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

大海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

2016-08-12 单向街书店

我们从哪里来?

——海洋!

而你是否可以真正读懂大海的语言?

眼下,里约奥运正酣。哪怕看不懂赛场上运动员爆发的洪荒之力,也希望躺在里约的沙滩上:阳光、桑巴、美女......这才是人生啊!

或者你希望安居世界一角,讲着《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美国艺术家安妮·帕卡德(Anne Packard),更加沉浸在大海的静谧中。她笔下的海,是夏日的情人。

或者是莫奈笔下的欧洲海边生活图景。

莫奈 《落潮的埃沃海角》

莫奈《退潮的费康海上的船》

可是,不要忘记,大海纵然如情人般深情,如日落般瑰丽,它蕴含了太多力量,凝聚着真正的洪荒之力——自然之力,人类的征服之力,人类的历史中的厚重与思索之力。

中国最善于运用洪荒之力的少女。

有一批艺术家们,他们愿意拿出生命中的很多时间耗在海边,去捕捉大海让我们经常不愿面对的样貌。

比如葛饰北斋

19 世纪初,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的他,将海洋带给人类的影响与情感,绘制为了一幅超越实景的艺术作品,名为《神奈川冲浪里》。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这幅画作中的巨浪,使得富士山看上去很小,浪中的船似乎注定要被毁灭。这幅画描绘的自然环境,据学者考证,是卷浪,并非海啸。虽然巨浪、船、富士山创造出的场景,让我们感到紧张,但也带给我们了一种人生折射,它勾起了我们藏于内心深处的澎湃激情,引导我们突破内心的边界,去追逐一直企盼却不曾企及的欲望。

这幅画作后来传到欧洲。当时欧洲人的商船,在全世界的海洋上横冲直撞,铁路也开始将大城市连接起来,欧洲人的自信心也如征服大海的雄心一样,极度膨胀,《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斗争”的一面,与当时欧洲人的心理正好契合,可以说,一下子征服了欧洲。

而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有名的海洋画家”蒙塔古道森(Montague Dawson),有着“纵横大西洋之梦”。他的画作,有着大航海时代的烙印。

蒙塔古道森作品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的航船生活比今天残酷的多,远航意味着冒险,无法准确测量经度,船上储备的食物也不适于长期航行。然而那个时代,又与殖民、侵略、奴隶交易紧密联系到一起。

如果英国人威廉·透纳生在那个时代,他肯定是不在意的,因为他居然十分享受海上的风暴。

27 岁的他曾写下《预感》: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

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这......

有点点理解为何这个家伙喉咙里总是发出怪声音,而且手指常年染满藤黄和普鲁士蓝。

透纳的《透纳自画像》

对英伦三岛来说,海洋既是通路也是屏障。当其英国人在海边消夏,透纳却在肯特郡海滨小城马盖特的海岸,吸收到了神奇的宇宙精华,感受到了摧毁创造的节奏。

然而大海的能量来自风暴,风暴中有可怕的故事出没。

1940 年,透纳创作了《奴隶船》。此时英国已经废除奴隶制,但在美国和西班牙,蓄奴仍盛行。透纳追溯到 1781 年的一天,桑格号(Zong)上的 132 个非洲人,被英国奴隶贩子残忍地抛入加勒比海,以骗取保险理赔。

透纳作品《奴隶船》

海上风暴就这样在画作中,与欧洲骄傲的历史、以及值得同情的非洲兄弟们联系在一起。可是人们哪怕有着再多傲气,也都难以忽视大海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

海洋已经存在了 40 亿年,推动气候变化,并一直控制着生物的命运。

一股洋流的改变就可以让地球的气候产生不可控制的变化,让成千上万的生物改变生命轨迹。

人类与大海的“战争”,会有怎样的结论?

