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博物馆】唐代永泰公主壁画赏析(十三)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最大的一座唐代女性墓葬。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公元701年,永泰公主死于洛阳,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李仙蕙因难产而死。而据史书记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张易之、张昌宗的丑事而被武则天“杖杀”(也有赐白绫死的说法)。中宗即皇位后,追封惨死的女儿为“永泰公主”,并于公元705年将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于乾陵东南。

长长的墓道,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永泰公主墓众多文物中艺术价值最高的,莫过于墓室内的唐代壁画

现在墓室内的这些壁画都是后来临摹上去的,原迹现已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现代化的壁画库里。有人问这些壁画是怎么制作的?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在墓道里制作壁画的过程:在经过修整的土壁和砖壁的墙面上,先抹上麦草泥层,然后涂抹白灰,刷平墙面,起稿作画。画稿常以木炭条勾勒,修改之后,正式描线,最后依题材的不同而涂上色彩,或浓色平涂,或分层晕染。所用色彩都是各种矿物颜料,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之后依然完好。

 

宫女图


  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她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因窃议武后,大足元年(公元701年),被武则天处死。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追封为永泰公主,与驸马武延基一同由洛阳迁往乾陵陪葬。该墓除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外,墓室满绘壁画,特别是前室东壁所绘的一组宫女图,异常精美,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列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国之瑰宝。
   画面共有九人,除一人着男装外,其它均云鬟雾鬓,发髻巍峨,有半翻髻、回鹘髻、惊鹄髻等,分别着小袖罗襦,上罩“半臂”,披帛结绶,胸微袒露,长裙曳地,穿云头履。为首一人,头梳高髻,披巾绕肩,双手挽中,交叉胸前,神情雍容端庄,目光侧视,似向对面一组宫女传情示意,显得身份较高,正率领其他宫女徐徐前行,侍奉公主安寝。宫女们分别掌持方盘、食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彼此顾盼呼应、悄声细语、步履轻盈、动作灵巧、仪态万方。
 一手捧高足杯的宫女,头梳螺髻,面颊丰润,娥眉、樱唇,神采奕奕,肩披纱巾,酥胸半露,长裙飘曳,双手托杯,身姿窈窕婉转,亭亭玉立,风韵殊绝,光彩照人!S形的构图,把這位宫女的婀娜多姿千媚百态全部都描述出来了。
 妇女形象,是唐墓壁画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处理不好,就会千篇一律。这幅宫女壁画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然而,平淡的生活情节,一经画家巧妙构思,竟妙趣横生。在构图上,九人不是简单排列一行,而合理利用空间关系,使人物前、后、高、低对比呼应,正、背、转、侧互相穿插,宫女之间既可细分为三个小单元,又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种前后参差的布排,不仅使画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而且显得活跃而不杂乱,均衡而不呆板,气势开阔,场景壮美。
这幅壁画,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形象塑造、勾线敷彩,均能代表唐代人物画的高度水平。画中这群风华正茂的女子,以其特有的风采,闪现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当游人观赏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时,无不啧啧称赞。
1962年,著名人物画大师叶浅予欣赏这幅画后,赋诗大加赞赏:“画工自有生花笔,不学文章枉弄才。妙得容颜刻芳华,曲尽风姿写仪态。寂寂廊下亭亭立,楚楚神态激人爱。妙手到此功已毕,留得余思动尔哀。”
宫女图(二)


宫女面相和神态各异,服饰与发型不同,分别捧盘执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尘,或端蜡烛。在徐步缓行中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服务队列,再现了1000多年前宫廷奴婢侍奉主人的生动场面。
 宫女图的主题人物是一群生活在宫廷里面侍奉主人的宫女,尽管她们是被使唤的奴婢,画家还是要歌颂她们的美丽。大家听说过红叶题诗的故事吗?说的是唐朝时诗人卢涅拾到从宫苑里漂出来的一枚梧桐叶,见上题有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表达了宫女对爱情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幅宫女图是一种高度美化的艺术构图,画家用矛盾的对比手法将这些唐代的美女荟萃一起,使她们流光溢彩而妖艳动人。如同今天的模特表演一般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为整个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围。

