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SB的SB2轰炸机

一点都不SB的苏制SB2轰炸机:曾多次血洗日军基地

作者:萨沙

图:游戏《战争雷霆》里的SB2轰炸机,不过解放军并未装备过SB2,八一军徽是玩家弄上去的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力量,总体是比较薄弱的。抗战中期,中国空军主要依靠328架苏制SB系列轰炸机苦苦支持,驾驶他们的是中国空军飞行员和苏联援华空军飞行员。

世界上最快的轰炸机——SB2快速轰炸机

  SB2是苏联第一种全金属机身、蒙皮形成整体承载结构的飞机。初期型号装两台M-100发动机,驱动两副金属固定桨距螺旋桨。发动机散热器布置在发动机前端,从外观上可以看见若干垂直布置的调温百叶窗叶片。

  SB2中型轰炸机,从1934年底开始生产,成为苏联长达8年内的主要轰炸机力量。SB为俄文的快速轰炸机的缩写。

  SB2中型轰炸机是一种单翼双引擎三座轰炸机,就当时苏联的国情来说,SB2相当的先进。它有着很多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

  高速。顾名思义,这种所谓的快速轰炸机的速度真的很了得。SB2的时速为420公里,后来改进型的SB3时速高达450公里。

  当年战斗机时速普通不超过400公里,这种轰炸机几乎不可能被战斗机追上,自然是非常安全的。SB2中型轰炸机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飞机机身的设计先进,采用了提高速度的硬铝材料,以及强劲的发动机。SB2采用的是从法国引进并且仿制的先进发动机苏萨,它在苏联的型号为M-100。这种先进的液冷式发动机,具有较小的体积,有效减少风阻,而且高空功率更大。M-100的性能相比法国的苏萨原型发动机稍差一些,但也有730匹马力,两个发动机就是1400多匹马力,可以轻松负担区区3吨多的SB2轰炸机了。

  后续使用了更好的M-100A发动机,功率增加到860匹马力,性能更有所提高,航速提升到430公里左右。之后又连续几次更换发动机,使得飞机性能多次提升。

  只要SB2轰炸机机组成员注意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敌人,不被敌人的战斗机偷袭,那么它就很难被敌人击落。

图:SB2装有2台M100发动机,是山寨法国的货。这种发动机虽然寿命短,故障多,但马力大、风阻小可以让SB2快起来

  航程。SB2轰炸机的航程为980公里,虽然不算很远,但中型轰炸机的作战目的不过是进行中近距离轰炸,近1000公里的航程也算勉强可以。

  为什么不像原型马丁轰炸机一样搞一个2000多公里的航程?这是因为苏联的航空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航程高了速度就上不去,鱼与熊掌不可兼得。SB2轰炸机定位为中近距离的战术轰炸机,近1000公里航程也还行了。不过客观来说,SB2轰炸机的航程是低于世界主流中型轰炸机的。德国的He111中型轰炸机航程为2300公里,美国的B25中型轰炸机也为2100公里,日本的海军96式陆上攻击机更是达到4000公里(忽视了防御),陆军的97式轰炸机的航程也有2700公里。可见,SB2轰炸机的航程和世界主流中型轰炸机还有很大差距。

  载弹量。SB2轰炸机的载弹量为600公斤,这个自然比较小,也低于美、德中型轰炸机的水平,大体和日本中型轰炸机一致(日本97式轰炸机载弹量750公斤)。

  不过,它相比轻型轰炸机的载弹量,还是大了不少。

  防御能力。SB2轰炸机有一定的装甲防御能力,相比轻型轰炸机要强大太多。

  它不再是结构强度不大的半金属加木质结构,而是全金属结构。大家都知道,全金属结构的飞机强度要好得多,而且重量还更轻。SB2轰炸机采用了苏联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仿造德国的硬铝作为蒙皮的材料,机体和内部关键部位则采用强度很高的锘锰硅钢。这也是苏制飞机第一次使用这样的金属来制造整架飞机,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很先进的。