19 世纪俄罗斯画家伊凡 ·艾瓦佐夫斯基,他生活在海边,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画海。你可以从他的画中看到挣扎,也能看到希望,但是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自然之力不可战胜之绝望。

艾瓦佐夫斯基作品

艾瓦佐夫斯基作品 《九级浪》

在风暴中漂泊的人们,乘坐着木筏,在狂风巨浪中挣扎。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这才是洪荒之力吧!你不可抗拒,只能去膜拜。

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受到艾瓦佐夫斯基《九级浪》的启发,于 2014 年在上海外滩,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装置作品《九级浪》。

一条来自蔡国强家乡福建的小船,从泉州航行至上海,船上装满了各种动物:熊猫、斑马、老虎……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条诺亚的方舟,但是面对着船上奄奄一息的动物们,更加感到生命的脆弱。

人类与大海的战争只会有一个输家,而且输家绝对不会是海洋。

——BBC纪录片 《海洋》

今天的海洋开始改变,罪魁祸首是人类。我们把大量二氧化碳排到大气层里,二氧化碳又与海水融合,造成海水酸化,由于这一过程快到让海洋与海洋中的生物难以“消化”,很多物种消失了,洋流的运动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遭遇了科学家们从未经历过的变化。

须有作为。

1980 年,德国著名艺术家博伊斯,提出“须有作为”的主题,在爱丁堡组织和领导了艺术家航海的活动,致力于用新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约瑟夫·博伊斯

博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家,做了一些在很多人看起来不那么“艺术”的事情。

但他实际上是超越了艺术的形式,借助艺术来推进社会的改造和文明的进化。

在博伊斯离世后,现任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博伊斯的学生 Chris Wainwright 依然延续了博伊斯的艺术航海项目。他也有很多与海洋相关的作品。

Chris Wainwright作品

“须有作为”这个艺术航海项目,也于 2015 年来到了中国。今年是第二届。

2015 年艺术航海图片

今年的艺术航海项目第一次打破了只有艺术家参与的常规,参与者中,有国际艺术泰斗:Chris Wainwright;世界最年轻的美术馆馆长:高鹏、哲人艺术家:邹操;视觉顾问 :汤辉以及时代思考者、艺术爱好者:王梓木、朱宏图 、宫浩。

航海成员于 2016 年 8 月 6 日至 8 月 14 日乘坐帆船沿苏格兰西海岸航行, 而本次的艺术航海项目有了更多科技力量的支持——ThinkPad 的加入。

艺术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从来都是紧密相连,而环境,虽伴着人类的发展而遭到破坏,但也必然去依靠科技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去共同改善。

“ThinkPad”一直倡导的是“从不止于思考”,艺术只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方式,ThinkPad,希望让更多的人理解艺术,理解观念,理解这个世界。这种理念成为了与今日美术馆共同参与“须有作为”艺术航海项目的同一出发点。

返航后,航海成员将在 ThinkPad 的技术支持下完成独立艺术作品。

当年,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概念,至今依然鼓舞着人们:当我们以艺术的行为去改造世界的时候,我们就都是艺术家。在面对海洋,读懂她的声音的这条道路上,一直都有艺术家的参与,今天,更多力量,更多的观念结合起来,告诉世界—— “须有作为”。

须有作为—— 艺术创想国际航海项目

航海时间:2016.08.06 - 2016.08.14

伦敦研讨时间: 2016.08.15 - 2016.08.18

项目创始人:约瑟夫博伊斯

2016 年航海项目发起人:Chris Wainwright

合作伙伴:ThinkPad

联名作品展时间及地点: 2017 年 1 月 6 日– 春节后,北京今日美术馆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艺术中那些关于大海的臆想
艺术是关于自然与生活的观念
艺术是关于自然与生活的观念——从不同风格的海景绘画谈起
深海之叹:艺术与海洋的对话
被艺术圈吹爆的风景画家,却因画黑奴交易被资本社会踢下神坛?
想要了解当代艺术,除了杜尚、安迪沃霍尔,你还应该了解他|意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