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10

              


            松林观瀑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高士游山图  立轴 1963年作

 

       

    
   

        泉山雅聚 设色纸本1963年作            高山飞瀑 1963年作              满身苍翠惊高风 1964年作

 

         


            观瀑图  镜心1963年作

抱石先生笔下的飞泉瀑布,如他酒酣兴起放笔一样,洒脱淋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观览者大有身心俱被荡涤的痛快。《观瀑图》当不例外。斯图作於1963年,图中,削壁飞流,简而放,挺而苍,皴笔似在乱柴、斧劈之间,使笔重而迅,如刀劈斧凿,似风雨骤至。石台茂林,用大笔饱墨间以破锋,或铺划,或点缀,不拘一格,元气淋漓,至今犹觉其湿。台上两人,文士策杖伫立,凝神飞瀑,童子携琴紧随其侧,寥寥数笔,神态已足。

 

      

  

       一生好入名山游 立轴1963年作                             一生好入名山游  立轴1962年作
   此幅画咫尺千里气势雄浑,笔势飞动,群峦叠峰,令人目不暇接。一老者依杖流连群峦石径之中。一副拄杖漫步,摸孤松而流连忘返。抬眼远眺,云烟漫起鸟儿暮归的丝丝眷恋景象。其精意在一个“归”字,这正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意境。先生同类作品中,极难看到下山人物的描写。而此幅偏偏意在一个老者依杖“归”字上。

 

            


            松山远眺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款识:子鹤同志属写即乞教正,一九六三年五月,傅抱石南京并记。钤印:傅抱石(朱)、抱石父(白)、癸卯(朱)
   此帧山水,风格明显,小中见大,题材是抱石先生最擅长的远景,故描绘时抱石极尽所能,会心于纸缣,笔笔精到,酣畅多变,抱石皴的使用让画面平添一份萧然的雨意。方寸之间,松枝掩映,草木扶疏,千山叠嶂,远山缥缈,物象悉备。画面俨如雨景,轻轻一张雨幕,将天地万物都笼罩在萧萧细雨中,笔墨的使用都贴合着风势雨势的自然之意,凄迷壮美。
   《松山远眺图》用笔松动,看似不经意,实则内蕴章法。该画胜在笔墨,更胜在境界,烟雨茫茫,气势不凡,画面之张力已然冲破尺寸的束缚,于有限空间造广袤之境更属奇幻。层峦叠嶂,没有重复构图的复制感,用笔洗练,意境深邃。观其笔墨,挟风带雨,润泽万物,真真有“笔落惊风雨”的雄奇。

 

   

   

        峡江图 立轴1963年作                                  峡江险峰 立轴 1964年作

《峡江图》作于1963年,是傅抱石三峡题材作品的延伸,画面以俯瞰的视角,以江船之轻小,凸显三峡之高峻,同时综合传统的深远法,表现峡江的重重叠叠,“抱石皴”混莽的笔墨与淡赭的调子,强调了山水的壮伟感,正是峡江山水在其心灵中的映现,同时显示出画家思想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的新变化。

 


观瀑图  手卷 设色纸本1964年作

 

        

     

         松瀑雅聚 设色纸本1964年作                     满身苍翠惊高风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峨眉纪游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款识:一九六四年二月,峨眉纪游。抱石。钤印:抱石大利、燕书洒人
   作为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这件《峨眉图》来自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饱满,运用了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应该说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观瀑图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484万元,2005年9月上海崇源)
   款识:一九六四年二月,抱石写。钤印:抱石之印、往往醉后、甲辰所作
   《观瀑图》是傅抱石最脍炙人口的题材之一,也最能体现其艺术创造性。该作在构图上突出了一个“满”字,上不着天,下临无地。如练的白波仿佛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声势如虹。和他众多类似题材一样,此图也在画面底部点缀有观瀑人物。这样一为衬托山水之雄姿,二来可让观者如临其境。笔墨上干湿浓淡,一气呵成。可以说,享有“得水之魂”美誉的傅抱石在这件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他独到的破笔散锋技法,作品气势磅礴,天风浩荡,真正营造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境。

 

            