  除了机身强度以外,飞机关键部位安装了少量装甲板,同时飞机装备4挺苏制7.62毫米自卫机枪,可以有效的形成自卫火力网。实战中,SB2经常击落防御力低下的日军战斗机,有一次击落5架日军战斗机的战例。而自己则很难被击落。诸如1938年8月3日,3架轰炸机对安庆机场的轰炸后,被日军战斗机追击,其中一架被打了70多个弹孔,仍然全身而退。

  成员和起降。SB2轰炸机的成员很少,仅有3人,飞机也不算重,空载为3吨,满载重量不过5吨多,可以在相对简陋的机场起降。后来很多美国轰炸机根本无法适应中国恶劣的机场环境,但SB2轰炸机则毫不费力的适应了。其实,苏联的野战机场条件比中国也好不到哪里去。SB2轰炸机是一款适合大战的硬骨头飞机。

 

图:SB2轰炸机飞行速度快另一个原因是它流线型的机身,相当漂亮,也具备一定的自卫火力

  总之,SB2轰炸机是一种技术含量不算高,却非常实用的轰炸机。

  它的总体性能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平平,却有一个很高的时速,这让SB2轰炸机首先处于比较安全的地位,也极端符合中国人的需要在中国战场,日军基本完全控制着战场制空权,如果我们购买的是先进但低速的轰炸机,恐怕三下五除二就被日军战斗机干掉了,就像老鹰捉小鸡那样。

  而由于SB2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高速,恰恰最适合用于中国这种几乎没有制空权的战场,SB2轰炸机完全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护航下独立作战。

  有人说,消灭敌人的前提是要保护自己,SB2轰炸机至少做到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那么最低程度消灭不了敌人也可以全身而退。

  在中国,这一点就是首要的也是必须有的。所以SB2轰炸机几乎是为中国度身定做的一种轰炸机,中国人找到了一个好媳妇。

  SB2轰炸机是苏联最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于1936年刚刚投入量产。直到1937年以前,苏联生产了400架这种轰炸机,装备了24个苏联空军轰炸机中队,并且有一部分拿去援助了西班牙内战。

  在西班牙内战中,SB2轰炸机展现了惊人的性能。它的速度让人震惊。意大利的CR32战斗机和德国BF109战斗机很难有效拦截它。

  时速仅有360公里的CR32战斗机,根本无法追上SB2,也就谈不上拦阻了,仅有一架SB2在低速投弹过程中被CR32击落。

  而德国最先进的BF109虽然有着470公里的高时速,却也很难追上时速高达420公里的SB轰炸机。

  因为西班牙的面积并不大,从北到南才800公里距离,敌我双方机场往往只相距二三百公里。区区50公里的时速差距算不了什么,足够SB2轰炸后,从容在自己的机场稳稳降落。实战中,仅有1架SB2轰炸机被BF109追上击落。

  由于SB2轰炸机的先进,在西班牙内战结束以后,独裁者弗朗哥居然还保留了获而来18架SB2轰炸机,进入自己的空军服役,可见他对这种轰炸机的肯定。

  苏联装备了这种先进的SB2轰炸机,震惊了欧洲。这让它的邻国,包括德国在内都比较紧张。SB2轰炸机虽然并非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但绝对是最实用的,而且造价很低,性价比很高。

  邻国都很眼红,欧洲军工强国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提出,以斯柯达1936年型75毫米山炮的技术,来交换SB2的特许生产授权与少量实机。

  斯柯达75毫米山炮是捷克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优秀火炮,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捷克向来引以为国宝。现在连国宝都不惜拿出去,说明捷克人对SB2轰炸机是多么的羡慕。

  SB系列轰炸机也是苏德战争初期中期的苏联的主力轰炸机,5年多一共生产了6600余架。

  到了苏德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底,SB轰炸机才被更先进的飞机所替换。但即使在这个时候,SB轰炸机也居然占到了苏联现役轰炸机百分之九十五的数量,这相当的惊人。

图:游戏《战争雷霆》中的SB2轰炸机,西班牙内战的政府军涂装

SB2轰炸机在中国的第一次表演,轰炸上海

  1937年7月卢沟桥打响以后,中国空军高层自知现有的不到100架轰炸机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所以向苏联方面提出购买。

