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最伟大的鸟类图谱《鸟类圣经》1


奥杜邦精湛的绘画技术再现了美洲大陆的奇妙物种。奥杜邦的鸟类图谱是图谱类绘画的经典样板,它不但科学、系统,单就每幅画来说,也是值得仔细欣赏的艺术佳作。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1785—1851) 

美国国宝级鸟类画家

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美洲鸟类》一书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版再版,至今仍然频繁地被翻印。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的美国文化领域都深深地留下了奥杜邦的烙印。
如今的美国,奥杜邦这个名字已经演变为一个包含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等含义的文化代名词。他所留下来的画作早已被美国人视为国宝。

奥杜邦的鸟类图谱在2002年被选为美国国宝系列邮票的主题之一,

它作为美国国宝的地位再次得以确立。

宾州费城郊外奥杜邦曾经住过的庄园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1785年生于海地,是一位法国船长和他的法国情妇的私生子。幼年的奥杜邦在继母的照顾下生活于法国。为了躲避拿破仑皇帝军队的征召,18岁的奥杜邦远渡重洋来到了美国。父亲在美国的庄园位于费城,在那里他遇到了将来的妻子露西。
庄园的小树林让他着迷,树林中数不胜数的鸟类及各种野生动物让他目不暇接,尤其是美洲的鸟类,更是让他痴迷。奥杜邦整天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用他所有的时间来赏鸟和画鸟。
在那个汽车尚未发明的年代,他有时骑马,有时坐船,更多时候只能靠着自己的双脚,遍访名山大川,来寻找鸟类的踪迹。那时照相机和望远镜尚未发明,他只能凭着自己的观察,练就高超的绘画技巧。

奥杜邦当年所住的房子已经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代替,

它现在是一个奥杜邦纪念馆。

奥杜邦的妻子和他的两个女儿

奥杜邦的妻子露西说:“每一只鸟都是我的情敌。”
的确如此,奥杜邦对鸟的狂热已经超出了常人能够接受的范围,难怪他的妻子心生怨言。“我一直在工作,我真希望自己有八只手来画鸟。”
对鸟的痴迷使他无心他顾,以致于连生计都难以维持。而全家的花费,全靠露西做家庭教师的工资来维持。在奥杜邦34岁那年,他甚至因为还不起欠债而被关进监狱,等法院判定他破产,他才被释放出狱。那时奥杜邦仅剩下身上的一套破衣服,一把猎枪,以及一大叠的鸟画。晚年的达尔文回忆起奥杜邦时这么说:“衣服粗糙简单,黝黑的头发在衣领边披散开来,整个人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鸟类标本。” 
1826年奥杜邦带着部分作品来到了英国,在伦敦找到了一家印刷厂。随后,一只栩栩如生的野火鸡“飞”了出来,那是奥杜邦的第一幅印刷品。从第一张“野火鸡”的问世,到整本巨著《美洲鸟类》全部完工,整整经历了十二年的时间。此时他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人们称他为“美国的林中居民”
奥杜邦55岁时又开始积极地收集资料,着手绘制美洲的哺乳动物。60岁时,他的视力逐渐恶化,但仍然坚持画画。1848年《美洲的四足动物》终于绘制完成,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三年之后就与世长辞。
奥杜邦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喜剧,跌宕起伏。“我希望人们能喜欢它们,我希望人们能够学习尊重大自然,和其他动物们和谐相处。”奥杜邦在他的日记中对人们滥杀鸟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告。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才开始去思考奥杜邦的理念。
1887年,在奥杜邦死后三十多年,人们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团体——奥杜邦学会,奥杜邦学会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团体之一。它拥有55万会员,508个分支机构,100处馆舍,还有300位包括科学家、教育家在内的专职工作人员为它工作,大批志愿工作者和100多个保护区遍布美国。