            高士观瀑图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款识:抱石金陵写。钤印:抱石之印、甲辰所作
   此幅《高士观瀑图》作品取高远布局,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觉,也表现出动感和磅礴的气势。两山之间,洁白如练的飞瀑从天而降,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在视觉上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水势湍急,其声激越,穿云裂石,訇然作响。画中人物虽小但神情俱备,三位高士形貌清癯,衣冠飘举,超凡脱俗。
   此画集中体现了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二大特点:“抱石皴”和“傅氏水口”。散锋乱笔描绘画中山石,笔触清晰,线条劲健,设色淋漓,是典型的“抱石皴”。水口的画法更显其妙,水是白的,墨是黑的,以黑的山石反衬白的流水,最大限度的突出了瀑布的主题。用笔、勾勒和渲染的巧妙结合又大大加强了瀑布的流势,尽管有大大小小的石块于瀑布间阻隔,而泉水却依然奔流跃动,水击坚岩,轰鸣瀑声震荡山谷。

 

            


              无限风光在险峰  立轴1964年作  (299万元,2011年11月上海荣宝斋)
   款识:无限风光在险峰。迟宾同志指教,一九六四年三月,敬写主席诗意,抱石南京记。钤印:抱石私印、甲辰所作
   此作画于1964年,诗意取自毛泽东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画面主体是一座高山,没有崇山峻岭和万丈深渊,只画了一座山峰的一侧,画面底部用重墨画成山坡和松林,突出了主峰的高与险。山形不以奇取胜,但在沉雄浑厚上下工夫,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坚实的质感的稳定的结构。构图简洁有力,笔触雄劲生动,多层次的烘染使画面浑然一体。整幅章法新颖,构思独特,笔墨洗练,落款潇洒飘逸。

 

     


      煤都壮观  设色纸本1964年作  (667万元,2007年11月香港长风)
   款识:煤都壮观。一九六四年秋,傅抱石南京写。钤印:傅、抱石之作、甲辰所作、当惊世界殊
   傅抱石的艺术语言是非常独特的,而同时又是极富於变化的。这一特点使得傅氏的作品受到人们尤其是收藏家们的特别喜爱。《煤都壮观》便是最能反映傅抱石这种绘画特色的作品之一。它以开阔的构图,将煤山作为前景。煤山顶上仔细描绘的楼房等建筑衬托出整个煤山的雄伟。画家用准确而高度概括的笔墨画出了紧张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而弥漫在工地上的黑煙和尘土,恰和远处的煙云相呼应,整个画面显得气势博大和壮观。真可谓笔精墨妙、气象万千!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北碚纪游图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题识:一九六四年,重游北碚,景色迥异,至堪振奋,写此供忆也。抱石并记。钤印:白云、傅
   此图为作者离别重庆十四年后重游之写生,从题字中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与兴奋。中国画的写生是观其大意,也写其大意的。此图作法,大约在中西之间,带有纪实速写的成份。笔下之景,约略眼中之景也!这是他有异于完全传统型画家的。该图作于日本皮笺,质厚且毛,是抱石写生所擅用的,故能收到特殊的笔墨渗透的效果。

 

            


            千山云起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款识:千山云气。抱石写。钤印:傅、甲辰所作
   此幅《千山云起》为傅抱石1964年所作,画面以左右、远近和浓淡的对比方式展开,具有盈盈小尺幅言之不尽的张力。右侧近山呈阶梯式上扬,山体树木郁郁葱葱,亭台屋宇林立山间,游人三三两两徜徉于美景中;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伴着山脉延伸至无尽的远方。傅抱石惯于先将大结构以大气磅礴之势倾泻于画纸,然后再细致收拾,小心着墨,并以具有点睛效果的色彩加以点缀,效果非凡。
   画面左侧篆书题款的下方有一朱文小圆印“傅”,为傅抱石常用印;右下角表明创作年代的朱文长方印“甲辰所作”巧妙填补了画面的“空白”,与左上方的题款成呼应之势。在傅抱石1964年创作的作品中,常常将这两方印章配合使用。

 

            


             庐山胜境 立轴 1964年作  (575万元,2011年11月北京传是)
   傅抱石的山水画,不再是简单的“师自然”,而是以其独特的“抱石皴”在挥洒笔墨情趣的同时,寄托着自己复杂的情感。此画空灵开阔,绘一山之半腰,烟云缭绕,寺庙及僧人隐逸其间。此幅作品,潇洒纷繁、大气磅礴,近处山峦以抱石皴法擦成,笔法纷繁,似无法而有法,远山用半干半湿之笔迅速落下,雄健洗练乱而有法,一任情绪之摇曳,空旷飘逸。山脚蒸腾而起的云雾,将山势衬托得如名山大川。傅抱石在此幅中表现登庐山意境,从大处着眼,虽画尺幅不大,却气吞山河,直抒胸意。

