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满族姓氏到底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嘛?!猜你就不知道!
2016-04-15 薛梅 吉祥满族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关注微信订阅号:@吉祥满族(微信号:jixiangmanju)中国满学会、满文书法研习会门户网站——吉祥满族,2002-2016年


   满族先民很早就有了姓氏,如唐代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国,就有姓氏见于文字记载。黑水靺鞨后裔建立的金朝除有女真姓氏外,还有了相对应的汉姓。满族共同体形成于清初皇太极时期,满族把姓氏称为“哈拉”,将家族称为“穆昆”。一般情况下,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几个穆昆同属于一个哈拉的情形。当时,满族的姓氏数量上很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有639姓,《皇朝通志·氏族略》说有679姓。清代出现有关满族姓氏之书籍,主要有三部:一是由鄂尔泰等奉敕撰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80卷,成书于乾隆九年(1744),详细记载八旗满洲各姓氏源流世系,最初居住地,归附皇室时间、地点、情由等,各姓氏代表人物之原籍、官价、勋绩各立小传,不收爱新觉罗氏。二是由阿桂、和珅编辑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辑要》2卷,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较前书稍嫌简略。三是乾隆官修《皇朝通志》126卷,其中有关满洲姓氏记载见于《氏族略》10卷之中,有内务府刊本和光绪八年(1883)浙江书局刊刻本。研究这几部有关满族姓氏的著作,不难发现,满族姓氏的形成与民族融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满”姓源于胡公满

    《满族大辞典》载,“满扎氏  满族姓氏。世居叶赫(今吉林省榆树县境)、库察(今地待考)等地”。满扎氏,汉姓为“满”,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中有“宾旅满”之句,在解释满氏时,《古今图书集成》引《风俗通》说:“荆蛮有瞒氏,音舛,变为满;一云陈·胡公满之后。”姓名学专家王大良说:“又如满族的满姓,一说是出自胡公满之后,胡公满是虞舜后裔”①。《国语·鲁语下》记载,“仲尼(孔子)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所居地货物)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美)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视也)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武王长女),配虞胡公,而封诸陈’”②。这里所说的胡公,是舜的后裔,虞遏父之子胡公满。看来,这位满族满姓祖先胡公满与满族先民肃慎还有一定关系。满族满姓认胡公满为满姓祖先,是一种假托。虞舜为黄帝之后,满姓这样做,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惯中对炎黄二帝的认同,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

    二、渤海国王姓、右姓、庶姓

    唐·张建章《渤海国记》“种族”条:“渤海国以粟末靺鞨建国而兼有朝鲜、濊貊、沃沮、夫余、高丽、弁韩、挹娄、铁利、拂涅、越喜、汩咄、安居骨诸国(部)种族”。这里的“诸国”并非国家之国,而是指部族而言,可见渤海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渤海王姓大氏,世居之国,故大氏多显官......右姓六:曰高氏,高句丽王国姓也。张氏、杨氏、窦氏、乌氏。”渤海遗民入遼时,仍有大氏为官,如大康乂,渤海人。开泰间,累官南府宰相,出知黄龙府……③。渤海人大公鼎入《辽史·能吏传》,子昌龄,左承制;昌嗣,洺洲刺史;昌朝,镇宁军节度使④。父子四人都在辽国为官。金国统治时期,大怀贞、大兴国皆见于《金史》。元、明两朝,仍为大姓。入清大姓融入满族,姓大佳氏⑤。

    “庶姓著见者有任氏(注,大武艺舅任雅)、贺氏(入唐使贺祚氏、入日使贺福延)、王氏(入日使王新福)、公氏(入唐使公伯计)、周氏(入日副使周元柏)、裴氏(入日使裴颋、裴缪)、辛氏、申氏……又有卫氏,疑朝鲜王族,金氏、朴氏,疑新罗国王族,燕氏、解氏、木氏,则百济大姓。”“奴婢无姓者从其主”⑥,不少姓氏后来都融入满族姓氏之中。

