保、刘成(涉案人员)以下的小人物要追查到底,庞保、刘成上面的人物牵扯太多,点到为止就好。

吴道南顿时如醍醐灌顶,赶紧按照孙承宗所说的去做,完美地将此事平息了下来。

56岁那年,孙承宗再次迎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做了天启皇帝的老师。

天启是个典型的差生,调皮捣蛋,无心向学,让先生们都很头疼。但是孙承宗却是一个很有办法的人,师生二人处得非常好。

天启皇帝终其一生都对他这个老师非常尊重,提起来都是以“吾师”呼之,从不怠慢。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进攻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被攻陷,辽东经略袁应泰深感罪孽深重,就抹了脖子。

兵部尚书崔景荣也受到牵连,光荣下岗了。

御史方震孺奏请皇帝以孙承宗代替崔景荣,朝中大臣也认为孙老先生比较懂军事,推举他为兵部侍郎,主持辽东防务。

但天启实在是太喜欢这个老师了,不想让孙承宗离开讲席,这两个提议都被他否决了。

不久以后,辽东形势越发吃紧,天启终于同意他的老师以大学士的身份督师蓟辽,主持对后金的战斗。

孙总督到任后,启用马龙、袁崇焕等人,构建关宁防线,采用“以辽人守辽土'’的战略,收复失地四百余里,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自此一直到明亡,这里都成了满洲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清军进攻高阳的时候,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退休多年了。

高阳城内没有守军,更没有将领,实在是守无可守。

可孙承宗却不甘心束手就擒,他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准备拼死抵抗。

在孙承宗的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纷纷站了出来,帮助孙家一起迎敌。

清军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强攻,而是希望劝降对手。

他们认为,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不可能守得住,投降是城里的人唯一正确的选择。

孙承宗当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很难守得住。但是,明知道守不住,他依然选择跟清军死磕。

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样东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气节。

就是这个东西,几百年前让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文天祥“留去丹心照汗青”!

也正是这个东西,让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东方,几千年不倒!

劝降不成,清军开始发动进攻,结果当然不会有什么悬念,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

出于对孙老先生的尊敬和欣赏,清军决定再做一次努力。

他们给出非常优厚的条件,希望孙承宗能够转换阵营。

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劝降的话说了一大堆。

然而,他们得到的答案还是跟之前一样:不降!

孙先生视死如归的气节让清军对他愈发尊敬,于是给了他一个特殊的待遇,允许他自杀。

他整顿衣着,向北方皇宫的方向叩头,然后,上吊而死。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

孙家一共百余人遇难,真正的满门忠烈!

孙承宗殉国后,崇祯皇帝唏嘘不已,将他比作是孔明、裴度一样的人物(“汉则孔明,唐则裴度。旧辅孙承宗前劳难泯,死义更烈”)。

我认为,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第一将,全家47口被清军灭门,300年后他子孙把溥仪赶出皇宫
“范阳三杰”②宝剑锋从磨砺出
高阳孙承宗——明代最后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李显是大唐中兴之主,却不让人们说“中兴”二字,他在忌讳什么?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明末抗金名将——孙承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