1887年的《奥杜邦杂志》封面

奥杜邦的鸟类图谱已成为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热门的收藏品之一。由奥杜邦签名的原作,价值都在百万美元之上,而后期的再版也在十几万美元以上。世界上最昂贵的书是1992年4月,奥杜邦的《美洲鸟类》原版书,在纽约克里斯蒂公开拍卖,拍价达407万美元之巨,并被誉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之一。
《美洲鸟类》自从问世之后就不停地再版和翻印,其中到底出版了多少次,已经无法精确地统计。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美洲鸟类》至今仍在以不同的版本形式出现,深受人们喜爱。
2002年8月,南印第安那州大学的艺术学教授迈克·阿克尤斯复制了奥杜邦435幅鸟类作品中的一幅。奥杜邦的《美洲鸟类》于1839年在伦敦全部印刷完成,尔后这些铜版被运送到纽约,从此这些铜刻板开始遗失。迈克·阿克尤斯复制作品所用的这块铜质雕版,是奥杜邦的《美洲鸟类》最早的版本所仅存的78块之一,这是这块铜质雕版160年后,首次拓印作品。这块版曾被奥杜邦的朋友收藏,现收藏于肯塔基州的奥杜邦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全美只有五家机构复制过原作。
美国新奥尔良市的奥杜邦动物园、’奥杜邦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市的奥杜邦博物馆及自然学家中心,是北美地区数量庞大的以奥杜邦的名字命名的科学馆所之一。该中心以奥杜邦及其家庭的故事为布展线索,集中展示了奥杜邦作品最早的印刷品。
这个博物馆有鸟类解剖学及行为学方面的展览,人们在这里还有机会观察和记录鸟类在原生栖息地的状态。这个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复原着奥杜邦倡导的自然人文精神奥杜邦的另一杰作1854年纽约V.G.奥杜邦出版社出版了奥杜邦的另一部专著《美洲的四足动物》。作者以一贯的生动风格和精细画风,描绘了美洲的150种四足动物,该著作为奥杜邦赢得了更大的盛誉。

加利福尼亚美洲鹫  

学名:Cathartes aura  

英文名:Californian Turkey Vulture

加利福尼亚美洲鹫是北美洲一种普通的秃鹰,有着漂亮的红色面孔,灰色的羽毛,羽翼末端通常会有少量白色羽毛。它的飞行姿态非常优美,着陆时无须扇动翅膀。它有非常灵敏的嗅觉,是族群里惟一可以用嗅觉找寻动物尸体的秃鹰。加利福尼亚美洲鹫虽然是肉食鸟,但没有捕杀地面兽类的本领,而主要以地上的兽尸为食。

红头美洲鹫  

学名:Cathartes aura  

英文名:Red-headed Turkey Vulture

红头美洲鹫和加利弗尼亚美洲鹫属于同一种。它们有着相同的习性,不同的是红头美洲鹫的羽毛呈红褐色;雌性有橙红色的头,而雄性的头呈灰色。由于美洲鹫主要以地上的兽尸为食,随着工业的发达,狐兔之类的腐尸在大量减少,它的食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它的繁殖力更弱,两年才生一个蛋,且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野生美洲鹫的现状可想而知。

黑秃鹰  

学名:Coragyps atratus  

英文名:Black Vulture or Carrion Crow

黑秃鹰的羽毛深暗,于是不可避免地从外界吸收相当多的热量。它们的散热方式很特别:把尿撒在自己腿上,利用尿液蒸发使腿部降温,再依靠血液循环,为整个身体降温。

白头海雕 

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英文名:White-headed Sea Eagle or Bald Eagle

白头海雕是一种大型猛禽。完全成熟的海雕体长可达1米,展开双翅可达2米多。它的视觉异常敏锐,即便翱翔于高空,也能洞察出地面、水中和树上的一切猎物。

长腿兀鹰 

学名:Polyborus plancus  

英文名:Caracara Eagle

长腿兀鹰有着红褐色的翅膀,尾羽有黄褐相间的条纹。和它的亲族一样,腐肉是长腿兀鹰们的最爱。长腿兀鹰属于猛禽类,和其他肉食猛禽一样,它有向下弯曲的钩形嘴,十分锐利,也有非常强健的足,锋利的爪。千万别小看了这些腐食动物的作用,它们就像清洁工一样及时清除腐败的动物尸体,从而有效地限制了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了水源的清洁。

