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俄乌冲突中的空防大战看乌克兰地面防空系统

原创2022-03-18 02:14·卡夫卡科技观察

俄乌冲突进行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天了,整体来看,俄乌双方都有表现出色的地方,没有哪一方占据压倒性优势。

从争夺制空权来看,俄军的 S-400 防空系统和苏 35 战机,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性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S-400 防空系统在上月 25 号,从距离基辅 150 千米以外的地方,向乌克兰的苏 27 战机发射了防空导弹并且将其击落,创造了世界最远击坠纪录。之后苏 35 战斗机还以 0 伤亡的代价,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 4 架苏 27 战机,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而在3月5日,乌克兰击落俄军2架苏-34战斗轰炸机、2架苏-25攻击机、2架米-24/35攻击运输直升机、2架米-8中型直升机、1架海雕-10轻型无人机以及1架苏-30SM战斗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俄乌空军部队(包括海军航空兵)对比:

俄罗斯空军部署着约118架苏-27战斗机,111架苏-30战斗机,88架苏-35战斗机,2架苏-57战斗机,125架米格-29和2架米格-35战斗机,121架米格-31战斗机;战斗轰炸机部队部署着100架苏-24和124架苏-34战斗轰炸机,185架苏-25攻击机;在战略轰炸机部队部署61架图-22M3、60架图-95MS和17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同时部署着约800架各种直升机。至于俄海军航空兵部署着15架苏-30战斗机,18架苏-27战斗机,17架苏-33战斗机,32架米格-31战斗机,53架苏-24战斗轰炸机,5架苏-25攻击机和24架米格-29K战斗机,而且装备着122架反潜机和120架各种直升机。

乌克兰在战斗机种类上保持着苏联时期水平,整体性能落后,跟俄罗斯现役战斗机存在差距,在规模和装备质量上两者也不可同日而语,部署着34架早期版本苏-27战斗机,37架米格-29战斗机,14架苏-24战斗轰炸机和31架苏-25攻击机,其余全部是支援型飞机和直升机。

刚独立时的乌克兰军队可不是这样,当时由四部分组成:陆军、空军、防空军和海军,除这些部队外,乌克兰还在前苏联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权限下继承了其70多万军队,包括前苏联下属的边防部队。

由于前苏联国防部在联盟共和国中没有下属单位,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就形同虚设,只是一些相对统一的实体,这反而增加了新型国家在安全方面的忧虑。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1991年10月23日,乌克兰建立了一支全新的军队—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直到1999`年12月,总统颁布法令解散为止。

乌克兰政府后来开始压缩部队,将司令部、作战部门和后勤部门重组合并。

从作战角度看,作战司令部将成为国防和安全系统的咽喉,三个作战司令部(西部、南部和北部)建于1998年,它区别于乌克兰从前苏联继承的三个军事区域(喀尔巴降、敖德萨和基辅),后者只是一个地区行政署,没有计划和处理军事行动的权力、能力和基础设施。相反,作战司令部是“一个永久性的执行作战、机动任务的战略机构……负责地区安全,并对位于该地区的部队不分隶属关系地提供后勤和其它方面的支援”——不仅仅适用于战时,还适用于“各种强度的冲突”中。这种支援也适合于位于作战司令部参谋长管辖范围内的非国防部的下属部队,按照北约的说法,它们就是战略联合司令部。

就结构而言,乌克兰军队由三个部分组成:前方防御部队、主要防御部队和战略预备队。

到防空部队合并工作完成为止,该部队将占军队总数的13.5%。乌克兰防空部队是国家防空系统的“基础”,是与独联体相联接的乌克兰国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1995年2月经独联体加人联邦防空条约),虽然鸟克兰对其防空体系保留有行政和作战控制权,这种关系在乌国内还存在争论,5月23日,乌克兰加人北约的决议形成后,这种争论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乌防空部队由防空导弹部队、无线电技术部队、防空航空兵部队组成。由于防空兵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所以防空部队并非象其它军种那样固定地从属于作战司令部,然而,必须将防空部队中的机动部队转变为快速反应部队。

