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古瓷器上的虎,祝虎年平安吉祥

      虎被尊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也常被古人或少数民族作为膜拜的图腾,因为在他们心中,虎图腾不仅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还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

                        唐  代

初唐至盛唐时期,瓷上虎纹饰较罕见。而在“安史之乱”之后便出现了瓷虎形枕,中国人相信以虎为枕,可避凶除恶,驱邪压惊。虎枕喻含了当时环境下老百姓驱灾求福的心理诉求。这一时期出土的虎子器形普遍较小,造型仍有伏虎形与圆形并存,制作较为粗糙,多为冥器。

唐长沙窑虎形枕

虎枕以长沙窑为最为代表,虎形较小,一般长度均在20厘米以内。老虎均呈卧伏状,造型健硕雄浑,虎首缩颈抬头,虎目圆瞪,虎唇紧闭上翘,虎尾上翘紧贴臀部。

                        宋  代

         宋代登封窑珍珠地虎纹瓶


       北宋时期尚文轻武,全国上下推广文化艺术,在此背景之下,绘画、书法在不同阶级内得到普及。这也影响了陶瓷画师画虎的技艺。与此同时文人绘画的简古、意气、神似、象外之象等艺术境界也在虎纹饰中得以展现。此时以磁州窑为代表的虎纹饰多洒脱旷达粗、纵逸苍劲。

                          代

                     金代虎形枕


       金代是有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瓷器上老虎形象也颇具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如金代彩绘虎形枕整体造型多为缩成一团的卧虎状,虎身与虎头浑然天成。造型朴拙,画风粗狂,乡土气息浓重,有一种粗犷之感。

                        元  代

         元磁州窑白地黑花长方形瓷枕


     元代由蒙古族在与汉文化的相互交融中,显现出较前朝更为豪放不羁的特色。元代磁州窑的瓷上虎多作奔走状和怒冲状,造型健硕威猛,虎气烁然,整体给人一种豪放之气。

           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明  代

纵览明代瓷上老虎纹饰,几乎都是“乳虎”或“幼虎”形象出现。称为“芭蕉乳虎纹”“乳虎吹喇叭”“乳虎游春”等。这是一种很有意思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明代瓷器上大量出现“乳虎”纹饰?这种文化现象应该有其深层而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与渊源。

据明史记载,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就把自己比喻为老虎。而把他的三个儿子和孙子(宣德皇帝)比喻为虎子和虎孙。永乐皇帝为立皇太子之事,曾犹豫不决,痛苦异常而亲自画了一幅《虎彪图》,画有一老虎和三只幼虎。老虎代表他自己,三只幼虎代表他的三个儿子。此画是永乐皇帝与其三个儿子的真实写照。朱棣皇帝请解缙在《虎彪图》上题字,解缙献上五言绝句:“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永乐皇帝已将自己比称为“老虎”了,其后面的子孙们也只好是“小虎”“幼虎”“乳虎”了。永乐皇帝很喜欢自己的小孙子朱瞻基(宣德皇帝),因宣德皇帝属虎,又称为“小老虎”。这也可能是明代永乐以后瓷器上多为“乳虎”的深层原因之一吧。

在中国民俗文化里,老虎既是神兽也是仁兽义兽,故在民间艺人笔下老虎形象大多是既有虎勇更有乖憨、稚拙、可爱的人情味和近亲感。反映了当时民众质朴的思想情感和天真的民俗风情,体现了中国民间艺人通俗可爱、朴实无华的美学品格。这应该也是“乳虎”形象流行的原因之一。

明代瓷上“乳虎纹”始于宣德年间,而流行于“空白期”,盛行于弘治、正德年间。

明代空白期至明中期青花瓷虎纹

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标本展

                     清 

      清代瓷器上的虎呈多样化表达特征,有的与人物相结合,表现人物故事,如十八罗汉、武松打虎等;有的与动物相结合,形成特定表现,如十二生肖等;也有绘一只虎和多只虎的,表现虎的不同形象。



          清光绪青花十二生肖图花插

          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女孩掉进了悬崖被母虎发现救了出来,她的父亲却要杀她
瓷器上的猛虎下山之虎纹的演变
仁兽驺虞与神兽猫王
捨身餵虎
明清·瓷器琐录(一)
压手杯:历代皇帝喜欢的雅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