  苏联本来想提供给中国老式轰炸机,但被中国方面断然拒绝,只得提供了最先进的SB2轰炸机。

  只是,苏联人又敲了竹杠,它卖给我们的飞机单价高达11万美元,而中国购买比SB先进多的马丁B10大型轰炸机也不过才7万美元。但是,你有选择的余地吗?没有,只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况且这种轰炸机却是很实用,就算22万美元的售价,中国人也会出的。

  可以说,从1937年底进入中国以后,直到1942年下旬,SB2轰炸机成为中国空军轰炸机的主要力量,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根据中苏的合同,第一批SB2轰炸机为62架。

  最初的一小批SB2轰炸机,于9月份从苏联莫斯科起飞。由于路途遥远,SB2轰炸机航程又不到1000公里,直到10月20日才赶到中国的新疆乌鲁木齐。SB2轰炸机沿途飞行距离,超过5000公里。

  在11月中旬之前,已经有27架SB2轰炸机来到中国。

  由于SB2轰炸机在苏联也属于新装备,截止1937年1月,苏联仅仅生产了400架。苏联空军自己也急需装备这种飞机,所以出现严重的供应缺口。

  10月中旬,苏联方面已经将库存的少量SB2轰炸机移交给中国,剩余的只能依靠工厂新生产了。

  此时中国的情况很不好。中国空军三分之二的轰炸机,已经损失在激烈的淞沪会战和华北战场。中国1000多方平方公里的领空,几乎没有国军的轰炸机飞翔,中国方面一再要求尽快提供SB2轰炸机。

  10月下旬,刚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10架SB2轰炸机,立即由苏联飞行员驾驶赶赴中国。

  由于时间仓促,正常需要至少飞行100个小时来熟悉新飞机的计划也取消了,苏联飞行员只能在飞往中国的途中训练熟悉飞机。

  好不容易搞到了这批新式轰炸机,国民政府空军高层喜出望外。

图:SB2是一款出色的轰炸机,中国空军一直使用到抗战后期

  不过关于如何使用SB2轰炸机,国军高层却发生了激烈争论。

  苏联顾问以切身经验告诉中国人,SB2轰炸机是一种难以操纵的快速轰炸机。其他尚且不提,单单降落时的速度较快,就非常难以掌握。普通飞行员如果不经过长期训练,就很容易机毁人亡。

  果不其然,在10月31日,中国飞行员实验驾驶SB2轰炸机降落时,起落架突然折断,好在飞机损伤轻微。

  同时,苏联轰炸机的瞄准设备比较落后,即使训练有素的苏联投弹手也只能保证有限的命中率。

  在苏联顾问看来,中国飞行员基本没有使用轰炸机的经验,让他们学习到精通,估计要至少半年以上,甚至根本就精通不了。

  苏联顾问建议这些SB2轰炸机主要让苏联援华空军人员来使用,只留一小部分交给中国空军。

  中国空军高层对此非常不满,但这毕竟是现实问题,也只能同意了。

  中国空军安排约40名飞行员从1937年10月到12月花费3个月时间,完成了SB2轰炸机的基本操作的学习,但并没有让他们执行任务。

  而同时,苏联轰炸机飞行员也开始进入中国。

  最初斯大林并不愿意提供多少飞行员去中国作战,它的计划仅仅为一个伊16战斗机大队(31架战斗机,101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一个SB2轰炸机大队(31架轰炸机,153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而且飞行员几乎都是毫无经验的新手。

  由于中国政府的一再要求,加上抗战初期的南京战役中,少量苏联飞机被日军优势机群围攻打的很惨,尤其是战斗机几乎无法作战,斯大林才同意将苏联飞行员驾驶飞机总数提高到100多架,并且将国内经历过西班牙空战的优秀飞行员派到中国。

  有意思的是,苏联援华空军飞行员们,在来中国之前基本完全不知情,他们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要去西班牙支持红色政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去中国。

  在1937年9月的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中学习日本战斗机的性能和简单的汉语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作为军人,这些苏联飞行员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命令,而且他们得到许诺,回国后就可以自动升职一级;如果牺牲,也作为苏军的烈士对待。

