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虞山琴派的渊源及流变考略(四)
2015-04-03 朱  晞 常熟博物馆
常熟博物馆
ID:csmuseum

“琴重虞山”,明清四百多年以来,虞山琴派一直被誉为古琴正宗,因此,对之作深入的研究,是传承与保护的基础,在此我们真诚希望广大琴家能投入到这一正本清源的研究中,以便对虞山琴派的渊源脉络。有一个更为详尽的把握,从而为虞山琴派的具体研究及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虞山琴派
渊 源 及 流 变 考 略





虞山琴派的流变考略


虞山琴派自创立以后,风行天下,门人弟子众多,其代表琴谱《松弦馆琴谱》更成为《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可谓荣耀至极,从现有资料看,除了可论证徐青山传了夏溥、钱荣、陆符,夏溥又传徐愈外,李世则得虞山之传。同时在全国各地,虞山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虞山派的影响下,各地琴派陆续诞生,整个明清两代“人人自诩虞山,家家源说琴川”,影响之大可谓既广且深,具体表现在:


1
直接影响了日本古琴的流行和发展



日本浮世绘画中日本王子弹古琴


据《琴学心声谐谱》作者庄臻凤介绍,其学琴师从于虞山白云先生。白云之行状现已无从考求。但对照严天池、徐青山在世时间当与他们同一时代。应该说其不外乎受了陈星源,严天池等影响。

庄臻凤(1624-1667),字蝶庵,扬州人,幼年随父居南京,因体弱多病,从虞山请来白云先生医病兼教弹琴。以后又就正于当代名家,攻琴近三十年。因酷爱西湖的山水景色,庄臻凤经常到此客居。“暇则屏居萧寺,卧起禅榻,弄弦作响,木叶纷坠,冷风西来,薄寒中衣,蝶庵俯而思,仰而啸。”由此进行琴曲创作的构思。所作十四曲收入《琴学心声谐谱》,大部分是有歌词的,比较流行的则是无词的《梧叶舞秋风》和收在《松风阁琴谱》中的《春山听杜鹃》(《琴学心声·自序》),(《思古堂集·王先舒序》)。

蒋兴俦(1639-1696)。字心越,浙江金华府婺郡浦阳人,受业于庄臻凤、诸虚舟。原为杭州永福寺住持,1677年避乱东渡日本,1692年任水户岱宗山天德寺主持,初到日本时,蒋兴俦语言不通,靠书、画和琴与人交往,他带有五张琴,还带有《松弦馆琴谱》、《理性元雅》、《伯牙心法》、《琴学心声》及自己撰写的《谐音琴谱》。在日本期间,他教有学生医生人见竹洞,还有慕府旗下志松浦琴川,又传琴给小野田东川(1683-1763)。小野以授琴为业,教了不少学生,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幸田友之助、多纪德,由他们又相传了桂川月池,浦上玉堂等琴家。据儿玉空空《琴社诸友记》所载,小野时期琴友多达一百二十人,日本人尊蒋兴俦为东皋禅师。现存《和文注琴谱》、《东皋琴谱》收有他所传的琴歌,歌词多为历史诗词。(井上竹逸《随见笔录》·香亭迂人《七弦琴之传来》)。《东皋琴谱》的刊行,使古琴音乐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据日本三谷阳子《古琴音乐的历史变迁》一文介绍:“清初如果没有心越亡命日本,就不会有日本琴乐的发展。琴,这个乐器在奈良时代输入,琴乐的发展却一直等到江户时代。中国古琴在日本广为流传。东皋和尚之功也。”而追溯到其根本,虞山派之功也。


2
直接影响了广陵派的产生和发展


徐常遇,字二勋,号五山老人,生于清初顺治年间,扬州人。扬州古称广陵,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徐常遇在此首创广陵派,并一直延续至今。最初徐常遇学习的是由琴家严天池创造的虞山派,他继承“虞山派”的琴风,取音柔和委婉,跌宕多变,节奏比较自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崇尚“淳古淡泊”,创立了“广陵派”。