栗翅鹰 

学名:Parabuteo unicinctus  

英文名:Harris’s Buzzard

在鹰科这个大家族中,栗翅鹰的个头中等。火红色的翅膀和腿部的羽毛令栗翅鹰分外抢眼。栗翅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半沙漠、半干旱林地和灌丛等干旱地区;常从栖木上突然飞起,猎食沙漠中的兔子、鼠、蛇、蜥蜴和鸟类。具有较明显的群体合作行为,与其他鹫鹰不同,它们常三只鸟共同捕捉和分享猎物,大家族群也会群体合作。

学名:Buteo buteo  

英文名:Common Buzzard

鵟 也叫土豹,外形像老鹰,但它的尾部羽毛不分叉,全身褐色,尾部颜色稍淡。常单独于空中翔呜;栖息平原、丘陵、海岸等开阔地及附近树林中,喜欢伫立于树梢。鵟属于肉食类猛禽,以昆虫、爬虫类、鼠类的活物为食。觅食时,鵟通常迎着风在空中定点振翅,一旦发现猎物,便迅速俯冲而下。

红尾鵟 

学名:Buteo jamaicensis  

英文名:Red-tailed Buzzard

红尾鵟属于鹰科鵟属,宽翅膀,宽尾巴。在新大陆、欧洲和非洲可见到,台湾也有发现。它们喜欢吃田地里的老鼠。红尾鵟在北美最为普遍,体长约60厘米,色彩较多。一般是上体呈褐色,下体颜色稍淡,尾巴呈红褐色。主要食物为啮齿动物,有时也吃小的哺乳动物、各种鸟类、爬行动物(包括响尾蛇、铜斑蛇)、两栖动物,甚至昆虫。

哈兰鹰 

学名:Buteo Harlani  

英文名:Harlan’s Buzzard

哈兰鹰体型粗壮,双翅宽而钝圆,尾部宽阔,生活在农田、山丘、林间空地和森林边缘。哈兰鹰常在空中连续翱翔数小时搜寻猎物,或停栖在树上和电线杆上等候,一旦发现猎物立即猛扑而食,所捕捉的动物,小至甲虫、大至野兔,有时也吃小型腐尸。

红肩鹰 

学名:Buteo lineatus  

英文名:Red-shouldered Buzzard

红肩鹰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典型猛禽,在上升的暖气流中盘旋翱翔搜寻猎物,也常停栖在较高的树上等候猎物,一遇到哺乳类、爬虫类、鸟类,及较大的昆虫即加以捕食。红肩鹰一般生活在农田和森林的混合地带以及半沙漠中,尤其是树木稀疏的地区。

宽翅鹰 

学名:Buteo platypterus  

英文名:Broad-winged Buzzard

宽翅鹰背部及双翼为褐色,胸部纵纹较稀疏,尾羽斑块密集,形成褐色斑带,胸腹部底色为淡白褐色。宽翅鹰翅膀宽广,可做持久滑翔飞行。翼末端黑色,当攻击小型猎物时,使猎物明显看到两边翼端闪动,逃走时不敢往两侧闪躲,以方便其从正中间攻击,提高攻击成功率。宽翅鹰还善于定点飞行,可在强风环境中猎食。

粗腿鹰 

学名:Buteo lagopus  

英文名:Rough-legged Buzzard

粗腿鹰以其粗壮的腿而得名。粗腿鹰的黄黑相间的花纹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喙呈钩状,异常锋利,视力极佳。它的腿粗壮有力,爪子锋利。粗腿鹰常常在草原湿地上低空翱翔寻找猎物。

