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艺术史:印度美术-印度古典美术【95】

亚洲美术


公元前6世纪佛陀的诞生给印度思想界带来了巨大变化。不过在美术史上的重大影响还在于佛陀逝世200年以后的孔雀王朝(Maurya Dynasty)。该王朝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其第三代英主阿育王(Asoka)是一位虔诚的佛教拥戴者,又是最初统一广阔的印度次大陆的君主。阿育王在国内各地建造了佛教构筑,存留至今的遗物中,特别值得介绍的是阿育王石柱。目前印度还留下了这种石柱14座左右,保存比较完整的仅仅一座。这种石柱分打磨得很漂亮的柱头和柱身两部分。柱头刻着钓钟状的莲瓣。莲瓣之上制作了象、母牛、狮子及马等动物圆雕。这些动物圆雕高约1.5米至2米,创作得十分真实生动并富于厚重的迫力。

《阿育王石柱》


此外,作为孔雀王朝美术必须提及的是圆雕石刻神像。帕特拉博物馆藏的药叉女神像及加尔各答博物馆藏的药叉神像作为婆罗门教的礼拜对象,表现得较为粗放而质朴,让人感到那一时代率真的民众情感。

《持拂药叉女》


《孔雀王朝石雕》


公元前184年孔雀王朝结束,代之以巽加王朝(巽伽王朝 Sunga Dynasty)。从巽伽王朝的遗品中,如桑奇和巴尔胡特佛塔(帕尔芙特多波),(Stupa佛塔)雕刻里可以看到印度传统手法得以发挥。多波乃收纳佛陀遗骨、遗发、遗齿的建筑物。当时的印度主要以砖石将多波构筑成向下的半圆球形式,在其周围修筑栏J及石门,再在石造栏J及石门上创作浮雕,这成为当时流行的风尚。这些浮雕的主要内容为佛传故事及本生故事,在装饰多波的同时对参拜者给予形象的视觉影响。这些佛传故事及本生故事浮雕中,对佛陀形象常常用塔、莲花、法轮、菩提树、金刚宝座等等形象来进行象征性的描写。佛塔以及栏J、石门的构筑及浮雕以帕尔芙特(Bharhut)和桑奇(Sanchi)多波群为其精华。

《巽伽贵族》


《持栏夜叉》


《巴户特浮屠》


《桑奇大塔》


《桑奇佛塔北门背面第一横梁》


《桑奇塔门支撑的女药叉》


来自民间信仰的守护神药叉(Yaksa)和药叉女(Yaksi)在桑奇@多波门栏雕刻中不乏极为优秀的作品。桑奇第一@多波东门柱与第三横梁连结处的三角形空间被艺术家巧妙利用,雕刻了姿态极为优美的树下药叉女像。女神右臂挽着芒果树干,左手握着上面的枝条,全身以60度左右倾斜,屈依着腰肢,表现出一种自由的轻松的节奏感。除头巾、腰带、臂环,腿环等装饰外,裸露全身,充分地表现了女性的丰满和作为生产与赐予的象征形象的无穷生命力。


公元前4世纪后半,印度西北部变成了希腊的殖民地。公元前40年左右兴起的贵霜王朝(Kushan Dynasty)统治了自印度西北部直至印度中部的广大领土,这一王朝时期犍陀罗地区的美术活动被称为有名的犍陀罗美术(Gandhara art)。王朝的历代君主摄取佛教思想和西方文化,并使之同化,发展着一种东西文化合璧的美术,随着佛教美术的繁荣,开拓了一个佛像雕刻的新时期。根据佛典叙述的佛陀容貌有顶上突起,眉间白毫,长坠耳垂等32种超人类的特征,然而犍陀罗的佛像雕刻师们超越了这些表现特征的限制,将佛陀的形象模仿希腊奥林坡斯12神的造形。这样,佛陀的容颜,似西方雅利安人,而服饰则采用了土耳其斯坦干燥地区的风俗。公元2世纪前半叶,因大乘佛教的隆盛,使犍陀罗文化普及到印度全境,同时传播到西域诸国和中国。典型的犍陀罗雕刻可举出玛尔丹出土的佛立像。佛立像重心落于左脚,右脚放松取平衡势,保持着希腊雕像传统的特征。僧衣几乎裹被全身,衣褶从左肩呈放射状流布整体,衣褶雕刻较深。不过,衣褶与人体解剖之间的关系显得较为含糊不清,常常成为一种带状的平行线的反复。同时,头发、颜面等造型逐渐抽象化、形式化。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传浮雕》


《贵霜人石像》


在佛坐像里仍有出土于玛尔丹的佛坐像和出土于锡库里的苦行释迦像。前者取莲花座势,僧衣偏袒右肩,颜面造型尚有犍陀罗造像的典型特征。后者取莲花座,僧衣挽于双肘部,上半身几乎全部裸露,极其夸张地描绘了骨瘦如柴的苦行释迦,对仅附于骨的衰竭皮肉的刻画展示了写实的手法,成为犍陀罗艺术留下的有特殊价值的一座雕刻。犍陀罗美术的独立性在于以佛陀历史化人格化为背景的狂热的民众艺术性格,造形方面可说是置身于现世的历史存在,以现实感觉为基础。