乌克兰有一个高效的防空系统

随着高技术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的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空袭作战具有突然性大、破坏力强、范围广泛、机动灵活和不受天气、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可用于一切不同规模的战争,并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防空作战对掌握制空权有着重要作用,其作战指挥和设备控制层次复杂,要想捕获稍纵即逝的最佳战机,必须建立一个囊括防空兵群内所有作战单元的信息系统,将系统获得的各种情报加工处理,得到准确、及时、全面的战场态势信息,提供给防空兵群内各作战单元共享,以取代传统的、各自为战的防空作战体系,实现我防空兵群协同作战。

这就是现在军迷经常挂在嘴边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快速灵活反应、信息情报高效共享、一体化指挥控制"理念。关键是要建立强大的指控信息网络,可对空空导弹、地空导弹、舰空导弹、便携式导弹、强激光、近防炮等10余型防御装备进行海陆空一体化集成;充分发挥各型装备的性能优势,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有效拦截空袭目标。

当然具体到像乌克兰这样的没钱的中等国家,其防空系统主要通过组织战斗机执行空空拦截、组织地面防空武器执行地空拦截、组织电子设备实施电磁干扰来达到抵御来袭目标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空袭目标的隐蔽性、机动性、攻击性进一步加强,来袭目标越来越容易穿越空空拦截范围而离我方保卫要地更近,作为防空拦截的最后一道屏障,地面防空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完成调度、指挥地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等地防部队协同拦截来袭目标的任务。因此,要求地面防空系统能对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进行准确判定并对火力分配作科学的决策,最终选择最优的火力分配方案以保证取得最大的防作战效能。地面防空系统作为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防空作战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把各防空部队上的指挥控制、空情侦察、防空武器等系统联成一体,实现作战信息共享,形成对空防御作战合力。每个防空作战单元都可以及时掌握战场态势和目标动向。对来袭的空中目标,可以由处于最佳射击位置的防空武器进行拦截,从而使整个战区的防空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可以将不同时代的武器重新整合,消除武器代差,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目前的乌克兰,给我们的感觉是,其部队因为不具备证明对抗能力,所以基本采取的是游击战术,但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游击部队又不太相同,因为现在的游击部队拥有良好的通讯网络,能随时掌握敌方动静,并进而采取行动;用现代的比喻,你可以认为他们的游击队,就像外卖骑手,有一个中枢系统随时根据客户情况给骑手派单,而骑手根据导航软件选择路径,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实现了目标情报采集、传输、处理和网内快速传输各类文本、视频、音频数据信息,确保作战信息资源共享,纵向上能与陆战指挥系统上至师、集团军、战区火力指挥中心相联,下与营(连)各作战单元、各情报观测节点(站)相接;横向上系统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友邻能互联互通,构建了“扁平网状”野战防空体系平台,实现了指挥、控制、抗击一体化。

防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防御敌方目标的侵袭,达到保卫要地不受破坏的目的。防御的类型主要包括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两种模式。被动防御即当敌方目标进入我方区域后,组织防御部队将敌方目标拦截或驱赶出我方领地。主动防御是指对敌方重要军事设施主动执行攻击任务,以破坏敌人发动空袭的基本条件。本文讨论的防空主要任务是指被动防御。

随着武器自动化程度的发展,空袭目标的特性越来越复杂。目标的机动性、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对防空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防空系统主要负责收集并处理来自传感器卫星、雷达、红外设备等的探测情报,建立作战责任区内已识别的综合空情。同时利用识别信息包括雷达目标识别信息、敌我识别信息、飞行计划和区域边界信息等,借助实时计算评估敌方飞行目标的威胁等级。系统还负责管理下属作战单元的各种资源,决定哪些作战单元适合应对识别到的威胁目标,并负责指挥和监视拦截行动,执行拦截作战任务。


1.空空拦截

由于乌克兰空军的落后,所以他们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地面防空系统。地面防空系统作为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防空作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导弹射程和射速的不断增强,现代战争更多的是超视距空战,双方对战的实质是火力质量的直接对抗。机动性再也不是战斗机的首要标准,而是导弹进行攻防对抗的重要因素。

空空导弹是从飞机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相比,机动性能较好,反应速度较快。作为空战的主要武器之一,空空拦截导弹与载机上的探测防御系统相配合,视野范围广、可发射区域大,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常规导弹,有的兼具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

