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法:丈夫杀死正在强奸妻子的罪犯,却非正当防卫,你怎么看

 刑法的趣味 2020-02-17 09:50:57

案件审理逻辑:正当防卫行为应当处于防卫时间内,超出防卫时间的“防卫”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件(当事人姓名以甲、乙、丙代替):

甲外出散步,回到工厂宿舍三楼的门口时,听到宿舍里的妻子乙大声喊叫,甲便急忙从该宿舍的窗户爬了进去,看到丙正在压在乙的身上,乙拼命挣扎。甲怒不可遏,冲上前与丙扭打在一起。见自己“打不过丙”,甲便顺手拿起一把菜刀对着丙砍去,后来丙倒地并死亡。甲乙逃离。

此案发生八年之后,甲到公安机关自首。

乍一看,本案中甲的行为是在行使《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无限防卫权:

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但是最终,法院对甲的判决是甲犯故意杀人罪,判其无期徒刑。事后甲未上诉。

接下来,结合审判过程和结果,笔者斗胆对本案进行以下分析:

案例分析:

首先,无限防卫权也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我们有必要先把无限的正当防卫要件予以解析:

1.起因条件:受害者面临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尚未结束

3.意识条件:防卫者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是为了使受害人摆脱不法侵害;

4.对象条件:必须真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正当防卫;

而受害者乙正在遭受丙暴力强奸的不法侵害,对此任何人都可以针对丙进行无限防卫,这符合《刑法》规定的无限防卫,而本案却略有不同,这也正是为什么甲最终被判无期的原因,我们往下看。

法院的理由:

法院最初在认定甲杀死丙不构成无限防卫的时候,用了这么一条理由:在甲从窗户进入宿舍并欲救下妻子的时候,丙看到了甲,并立刻从乙的身上起来,所以法院基于此认定丙强奸乙的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甲之后攻击丙的“防卫行为”已经不符合无限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但是在笔者来看,这条理由虽然符合了法律上的逻辑,但却和我们的实际常识大相径庭。试想,有哪个强奸犯会在看到有人来救受害者的时候,依旧不管不顾持续自己的强奸行为?照法院之前的该逻辑来看,即使是甲进来的时候丙没看到甲,依旧在强奸乙,直到甲一把将丙提起,也可以认为此时丙的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甲之后攻击乙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这是该理由的常识漏洞,无法以此理由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

之后,随着审判过程的推进,举证质证环节的进入,对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出现了以下较为合理的理由,笔者总结如下:

在丙从乙身上起来之后,甲便立刻与丙扭打在一起。甲因愤怒至极,先拿起了酒瓶朝丙砸去,后来又拿起菜刀砍了丙二十余刀。此外,楼下的住户还清晰地听到丙说“你饶了我吧”的声音。

因此检方认为,丙自身并无任何工具与甲对抗的情况下,丙求饶乃是真实的意愿。丙已经丧失了不法侵害的能力,此时可以认定不法侵害已经结束。甲不顾这种情形,依然持刀砍丙并最终至丙死亡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蓄意的报复,构成故意杀人。

  •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求饶是丙的真实意愿,万一他耍诈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没有确定的标准,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答案。法院采取的是依据证据所确定的事实 ,结合我们生活中基本的常识确定,丙在上述情况下求饶的确是其真实意愿。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光凭丙从乙身上起来,就认为丙的行为构成对乙的强奸这一点存疑。丙已经死亡八年之久,死无对证。当时也未从乙的身上提取到丙的精斑或者体液,充其量只能认为丙的行为构成对乙的性侵犯而不是强奸。而且甲乙丙宿舍相近,三人相互熟识,也有可能乙丙在通奸,不是强奸。因此便认定甲不能对这种未达强奸程度的性侵犯实施无限防卫,继而认为甲砍杀乙的行为是蓄意报复,构成故意杀人。但笔者认为该理由不如上段的理由充分。

最终结果

最终本案的结果是,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且是手段极为残忍的故意杀人。但因为甲存在自首情节,结合死者丙自身也有过错,故对其从轻处罚,判处其无期徒刑。

我的看法

不过,笔者自身的对本案的看法是甲的确构成故意杀人,但对其量刑却有些重

因为死者丙自己也有重大过错,这也最终刺激甲实施杀人行为,甲构成激情杀人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将激情杀人视为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一般对罪犯处三到十年的有期徒刑,不过,本案的甲虽是激情杀人,但是手段残忍,综合考虑,至少对甲的量刑应处在十年左右,不应当是无期徒刑。

结语

可以看到,正当防卫的条件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在案件中认定起来却十分复杂。

此案中我们不否认甲救下妻子的行为,但是也要明白,无论是正当防卫还是更高层次的无限防卫,时间条件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旦不法侵害人丧失了侵害能力导致不法侵害事实上已经结束,此时防卫行为就应当适可而止,而不能基于报复的目的继续攻击,否则便是后果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经典真题
2021年法考主观题《刑法》指导性案例李某正当防卫
妻子出轨被发现大喊强奸,丈夫信以为真打死奸夫:该案应如何评价
“你打我,我还手”为什么不是正当防卫?
偶然防卫
什么是正当防卫?为什么认定这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