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

  2014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牵头成立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消化性溃疡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 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2016年7月29日-30日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

  一、概述

  1.病名

  根据PU具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及反酸、嗳气的临床表现特点,中医病名为“胃痛”“嘈杂”“胃疡”范畴。

  2009年《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中,以“胃痛”“嘈杂”作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名,本次共识根据多数专家意见在延续采用上述命名基础上,增加了“胃疡”病名,因本病病理性质主要为黏膜损害形成溃疡,故“胃疡”更能准确描述本病特点。

  2.西医诊断

  PU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X线钡餐(特别是气钡双重造影)检查、Hp检测。其中,内镜检查是确诊手段。

  PU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多数表现为中上腹反复发作性节律性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发症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多发于两餐之间空腹时,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半夜疼痛,疼痛的周期性较为明显,以秋末至春初较寒冷的季节更为常见。胃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h内发生,经1-2h后逐渐缓解,直至下一餐进食后再重复出现上述规律。

  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在内镜直视下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与数目,结合活检病理结果,可确定溃疡的性质及分期。良性溃疡内镜下分3期6段:活动期(A1、A2)、愈合期(H1、H2)和瘢痕期(S1、S2)。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血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一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多个散在、浅表溃疡,斑点状或小片状,内镜下酷似白霜覆盖在充血、水肿黏膜上,称为“霜斑样溃疡”,可能是溃疡处于A期进展过程或愈合中的一种表现。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其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S2期:溃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H.pylori为消化性溃疡病重要发病原因和复发因素之一,其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非侵入性检查为首选方法,主要包括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粪便Hp抗原检测。

  对于不能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可考虑进行X线钡餐检查,钡剂填充溃疡的凹陷部分所造成的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主要有起居不适,外邪犯胃;饮食不节,食滞伤胃;情志内伤,肝气犯胃;素体脾虚,后天失养等。

  湿邪较易侵犯脾胃,阴虚之人易感湿热,阳虚之人易受寒湿,邪气所犯,阻滞气机,胃气不和,乃发本病;暴饮暴食,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食滞不化,停滞胃脘,气机不畅,失于和降,而发胃脘痛;忧思恼怒,焦虑紧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若肝郁化热,郁热耗伤胃阴,胃络失于濡润,致胃脘隐隐灼痛,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滞,瘀血阻胃,致胃脘剌痛;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虚不能运化或阳虚不能温养,致胃脘疼痛。

  2.病位

  PU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3.病机

  PU的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异,病理因素包括虚实两方面,属实的病理因素主要有:①气滞;②寒凝;③食积;④湿热;⑤血瘀。属虚的病理因素主要有:①气(阳)虚;②阴虚。其基本病机为胃之气机阻滞或脉络失养,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失荣亦痛。

  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按由简执繁原则可分为两大类:虚证和实证,其中虚证包括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实证主要包括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络瘀血。胃溃疡发病原因多为长期的饮食不节或精神剌激。情志不畅,伤及于肝,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乘脾,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或湿浊化热,湿热上泛,胃气上逆,并可进一步气郁化火而伤阴,气滞寒凝而伤阳,或由气滞血脉瘀阻而形成血瘀疼痛。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

  4.病机转化本病初起多为外邪、饮食、情志等单一病因,亦常可相兼为病。病机多由寒邪客胃,胃气不降,寒凝血滞;肝气犯胃,气血瘀阻;食滞胃肠,腐蚀胃壁,均可使胃体充血、水肿,络瘀血败而成溃疡,故临床多表现为实证。发病日久则常由实转虚,由气及血,而因实致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运化无力,血分瘀阻,致胃黏膜失养溃烂,终成因虚致实之虚实夹杂证。

  三、辨证分型

  1.肝胃不和证

  主症:①胃脘胀满或疼痛;②两胁胀满。

  次症:①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②心烦;③嗳气频作;④ 善叹息。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弱(寒)证

  主症:①胃脘隐痛,喜温喜按;②得食痛减。

  次症:①四肢倦怠;②畏寒肢冷;③口淡流涎;④便溏;⑤纳少。

  舌脉:舌淡或舌边齿痕;舌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3.脾胃湿热证

  主症:①脘腹痞满或疼痛;②口干或口苦。

  次症:①口干不欲饮;②纳呆;③恶心或呕吐;④小便短黄。

  舌脉: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4.肝胃郁热证

  主症:①胃脘灼热疼痛;②口干口苦。

  次症:①胸胁胀满;②泛酸;③烦躁易怒;④大便秘结。

  舌脉:① 舌红,苔黄;②脉弦数。

  5.胃阴不足证

  主症:①胃脘痛隐隐;②饥而不欲食。

  次症:①口干渴;②消瘦;③五心烦热。

  舌脉:舌红少津或舌裂纹无苔;脉细。

  6.胃络瘀阻证

  主症:①胃脘胀痛或剌痛,痛处不移。

  次症:①夜间痛甚;②口干不欲饮;③可见呕血或黑便。

  舌脉:①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②脉涩。

  证候诊断: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四、临床治疗

  1.治疗目标

  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减少并发症发生。

  2.治疗原则

  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治疗以健脾理气、和胃止痛、清热化瘀为主要原则。本病初起活动期,以实证 为主要表现者,主要采用理气导滞、清热化瘀等法;溃疡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临床宜标本兼顾,健脾与理气并用,和胃与化瘀同施。对有Hp感染,巨大溃疡或有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辨证论治

  3.1 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74例临床疗效观察的论文---中医学论文
每种胃病,对症调效果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90例体会
胃痛
危北海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扶正祛邪 四法兼施
十二指肠溃疡~四逆散合四君子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