空空导弹利用载机平台可以快速发射,由于拦截时间较短,如果拦截任务失败,可以重新发射导弹进行拦截,因此空空导弹可以作为拦截任务的第一批火力。制导律是影响空空导弹拦截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目前应用在空空导弹上的制导律大多是20世纪中期就已经成熟的经典制导律或其改进形式,对可机动逃逸的目标的拦截效能很低,因此需要加强对空空导弹复合制导律设计的研究,以增强空空导弹的单弹作战能力。多拦截弹协同作战可以显著提高拦截任务的作战效能,导弹在一体化作战过程中相互配合,避免冲突,各自以一定的导引规律完成协同飞行控制,实现对目标的协同打击,这对多枚导弹的协同拦截制导律研究带来了挑战。研究多枚导弹对多目标的协同拦截问题,不仅要考虑协同制导问题,也要考虑协同策略问题以及如何对目标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

空空导弹对突防目标群的协同拦截能够依据空空导弹发射平台以及目标的实时作战状态,实时为拦截方规划最佳的拦截方案,同时每个空空拦截导弹都可以根据战场信息的变化实时调整拦截目标和飞行线路,对体系拦截的协同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自卫飞机要成功拦截来袭导弹,首先要对来袭空空导弹有一定的探测能力,即在一定的距离能够发现、跟踪和瞄准来袭空空导弹;同时发射的反空空导弹也具有探测跟踪红外小目标或者隐身目标的能力, 得益于机载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一些作战飞机可通过装备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TAS)探测来袭导弹,并引导光电跟踪瞄准系统(IRST) 或者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稳定跟踪空空导弹。

2.高炮防空及防空火控系统

近年来,多次局部战争都显示了高炮在防空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高炮得到广泛的发展,新型高炮不断涌现。现代高炮主要装备于师、团两级,前者口径在30~40毫米,后者口径趋于20~25毫米。高炮的特点是反应时间短、射速高、初速大、近距离(2000米)毁歼概率高。然而,随着射程的增加,高炮的毁歼概率迅速下降,因此,现代高炮,对付低空和超低空飞机特别有效。现代高炮系统,已经可以作到一个火力单元(搜索与跟踪雷达、数字式计算机飞自动炮。电源及通讯系统等)装在一辆车上,自行,自动、可在行进间或停止间进行对空射击。装有带近炸引信的预制破片榴弹,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费用很贵,一个火力单元达5~6百万美元,需与较便宜的牵引式、配简易火控装置的高炮搭配,才能满足大规模装备和满足不同防空任务的需要。自行高炮的主要任务是掩护行进中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对付敌方战斗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的进攻。而牵引式高炮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固定设施(如桥梁、机场等),对付敌方飞机。高炮总的发展趋势是:①主力高炮口径可能稍有增大;②光电火控系统和全天候型雷达火控系统并行发展;③发展毁歼概率高的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威力大的薄壁榴弹和速度高的脱壳穿甲弹。探索研究末端制导炮弹和液体发射药等。

防空武器系统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地将弹头(战斗部)发射到预毁伤的目标区域或直接命中目标。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搜索发现目标、识别敌我目标、确定预射击的目标、跟踪并连续测量目标坐标、依据测量的目标坐标计算射击(发射)诸元、控制火力随动系统驱动武器瞄向预定方向、选择弹种、在最佳时刻控制武器发射弹头。上述任务均由火控系统完成。

可见,火力控制系统是武器系统的“眼睛’’和“大脑”,是人眼观察视野的扩宽、作用距离的延长以及大脑思维判断及运算能力在机器上的体现,解脱了对武器的繁重体能操瞄。因此,现代硬杀伤武器(精确打击制导武器或身管武器)系统中,都配备先进的火力控制系统,没有火力控制系统,再好的硬杀伤武器,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战效能。火力控制系统是自动或半自动控制武器将弹头(战斗部)发射到毁伤目标区域或直接命中目标的全部装备的总称,是实现武器射击过程自动化、提高射击精度的人机系统。

现在的高炮防空也是由火力控制系统来决定是否发射。


3.电磁干扰

电子攻击是现代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手段,正是电子攻击武器装备的更多参战,形成现代战场上愈加严重、复杂的电磁环境。武器系统在这种对抗的电磁环境作战中,其威力的发挥和生存受到最大的威胁。由于复杂电磁环境主要由参战的电子攻击武器装备产生、形成。因而,可用电磁干扰来对付来袭目标:

( 1) 远距支援干扰

远距离通信和雷达支援干扰飞机在防空导弹杀伤空域以外,形成大功率的噪声压制干扰,由于电子侦测能力提升,可以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噪声压制,干扰功率密度提升。