  10月27日,苏联援华空军第一批人员进入中国,人数是200多人,随后陆续增加。

图: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空军的SB2轰炸机

  当时抗战已经非常吃紧,华北战场石家庄、保定先后沦陷,日军侵入山西省和山东省,华东战场上海失守已成定局,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国军轰炸机部队至此大部分已经覆灭,急需要这批先进的苏制SB2轰炸机来救火。

  11月30日,第一批13架SB2轰炸机到达西安机场。次日,20架SB2轰炸机赶赴南京机场。此时上海已经失守,日军以20多万重兵向南京杀过来。

  此时,苏联援华空军也大量进入中国。虽然他们规模相比之后的美军远远不如,甚至不到几十分之一,但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援华空军不同于雇佣军,他们完全是苏联现役正规军,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严格的军纪。而且从飞行员个人技术、战术、战略、到后勤保养、联络、通讯、空战的指挥、协调,都完全有一整套成熟的体系和经验。

  所以,虽然苏联援华空军规模不大,却仍然保持相当的战斗力。

  就像一头小狼狗对一头大象一样,虽然苏联小狼狗不可能咬死日本大象,但也会让你鲜血淋漓,行动受阻,头疼不已。

  数量有限的苏联援华空军,日后给日军造成很多的麻烦,也帮助中国人得到了局部制空权和一定的空中对地支援。

  到达南京以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2日,9架SB2轰炸机在科兹洛夫大尉率领,突袭了上海地区的日军。

  此时上海的日军通过潜伏南京的特工,已经得到苏制轰炸机到达的情报,所以也做了准备。但没想到,SB2轰炸机以自己优秀的战斗力,让日军吃了个大亏。

  9架SB2轰炸机飞抵上海以后,分两路空袭日军机场和军舰码头。日军在上海有着完善的防火火炮阵地,立即发射了大量炮弹。只是没想到的是,SB2轰炸机的速度远超过日军的想象。

  日军惊讶的发现这种大型轰炸机居然飞的同战斗机一样快。由于完全没有准备,日军速射防空火炮的炮弹始终滞后轰炸机一步,全都打到飞机后方去了。所以,此次日军防空火炮根本就无效。

  轰炸期间,只有1架SB2轰炸机在低空减速投弹时,被日军高炮击中。领航员牺牲,驾驶员负伤,血流不止,飞机受损。

  SB2轰炸机是一种坚固耐用的飞机,这点伤不足以致命。而彪悍无比的俄国驾驶员,居然一把推开牺牲战友的尸体,用单手操纵飞机几十分钟。等轰炸机飞离了上海以后才将咬开急救包,将受伤的手臂缠上绷带,此时他的鲜血已经流满了驾驶舱。

  最终,这架SB2轰炸机带着伤,顺利地飞回了南京机场。

  SB2轰炸机此次轰炸很成功,9架轰炸机投放了整整5吨多炸弹,将日军机场完全炸毁,还一同炸毁了几架跑道上的敌机。

  轰炸码头的战果更佳,日军1艘巡洋舰被200公斤炸弹击中,受重伤,另有6艘军舰不同程度受伤。

  日本空军还是很厉害的,反应也相当快。被轰炸机以后,日军立即起飞6架中岛95式舰载战斗机追击。如果是以往那些慢速的轰炸机,如中国得到的垃圾He111 A型轰炸机那种200多公里的时速,根本就逃不过日军战斗机的追击。
没想到,此次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日军95式战斗机350公里/小时的速度,比SB2轰炸机差了一大截。所以远远的追了不到15分钟,就被SB2轰炸机彻底甩掉。

  期间双方发生激烈空战,又让日军战斗机吃了大亏。SB2轰炸机有4挺防御机枪,飞机速度又高于敌人,双方只能在较远距离对射。由于轰炸机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射击平台,射击的精度高于战斗机,最终居然是日军战斗机被击落3架,SB2轰炸机只有几架受了微不足道的轻伤。用苏联飞行员的话说就是:在我们的轰炸机上打了几个小洞。实际上,依靠95式战斗机的2挺7.7毫米机枪,想要在很远距离击落SB2轰炸机这种大型飞机,是非常有难度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这是SB2轰炸机在中国第一次表演,结果非常好。

