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抽象表现主义罗斯科把画画提升到音乐和诗歌高度
原标题:通过色彩表达人的情绪 把画画提升到音乐和诗歌高度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马克·罗斯科的画风,你get到吗?

  马克·罗斯科(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生于俄罗斯,十岁时移居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20世纪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成名后,他保持着自己创造的抽象风格,作品也一直很有市场,价格节节上升,世人也给他很多荣誉:授学位,办个展,甚至有为他的作品专门建立的陈列馆。可他却在老年因孤独和精神抑郁而自杀。

  马克·罗斯科绘制《无题(白红底色紫黑橙黄)》这幅作品时,正达致其艺术的成熟期。作品在视觉风格上高度微妙精细,而且独树一帜。画面的表现力在于一系列明亮色彩矩形并置排列带来的视觉效果。

  这幅画与他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创作的很多作品类似,在尺寸比例上比正常人体要更大一些,这就改变了画作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画面的色块看上去仿佛略微悬浮在画布载体的前方,画幅的这种尺寸对营造此番视觉印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罗斯科完全清楚他的作品在当时所具有的感染力。他在1951年说道:“选择绘制大尺寸画幅,精确地来说,是因为我想与画作非常亲近,让作品更具人性气息。画小幅作品是将自己置于(绘画)体验之外,而画大幅作品时,你也置身于画作之中。”罗斯科的精神个体沉浸、融合于画面之中,这种追求完全是通过他对于色彩高度敏锐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自然的——掌控才得以实现。

  《无题(白红底色紫黑橙黄)》

  材料:布面油画

  尺寸:207cmx167.5cm

  藏于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

  白色与红色

  画面主体环绕的白色构成一个框架,并进一步强化了中间色彩的色度值(色彩品相)。同时,白色框左右流动的红色又强化了这一圈白色边框。结果,整个画面影像看起来仿佛悬浮在一片中性色背景上。

  黑色

  水平的黑长条将画面一分为二。黑条的作用是将上半部分的红色与下半部分隔开,而下半部分一定程度上看起来仿佛是上方红色块的投射倒影。这条黑线也将上半部分相对均匀平滑的色彩与下方更明显变化的笔触区分开来。罗斯科的绘画强调形状、线条,还有最重要的——色彩。他将这些作为画面的基本特质来加以运用,而且完全倚重于这些元素自身,而不是将其当做具象再现的手段。

  橙色

  这片橙色区块将画面中心的两个主要部分连缀在一起。画面上部重浊不透明的红色仿佛流淌渗透进画面底部的透亮黄色,罗斯科以此在上下两部分色块之间呈现出一块半透明的连接带。这既是物理空间上,也是视觉光学感观上的连接。

  黄色

  光亮的黄色与红色相结合,构成画面的中心影像。罗斯科运用这些色彩时,并非只是将色彩用作其他主体图像的“皮肤”或“外衣”,而是专注于强烈纯净的色彩自身,这种纯色可让画布本身的色彩闪耀,而不只是反射或者吸收外部的投射光。

  罗斯科的画风:以简单的表现手法表达复杂的思想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艺坛上伟大的画家,是突破以毕加索为主导的抽象派的先驱。”纽约艺术品拍卖公司苏富比副行政总裁,全球印象派及当代艺术部门主席David Norman对马克·罗斯科有如此高的评价。

  对于自己的画风,马克·罗斯科是这样定义的:“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非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画家

  1961年,罗斯科已经是知名画家。他的第一次个展是佩吉·古根海姆给办的,那是1944年。佩吉·古根海姆的父亲本杰明·古根海姆虽然不如弟弟所罗门·古根海姆有钱,但是早早就随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才使女儿在最年轻有趣的年华混迹巴黎伦敦,和一流的艺术家、评论家交往,在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号。

  罗斯科不是艺术院校科班出身,也不是塞尚、德加那样的富家子弟中途改行去正经学画。他打小爱好极多。父亲早逝,他和几个兄弟姐妹都是半工半读。他到美国时叫马尔库斯·罗斯科维奇,只会说俄语和意第绪语,边当报童边上了五年语法学校后,三年读完中学。

  这期间他还抽空自学钢琴和曼陀铃,在当地一家艺术学校上几节画画课,同时积极参与当地工运。他喜欢社会学和文学,喜欢辩论,他觉得以后自己会成为工人运动的组织者。进耶鲁后他不怎么爱上课,但数学极好——他的新志愿是做一名工程师。

  可以干一辈子的事:画画

  一年后,他的奖学金停了。1923年,罗斯科辍学离开了纽黑文,来到他向往已久的纽约,打过许多不同种类的工。1924年他回到俄勒波特兰市,在詹妮佛·迪伦的剧团里做演员。很快,罗斯科维奇离开了剧团。之后罗斯科不再演戏,可是戏剧性却始终萦绕在他的作品中。

  罗斯科刚去纽约时,溜达去一个画室,他一朋友在那上学。一群人围着一个裸体模特画素描,罗斯科顿时感到这是他可以干一辈子的事儿。就这样,他开始去艺术学生联盟上人体课。1925年,他又回到纽约,决心以画画为终身职业。多年后他说:“我成为画家是为了把画画提升到音乐和诗歌的高度。”

  1940年,马尔库斯· 罗斯科维奇变成了马克·罗斯科,这是经纪人的意见。重新打造自己的身份在新移民艺术家里很常见,去掉旧日印迹,便于融入主流社会;去掉冗长的尾音,便于进入人们的记忆。

  坚持说他画的是悲者人生

  从1938年到1946年,罗斯科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符号和仪式,来自神话和远古时代,或是艺术家的意识深处。他比恩斯特抽象,比米罗富于质感、富于修养,比夏加尔单纯。罗斯科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贪婪地吸收一切影响,试验新的技法,企图把所有的启发和感受都融到手上的这一艺术形式中。

  20世纪40年代是他的蜕变期作品时期。画面由具象逐渐发展到支离破碎的形体,随后更变成是色块为主的构图画面。该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构图简单,画面内容却极为复杂。他这个阶段画布作品,其面貌、色彩运用和艺术思想,均是日后经典作品时期的雏形。

  1950年,罗斯科终于建立个人的经典风格,一句话来说:“是以简单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他的画落实到最浓缩的地步,是基本的色彩、色调和色面的对比。他的经典作品大多以两至四个长形方块为主体,方块以垂直形式排列在色彩鲜艳的底色之上。大体形式定了之后,他便利用不同调子的色彩,来营造富戏剧性的气氛和效果。

  罗斯科变成是玩色彩对比的画家,早期他多用沉郁的颜色,到后来他越来越多用鲜艳的红色。画评家把他定性为抽象表现画家,但他不认为自己画的是抽象画,坚持说他画的是悲者人生。

  (《艺术通史》、“写意当代美术联盟”)

(责编:欧兴荣、林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情绪化”的艺术家——马克·罗斯科
【伍Art · 转载】悲剧的力量: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一个不折不扣的“倔老头”
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 |Artists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
Felix的艺术笔记-马克·罗斯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