    三、伊喇里与舒穆禄

    满族姓氏伊喇里亦作伊拉理,《满族大辞典》说:“(伊拉理氏),满族姓氏。后改汉字姓‘伊’、‘苏’等,世居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境)、叶赫(今吉林省梨树县境)蜚悠城(今吉林省珲春县境)、伊罕阿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境)等地。”关于这个姓氏的来源,近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尝闻续筱泉先生廉云:满洲伊喇厘氏(亦作伊拉理)实辽裔,耶律氏之环音。先母即伊喇里,隶镶蓝旗,世居西单牌楼二条胡同。祖讳和舜武,在嘉庆朝官山东巡抚......”⑦。按照这一说法,满族伊喇里氏系契丹族姓氏演化而来。舒穆禄也是比较古老的少数民族姓氏,最早出自回鹘族,后来成为辽国萧太后的姓。金朝女真族也有这个姓,译作石抹、述律,融入满族则作舒穆禄,后改汉字单姓舒、徐、突、萧、肖等⑧。辽国后族本为奚族人,这是奚族姓氏融入满族姓氏的例证。

    四、金源旧姓与满族姓氏

    满族的先民是女真,清朝满族的姓氏有许多是同金朝女真人的姓氏一脉相承的。金朝女真族姓氏见于史书的,有《金史·百官志》:“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夹谷、陀满、仆散、术虎、移刺答、斡勒、斡隼、把、阿不罕、卓鲁、回特、黑罕、会兰、沈谷、塞蒲里、吾古孙、石敦、卓陀、阿厮准、匹独思、潘术古、谙石刺、石古苦、缀罕、光吉刺皆封金源郡;裴满、徒单、温敦、兀林答、阿典、纥石烈、那阑、孛术鲁、阿勒根、纳合、石盏、蒲鲜、古里伊、阿迭、聂摸栾、抹燃、纳坦、兀撒惹、阿鲜、把古、温古孙、耨盌、撒和烈、吾塞、和速嘉、能偃、阿里班、兀里坦、聂散、蒲速烈皆封广平郡;吾古论、兀颜、女奚烈、独吉、黄掴、颜盏、蒲古里、必兰、斡雷、独鼎、尼庞窟(窟亦作古)、拓特、盍散、撒答牙、阿速、撒刬、准土古、纳谋鲁、业速布、安煦烈、爱申、拿可、贵益昆、温撒、梭罕、霍域皆封陇西郡。黑号之姓,唐括(旧书作同古)、蒲察、术甲、蒙古、蒲速、粘割、奥屯、斜卯、准葛、谙蛮、独虎、术鲁、磨辇、益辇、帖暖、苏孛辇皆封彭城郡⑨。”其姓氏近百个。女真族将其分为白号、黑号之姓,并作为封爵之依据。女真俗尚白,因而白号之姓为贵。

    《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旧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源于此,故曰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金史·国语解》记载了女真族完颜等三十一姓,因而有“金源三十一姓”之说。满族冠汉姓来自于金朝,金朝女真族既有女真姓又有相应的汉姓。

    关于金源旧姓与满族姓氏的关系,清史专家郑天挺《探微集》一书中《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文中有所论及,他说:“《金史·国语解·姓氏类》三十一姓。乾隆时均注以满洲字音,而删其汉姓,以为‘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谕,《东华录》乾隆二十六年。)今参传世两本,核之八旗氏族,表列于此:

金姓      译汉姓      满字读音      清姓

o完颜        王        翰英基雄      完颜(旧译王甲)

乌古论        商        武库哩        乌库哩

o乞石烈      高        赫佘哩          赫舍哩(乞石烈殿本作纥石烈)

徒单          杜        图沙因        都善

o女奚烈      郎        尼由祜噜        钮祜禄  案《历代职官表》谓即《金史》之粘割,盖别译也。

兀颜          朱        武雅          乌雅

o蒲察        李        富察          富察

颜盏          张        雅因扎        颜扎

o温迪罕      温        武因特赫      温特赫

o石抹        萧        舒穆噜        舒穆禄

奥屯          曹        鄂托英        鄂托?

孛术鲁        鲁        播都哩        博都哩

o移刺        刘        伊喇          伊喇

斡勒          石        倭呼          倭呼

o纳喇        康        纳喇          纳喇

夹古          同        喀呼固        喀尔库?

裴满          麻        佛伊莫        费摩

尼忙古        鱼        尼马哈        尼马哈

斡准          赵        鄂岳          鄂卓?

