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继续《狼图腾》的话题
《狼图腾》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我看这本书时的确被震撼了。该书最后有很长篇幅的理性探掘,我想继续该书的话题。
      认识华夏农耕文化和华夏民族的国民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正如该书作者(以下简称作者)所说:“对于中国农耕意识的深厚传统的批判,零敲碎打不行,必须进行历史的、系统的的分析批判和清算。”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没有相当的理性分析是不行的。
      然而,作者声称理性探掘,却通篇看不到逻辑起点和逻辑推理,一些概念诸如“野蛮狼”、“文明狼”、“羊病”、“家畜病”等没有明确的定义,也就是说,通篇在感性描述(推论一)的基础上打转转,算不上是科学意义上的理性分析。所以作者对国民性开出的“药方”也就没有“药效”,也就谈不上能“治病”了。
      作者的“药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民族性格上,要坚决走“现代文明狼”的道路。可是“现代文明狼”的道路究竟是什么样的道路,作者没有明确的定义,因而也就无法“对症”。作者开出“药方”后进一步说,必须适度地释放和高超地驾驭人性中的狼性,这是世界性的高难道路。作者的这句话说了等于没有说。何谓适度?没有量化;何谓高超?没有参照。既然是世界性的高难道路,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至少也要有可供改进的参照吧。
      因为作者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理性分析,所以真正理性分析作者的理性探掘时,发现很多自相矛盾之处。
      作者说对于中国农耕意识的深厚传统的批判,最关键的是必须使用比农耕历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的游牧精神武器。既然游牧精神比农耕历史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那么为什么在文明进程中,农耕取代了游牧呢?这难道是历史的倒退吗?
      作者说没有这种凶猛的狼性兽性性格,人类早就被凶残的自然环境和兽群淘汰了。但是兽性狼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危害也极大,如果一个国家里的人群全像狼群一样,这个国家的人群就会在互相厮杀中同归于尽、彻底毁灭。从逻辑上说,作者这个论断显然是一个悖论,需要狼性兽性不行,不需要狼性兽性也不行。另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群全像狼群一样,这个国家的人群就会在相互厮杀中同归于尽、彻底毁灭”这一论断在逻辑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的狼群早就就同归于尽、彻底毁灭了。
      作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多次入侵中原有一段很浪漫的描述:“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而又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一次一次地灌输强悍进取的狼性血液,让华夏一次一次地重新振奋起来。后来在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强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入主半个中国,甚至入主整个中华,代替弟弟掌管社稷,维持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文明相遇。”这段浪漫的描述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孤陋寡闻,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分析的逻辑混乱。中原文明在农耕环境中有时软化是固有的历史周期律,游牧民族往往正是在中原文明处于低谷时候乘人之危冲入中原的,而且每次入侵都是尸山血海,生灵涂炭,对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环,更加加重了中原民族的灾难。明明是吸血,作者却说成是输血,孤陋寡闻至极!如果如作者所说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是输血,那么八国联军打进中国也是输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也是输血,这显然是一种混乱的逻辑。另外,既然游牧民族能够让华夏一次一次地振奋起来,说明游牧民族比华夏民族优越,那么为什么游牧民族也摆脱不了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呢?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并不比中原民族政权寿命长呢?金灭辽,蒙古灭金,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没有维持一百年(12711368)就退回到北方草原,这些历史事实作者不会不知道吧?
      作者在分析中国历史时得出了一个历史证明,说什么一个民族性格强悍进取,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大就多;而一个民族的性格软弱,这个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增大。然而作者所列举的历史事实却证明了相反的结论。隋朝时期民族性格强悍进取,可是隋朝很短命,仅仅37年,宋朝时候民族性格软弱,结果北宋维持了160多年。
      作者为了掩盖上述自相矛盾,抛出了一个更加矛盾的论证,说什么隋朝狼性太强于羊性导致短命,宋朝是因为北方的辽国被农耕文明软化了。作者不是得出了历史证明么?证明民族性格强悍进取,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大。依照这个证明,狼性越强不就越进取么?隋朝应该长命啊。北方的辽国慢慢被农耕文明软化了,说明北方辽国的游牧文明接受了中原的农耕文明,所以宋朝维持了很长时间没有被游牧民族灭亡,这不正好说明是中原民族向游牧民族输血么?哪里是作者在前面所讲的是游牧民族向中原民族输血呢?
      在基本的历史常识方面,作者有一定的疏忽。北宋王朝前后160多年,然而繁荣的时期并不长,大部分时间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然而作者说北宋得到了长达160多年的繁荣与稳定。
      总之,作者的中心话题是如何强化民族性格。这一复杂的话题我相信一百篇论文也论述不清楚。作者也承认我们先民的民族性格并不软弱,为什么到了农耕时代就软弱了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制度激励。中国有句古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是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激励的。“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因为没有挑水的能力,而是因为缺乏激励他们去挑水的制度。中国农耕社会由于理性的缺失,因而在激励制度的设计上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所以导致民族性格的软化。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一种非理性文明,的确还需要进一步理性探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澶渊之战空遗恨
【枉言 | 随笔】长城
工业化的到来是不是使农耕民族战胜了游牧民族?
解“狼”之谜 重识华夏文明
写《狼图腾》纯属没事找抽|时事话题
中国:游牧农耕不停碰撞出的伟大国度-今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