( 2) 随队支援干扰

可以派干扰机与进攻机群一起编队飞行,主动对来袭目标进行干扰,干扰方式是噪声压制、欺骗类干扰和箔条走廊干扰。

( 3) 自卫式干扰

主要干扰方式是噪声压制、欺骗类干扰、机载拖曳式干扰、箔条云团、曳光弹,由于数字储频技术的应用,干扰模式增加了复合干扰等作战模式。

( 4) 投掷式干扰

使用单模被动导引头的反辐射导弹的硬杀伤。

( 5) 小型空射诱饵弹( miniature air launched decog,MALD)

能够产生各种飞机的雷达特征信号和作战飞行包线特征,也可以释放干扰信号,误导和诱骗对方的系统,消耗来袭导弹。

注意:

防空作战当然也面临着空袭电子战体系威胁,上面提到的手段对方也可以用,包括远距支援干扰机对防空雷达进行压制,随队干扰飞机携带干扰机掩护作战飞机编队突防,作战飞机携带自卫式干扰机和拖曳式诱饵以及无源箔条弹施放有源与无源干扰进行自卫。

乌克兰实战中的防空利器

S-300防空系统

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美国巡航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的双重威胁,苏联陆军火箭炮兵总部下属的第三研究所于1963一1964提出研制多功能、通用型地空导弹系统,研究所认为:地空导弹是对付弹道导弹的有效手段,但是作为陆军的野战地空导弹,若要取得较高的作战效能,必须研制能兼顾反战术弹道导弹与反巡航导弹、反导弹与反飞机的新型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但在1968年,苏联国土防空司令部在与其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金刚石设计局建议下,提出研制一种仅用于反飞机的三军通用型多通道防空导弹系统S-500U。这一倡议立即得到了苏联军工系统高层的赞同,但陆军火箭炮兵总部表示反对,坚持新型系统必须同时也具备战区反导能力,经多方协商,苏联军工系统和军方做出了折衷,决定在力争实现防空导弹标淮化、通用化、系列化前提下,研制三军通用型防空导弹系统,并将其改名为S一300系统。国土防空军使用的反巡航导弹/反飞机型S一300系统称为S一30OP,陆军使用的反导反飞机通用型S一300系统称为S一300V,海军舰载型称为S一300F。至此,S一300防空导弹家族正式出台,这种理念在50年前来说,可谓十分超前。

S一300V系列先后经历了四个研制阶段。第一阶段研制出的系统S一300V1于1980一1981年通过国家联合鉴定试验。第二阶段的成果是S一300V,也是真正具有实战能力的型号,于1988年装备苏联陆军方面军防空旅,从V型开始,采用9M82和9M83两种不同射程的导弹,具备了栏截“潘兴”中程战术弹道导弹和高速空地导弹的能力。1993年前后完成第三阶段研制,9M82导弹射程进一步提升的S一300VM系统开始装备部队。革新家设计局于1998年推出了第四阶段成果:9M82导弹射程增加2倍的S一300VM2系统(对外出口型称安泰一2500)。

系统构成

S一300V导弹旅依靠l套“巴良纳”自动化指挥系统指挥4个火力单元(导弹营)。为保证机动性,简化保障难度,旅、营两级的各型主要战斗车辆均采用了T一80坦克底盘。各导弹营下辖1个指挥连、4个发射连和支援、保障及维修分队。指挥连负责指挥控制4个发射连,其主要装备有:1辆95457一l指挥车以及2部搜索雷达(951SMT圆周搜索雷达和951gMT扇形扫描雷达各l部)。发射连包括1部制导雷达(即1辆多通道制导跟踪雷达车)以及6辆照射发射车、6辆发射装填车,既可采用混编火力单元编制,也可采用单火力单元编制,例如每个发射连装备4辆9A83发射车和2辆9A82发射车,或6辆都是9A83发射车。


“E一3A”预警机

乌克兰并不拥有“E一3A”预警机,但美军经常将其在波兰升空,基本可以肯定是在为乌克兰防空系统提供预警服务。

“E一3A”预警机是根据美空军1963年提出的“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计划而研制的。在1970年选用波音707一320B民用喷气运输机而设计。最初用两架飞机作下视雷达技术试验,其代号为EC一137D,1972年试飞,后采用威斯汀豪斯公司的雷达,三架原型机的试验计划于1976年全部完成。它们全部配置航空电子任务设备,第四架飞机经过适航性试验。1977年第一架生产型交付美空军使用,到1984年6月已有35架E一3预警机先后交货于美空军,它们分驻在美国本土,欧洲,远东。“北约“计划引进18架。

