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科丨董作賓

 


董作賓  (1895~1963)中國甲骨學家、古史學家。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清光緒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1895年3月20日)生,1923?1924年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當研究生。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員,後改任研究員,曾多次參加該所的殷墟發掘工作。1949年隨所往臺灣。此後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和臺灣大學教授。1963年11月23日在臺北逝世。主要著作有《甲骨文斷代研究例》(1933,收入《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上冊)、《殷曆譜》(1945)、《西周年曆譜》(1952,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3本下冊)、《甲骨學五十年》(1955,後由嚴一萍改編爲《甲骨學六十年》)、《中國年曆總譜》(1959)等。臺北藝文印書館搜集董氏著作,編成《董作賓先生全集》,於1978年出版。

 

董作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歷史語言研究所發掘殷墟所得的大量甲骨文的主要整理者。他第一個發現殷墟甲骨卜辭中記“貞人”之名的現象(董氏把爲商王等卜問的人稱作貞人),並根據卜辭中所記的商王對先人的稱呼、貞人之名以及卜辭字形、書體等方面的特點,進行綜合的研究,以劃分卜辭的時代,建立了甲骨文斷代研究的學說。殷墟甲骨文存在的時間前後200餘年,董作賓劃分爲5期:武丁以前爲第1期,祖庚、祖甲爲第2期,廩辛、康丁爲第3期,武乙、文丁爲第4期,帝乙、帝辛爲第5期。後來董氏又提出了分派的說法,作爲分期學說的補充。他根據甲骨卜辭所反映的禮制,把祖庚以前諸王和武乙、文丁劃入舊派,其他諸王劃入新派。董氏的斷代學說,對甲骨文研究水準的提髙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他的那些具體結論並非完全正確,後來的研究者已經提出了不少不同的意見。董氏還從“新派”的祭祀卜辭裏整理出了商王按照嚴格規定的日程逐個祭祀先王先妣的“五種祀典”(後來的研究者或稱爲“周祭”)。這也是對甲骨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貢獻。


參考書目

嚴一萍:《董作賓先生年譜初稿》,收入《董作賓先生全集》第12冊,藝文印書館,臺北,1978。


內容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第57~58頁。

微刊小編:酒紅卡布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董作賓甲骨文作品精选集展示
鑿破鴻蒙真學士 至今傳說彥堂功
一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
【殷墟考古第一人】一代甲骨文大师董作宾和傅斯年的轶事
探殷契与育桃李———读徐中舒致胡厚宣信(胡振宇)
董作宾之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