犍陀罗《释迦牟尼坐像》


 犍陀罗《弥勒佛坐像》


大体和犍陀罗同一时期,中印度德里附近的玛妥罗(Mathura)在犍陀罗的影响下佛教美术得以发展。自古以来这里是东西交通的要冲,佛教、耆那教、婆罗门教都比较盛行,寺庙和塔堂建造也很兴旺。犍陀罗佛教得以创造时,玛妥罗佛教亦很快获得诞生。玛妥罗美术以颇有气势和量感的雕刻为其主流。玛妥罗佛教雕刻亦如犍陀罗美术,潜藏着西方的造形样式,同时,帕尔芙特及桑奇等的印度式手法也得到强调。佛陀的容貌渐次成为印度人的面孔,裹被身体的法衣体现了适应当地酷暑气候的薄软质地,在手掌脚掌上描绘的法轮、光背连弧文的设计等完全反映着独自的解释。褐色砂岩的玛妥罗雕刻样式直至公元5世纪仍流传于印度境内各地。在卡特拉出土的2世纪,是玛妥罗佛像雕刻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佛陀在狮子座上结跏跌坐,右手做施无畏印,左手置膝上,头上有二飞天和菩提树。从头顶经两肩至两膝可连结成安定的三角形,颜面、躯体、腕、脚等都洋溢着生动的力量感,与犍陀罗佛像雕刻的沉静、内省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公元2世纪南印度在据有德干高原的安多罗王朝(AhdA hara Dynasty),美术制作得以繁荣,位于克利希那河下游的阿玛拉伐蒂(Amaravati)遗迹是这一地区美术文物的代表。敷设于已被破坏的@多波各面的方形石板及石垣一部分被发现,在这些石板和石垣上制作有极为精致的浮雕。浮雕的内容中心是佛传故事,这些作品中有中印度不直接表现佛陀形象的,也有犍陀罗、玛妥罗等直接描写佛陀形象的流派。从现在移往玛德拉斯博物馆的作品来看,其主题的构成和布局的流动,给予繁杂群像以恰到好处的量感的浮雕技巧,都是极为优秀的装饰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看都强烈地散发着南国的律动和幻想的热情。


到了公元4世纪,中印度玛嘎达旃陀罗笈多王(Magadha Chandragupta)控制了整个印度,这就是笈多(Gupta)时代,也就是被称为印度文艺复兴的印度文化的黄金时代。喀里达莎(Kalidasa)的桑斯克里特(Sanskrit)文学的复兴及无著、世亲的佛教弘法在中印度以那烂陀(Nalanda)为中心实现了繁荣。佛教美术方面,已由受景仰的人世佛陀表现渐变为被神格化了的崇高的佛陀形象。特别是萨尔那特(Sarnath)的佛像群,从佛陀端正的姿容到佛陀的内在精神深度,作为美术品的佛像,不能不让人感到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印度人的佛像了。这种已臻完美的佛教美术也和犍陀罗雕刻一样传播到了中国,给予隋唐时代美术创作以很大影响。笈多时代的建筑虽说规模一般较小,可是后世的建筑发展样式几乎都被展示出来了。雕刻方面,渐渐摆脱了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等的宗教框架,确立了一种致力于生命的完善的难以超越的样式,以肉感的形体完成精神状貌的塑造,成为真正的印度古典美的规范。笈多美术作为古典主义的范本,不仅对中世纪印度美术,而且对东南亚、中亚、以至东亚各地,都产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

《萨尔那特佛立像》


现在藏于马土腊博物馆的出土于贾玛浦尔(Jamalpur)的佛立像可称为笈多美术首屈一指的名作。雕像通肩裹复衣衾,襞纹就像水波似的从右肩以凹形向左下方扩展,好像以流水的节奏协调着禅定者的呼吸,使整体造形的和谐优美得以强化。佛陀眼视鼻尖作瞑想状表情,颜面显示出一种内省的坚强意志。在头的背后以莲花蕊部为光背中心,环以花列纹、唐草纹、华蔓纹、连珠纹、连弧纹等精妙华丽的浮雕,与瞑想的颜面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与流动的襞纹节奏构成了最美妙的调和。这尊佛像并不停留在躯体结构的描写,而是扬弃其肉体性,达到了揭示佛陀悟达的内在的精神性,成为印度佛教美术的一个顶点。

《马土腊佛陀立像》


阿黑恰德拉出土的《帕尔瓦蒂头像》



石窟壁画是印度美术不可缺少的部分,阿育王时代开创的这种石窟寺院,到笈多时代特别发达。阿旃陀(Ajanta)石窟寺院的壁画群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阿旃陀共有30个石窟,其中只有一部分留存着壁画或装饰。早期的石窟壁画剥落,褪色十分严重;后期石窟(公元5世纪—6世纪)的壁面虽有不少剥落、残破,然而窟内侧壁、藻井、柱壁等都还有不少豪华艳丽的壁画。


阿旃陀石窟壁画的内容除了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以外,佛、菩萨尊像、供养人行列、散花飞天等都有许多精彩的作品。此外更有描绘后宫生活、祝福舞蹈、异邦人饮酒等世俗场面。对人物、动植物、几何纹样等的构成和色彩装饰手法都充满了天才的想象力。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联系微信:glail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佛像的起源
印度佛教雕塑的风格演变 (二)
佛像时代——印度过去七佛图像的成熟与发展
印度及犍陀罗佛像艺术
印度佛教-犍陀罗佛造像艺术
千年菩提路——云冈石窟佛教造像艺术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