“E一3”机在世界上服役已有70架左右,绝大部份在美国本土。使用的国家除美国外,还有“北约,“沙特”,“英国,“法国等。”E一3“,机基本技术规格是:翼长44.42米,全长46.61米,全高12.73米;4台TF一33一PW一100/100A涡扇发动机,推力为4火93.3千牛顿,空重78,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47,417公斤,最大平飞速度853公里/时;实用升限12000米,值勤巡航高度约9000米;从基地至值勤站为1600多公里时,工作6小时,最大续航时间11小时(空中不加油)。

“E一3”机能支持多种战术和空中防御任务,攻击,空中优势,空中支援,空运,侦察等。现准备使用AN/APY一2多功能监视雷达。

对于低空入侵目标,可比地面雷达提早30分钟预警,所以当时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该机具有下视能力,用于搜索,监视陆上,水面和空中目标,并引导己方飞机作战。

航空电子设备

“E一3A”预警机机组人员4名,空中引导和预警专家16名。它的预警、指挥设备大体上由雷达、敌我识别、数据处理、数据显示、通信、导航等6个部份组成。

①雷达

椭圆形截面雷达天线罩直径为9.14米,最大深度为1.83米,安装高度为3.35米。雷达天线系统有4部份组成:。a,转台结构,由两根支柱装于机身后部,转台上有转动连接组件、电器和波导管等旋转滑动系统。b,中央段为铝蒙皮加强肋结构,上面装有AN/APY一1雷达,IFF、TADLLC(高速战术情报数据传输线)等天线,天线罩,雷达操作辅助设备,天线罩空调系统……等等。.雷达天线(液冷)冷却设备。d.2只多层玻璃钢天线罩:一只为警戒雷达用;另一只为IF卿TAD工LO用。警戒时,该天线罩液压传动,转速为6rpm。在不执行任务飞行时,此天线罩旋转仅为1/4rpm,以保持滚珠润滑。

AN/ApY一1雷达在8波段工作,它可作为一个脉冲雷达,间或一只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飞机目标。应用具有脉冲压缩的脉冲雷达工作方式和海面杂波自适应措施来探测海上交通。雷达有六个工作方式::a,.脉冲多普勒无仰角扫描,此时,距离重要性超过仰角数据。b。脉冲多普勒仰角扫描,此时,损失一些距离,提供仰角数据。c.超视距探测,无仰角数据。d,海上方式,探测海域上的海面运载工具。e.交错组合工作方式,可对船舶或飞机进行全高度远距离探测。f,.无源方式,可跟踪敌人电子干扰源,不会产生因发射信号而带来的危险性。雷达夭线扫描方式是,方位用机械扫描,俯仰用电子扫描,从地平面至同温层。

②敌我识别

采用伊登AIL分部AN/APX一103询问机。这是一台机载IEF询间机,是一种高方向性的接收编码式敌我识别系统,在天线每扫描一次时,可询间200个以上装有应答机的空中,海上、陆上目标。它可提供完整的AIMS MKX SIF空中交通管制和MKII2军用敌我识别信息。同时MKX和MXX班多目标和多工作方式可使操作员在雷达作用距离范围内,对所有目标都能同时获得距离、方位和高度,通过编码识别敌我状态。

E一3机还载有无线电电传,从25架起,飞机翼下增设支承点,但目前尚未装备武器。“北约”E一3A机准备利用此支承点来安装电子抗干扰吊舱。

③数据处理

第一批24架“Core E一3A”机的数据处理中心是IBM4 Pico一1高速计算机。它的整个组成部份有:运算控制单元,I/O单元,主存储器,外围控制单元,海量磁鼓存储器,磁带机,穿孔带读出器,行式打印机和操作员控制面扳。处理速度为74万次/秒,主存储器容量为120K字,海量(外)存储器容量为8004字,可扩展至1200千字。波音研制的接口转接器是关键组合件,它使空中预警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分系统,数据处理功能块,雷达,通信,导航/引导,显示,方位和识别之间功能数据进行互连,并还支持中央记时系统。从25架起,将安装改进的IBM CC一2计算机,主存储器容量为640K字。

