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馆之宝】湖北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在此

2014年06月22日 作者:金一宁 

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主要承担着湖北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博物馆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现有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馆区内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一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大门,楚风楚韵扑面而来。

作为楚国旧地,湖北省博物馆的收藏楚国文物数量众多,但是馆藏精品,却并不以楚国文物为主。

【郧县人头骨化石】

早在1975年,就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89年又发现一具人类头骨化石。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又发现一具头骨化石。两具头骨化石都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第二具更为完整,根据头骨特征,属于直立人类型,定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化石大致距今80万年至90万年。

郧县人化石及其文化的发现,对人类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但郧县人化石体质上却显示出许多早期智人的特征,从而对直立人与早期智人的发展关系以及南北文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曾侯乙编钟】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为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姓姬名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曾侯乙墓是大型木椁墓,共出土遗物15404件,可分为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竹器等八大类。出土物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为中国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所罕见。

曾侯乙编钟自出土以来一共奏响过三次,分别是1978年8月1日,首次演奏。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进京演奏。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越王勾践剑】

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剑上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事儿君插话,吴王叫什么,那位回答,吴王叫和驴,囧~~~)

越王勾践剑虽然是越国的重器,却出土在楚国的贵族墓中,专家对此的推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元青花四爱梅瓶】

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梅瓶高38.7、口径6.4、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郢靖王墓属明代帝王等级墓葬,位于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三子郢靖王朱栋和其妃郭氏的合葬墓。据史料记载,该墓建有红城墙一百二十七丈,大殿七间,各类厢房三十座,地面建筑十分宏伟。但1937年遭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由于墓葬文物价值连城,郢靖王墓一直是盗墓贼觊觎的对象。自1999年以来,该墓连续七次被炸盗未遂,盗洞最深达8米,其中二次炸穿地宫顶,地宫受损严重,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为此,湖北省文物局2005年12月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四爱梅瓶即是在这次挖掘中出土的。

【鹿角立鹤】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器物为青铜铸制,通高143.5厘米,宽38.4厘米。鹤引颈昂首伫立,嘴尖上翘呈钩形,长颈,拱背,垂尾,两翅展开作轻拍状,两长腿粗壮有力,立于长方形座板之上。鹤头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向上呈圆弧状。鹿角与鹤的头、颈部有错金云纹、三角云纹和圆圈纹;腹背饰羽毛状纹;翅上铸浮雕的蟠螭纹。鹤嘴右侧有铭文一行7字:“曾侯乙作持用终”。全器分节铸造拼装而成。

鹿角立鹤是一件奇异的古代艺术极品,头有鹿角,身为鹤身,是古人想象中的吉祥物。而作为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异兽,其更主要的在此墓穴中担任一种守护神兽的角色。也是楚文化中浪漫主义特色的典型代表。

鹿角立鹤现在也是其出土地湖北随州市的市标。

【虎座鸟架鼓】

2000年2月,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虎座鸟架鼓是一件东周时期的漆器,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

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长20.1厘米,宽12.5厘米,高16.5厘米,形如一鸳鸯,颈下有一圆形榫头,嵌入器身颈部的卯孔内,使头可以自由旋转。器身肥硕,由两半胶合而成,内部挖空,背上有一长方形孔,承一长方形浮雕夔龙盖。翅膀微上翘,尾部平伸,足作蜷曲状。全身以黑漆为地,施以艳丽的鳞纹、锯齿纹、菱格纹等。

器腹右侧绘击鼓图,以兽为鼓座,上立建鼓,一旁绘一兽拿两个鼓槌正击鼓,另一旁绘一高大佩剑武士,正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器腹左侧绘撞钟图,以两鸟为立柱,立柱分上下两层,上挂两钟,下悬二磬,旁有一似人似鸟的乐师,拿着撞钟棒正在撞钟。此图为研究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的具体地址在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毗邻风景优美的东湖和武大。笔者认为是到武汉旅游必去的地方。去的话也不用打车去,湖北省博物馆交通便利,馆门前公交车很多,去参观博物馆之前先体验一下全国最快、如同赛车的武汉公交也是不错的体验。抵达的时间会远早于电子地图上给出的参考时间的。(哈哈,坐过武汉公交车的人表示秒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两千年锋芒依旧
祖国风光(3662)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湖北武汉」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武汉(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