要论徐常遇创立的广陵派十分接近虞山派,这从《琴谱析微》作者鲁鼐(字和式,绍兴人)的话中可以看出。鲁氏曾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为徐常遇的《琴谱指法》撰序。序中强调了指法的重要,说徐氏的指法谱“条理微茫,辨析明畅。”使他“三十年不忘之心,一旦得而惬之。”把鲁氏指法与徐氏《琴谱指法》比较一番,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技法还是有些不同的。如《大还阁琴谱》所强调的“抹法”必须正出不可斜扫。徐氏仍宗其说,而鲁氏却略而不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氏不提及虞山,却还是继承“虞山”。而鲁氏则成广陵新派矣(现有自号广陵派者仍多用斜扫)。顺便一提,世人皆曰徐常遇为广陵派鼻祖,然真正开始有广陵风格特点的实源于鲁氏。




不过,对于“广陵派”的创立和发展,徐常遇着重要的贡献。1702年初,他结合平时弹琴的实践,编写了一本《琴谱指法》刻于响山堂,后经他三个儿子校勘,重刻于澄鉴堂,就是现存的《澄鉴堂琴谱》。包括徐常遇亲自题字的《琴谱指法》,是“广陵派”最早的一部琴谱集,从而开创了广陵琴派的繁荣局面。继起者徐祺又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吸收各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所收三十三曲中以虞山派为主,虞山派琴曲达14曲之多)。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如果以派来论其实徐祺仍可划为虞山派。此后,吴仕柏又在此基础上编出《自远堂琴谱》收93曲。300多年来广陵琴家代代相传,至今已传到第十三代,绵延不绝,他们不仅继承了徐常遇所创的“淳古淡泊”的琴风,而且在弹奏技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在理论著述上更加精深。

但不管广陵派有多少创新和发展,由于它与“虞山派”的直系近亲关系,“虞山派”的影响尤见突出,难怪蒋文勋(约1804-1860)在其《二香琴谱·琴学粹言》 (1833)中指出,广陵派“其气味与熟派相同”,其论颇有见地。


3
直接影响了诸城派的产生和发展


清代山东诸城涌现了几位王姓琴家,当时称“诸城二王”或“琅琊三王”,他们的演奏风格形成了诸城派并直接派生了今日之“梅庵派”。

王溥长(1807-1886)字既甫,派宗虞山,所传十五曲经后人辑为《桐萌山馆琴谱》。其子王作祯(字心源,1842-1921)传其学,他和派宗金陵的王雩门(字冷泉,约1807-1877)称“诸城二王”。王露(1877-1921)字心葵,自幼从其父王作祯学琴三年,以后又学王雩门所传诸曲。综合了虞山、金陵两派的特点,而以前者为主,所传二十八曲辑为《玉鹤轩琴学摘要》。一时和“诸城二王”并称为“琅琊三王”。从上介绍可以看出,诸城派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了虞山派的直接影响。



诸城琴派宗师、德音琴社创办人王心葵

(年轻时曾学琴于“虞山派”王心源先生)



诸城派琴人詹澂秋


4
直接影响了近代今虞琴社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为谋声应气求,以交流古琴音律、指法曲谱之心得。”“仰止前贤,用以互勉”。由查阜西、李子昭、彭祉卿、张子谦等28位琴家,为仰慕严天池创建的虞山派古琴艺术发起成立了“今虞琴社”,意为“今日虞山”,凡“能为操缦,或爱慕操缦而能欣赏之音者”都可加入琴社。琴社成立第二年出版了300多页的《今虞琴刊》,并为严天池先生树碑、画像。发展到今天,今虞琴社已有上海本地及北京、天津、杭州、西安、济南等地及海外个别社员共90余人,为弘扬和发展虞山派古琴艺术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1961年今虞琴社在文艺会堂

