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体混养 变废变宝 赛华农场年收入超百万
立体混养 变废变宝
赛华农场年收入超百万
今日江山-2015.3.13
  ■ 祝红勤

  近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公布了2014年全省28家省级示范性家庭渔场,赛华家庭农场榜上有名。而对农场主姜赛华来说,令他高兴的是,去年农场纯收入达100多万元,可谓双喜临门。

  姜赛华是新塘边镇勤俭村人。高中毕业后,先后贩销猪腿、创办细木工板厂等,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较雄厚资本。

  近年来,姜赛华瞄准家庭农场井喷发展的商机,萌生了创办家庭农场的念头。为此,他花半年多时间,先后前往福建莆田、省内德清、金华、海宁等地考察,最终被新塘边镇良好的投资环境、优美自然环境所打动,于2011年2月,投资400多万元,在勤俭村承包农田238亩,开始养殖甲鱼和鱼。

  养殖甲鱼是技术活,对养殖技术要求较高。为此,他聘请数名养殖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基地的技术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赛华农场建成6间甲鱼孵化用房,共养鳖15万只以上,鱼5万尾以上。

  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养殖中产生的污水成为姜赛华的一块心病:不排放,会对鱼鳖的正常生长不利;排放,则会对当地的河流造成污染。

  “五水共治”行动中,挂联农场的镇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经过多方联系和咨询,向他提出了水塘鱼鳖混养、稻田养鱼鳖的生态养殖模式的建议,并陪同他前往外地先进同行学习参观。学成归来,姜赛华采用“稻鱼鳖共生”的养殖方式,在水稻田中养小鱼和鳖,小鱼作为鳖的优质饲料,鳖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粪便则成为水稻的优质肥料,水稻因此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减少了不少生产成本。

  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实现了多赢的局面。污水不外流,变成稻田的肥料,保护了周边生态环境。稻田里的甲鱼以其生态和美味,得到了收购商认可和消费者欢迎,以每公斤400元以上的价格供应杭州、宁波、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高档酒店。生态种植的稻米每公斤达到10元以上。 

  谈起下一步发展,姜赛华表示,一方面要将农场的甲鱼、稻米进行商标注册,加快品牌化生产,另一方面,要延伸鱼鳖相关的产业链,对鱼鳖进行深加工,并与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做大做强家庭农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于80元/斤我不卖,生态甲鱼不愁销路”,10年风雨,“稻鳖结合”让他的甲鱼养殖之梦越走越坚定!
这个农家汉养鱼年赚30万,一起来看看他的秘诀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在外打拼事业有成,回乡又用鳖稻共生打下一片天
甲鱼养殖技术与甲鱼养殖基地建设
巧用鱼鳖混养模式养鱼 年人均收入2万元多 鱼鳖
“鳖”出心裁!他一田两用,养甲鱼养出50余万利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