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库解析中国历朝历代的普通话


  智库首席专家杨志刚引言:双节假日回故乡陪父母,发现我家四个人讲四种不同的方言,老爹讲宁波方言,老娘讲吴语方言,弟弟能讲杭州官话,我主讲上海侬语。于是我们全家融合出一种江南普通话,这种话能在江浙沪亲朋好友交流中通用。于是我开始研讨历代北方人入吴越尤其是宋室南迁,对江浙地区尤其是杭州方言造成的影响。今天,在这些地区存在着一种文读系统,各地的文读系统具有很大程度的共性。我们把这种文读系统称为“浙江普通话”或“江南官话”,实际上具有地区共同语的性质,今天江南话、上海话的吴语文读系统应该是属于江浙普通话。


  中国普通话英文为“Mandarin”,来自葡萄牙语,历经中华民族上千年不同时期的交融演变,现今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普通话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大陆官方(包括港澳):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学术界:现代通用汉语,自秦汉以来,普通话经历了千年的交融演变和交流发展。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基本上都用某一种语言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当时叫“官话”,按现在的说法是普通话。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以什么话作“官话”呢?


  1、秦朝




  秦朝用的官话是东周时期形成的各国都有采用,经常用于各国之间交流的“雅语”。秦始皇在世时,向岭南发配及迁徙了大量的中原人,有记载的就达55万之多,还不包括因犯罪为了躲避处罚而逃亡到岭南的人。这些中原人来自原七国中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必须讲中原通用的“雅语”,才能相互交流和沟通。并且由于岭南当地处于蛮荒状态,人烟稀少,文化落后;而南迁的中原人人数众多,因此基本上没有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后来秦朝被推翻,原南迁的秦朝人赵佗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地域为广东大部以及广西的东部,在南越国的地域内一直讲着秦朝时候的普通话,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就是广东的粤语。因此秦朝时所用的普通话就是现在的广东粤语。


  2、汉朝和晋朝




  汉朝成立后,以原来楚国人为主的刘邦政权,把原来的楚国话定为官方语言。楚国原来处于南方落后地区,为了与中原接轨,以及便与楚国新占领区交流和沟通,楚国从贵族到人民都学讲雅语,所以楚国后期的通用语言与中原的雅语已经比较接近了,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汉朝将原来楚国话当成全国通用的“官话”也容易被中原人接受,经过汉朝、三国以及晋朝几代,原来的楚国话成为中原人民通用的普通话。东晋灭亡后,中原被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互相攻杀,一些中原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向南迁徙,这部分中原人南迁后散居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及台湾等多个省份,但1600多年了,这些分布在各处的南迁中原人所用的语言基本上还能相通,说明他们所讲的语言与从中原出来的时候变化不大,还讲着从中原出来所用的汉朝普通话。这就是客家话。因此汉朝、晋朝时期的普通话就是现在的客家话。


  3、唐朝




  南北朝时,中原经过了“五胡乱华”的动乱时期,最后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鲜卑族再统一北方后,并没有以鲜卑语当成普通话,而是用一种汉语的方言,就是他们在山西平城所学的平城方言当成国语(普通话),把鲜卑语称为(北语);此后成为“国语”的平城方言很快在中原成为通用语言。至于当时的国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话,现在没有流传及样本依据;但从唐诗的格律及押韵的情况来分析,应该与五胡乱华前的汉朝官话变化不是很大,用现在的客家话来读唐诗,比普通话更押韵。


  4、元、明两朝




  元朝建立后,所用的普通话与原来有相当大的变化。在明朝末年,四川由于战争损失了90%以上的人口;所以在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大量的移民从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甚至广西、广动各地迁徙到四川,四川的原住民数量稀少,所用的语言不足以影响这些外来移民;而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为了便于交流和沟通,不得不采用原来的官话(普通话)来交流,所以明朝时期的普通话在四川保留得比较完好。元明时期的戏曲中道白所用的语言也可以得到应证。


  5、清朝及现在的普通话




  清朝入关统治全国后,他们没有以满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因为满语使用的人员少,并且文化内涵也远不能取代汉语,所以满清统治者还是以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但他们并没有用原来明朝的官话,而是用他们没入关之前在辽东所学会的辽东方言来当普通话;而对汉族人来说,所用的也是汉语,并且与原来的语言变化不是很大,很容易学会,所以推广比较快。此后中国的通用语言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普通话了。




  我们智库调研发现,“普通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




  1955年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了《关于在军队中推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实现语言规范化的通知》。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并补充了对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如今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们智库认为,推广普通话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震惊!普通话居然是这个地方的方言来的……
朱元璋也怕方言 明代的南京普通话该怎么说?
居然这才是秦朝的官方语言
方言到底该不该传承?
古代通用语言叫什么?它和现代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