金雕 

学名:Aquila chrysaetos  

英文名:Golden Eagle

金雕有黑色的虹膜,黄色的腊膜,灰色的喙,头颈上有金色的羽毛。黄色的脚上长满了羽毛,爪又大又强健,翼展长度达2.3米。金雕的窝筑在悬崖峭壁洞穴里,或者孤零零的一棵大树上。金雕每窝大约产1-4个卵,一般是2个,雄雕和雌雕轮流孵化。金雕性情凶猛,经常袭击羊群,所以遭到牧人的捕杀。金雕现在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

鱼鹰 

学名:Pandion haliaetus  

英文名:Common Osprey or Fish Hawk

鱼鹰属于冬候鸟。它头顶白色,腹部亦为白色,有黑褐色过眼带,翼型狭长,拍翅较缓,是以鱼为主食的猛禽。一般成熟的雄鸟约54厘米,雌鸟约64厘米。飞行时可见下身大部分为白色,这一特点使它很容易与其他鹰类区分。它经常栖息在湖泊、水库、池塘、河口与海湾,但迁移时可能通过山区。

游隼 

学名:Falco peregrinus  

英文名:Peregrine Falcon

游隼是一种猎鸟,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很快。游隼在很高的空中飞行,一旦发现猎物,它会突然俯冲而下,抓起猎物用强健的脚掌狠击猎物的头部、背部,当猎物被击昏或击毙,从高空翻滚坠落时,游隼快速轻盈地跟着猎物下降,在半空中把猎物抓走。

燕尾鸢 

学名:Elanoides forficatus  

英文名:Swallow-tailed Hawk

燕尾鸢的尾羽分叉很大,形状和燕子酷似,因此而得名。它头比较小,脸上有点秃,短喙,双翼狭而长。燕尾鸢是一类体型较小的猛禽,善于飞行。

黑翅鸢 

学名:Elanus caeruleus  

英文名:Black-shouldered Elanus

黑翅鸢是小型猛禽,体长31~34厘米。喙为黑色,虹膜呈血红色。前额为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通常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树林和草原地区,喜欢单独活动,叫声细而尖。它在鼓翼飞翔时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优雅,然而当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它会突然直扑而下。

密西西比鸢 

学名:Ictinia mississippiensis  

英文名:Mississippi Kite

密西西比鸢全身大致为灰色。头部、腹部、腿部为灰白色。翼下覆羽暗褐色。蜡膜及脚为黄色。虹膜为暗褐色。翼狭长后掠,适合于长时间盘旋觅食。尾长适中且内凹,可于飞行中灵活变换方向。翼下白斑可于远方吸引同类注意,或于攻击猎物时,使猎物注意两边而提高成功率。

矛隼 

学名:Falco rusticolus  

英文名:Iceland or Gyr Falcon

矛隼也叫白隼,是短距离飞行最快的鸟。隼科的猛禽都是些体形较小的鸟,它们中的大多数为候鸟。由于矛隼比鹰更易驯服,所以自古以来它就成了猎人的好帮手。另外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则用这种鸟来炫耀威武,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大量的矛隼惨遭厄运,已到了灭绝的边缘。冰岛有白色矛隼,数量极少,非常珍贵,是冰岛的国鸟。

灰背隼 

学名:Falco columbarius  

英文名:Merlin

灰背隼为小型猛禽,上体(包括两翼和尾等的表面)为蓝灰色,后颈有一道棕色领圈,杂以黑斑。喙短而勾,可增加咬合力。翼尖型,适于快速飞行。尾部稍长,适于空中急转弯,追击飞鸟。头部定位能力强,适于定点飞行时看清地上猎物。灰背隼形小性猛,飞行迅速,单独或成对活动。

雀鹰 

学名:Accipiter nisus  

英文名:Sparrow Falcon

雀鹰俗称鹞子,是鹰科中最小的猛禽,体长仅35厘米。主食鸟雀、鼠类,以善捕飞鸟而得名。当雀鹰发现猎物时,总是抢先飞到上方,占领制高点,然后收翅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闪电般向猎物俯冲袭击,锐利的爪一下子抓住小鸟。更令人吃惊的是雀鹰竟能捕杀是它自身重量五倍的雉鸡。