 

             


            西陵峡  水墨纸本1964年作 (667万元,2011年9月山东天承)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傅抱石的笔墨凄迷壮美,非常适合描绘西陵峡的景致。《西陵峡》绘画笔笔精到,酣畅多变,抱石皴的使用让画面平添一份萧然之意。方寸之间,境界扶疏,千山叠嶂,远山缥缈,物象悉备。画面中铺天直挂一张山幕,天地万物都笼罩在这山势中,笔墨的使用都贴合着山势的自然之意,唯美唯坚。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该画值得关注的是细节的处理,灯塔的氤氲、汽船的烟雾,小到不能再小,用笔精妙无比,看得出傅抱石深厚的功力。《西陵峡》一画胜在境界,山峡诡谲,气势不凡,画面之张力已然冲破尺寸的束缚,于有限空间造广袤之境更属奇幻。层峦叠嶂,却没有重复构图的复制感,开门见山,用笔洗练,意境深邃。

 

              


            游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题识:启慧先生雅属即乞教正。乙巳惊蛰后三日,傅抱石并记。钤印:抱石之印、轨迹大化、乙巳
   此《游山图》是傅抱石晚年力作,也是“抱石皴”出神入化的尽情演绎。“抱石皴”做成的,是作者对大自然山石质感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各种皴法有机综合,水乳交融地协调于一画面中。他成功打破传统用笔的型式框框,中锋、侧峰、散锋混合使用,写、涂、抹、拉、簇、转、扫,都肄无禁忌,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充分体现出山石的粗糙质感。然后又添上几位细致的人物,赋予了画面无限的生机,生动跳跃。

 

              


            云岭风烟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傅抱石
   题跋:此乃先父抱石之遗作为戴星明同志所藏。十年浩劫中为保存是图颇费心计。劫后余生分外珍贵。特为之记并补盖先父印章。丙寅夏月,傅二石于金陵。钤印:傅、二石
   此幅作品,傅抱石带给我们技法与意境绝妙的融为一体的震撼。作者以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将“抱石皴”这一独特技法淋漓尽致地用于作品中。黑墨则浓重沉郁,淡墨则秀逸朦胧,整体画面以墨色深浅分远近,深山峻岭,水天一色,茫无边际。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浑厚之态。于单纯处见纷繁,细微处见变化,形象明丽,融具象于抽象的意蕴中,空间感甚强。在运笔上,细笔勾勒,粗线勾斫,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熟练地运用他独创的崭新皴法“抱石皴”,将笔墨技巧的形式美与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巧妙地融合起来;在气势上笔情恣肆,豪放郁勃,命笔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奔放中仍有适当控制,通幅无一笔“霸气”。整体的画意强烈饱满,巧妙地留着空白,构成一首庞大的交响乐章。如身临其境,多方面地感受到客观的大自然之美。高耸巍峨的山川与山间飞腾的云雾,葱郁的古松,潺潺的溪水,在抱石先生笔下完美的集合在了一起,画面下方的人物则用笔精湛细腻,高士们在山间松柏中闲谈游走,游弋在山水之间。

 

            