④数据显示

显示和控制是采用“海士汀”公司高分辨率采色空情显示控制台(SDC)和辅助显示装置(ADU),共有9只SDC和2只ADU。

⑤通信

通信设备由14台高频、甚高频、超高频等通信设备组成。通过这些设备的通道以保密模式发射或译出所接收的信息,还可用话音或数字方式进行,保证“E一3’’机之间、以及对空、对地和应急话音/数据通信。

⑥导航

导航/引导依靠2只“Doloo”公司AN/ASN一119 Carousal III惯导平台和1只诺思罗普公司AN/ARN一120奥米加设备,后者可不断修正惯导。一只“瑞安”公司AN/APN一213多普勒速度传感器提供空速和偏流信息。导航总精度优于3.7公里。


EP-3E军用电子侦察机

EP-3系列电子情报侦察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反潜巡逻机基础上改进的战略侦察机,共有两种型号。EP-3E是美国4种战略侦察机中唯一一种由海军控制使用的型号。

1969年,美国军队出现了第一架EP-3侦察机,即EP-3EⅠ型电子侦察机,由10架P-3A和2架P-3反潜巡逻机装上电子侦察设备改装而成。它的侦察设备装在后段机的整流罩内,前机身下方有一个圆盘型雷达天线整流罩。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又将12架P-3C型反潜巡逻机改装为EP-3EⅡ型电子侦察机,以取代早期改装的EP-3EⅠ型。

日本自卫队拥有的EP-3型电子侦察机,是日本川崎重工用美国海军的P-3C改装而成的。1992年,南海发生美中军用飞机相撞,美军侦察机降落我國海南岛军用机场后被拆解,日本对电子侦察机的部分密码进行了更改。

EP-3E侦察机从目标国家的陆地、海上、飞机上搜集到“具有战术意义”的信号。

EP-3E侦察机可以为战区指挥官提供世界范围内非常接近实时的战术信号情报,在这架电子侦察机上,装备了非常敏感的侦察设备。它的主要任务是侦察和搜集对方纵深的信号情报,并在收集完这些数据之后,由操作人员将它们与飞机之外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让美军可以为直接威胁预警、态势感知、压制敌军防空、摧毁敌军防御设施,以及进行对空作战和反潜作战提供支持。

EP-3E型电子侦察机装备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翼展达到30米,全长为35.6米,滞空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作战半径根据任务情况可以达到2500公里以上,最远可达3800公里。它不但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而且可以携带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以及鱼叉反舰导弹以及自卫用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空中平台。

在EP-3E电子侦察机上,机腹下的碟形天线是AP-115跳频搜索雷达,这是最醒目的辨识标志。此外,在该型侦察机上的机腹、机背、机翼末梢,也布置了很多整流天线罩和刀型,以及号角型的天线,它们主要为ALR-60通讯截收和分析系统、ALQ-76电子干扰器、ALQ-78自动化电子支持措施、ALQ-108敌我识别干扰器、ALR-132红外干扰器、ALR-52自发式频率测量装备,以及AAR-37红外线探测器等使用,全系统由ASQ-114计算机主机处理。

EP-3侦察机设有电子情报搜集组、通信窃听侦察组和监督员。

电子情报搜集组负责对雷达进行识别和定位,小组成员包括手工操作员、低波段信号收集员、高波段分析员和“宽视场”雷达操作员。

通信窃听侦察组负责密码的收集、分析和破译通信信息。该组设有密码员和通信情报组。

结论:

由于EP-3侦察机和“E一3A”预警机的帮助,再加上雷达和卫星等,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在电子对抗和目标探测方面,相对于俄罗斯一方,不但不处于下风,反而稍占优势,这也使得乌克兰方面在低空防御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在俄罗斯方面进行调整后,乌克兰方面的优势可能不会再存在了。

不过,现代空战,最终还是要靠体系,俄罗斯的S-400相对于乌克兰老旧的S-300,无疑优势明显,最终掌握制空权应该没有大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莱茵金属公司的Skynex防空系统
莱茵金属Skynex下一代防空系统,集成激光炮等多种武器装备
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徒有虚名?
乌克兰将使用哪些西方地空导弹抗击俄罗斯?
俄罗斯宣布全面换装新型防空高炮!一特殊功能让敌人闻之色变
全自动选择作战武器,俄军近程防空利器,堪称顶尖自动高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