苍鹰 

学名:Accipiter gentilis  

英文名:Gos Hawk

苍鹰属于中型猛禽,全长55厘米左右,身体细长,翅膀稍短,尾部呈分叉。它飞行速度缓慢,翅膀扇动的幅度大,能长时间滑翔,飞翔姿态优美。苍鹰栖息在森林之中,善于捕捉鼠、野兔等各种大小不同的动物,动作敏捷,灵活又凶猛。苍鹰分布地域广泛,长被训练用来打猎,它可以追逐和捕捉像狐狸和松鸡那样大的野生动物。

条纹鹰 

学名:Accipiter striatus  

英文名:Sharp-shinned Hawk

条纹鹰是一类个体小到中等的猛禽。它上体呈银灰色,下体呈白色,有棕色斑纹。尾比较长,有黑横纹和白色的尖端。它体长约30厘米,但以其勇猛和活跃著称。条纹鹰在高空和开阔地带飞行或迁徙时,飞翔速度很慢,显得缺乏力量,经过之处,有些飞得很快的欧洲八哥和燕科的鸟类会群集它周围,佯装进攻。

灰泽鵟 

学名:Circus cyaneus  

英文名:Common Harrier

灰泽鵟雄鸟体上面及头部为灰色,翼末端为黑色。腹部、翼下面及尾下面白色。雌鸟全身以褐色为主,脸部有明显颜盘,头部及胸腹部均杂有密集纵纹,尾上有明显横纹,腰白色。灰泽鵟捕食时,双翼会展成v字形,在低空快速滑翔,搜索地面上的食物,这种姿势可惊起受伤的鸟、小型啮齿类和大型昆虫。

鹰鸮学名:

Ninox scutulata  

英文名:Hawk Owl

鹰鸮体长约28~32厘米,头部呈圆形,体色大致为黑褐色。鹰鸮多在夜间活动,偶尔也在白昼活动,飞行能力很强,而且反应快速,会突击正在空中飞行的昆虫或其他动物,也猎食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它能生存于各种不同形态的森林,残存少数大树的开发地带,甚至海边的红树林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雪鸮学名:

Nyctea scandiaca.  

英文名:Snowy Owl

雪鸮别名白夜猫子,为大型猛禽,全长约6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有褐色斑点,头顶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点。下体腹部具有窄的褐色横斑。嘴铅灰或黑褐色。爪灰褐色,末端黑色。雪鸮常栖息于冻土和苔原地带,也见于荒地丘陵。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可见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十分罕见。

拉锯枭 

学名:Aegolius acadicus  

英文名:Saw Whet Owl

拉锯枭是密西西比河以东最小的猫头鹰,在美国多数地方和加拿大南部等地都可以见到。头棕色,眼部有白色条纹,体棕色,腹部有棕白相间的条纹。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方和森林中。吃小哺乳动物和鸟类,大小和人的手掌差不多。拉锯枭是因其不一般的叫声得名的。据说它的叫声一般,如同单调的口哨声,但有时却像磨锯声。

仓鸮 

学名:Tyto alba  

英文名:Barn Owl

仓鸮的长相很特别,它虹膜周围的羽毛形成了心型的面盘。它能轻盈地自由滑翔,捕食时先在空地上方低飞或站树枝上观察,然后无声地扑向猎物。在漆黑的夜间,它能藉声音来判断鼠类和各型小型哺乳动物的位置并加以捕捉。飞行时发出悠长颤抖的尖叫,筑巢时也会发出打鼾般的嘶嘶声。

灰鸮 

学名:Strix nebulosa  

英文名:Great Cinereous Owl

灰鸮的面盘很特别,淡褐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围绕虹膜一圈圈展开,形成苹果形状。背、双翼及尾羽均为褐色,杂有黑色花纹。腹部及腿部羽毛为淡褐色并杂有黑或深褐色的斑点。腿部粗壮有力,爪子锐利。灰鸮常在夜间活动,以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