              秋郊踏青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287.5万元,2011年11月北京永乐)
   本幅《秋郊踏青》采用深远和高远的构图方式,山脚壮阔,山肩股开张,峦嶂连绵。山腰点缀烟云,山脚人物点得特小,但颜色鲜艳,动态十足,实为全幅的点睛之笔。山石采用独特的“抱石皴”,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聚散分明,一气呵成。从形态上看,是传统山水中的乱柴、乱麻、卷云、荷叶和拖泥带水诸多皴法的结合体。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礡多姿,自然天成,而这种纯抽象的散锋笔墨效果一旦与某种山石峰峦的结构相近相合,则能令观者产生具象联想,在其审美感受中形成某种山石峰峦肌理结构的艺术形象,将所有皴法皆吸纳集中于一身的丰富博大的独特技法形式,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风展红旗如画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镜泊飞泉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镜泊飞泉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题识:镜泊飞泉。胥朝、仪和同志属画即乞俪正。一九六五年八月,傅抱石南京并记。钤印:傅 、抱石私印、一九六五、待细把江山图画
   先生自1961年始,创作以《镜泊飞泉》为题材的作品无数。1961年所作《镜泊飞泉》,还是从当时在东北的写生稿出发,以写实为主,然又并非全然写实,而是以全景式构图将镜泊湖及镜泊瀑布描绘于整幅画面上,运用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使观者能通过一幅作品便能领略到镜泊湖壮阔的全貌。1962年的作品则采用直幅构图,将瀑布安排在画面上部左侧,显得更高远,中部左半巨岩横亘,以泰山压顶之势将画面一分为二,下部用参天大树与堤岸围出一个半圆形明亮空间,用散锋渲染层层翻滚的波涛,形成银光闪烁的深潭,瀑高潭底,恍若天上人间。到了1965年,对于“镜泊飞泉”的创作,转入小尺寸横幅为主,并且这一时期的创作,已经基本脱离了对写生稿的倚赖,而是通过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提炼,将自己印象中镜泊湖最壮美的一面描绘出来。
   此幅正是1965年创作的诸多《镜泊飞泉》题材作品之一,尺幅约在两平尺左右,乍看之下,画面仿佛有一股飓风吹过,将近处岸上的树吹得几乎摧折,瀑布中部也因为暴风出现了弧度,而右部山岩上,以乱麻皴描绘的草树也显示出因风凌乱之势,这样的一种情态使得不大的画幅上显示出无尽的张力,无穷的气势,使人观之如望见镜泊飞瀑实景,耳边风雷生,面前湿气蒸,壮阔气象宛若目前。画面中部偏下的部分,树荫之下有三五观者正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其中一人手捧画板,正在将这美好的景色描绘,这人应是傅老自身的写照,一般中国画的创作,作者往往以局外人的视角去创作,很少将自己融入画图之中,而抱石先生将自己置身画面之中,可见其对镜泊飞泉这一胜景的热爱之情。

 

            


            镜泊飞泉  1965年作
   傅抱石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他拮取造化素材后,所作的概括提炼和艺术夸张。在造境过程中,他倾注了自我的理想和审美观。这两处瀑布并不浩大,特别是镜泊湖瀑布,落差只有十二米,但画中却出现豁大的水口,坚硬的岩石和几处树木,均以重墨勾染,衬出水的明亮,顺水流势干湿并用,画出了北国飞泻而下的瀑布,人物的特小,对比山水之大,声震山河,气势磅礴。此幅1965年作,应为抱石最后一幅以“镜泊飞泉”为题材的画作,其作笔墨精纯,浑厚华滋,雾气苍茫,乃傅氏晚岁难得之精品。

 

           


            井岗山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题识:井岗山。敌军园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一九六五年五月敬拟,抱石记。钤印:傅、不及万一、一九六五
   不同于傅抱石以往所作以井冈山为题材之作品的深远祝角,此幅《井冈山》以平远视角入画,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山地风貌。画面主体位于画幅上端约三份一位置,使观者祝线略略呈仰角,体现对革命的敬仰之情。层叠的密林和反复皴擦出的沟壑突显出山势的陡峭险峻,寓示革命的难辛和不易;山顶地势平缓,绵延不绝,表现革命成功后的一片坦途和前程似锦;点缀其间的汽车沿着大路驶向山顶的丰碑,寓意人民对革命成功的向往和对先烈丰功伟绩的敬仰。山顶上与画面整体不成比例放大的丰碑,是革命胜利的伟大标志,丰碑前驻足凝视的人群表现出对革命丰功伟绩的崇敬之情。画面右下方题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记述了革命的难苦卓绝。与五十年代相比,此时他笔下的毛泽东诗意画已经失去了那种早期朴素的情感,一种装饰化的倾向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此画创作于1965年5月,正值傅抱石创作成熟期,个人创作风格显著,技法鲜明突出。然而4个月后,傅抱石先生突发脑溢血,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他独具特色的中国画创作之路戛然而止。

 

     

     茅山雄姿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款识:茅山雄姿。一九六五年六月,傅抱石南京写。钤印:抱石之印、江山如此多娇、乙巳
   《茅山雄姿》的艺术魅力正体现在新、真、美三个字中,传抱石在完成这幅作品后,仅过了三个月,就因突然发脑溢血而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留下了这件出色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炉火纯青的绘画技巧,而且展现了画家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以及他永远的追求--新、真、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②
江西新余傅抱石山水画欣赏(三)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二十二)
傅抱石经典笔墨!
傅抱石山水佳作赏析【二】
抱石皴画山石飞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