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抗战时期交通做出巨大贡献 汤仲明和他的木炭汽车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机动车数量有了质的发展。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4万多辆汽车,但汽油、柴油完全靠进口,且价格昂贵。为了摆脱洋油垄断,一位爱国工程师进行刻苦钻研,成功研制出一套用木炭代替洋油的方法,并得到当时国民政府的认可。

  这位工程师的名字叫汤仲明,1897年生于孟县城关乡中汤庄一个皮裁缝家庭,自幼聪颖好学,父亲认为其为可造之才,尽力借钱供他读书。1903年,汤仲明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怀庆中学,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9年6月,汤仲明被学校保送到法国国立南台职业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转入法国国立昂诺高等工艺学校学习三年,并先后在法国南台火车制造厂、巴不来格飞机制造厂、巴黎来诺汽车制造厂实习,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获机械工艺工程师职称。

  1926年,汤仲明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和以实业振兴祖国的雄心,毅然放弃法国的优厚工作和经济待遇,回归祖国。汤仲明先后出任陇海铁路徐州、开封、洛阳、陕州机务段长和厂长,因其技术全面,有总理全面工作的能力,因而被调到郑州铁路总局工作。汤仲明归国后,亲眼目睹了中国因技术落后、交通落后,靠用大量的白银换洋油来维持交通局面的惨状,非常痛心。为了改变中国交通落后和依赖洋油的被动局面,他决定生产一种不用汽油的汽车取代靠汽油为生的汽车。

  从1928年到1931年,经历了一千多日日夜夜和无数次的失败,他坚持实验。初次实验是用泥炉,里面装有木炭和煤,机器开动了,可是发动机力量很差,炉内烧结成大块炉渣不好清除。最后改用小块木炭和双层铁炉,煤气从炉子出来后,先通过装水的散热器,再通过装有机油网绒的滤清器进入发动机,总算有了进步,开始能转几圈,十几圈,由几十圈,到几百圈,几千几万圈,但发动机力量还是不理想,每小时只能走十几二十公里。此问题使他苦思冥想无法解决。有一次,在小汽车上装上一个木炭炉,汽车才开出大门,司机不小心,将车碰在大铁门上,将煤气管碰了一个大裂缝,这时发动机竟发出巨大声响,汽车往前一窜,速度突然加快了。他在碰破管子中得到启发,煤气要再加入部分氢和氧,才能助燃他终于成功了。经测试,车速可达到汽油车的水平。

  汤仲明的做法是:在汽车上加装一个代燃炉,炉里放木炭或木柴,炉上面挂一个储水器,木炭点燃以后,储水器里的水滴进炉子里,木炭就会不完全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炉子侧面钻两个孔,一孔连鼓风机,另一孔把煤气送出去,经过两个过滤罐,滤掉炉渣和粉尘,最后再经过化油器输入汽缸。打火后煤气在汽缸里燃烧起来,发动机即可运转。轿车和客车都把代燃炉等设备放在汽车背后,货车则占据车厢前面一截靠驾驶室的地方。汽车启动前,需要提前二三十分钟生火,司机先到车子背后,添加木炭,点燃并手摇鼓风机助燃,等到木炭烧到适当火候,产生足够的煤气,司机才可以坐到驾驶室上去点火发动发动机。

  1932年,汤仲明在郑州碧沙岗进行了木炭汽车试车活动,获得了成功。6月14日,国民政府实业部检验后认为它有三大优点:不需要汽油,当时木炭和汽油的比价是1:10;不到50公斤的代燃炉安装方便,可在车身左、右、后安装;每加一次木炭可行4小时,在慢速时不用停车可加木炭,时速可达25英里。美中不足的是点火没有汽油车方便,需要三五分钟,上坡时力量比汽油车稍弱。1933年2月4日,汤仲明将木炭汽车开到南京汤山做载重实验,车内装的是铁块、石块,计重3吨,从南京到汤山只用了53分钟,和普通车用的时间相当。

  汤仲明为了加快推广,将代燃炉制作技术和图纸,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众。汤仲明还到全国各大中城市巡回表演,使木炭汽车在全国推广。

  1935年,官办的长途汽车营业部汽车部分改装完毕,豫北新乡成立了第一支木炭汽车队。同年,汤仲明在近代著名实业家、同宗汤允青的经济支持下,在上海成立了“上海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汤允青任总经理,汤仲明为总设计师,公司定型生产木炭汽车,各省订单供不应求,使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上海的大型企业,木炭汽车也成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王牌汽车风行于全国,尤其盛产木炭的大西南,几乎全部使用木炭汽车。

  汤仲明并没有躺在功劳本上安于享受,而是积极改进木炭汽车的技术不足,他要使木炭汽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全国人民都非常支持汤仲明的爱国行动,纷纷出资赞助他的研究,由于汤仲明的超前认识,日寇进占中国后,设在西南的中国政府在被日寇切断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和物资的援助情况下,仍能坚持抗战,多亏汤仲明提前几年发明了不用汽油的木炭汽车,在抗战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八·一三后,上海沦陷日寇之手,汤仲明苦心经营和发明的“木炭汽车制造厂毁于战火”。

  1940年,汤仲明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研究成功“仲明动力机”,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于是汤仲明在桂林创立了“中国动力制造厂”,专门生产仲明动力机,其产品远销国内各省,取代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汤仲明先后在杨公桥水利厂、洪发利机械厂、西南工业部206厂、重庆柴油机厂、重庆水轮机厂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技术职务,他的爱国精神和科技知识得到人民的拥护,被选为重庆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1955年还被评为市劳模。1980年1月,他在重庆去世,享年84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仲明
从电影中看见的往事:那没有汽油味只有烟火味的汽车
木炭汽车的出现是进步还是倒退?
二战中不烧汽油的“木炭坦克”与“木炭汽车”及原理图
中国工程师研究出不烧汽油的汽车,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
【京城旧影】当年也不多见的“特种汽车” --黄城根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