横斑林鸮 

学名:Strix varia  

英文名:Barred Owl

横斑林鸮有明显的褐色面盘,眼周的一条深褐色花纹酷似眉毛,鼻翼的深褐色花纹直达背部。喙和爪子均为黄色。全身褐色,背部有成横纹的淡褐色斑点,腿部有深褐色的竖纹。横斑林鸮平常多藏匿于草丛中,在阴天或黄昏时于低空盘旋,伺机捕食地上活动的小型哺乳类、鸟类和虫。

穴居鸮 

学名:Speotyto cunicularia  

英文名:Burrowing Owl

穴居鸮体长约24厘米,个头稍小。穴居鸮的面部为淡褐色,没有明显的面盘,全身为黑、白、褐色相杂的斑点。和其他猫头鹰不同的是穴居鸮擅长挖洞,喜欢穴居。

短耳鸮 

学名:Asio flammeus  

英文名:Short-eared Owl

短耳鸮体长之个体变异极大,约为33~43厘米左右。它是少数几种能在白天活动的猫头鹰之一,栖息于开旷的平原和泥泞的泽地。

巨角鸮 

学名:Bubo virginianus  

英文名:Great Horned-Owl

巨角鸮体形魁梧,体长约55厘米,是美洲体形最大的鸮类。它头部有耳状羽毛,腿部粗壮,爪子尖而长。巨角鸮通常以森林为家,而且会发出极低频的呼唤。这样低频的声音使得巨角鸮的呼唤可以在浓密的植被中传得较远。巨角鸮常利用喜鹊、乌鸦或其他猛禽的旧巢,孵化它的幼鸟,但有时也在树洞中筑巢。

小长耳鸮 

学名:Strix asio  

英文名:Little Screech-Owl

小长耳鸮是惟一有竖直耳状羽的中型褐色猫头鹰,体长约34厘米,具有明显的面盘,虹膜橙黄色,喙暗灰色。长耳鸮喜欢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山地林间树上或林中空旷草丛中,夜幕降临时飞出觅食,飞行时毫无声息。小长耳鸮喜欢吃啮齿类动物,消化后毛、骨形成唾液吐出体外。图中的树种为松树。

夜鹰 

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  

英文名:Night-Hawk

夜鹰属于夜行性攀禽。上体大都褐灰,杂以黑褐色狭细横斑,头顶有黑色斑纹;胸灰白,满布黑褐色横斑和虫斑;腹部、胁部均为红棕色,有浓密的黑褐横斑;尾下复羽棕白,有淡褐色横斑。夜鹰白天喜欢伏在多树山坡的树杈处,夜间捕食昆虫。图中的树种为白橡树。

北美洲紫燕 

学名:Progne subis  

英文名:Purple Martin

北美洲紫燕体长约17厘米,喙张开时颇为宽大。背部及翼羽呈鲜艳之黑蓝色泽,腹部灰色。喜欢在树枝间筑巢,巢的形状像葫芦,较为封闭,悬挂在树枝上。有留鸟与过境鸟两种型态,常见于水塘、排水渠道、养鸡鸭场之空中。

树燕 

学名:Tachycineta bicolor  

英文名:White-bellied Swallow

树燕的头和背部呈蓝色,翅膀和尾羽为青灰色,腹部为白色。喙尖短,为黄色,爪子细小。在树燕群中,未生育的树燕们常在生育的成燕巢穴附近晃悠,想要伺机取而代之,这往往会演变成一场争夺巢穴的战斗。然而真正的主人经常会得到同伴的支援,侵略者就会知难而退。

岩燕 

学名:Hirundo pyrrhonota  

英文名:Cliff Swallow

岩燕的喉部为红褐色,额头黑色,喙的上部有一块白色羽毛,喉与腹部相交处有一白色环带。上胸有黑色横带,胸以下白色或黄白色。岩燕赢巢于海岸峭壁的岩洞中或屋檐下,吞食海中小鱼,海藻或田野间的昆虫等小生物后,以唾液分泌物筑巢。这些巢穴经人工采集,选毛除污后便加工成了燕窝。