图(三)

宫女图(四)


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尉迟乙僧等著名的画家。除了绘于绢帛上绘画外,唐代绘画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壁画。唐代,遍布于各地的佛教寺庙、石窟寺及道教观庵、世俗名楼上都有辉煌灿烂的壁画艺术。但是,随着战火焚毁和时间的推移,能保存下来的唐代绘画真迹非常稀少。

仅有现存于新疆克孜尔等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少量唐代壁画遗存,而能有确切纪年的唐代绘画真迹就属目前发现的大量唐代墓室壁画了,这为我们研究唐代绘画实物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对于研究唐代绘画技法极其在绘画史中的地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中国古代有着视生如视死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也能享受在阳间的生活。因此,唐墓壁画中反映的大量世俗生活情景,也形成了唐代艺术的一个独特系列。

宫女图 局部细节

栩栩如生的刻画
壁画细部放大



石墩线刻

走过石门进人后墓室,这里相当于永泰公主的寝宫。后墓室是盛放死者尸骨的地方,也是整座墓葬最神秘之处,室内有一具高大厚重的长方形石橔,形状为一座庑殿式的建筑物。橔,是古代一种高级葬具,一般称为棺木的外层。公主和她丈夫两人尸骨的棺木就安置其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墓葬早年被盗,大量淤泥流进墓内,当年打开石橔时,发现橔内几乎涌满了淤泥,淤泥内有零星、腐朽不堪的棺木和三彩碎片,两人的尸骨也所剩无几。石橔由34块青石拼凑组装而成,它是目前所有石橔中最精美的一具。石橔橔顶、橔身、基座内外都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花草、鸟兽等线刻画30余幅。这些线刻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线条流畅自然,刀法嫡熟精湛,是研究唐代绘画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鸟线画


  石刻线画属于绘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将绘画艺术和雕刻技法融为一体,以刀代笔,以石为纸,用粗细不同、转折多变的线条刻画出一幅幅造型逼真、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不同风格的线刻画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特点。


在永泰公主墓停留片刻后,让我们再回到陕博,继续欣赏其它来自永泰公主墓的精彩文物绿釉瓶,唐大足元年(701年,永泰公主墓出土

三彩男骑俑,唐大足元年(701),永泰公主墓出土
三彩骑马背弓狩猎俑、唐大足元年(701),永泰公主墓出土

类似的三彩狩猎俑在永泰公主墓处出土了多尊,这尊三彩骑马背弓狩猎俑,逼真的再现了唐代贵族狩猎的英姿。狩猎作为唐朝贵族最重要的野外活动,源于唐朝皇室贵族的军功世家传统和游牧民族影响。

三彩骑马带犬狩猎俑
1960年出土于乾县唐永泰公主墓。高27.5厘米,长32厘米。

骑马俑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绿色窄袖长袍,腰束带。面目俊秀,英姿勃发,骑在静立的枣红色骏马之上。一只猎犬蹲卧于猎手身后,昂首挺胸,双眼机警地注视着前方,猎犬的身下铺有圆形垫子,看来是专门为猎犬乘坐而准备的坐垫。这种狩猎俑是唐代陪葬俑中比较常见的主题,说明唐代王公贵族外出狩猎游乐活动非常兴盛,是唐代贵族的主要娱乐方式。

 

(整理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1089)永泰公主墓
17岁少女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盗墓史迹:探秘史上最牛陪葬墓
乾陵陪葬——永泰公主墓(地宫)一览
永泰公主墓壁画中有位侍女,为何被专家称为:东方绘画史第一美女
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很多,但进过这个神秘展馆的人很少|唐代壁画珍品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