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鲜知识】关于带鱼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
2015-11-19 水产行业网 中国渔民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及乌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海产,一直是国人餐桌上消耗量最大的鱼类品种。其中有关带鱼的争论似乎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下面海鲜指南根据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带鱼那些事儿。


带鱼的家世


要搞清楚带鱼养殖的问题,首先得摸清楚带鱼的分类。


看到这个问题,有的读者可能要开口大骂了:带鱼这种四处可见的食材,鬼才不晓得咧!但名字里面有“带鱼”两个字的东西,真不一定是你吃的那个带鱼。例如,天上飞的有带鱼狗,水里游的有热带鱼,还有些能说话的也被人称为“带鱼”,它们和油炸的那个带鱼都没关系。


即使是那些银光闪闪、又薄又长的名字里有“带鱼”两个字的,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带鱼。最好的例子是这两年很火的皇带鱼(Regalecus)。这种鱼类和吃的带鱼看起来很像,只是大了很多,最长的记录有11米。但这种大型鱼类属于月鱼目,和真正的带鱼关系特别远,它们之间只是外形相似。


咱们吃的带鱼,隶属于鲈形目带鱼科。这个科可不小。仅在中国沿海,至少就分布有窄颅带鱼属(Tentoriceps)、沙带鱼属(Lepturacanthus)、小带鱼属(Eupleurogrammus)和带鱼属(Trichiurus)等。但走上中国人餐桌的,绝大多数是带鱼属的带鱼(T. haumela),渔民捕捞这种鱼类的历史非常长,但科学家搞清其身份的道路却非常曲折。


鱼类学前辈王可玲先生自1976起,开始对中国带鱼属的分类开展深入研究。当时,他们能用的生物化学分类工具主要是同工酶电泳,以现在的眼光看十分落伍。因此王可玲先生通过解剖、观察大量标本,极富想象力地找到了额骨特征的差异,加上生物化学上的证据,将中国的带鱼属分成了带鱼(T. haumela)、短带鱼(T. brevis)和南海带鱼(T. nanhaiensis)三个种。


从上到下依次为:带鱼、短带鱼和南海带鱼。


带鱼属的额骨特征差异,其实十分细微。简单说来,把鱼头煮烂,左右额骨可以分离则说明骨化程度低,是带鱼;而左右额骨愈合不可分离说明骨化程度高,是南海带鱼。这样细微的差别,没有大量细致工作和出色的观察力是难以把握到的。在我国鱼类研究界,王可玲先生区分带鱼和南海带鱼的工作被视作传奇。


图中所示的带鱼额骨部位差异,是鉴别带鱼的关键之处。图片来源:Lonmelo

带鱼从哪儿来?

既然不能养殖,那市场上的带鱼都从哪儿来?捞的呗。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并称为中国四大渔业,它们曾经资源丰富,适于捕捞开发,是我国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又被称作“四大家产”。自上世纪末以来,“四大家产”都经历了严重的过度捕捞,小黄鱼和墨鱼资源衰退,大黄鱼资源已近枯竭。但带鱼不一样,至今产量都很高。


那些有关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的谣言:


国产带鱼个头小,进口带鱼个头大。(谣言)


国产带鱼尤其是舟山(东海)带鱼一直是国人认为最好吃的带鱼,口感鲜嫩肥美。但是由于上世纪20年代发明拖网以后,世界四大渔场已经消失了三个。我国的舟山渔场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出现无带鱼可捕的局面。虽然通过国家这些年实行休渔期缓慢恢复海洋资源,但是在我国近海已经形不成渔汛。其中可捕捞的带鱼基本是在1龄鱼,个体在100-200g每条,大一些的带鱼已经难觅踪迹。就像东海野生大黄鱼1条要卖到几千元一样,200-300g、300-500g以上的带鱼在我国沿海已是奇货可居了。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认为国产带鱼体型小的原因,国外带鱼一样有100-1000g各种规格。


黑眼睛是国产带鱼、黄眼睛是进口带鱼。(谣言)


关于带鱼的眼睛颜色,东南亚进口带鱼的小规格很多品种都是黑眼睛,大规格黄眼睛的比较多。西非带鱼黄眼睛情况较多。带鱼眼睛的差异,和海水的盐度、水深压力、微生物以及带鱼的年龄都有关系,同一网捕捞的带鱼,一样有黄眼睛和黑眼睛。所以,根据眼睛的颜色分别国产与否也是不准确的。


有硬骨节的是进口带鱼,没有的是国产带鱼。(谣言)


带鱼骨头上类似黄豆粒的硬块,是带鱼硬骨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品种和地区间的差异,多在进口的大规格带鱼中出现,通常来自印度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非等地的带鱼都有此类结构,至于国产带鱼同样也有,大多在条重7两以上的较为多见,较小的国产带鱼则硬骨核相对较少(还没有来得及长就被捕捞了)


国产带鱼肉质鲜嫩,进口带鱼肉质粗糙。(部分谣言)


带鱼是深水鱼类,且不能养殖,出海立即死亡,所以我们是见不到活带鱼的。我国近海捕捞是民众渔船捕捞,规模较小,船上无制冷设备,捕捞到带鱼后用冰块保鲜,这样冰鲜带鱼没有经过冷冻,肉质是比较细嫩的。远洋捕捞的带鱼,大多是大型拖网船捕捞,捕捞后在船上急冻,冷冻后的带鱼肉质就会相对差一些。这是进口带鱼和国产带鱼出现口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是西非一些体型较大的带鱼以及一些会出现肉质较糟的棉花鱼是本身肉质就差。


国产带鱼是白色的,进口带鱼发黑。(部分谣言)


我国沿海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的带鱼都是银白色的,缅甸、印尼等部分区域的带鱼颜色会微微发暗。另外带鱼的鱼龄较大的话,颜色也会发深。西非有些地区的带鱼本身就是黑色的带鱼,还有一些地区的带鱼是尾部分叉的。所以根据颜色判断也是不准确的。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或许对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有个简单了解,其实带鱼只有种类的差异,并没有国产与进口的分别,即便我国沿海的带鱼,也有4-5个品种之多。


文字来源:果壳网 蓝色海洋

图片来源:海鲜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识别国产带鱼和进口带鱼(附做法)
带鱼究竟能不能养殖?
东北一渔民整理的海鲜大全,以后不怕不认识海鲜了,值得收藏!
【海产家族】资深吃货养成记:宁波最常见的55种海鱼
海南food | 海南一位渔民整理的海鲜大全 , 以后不怕不认识海鲜了!
PK一下,66种海鲜你吃过多少种?附7种鲜甜做法,连火候都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