阿典          雷        阿克扎困      阿克占

阿里侃        保        阿里哈        阿礼哈

o温敦        空        武因图因      温都  案温敦或作温屯

o吾鲁        惠        珠噜          珠噜

抹颜          孟        穆雅因        穆颜

都烈          强        都哩          都哩

散答          骆        萨克达        萨克达

呵不哈        田        哈因楚哈      罕楚哈

乌林达        蔡        武礼英噶      乌灵阿?

o仆散        林        布萨          布萨

术虎          董        珠赫呼        珠赫呼

o古里甲      汪        顾翰勒基雅    瓜尔佳

(有o者《通谱》注明金姓,见之《金史》⑩。)

    从《金史·百官志》与这段话我们得知:一是金朝女真姓氏有近百个之多。二是金源三十一姓只是《金史·百官志》所载姓氏的一小部分,二者读音、字形有的不尽相同,如乞石烈与纥石烈、尼忙古与尼庞窟、阿里班与阿里侃、吾古论与乌古论等,这是由于女真语汉译或有不同造成的。三是郑先生表中用“o”标明的鄂托(奥屯)、喀尔库(夹古)、鄂卓(斡准)、乌灵阿(乌林达)4个姓氏尚有疑问。四是金朝女真族白、黑号之姓是否都纳入满族姓氏,金源旧姓与满族姓氏之间是如何对应的,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五是有些姓氏金源三十一姓与《金史·百官志》均未载,后来却都融入了满族姓氏,如金为尼质阿氏,元为尼玛察氏,明为尼麻车氏,清定尼玛察氏等,在研究满族姓氏源流及民族融合时,也应予以重视。

    五、纳喇氏四支

    纳喇氏(那拉或纳兰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氏族甚繁,本为金朝著姓,具见《金史》。该氏以世居叶赫、乌喇、辉发、哈达者为多,也有世居辽阳、沈阳、佛阿拉、长白山等地者。后改汉字姓“那”“南”“叶”“白”等。清初明珠(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费扬古(正黄旗)为该姓著名人物。《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纳喇氏”,编者按语说:“嗣后,他族如叶赫之金台石,乌拉之达尔汉,辉发之通贵三支子姓,百余年来,日加繁衍,几居纳喇氏之半。又,高丽那氏,蒙恩赐姓纳喇,是一氏而四分其族,与辽、金之纳喇氏同而实异”。由这个按语可知,满族“八大姓”之一的纳喇氏中,除含有海西女真族外,还有高丽族的成分,这也是满族姓氏形成中,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

    六、以部为氏

    《皇朝通志·氏族略》谈到以部落为氏时,有见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中的瓜尔佳氏、科尔沁氏、辉和氏等9个姓氏,见于《国史·内扎萨克传》郭尔罗斯氏等3个姓氏,见于《辽史·国语解》的有巴颜氏、乌苏氏、卓津氏3个姓氏,见于《金史·国语解》的有温特赫氏、温都氏、图克坦氏等8个姓氏,见于《元史·国语解》的有克呼氏、乌梁海氏、哈苏特氏、阿尔拉氏等14个姓氏,这有力地说明了满族姓氏形成中融入了契丹、蒙古等族的姓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七、满洲旗分内其他姓氏

    《皇朝通志·氏族略》卷8之按语说:“汉人姓氏,郑氏《氏族略》内俱经编录,自无庸重见。至满洲旗分内之高丽、尼堪、臺尼堪、抚顺尼堪等姓氏,仍应照《(满洲)八旗氏族通谱》之例,另为编载,附于满洲、蒙古之后,惟名位及格者无多,每姓附录数人,不以官职崇卑为区别云。”其中满洲旗分内高丽姓有:金氏、韩氏、李氏、朴氏、张氏、傅氏、柏氏、洪氏、崔氏、刘氏、黄氏、罔氏、杨氏、吴氏、陈氏、文氏、孙氏、丁氏等42个姓氏之多;满洲旗分尼堪姓(《满族大辞典》:满语称汉人为尼堪)有张、李、高、雷等138个姓氏之多;满洲旗分内臺尼堪姓氏有沈、王、刘、孙等38个姓氏;满洲旗分内抚顺尼堪姓有赵、周、锺、曹等48个姓氏,这说明大量的高丽、汉族姓氏融入了满族姓氏之中。

    八、伊彻满洲

    《满族大辞典》说:“清代入关之后期吸收为满族共同体成员的称呼。又称伊齐满洲、义齐满洲。皆系满语‘Icemanju’的同音异译。满语伊彻’Ice’意为新,故又称新满洲。原指皇太极时期新吸收编入八旗的满洲人。清朝定都北京后,则把对库雅喇、虎尔哈、赫哲按牛录编入旗籍称新满洲,仅康熙时期,库雅喇与赫哲编组的新满洲即达85佐领,约在万丁以上。”这样,满族的姓氏中又增加了赫哲族的成分。