《今虞琴刊》


5
直接孕育和诞生了吴景略古琴艺术



虞山琴派宗师吴景略

吴景略(1907-1987),名韬,字景略,晚号缦叟。少时喜爱江南丝竹,曾随周少梅、赵剑候、吴梦非学习国乐。1927年,天津王端朴来常任财政局长,王氏精古琴,于是吴景略经人介绍学琴于王氏,未数月尽得其传。此后即勤奋自学,搜集古谱,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1936年4月经琴家李明德介绍,加入《今虞琴社》,结识了号称浦东今虞三杰的查阜西、张子谦、彭祉卿和其它琴人,眼界随之开阔,琴艺日臻精进,由于不断采纳各家特点,熔于一炉,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前排左起:陈重、吴景略、程午嘉;

后排左起:梅曰强、陶艺、刘正春、翁瘦苍

左起:梅曰强、吴景略、刘正春、翁瘦苍、顾梅羹


吴景略一生打谱四十多首,主要采用了《松弦馆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心声》、《琴谱谐声》等虞山派代表琴谱。因此,他的演奏深得虞山派精髓,有着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基础,旋律连贯流畅,华丽多姿,有我国南方特有的抒情、柔美的特点。在柔美之中,又往往交错跌宕起伏,激昂遒劲的神韵,格调新颖,令人神往。在常熟时,吴景略先后招收学生张骥一、蔡树声、朱孟谋、李应候、王理之、沈孝伦、徐中伟、翁瘦苍等。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古琴专业人才,其中佼佼者为当代琴界中坚吴文光、李祥霆等,在全国琴坛影响深远。这种结果,虞山派显然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景略先生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演奏艺术打开了古琴音乐中新的视野,是古琴史上闪光的篇章。笔者曾在拙著《从严天池、徐青山到吴景略》一文中,提出虞山派的真正终结,当为吴景略先生。因为由于历史的原因,虞山派高超的演奏艺术只停留在后人的评价上,而后人亦只在“清微淡远”这个角度去演绎它,至于徐青山在《大还阁琴谱》中所提倡的“亮、丽、采、速、重、坚”等演奏观念,以及在该谱中他特意选入的快速曲目《潇湘水云》、《乌夜啼》、《稚朝飞》等曲,很少有人注意并去演绎,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徐青山本人的论述和后人的评价。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吴景略先生的演奏,我们才充分体会到他的价值,吴景略在注重文人音乐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更注重音乐的本身,使得早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式的情感论和宋元以后的“清微淡远”式的心境论同时存在,尽管这在徐青山的《大还阁琴谱》中已从理论上充分论述,而在演奏上真正体现其价值的当为吴景略先生。因此我们说虞山派古琴艺术当在吴景略先生处划上句号。吴景略先生,我称之为虞山琴派的殿军,是有历史依据的,也是客观的。当我们回顾吴景略先生数十年的艺术劳动在古琴音乐史上所占有的一页,我们相信,其必定会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愈感其重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考索虞山琴派的渊源及其流变,绝非就事论事而已。应当看到,中国文化史上,各种文化艺术流派众相纷呈,争奇斗艳,薪火传承,不绝如缕。那么,如何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正本清源的基础性工作显然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就虞山琴派而言,只有认真研究它的渊源和流变,才有可能揭示和把握其内在文化精神的代代传续。把它放在一个“长时段”中估量其历史意义,从综合的文化视野分析其艺术风格之生成和衍变,也许我们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由于笔者学识浅陋,且资料阙如,本文略引端绪,疏误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海内外同仁批评指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


“游园画境”

常熟博物馆藏绘画特展





展览展期 2015年3月22日起

展览地点 常熟博物馆D2展厅

开放时间 上午9点至下午4点(周一闭馆)



常熟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微信订阅号:csmuseum
新浪微博:常熟博物馆文化表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艺术,从博物馆走向复兴
熊鹏举编著《古琴》(三)
琴派
古琴的九个流派
十大古琴流派
古琴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