 

图:结束轰炸后休息的苏联援华空军飞行员。在抗战初期,SB轰炸机基本都是由苏联人驾驶的

日本后方第一次遭受炸弹袭击——SB2轰炸台湾

  如果说马丁轰炸机执行了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那么SB2轰炸机就是第一个用炸弹攻击日本后方的,虽然它轰炸的是台湾,但那时候台湾已经被日本占据长达40年了。

  关于轰炸台湾的资料也非常多了。

  资料中写道:1938年2月初,驻武汉的中国空军司令部送给苏联志愿航空队一份情报,称发现日本海军航空队在台北附近的松山建立了极其活跃的大型基地,装满飞机零部件的巨大箱子不断从日本本土运抵基地,这些部件在基地里组装成飞机,然后投入中国战场。到被发现时止,那里已有许多飞机组装完毕。为此,中国空军向苏联志愿航空队求援,希望能由中苏双方共同派飞机奇袭松山。

  2月22日,苏联志愿航空队指挥官雷恰戈夫少校和政委列托夫抵达汉口。和往常一样,他们先同苏联飞行员和机械师进行例行谈话,随后,两人同轰炸机大队长费多尔·波雷宁上尉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明天你的部队将执行一次空袭日军台湾基地的任务,去炸掉那些该死的箱子。”雷恰戈夫指着地图说,“你们要沿着最短的航线飞往那里,返航时你可以在福州降落加油,然后再飞回汉口。这是福州附近山里的跑道,离台湾海峡不远。”他敲了敲地图,“驻南昌的中国轰炸机部队将有12架轰炸机与你们一起行动。”

  对于当时的飞机性能来说,这是一次远征——从汉口到台湾的直线距离超过1000公里,几乎是苏联志愿航空队装备的图波列夫SB轰炸机的航程极限,远超护航战斗机的航程,因此轰炸机将不得不在无护航的情况下执行任务。雷恰戈夫提到的中国轰炸机部队也装备了SB轰炸机,但由于装备时间不长,中方飞行员对这些飞机的性能仍不熟悉。因此,为稳妥起见,他们将从离目标更近的南昌机场出发。

  波雷宁找来大队领航员费多鲁克,他们在雷恰戈夫和列托夫画出的航线草图上拟定更详细的飞行路线。他们决定,出击时的飞行高度应保持在4100~5500米,因为在这个高度上,SB轰炸机的航程能达到最大。然而,由于这个高度的氧气含量相当稀薄,而志愿航空队又没有氧气面罩,在漫长的飞行途中,轰炸机组必须时时面对缺氧的困难,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别无选择。

  按照计划,轰炸机编队将先飞往台湾岛以北,然后迅速转南,高度下降到3600米,同时抑制发动机的声音,以迷惑地面日军,隐蔽临空轰炸后折返。飞越台湾海峡时,轰炸机的高度将下降到1800米,以便让机组成员在重新爬升到3600米前先缓解缺氧症状。之后,编队将在福州附近的山地机场降落加油。

  行动开始前,整个计划被严格保密。苏联机械师对轰炸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油箱里注满煤油,但炸弹直到起飞前才挂上飞机。为迷惑潜伏在汉口的日本间谍,中苏空军故意散布各种假消息,声称驻汉口的中苏空军将要轰炸安徽省安庆附近江面上的日本军舰。

  2月23日,恰好是苏联红军节。清晨,28架轰炸机完成加油、挂弹和预热,做好了出征的充分准备,机组成员在飞机旁集结完毕。苏联军事顾问德拉特文和空军武官日加列夫上校也来到机场,主持了一个正式的出发仪式。7时整,随着一颗信号弹升空,一架架轰炸机依次起飞,很快消失在云层中。

  SB轰炸机群在4800米高空排成队列,由于有薄雾遮挡,飞行员的能见度不到2000米,机舱内温度计的读数显示气温只有4摄氏度。在高空飞行不久,缺氧的初步症状(如脉搏加快、头昏、瞌睡等)开始出现了。机群飞过长江和鄱阳湖,云层开始变得稀疏。又过了一小时,机群飞过福州。遗憾的是,计划会合的南昌编队一直没有出现。后来才知道,由于领航员计算错误,南昌编队因偏离航线不得不返航。