    九、觉罗

    《辞海》解释“觉罗”为“清制,奉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因以系红色带为标志,故称‘红带子’。”《满族大辞典》解释为“清制,奉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塔克世之父觉昌安兄弟6人,俗称六祖,彼等之子孙,除宗室者外,均称觉罗。觉罗以系红带子为标志,故又称‘红带子’。”两者解释相同,但都未涉及姓氏,除觉罗氏外,尚有伊尔根觉罗氏、舒舒觉罗氏、西林觉罗氏、通颜觉罗氏、阿颜觉罗氏、呼伦觉罗氏、阿哈觉罗氏、察喇觉罗氏,后都改汉字姓“赵”,成为民觉罗。清吴振棫曾说:“太宗以下支派称宗室,用黄带子;其疏者,称觉罗,用红带子。有获罪挑带,销除旗档者,即古之削属籍也。有非宗室而赐姓者,如扈尔汉,姓佟佳氏,从其父扈喇虎率属来归,赐姓觉罗是也。又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觉罗禅者,乃其所受之姓,与宗族之称觉罗不同(11)。”说出了宗族觉罗与姓氏觉罗的区别。瀛云萍编著的《满族史》引旧《辞海》中的另一个解释“又有宋徽钦二帝北狩时所留之后裔,居于三姓(即今吉林省之依兰县)等处,清初编为八旗者,亦有觉罗之号是‘民觉罗’。”这段释词,说明八旗满洲中有赵宋的血统在内。瀛先生引礼亲王昭櫣《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条说:“两汉以下惟宋室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亡国后,其后裔亦未有遭酷毒者。按野史谓元顺帝为天水苗裔,事虽暗昧未必无因也。近日董鄂冶亭制府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12)。”文中董鄂冶亭,即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女真姓董鄂氏,清代四大书法家(成刘翁铁)之一,他自己考证自己的家谱,确知自家是宋英宗的后裔(原姓‘觉罗’,后改董鄂),当然是可靠的。又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说:“三姓中有民觉罗。国初之黑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入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自此以为宋后,因自名为民觉罗”(13)。同卷又说:“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皮为衣,故曰‘鱼皮笪子’,或谓‘黑津笪子’,或谓‘徽钦笪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讷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14)。瀛先生指出,姚元之内弟左恕宜曾任伯都纳(今吉林扶余县北伯都纳)巡检(县令下巡捕盗贼之职官),伯都纳与黑斤人居住的地方都在松花江两岸地区,一水相通,交通便利,连络容易,左恕宜的职掌必须对周围的地理环境情况熟悉,他提供的资料应该是可靠的。况且觉罗这个姓氏并不是清代才有的,在金朝就有了这个姓氏。女真文专家金启孮编著的《女真文辞典》中有“    交·鲁giao-yu交鲁(女真姓),此姓不见于《金史》,却与满洲姓‘觉罗’gioyoi音符合。”并举女真人名交鲁胡速鲁改(正大元年策论进士附榜第五名)为例(15)。可见满族觉罗姓氏中包含有汉族血统,又有北迁汉族同化融合于女真族的痕迹。

     关于满族姓氏形成与民族融合问题,本文仅只提出9个问题,未作深入探讨,因而题名为“初探”,由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难免,敬请方家、读者不吝赐教。

                                                                           2007年10月20日

 

[注释]:

①⑧王大良主编《中国的百家姓》,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97页、139页。

②国学基础丛书《国语》,商务印书馆1958年3月重印第1版,73页。

③元·脱脱等撰《辽史·列传第十八》,中华书局2003年7月北京第8次印刷,1347页。

④元·脱脱等撰《辽史·列传第三十五》,中华书局2003年7月北京第8次印刷,1459—1460页。

⑤《满汉大词典》:“大佳氏,满族姓氏。后改汉字姓‘大’等。世居杭间(今地待考)地方”。

⑥转引自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第3期。

⑦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版,第48页。

⑨《金史·百官志》卷55,中华书局1975年7月版,第1229—1230页。

⑩郑天挺《探微集》,中华书局1980年6月版第44—46页

(11)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12)昭櫣《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1版,第325页。

(13)(4)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华书局1982年5月第1版,第76页、第75—76页。

(15)金启孮《女真文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191页。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东北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皇族们的姓氏的深层意义
解读名满天下的满族八大姓
乌拉那拉•京、爱新觉罗•宗翰、瓜尔佳•晓彤、叶赫那拉•英、佟佳•大为、瓜尔佳•之琳……我们熟知的很多...
关于满族姓氏的一点补充
满族的姓氏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