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疫情55天,逝者3293人:比死亡更遗憾的,是未曾好好道别
懒惰的小蟋蟀 2020-03-26 20:59:22

1

未曾道别,成为永远的遗憾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临的一道命题。

只是有人能幸运地活到暮年再垂垂老去,而有人却不幸没能挺过这个春寒料峭的初春。

比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他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因为疫情的特殊性,生前刘院长拒绝了妻子蔡利萍(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的陪护请求。

蔡利萍只能在微信上为老公鼓舞加油,而刘院长也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然而,在度过了20多天的艰难时光后,病情突然加重。

刘院长抢救无效,年仅51岁。

殡葬车开出医院的时候,蔡利萍紧追灵车,哭声撕心裂肺。

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我们总以为、总盼着来日方长,可是,有时候人生起落是无常。

一个转身可能就是后会无期,一声再见可能就是再也不见。

女演员迪丽热巴曾在综艺节目《慢游全世界》里谈起自己的姥姥。

当时姥姥病危,因剧组赶进度请不到假,迪丽热巴没能见到姥姥的最后一面。

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伤痛和遗憾。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面就会生出很多的怅惘和慨叹。

有时候我在想,或许比起死亡更让我们难过的是,我们竟没能跟逝者好好告别。

如果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的话,我们心中的遗憾和痛苦会不会就能稀释一点?

就像前不久热播的台剧《想见你》里,男主意外离世。

思念成疾的女主戴上VR眼镜,和爱人终于一起听了那场最想听的演唱会。

虽然这只是电视剧里一个惹人泪目的桥段。

但是科学技术带来的“二次告别”却真实地发生在了一位韩国妈妈张智星的身上。

2

遇见你,也释怀我自己

3年前的一天,张智星4岁的女儿娜妍突发高烧。

一开始一家人都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然而一个星期过去后,女儿仍然不见退烧。

张智星将女儿送去大医院检查,结果却被确诊为白血病。

且症状发作后仅一个月,女儿就去世了。

如果当初早一点送医院,女儿是不是就还有救?

无数个时刻张智星都在责问自己,对此久久不能释怀。

在她的梦中,女儿也从来没有笑过。

想到女儿生病时想去公园野餐,自己却没有答应,张智星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

她时常在想,若能再见一次女儿该有多好啊!

张智星的故事打动了韩国MBC电视台。

为了弥补这位妈妈“想再见女儿”的遗憾,电视台请来了技术VR制作公司。

制作公司花了8个月的时间,通过分析娜妍生前的照片、影片、表情、动作、声音等,制作了VR中的张智星与女儿重逢。

“妈妈,你去了哪里?”“妈妈我一直都在。”

“妈妈,有没有想我啊?”“每天每天都想你。”

戴上VR头盔的张智星,再次看到离世的女儿时,瞬间泣不成声。

在虚拟实境中,张智星陪女儿一起过了7岁的生日。

女儿则许了4个愿望:

“让我爸爸不要抽烟了;哥哥与姐姐不要吵架;

邵静(妹妹)不要生病;还有,让我妈妈不要再哭了。

经过短暂的重逢,最后,女儿化作蝴蝶飞走了。

这则被拍摄成为电视纪录片《遇见你》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后,有近1000万次播放量和12万次转发。

网友们纷纷为其落泪刷屏。

视频最后,张智星对着化蝶的女儿释然说道:“一路走好。”

3

好好珍惜,好好告别

张智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因为人性而具有情感,但目前这项技术还存有争议,不适合广泛应用。

大多数人只能依靠自己,战胜心魔,当生命走到结尾的时候,去好好珍惜,好好告别。

比如最近被封为“本季最佳日剧”的《疗愈心中的伤口》。

该剧以日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先驱安克昌医生为原型拍摄而成。

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7.2级地震。

一夜之间,5400多人丧生,19万多幢房屋轰然倒塌,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剧中,作为精神科医生的安和隆前往一线,为那些震后的PTSD患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

安和隆把自己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字,集结成书《疗愈心中的伤口》。

他的诊疗和书籍治愈了无数受伤的心灵,然而几年后安和隆自己却身患癌症。

作为医生的他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在生命的最后,他既没有隐瞒家人,也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而是回到家中,一边陪伴家人,一边学习治疗。

虽然最终安和隆因为疾病恶化去世。

但在那最后的7个月里,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所有心愿,还给家人留下了许多温暖的回忆。

恰如董卿所说:“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拥有时,我们都好好珍惜;

面临不得不接受的分别时,我们也不妨好好告别。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互相陪伴,彼此慰藉。

如此这般,纵使意外赶在明天前降临,至少我们心中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4

少些悲伤,多点欢笑

去年重映的电影《美丽人生》其实也是一部关于告别的电影,只是在父爱的呵护下,这场告别披了一层谎言的外衣。

二战期间,犹太青年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

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奎多便哄骗儿子说,这是在玩一场游戏。

“游戏”的最后一晚,圭多让儿子藏在铁柜里,第二天再出来,但他自己却被看守抓住,押往集中营的角落……

经过儿子躲藏的铁皮箱时,奎多知道儿子正看着自己。

于是,他踢起了滑稽的鹅步,让儿子以为自己是在继续游戏。

第二天,战争结束。儿子获救,奎多却在当晚死于纳粹的抢下。

奎多这份温暖的告别拯救了儿子,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而时隔20多年后,相似的情节竟然在叙利亚真实上演。

叙利亚西北部的伊德利布省是该国最后一个被反对派控制的领土。

自去年12月初以来,该地一直是叙利亚政府军进行军事行动的中心。

因为战争,目前已有超过90万平民被迫离开家园。

两个月前,当部队接近萨拉奇布时,穆罕默德带着妻女逃到了萨尔玛达镇,躲在朋友家。

然而爆炸声不断传来,为了避免给3岁的女儿留下童年阴影。

每次轰炸时,穆罕默德便告诉女儿是外面的小孩在玩耍。

女儿自出生就活在爆炸声中,也就相信了父亲的谎言。

于是,每次听到爆炸声,父女俩就哈哈大笑。

穆罕默德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和女儿还有其他人一起活着。

他知道每次听到的炸弹声可能就意味着一些生命的逝去,这一点并不好笑,而是可悲。

但他之所以选择大笑,除了保护女儿之外,也是自我安慰:

如果有一天炮弹掉落跟前,他希望他们是死于欢笑,而非恐惧。

穆罕默德的故事再次印证了那句话: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愿叙利亚人民早日迎来和平,也愿世界早日战胜疫情。

常言道: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不论是生离还是死别。

愿我们都能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能改变的,在负重前行的生活中多一份欢笑,少一份痛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骂哭俞灏明的毒舌评委计划用AI“复活”爱女:他的白发,暴露了百万家庭的隐痛
要是老人在家中去世,寿衣该怎么穿?
给尸体化妆的女人
最没出息,私生活极度糜烂的星二代
[首藏作品](3365)逝者安息 生者奋进
全民悼逝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