家燕 

学名:Hirundo rustica  

英文名:Barn or Chimney Swallow

家燕背部黑色有蓝色光泽,前额靠近嘴的部分呈暗橘红色。双翼长、尾羽有很深的分叉,常大角度来回飞行在空中,即能直接捕食蚊蚋与喝水。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

紫绿燕 

学名:Tachycineta thalassina  

英文名:Violet-green Swallow

紫绿燕以身上丰富的色彩而得名。背及头部为绿色背部的后半部分呈紫色,与前面的绿色截然分开。它的翅膀和尾羽呈黑褐色,羽毛有整齐的淡灰色边沿。腹部为白色。雄鸟的头顶为褐色。紫绿燕的虹膜为褐色,喙呈灰色,尖而短小。紫绿燕喜欢回旋飞翔,以小昆虫为食。

黄腹捕蝇鸟 

学名:Empidonax flaviventris  

英文名:yellow-bellied Flycatcher  

雄性黄腹捕蝇鸟的头部、背部和尾羽均为土灰色,它的虹膜呈褐色,有黄色的眼圈。它的喙为灰色,前额和咽喉有胡须状的羽毛。它的翅膀为黑色,有白色的横纹,翅尖的羽毛有白边。它的腹部呈黄褐色。

叉尾捕蝇鸟 

学名:Tyrannus savana  

英文名:Forked-tailed Flycatcher

叉尾捕蝇鸟身长约9厘米,它的显著特点是尾羽分叉而且极其细长,几乎是身体的3倍。它的头顶有一块褐色羽毛,背部为灰色,翅膀及尾羽为黑色,羽毛的边缘为褐色,将每根羽毛清晰地划分出来,腿部纤细,脚比较小。叉尾捕蝇鸟飞行时,尾巴上两根长长的外侧羽不断地左右摆动,一张一合,仿佛 舞着一把活动的大剪刀。

剪尾王霸鹊 

学名:Tyrannus forficatus  

英文名:Swallow-tailed Flycatcher

剪尾王霸鹊有剪刀似的尾羽,是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州鸟。神气十足的抬头挺胸姿势是这种鸟的特征,它们以飞行在空中的小虫为食。鹊科鸟类往往有“定点捕食”的习性,剪尾王霸鹊也不例外,它们会在一阵飞行捕食后会再飞回原本停驻的枝头,等待下一次的捕食机会。

阿肯色捕蝇鸟 

学名:Tyrannus flaviventris   

英文名:Arkansas Flycatcher

阿肯色捕蝇鸟头部有一块鲜红色的羽毛,背部、翅膀及尾羽为灰黑色,略微泛黄,尾羽的两端各有一根白色的羽毛,腹部呈黄色,腿爪纤小。阿肯色捕蝇鸟经常停在固定的枝头上,一见过往昆虫便飞过去拦截,再飞回原处,很少失手。这种捕食方式被称为“定点捕食”。

王鸟 

学名:Tyrannus tyrannus  

英文名:Tyrant Flycatcher or King-Bird

王鸟又叫必胜鸟,身长约20厘米。王鸟头部黑色,并有一块红色的羽毛,颈部深灰,腹部为白色,黑尾巴上镶有白色的边,黑白分明,别有一番风采。王鸟虽小,却十分勇敢,敢于和凶猛的庞然大物老鹰搏斗。图中的树木为白杨树。

凤头捕蝇鸟 

学名:Myiarchus crinitus   

英文名:Great Crested Flycatcher

凤头捕蝇鸟翼及尾羽呈褐色,背部是橄榄色,腹部为黄色,颈部呈淡蓝色。凤头捕蝇鸟喜欢居住在较开阔的环境,如大草原、农耕地、大型河川沿岸与市街区域,以昆虫为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类摄影作品精华:鸟类大观【6】雕图晓技
鸟界的高颜值,第三种简直是迷你版的凤凰
世界十大猛禽
墨西哥的国鸟——金雕
珍稀野生鸟类 第四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隼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