  15分钟后,飞行员们在烟雾中看到了海岸线。

  领航员伊凡·布鲁斯科夫回忆说:“起初天气很好,我们在5500米高度飞行。飞了一半后,我们在海峡上空将飞行高度降至4100米。在接近台湾时,我们发现岛屿东部覆盖了厚厚的云层。正当我打算根据飞行时间准备攻击时,云层中突然出现一扇'大窗’,台北市区出现在视野里,在其北部3公里处就是目标区域……”波雷宁带领编队转向那片晴空,轰炸机开始减速、俯冲。由于担心遭到日军战机的拦截。轰炸机上的炮手紧张地搜索敌机,但令人惊奇的是,居然一架敌机也没有,地面上的高射炮也保持沉默。很显然,日军地面观察哨认为正在接近的机群是自己人,日本人根本就没想到中国轰炸机能飞到台湾。

  当时的松山基地中,战斗机整齐地排列成行,机库与巨大的储油罐延伸到机场的尽头,装满飞机零件的灰色大箱子摆得到处都是,狂妄的日寇甚至没有做任何伪装。SB轰炸机在3000米高度投下第一批炸弹,这些炸弹落到那片机群中,绽放出复仇的烈焰,有2架日军战机发现情况不妙,试图冒着纷落的炸弹起飞,却被炸个正着。随后的第二波爆炸把储油罐也掀到了天上。

  轰炸机群共投下了280颗炸弹,日军的高炮直到轰炸临近尾声才开始零零星星地射击,但这已经太晚了。飞行员费德尔·巴雷宁回忆说:“我们的飞机在非常平静的状态下执行攻击计划。扔完炸弹后,飞行员们还用机枪扫射那些没被炸弹击中的飞机和防空点……”

图:油画SB2轰炸机机群轰炸日军松山基地

  完成任务的SB轰炸机开始返航。尽管福州附近的山地机场跑道狭窄,且被山地和沼泽包围,但所有轰炸机都安全着陆了,地勤人员开始为飞机加油。但由于各种原因,加油速度比波雷宁期望的慢了不少,他担心日军的反击会随时到来。此外,他们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飞行员科列夫索夫驾驶的飞机在海峡上空左发动机熄火,他不得不驾驶“瘸腿”的飞机返航;飞行员西尼琴则因严重缺氧,只能让后备飞行员驾机。

  天黑时,轰炸机群返回汉口机场,一名中国军官在机场等候他们。由于这次行动严格保密,这位军官就是被派来了解详情的。由于语言不通,波雷宁刚从机舱里出来,这位军官就迫不及待地递过一本地图,希望知道轰炸的目标和战果……

  很快,突袭成功的消息在武汉传开。在离开机场的路上,志愿飞行员们看到路边挤满兴奋的人群,他们拼命挥动双手,大声喊着“好,好。”第二天中午举行了热烈的庆功宴,宴会以一个巨大的蛋糕作为结束,蛋糕上用俄文字母写着“向工农红军志愿飞行员致敬”。


  松山机场遭袭令日军大吃一惊。空袭中约有40架日军飞机被摧毁(一说14架),大量飞机部件在包装箱内就被彻底摧毁了,机库和可使用三年的储备物资与油料被付之一炬,松山机场在一个月内无法使用。为此,日军基地指挥官被勒令切腹自杀。

图:率部轰炸松山基地的英雄——苏军指挥官雷恰戈夫,他后来年仅30岁就晋升至中将军衔,并出任苏联空军司令。但在1941年的一次会议上,雷恰戈夫因为顶撞斯大林而被捕枪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分钟炸毁日军3年油料:1938年2月23日抗战空袭日军松山机场
中国27架战机被日机全灭,日猖狂飞行员降落焚烧中国机场
快来看,那货叫“SB”
重庆大轰炸上--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六
红色还击:苏联志愿航空队在台湾上空
抗战重武器:苏联小驴--伊15伊16战斗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