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彩绘瓷的演变过程

 中国彩绘瓷的发展演变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彩瓷的发展演变是跟随着彩料的发展演变而前进的;宋代以前,彩绘瓷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几乎所有的要素,唯一的制约在于红彩。
         到北宋晚期特别是金代,山西长治八义窑、介休窑、霍州窑等窑口开始出现一种发色非常特别的褐彩,发色呈现淡红色,这种发色接近红色的材料的出现直接造成彩料的多样化,是金、元时山西首先出现红绿彩瓷的直接起因,而一旦红彩的问题获得解决,彩绘瓷的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元代山西红绿彩瓷器正式登场,因其主要使用红彩、绿彩,偶尔间杂着黄彩,故称之为红绿彩;元代中晚期,景德镇也开始出现红绿彩瓷器。但这个时候的红绿彩瓷器仍略显单调,彩料的种类太少,且纹饰主要以简单的写意花卉纹为主,偶尔出现较为复杂的虫草水鸟图案等。 

         进入明代,中国彩绘瓷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日子。明代彩瓷彩料追求艳丽、浓郁,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和装饰效果,是中国陶瓷之中的精品。明代彩瓷主要集中在景德镇,但是在山西、河北、河南、福建等地区也有部分窑口生产彩瓷。但是工艺及其成就均不及景德镇,使用的彩料种类较少,黑、红或部分褐色为主,鲜有带有其他颜色的。

        明代的彩瓷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主要是根据使用的彩料种类的多寡来划分的。早期能够使用的彩料并不多,主要是红、绿、黄三原色彩料,并以彩料的浓淡深浅或者三原色的调和来表示其他的颜色,因此可称之为明五彩阶段。过去认为景德镇五彩瓷起源于明代中期成化前后,但在西藏发现了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明代五彩瓷,而且在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瓷片中亦发现带有宣德款的五彩瓷,因此可以确认明代五彩瓷器的出现在永乐、宣德。

        明代五彩之中的红彩称之为“枣皮红”,成化时也有人称之为“割血红”,坊间亦称之为“大明彩”,其红色非常鲜艳,彩料虽薄却具有很强的遮盖力,彩料中带有黑色的矿物颗粒,使用22倍以上放大镜可清楚地透过彩料看到釉层中的气泡。

        明代五彩之中的绿彩称之为“秧草绿”,其颜色浅淡鲜嫩,由于是铅绿釉,因此凡是入过土的均带有反铅。
        明代的黄彩呈雏鹅毛色,坊间称之为“鹅毛黄”,因其固化温度较低,不易附着,故容易脱落。
        至明代中期成化前后,明代的彩瓷发展已进入新的高峰,此时景德镇的工匠们发现,如果要丰富彩瓷的表现力,必须增加蓝彩,而当时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蓝彩彩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代的工匠们想了很多的办法,首先他们想到的是采用釉下青花来替代蓝彩,这就促生了成化斗彩这一全新的品种。据古陶瓷研究学者根据窑址考察和发掘,发现明宣德已经出现斗彩瓷,但是未成熟,真正成熟的斗彩瓷在明成化朝出现。斗彩的出现,原始意思并不是要创造出一种新的瓷品,而是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釉上蓝彩的彩料,故只好用釉下青花来替代。但是釉下青花釉上加彩毕竟工艺复杂,难以批量生产,且总有些不对,在景德镇御窑场的窑址堆积层中就有大量的漏彩标本出土,说明釉下青花釉上加彩的制作难度。接着工匠们又采用釉上低温孔雀蓝釉、孔雀绿釉来替代蓝彩,在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就出现很多这样的器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早期顺治、康熙朝,故过去转型期的这类彩器都被称之为“青花加彩”,直到康熙中期才发现可以在釉上使用的蓝彩彩料并正式投入使用。

        明代替代蓝料的,有釉下青花、釉上孔雀蓝和孔雀绿。釉下青花为高温,釉上孔雀绿和孔雀蓝为低温。
        由于明代五彩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两次入窑烧制),用功用料均较青花器为多,且要求的技术条件高,因此明代五彩产量很低。此外五彩瓷是采用低温固化,因此容易脱落,能完好地保存至今相当困难。
       平和窑(福建)五彩色彩艳丽,主要采用红、绿两种彩料。纹饰多样化,主要是适宜海外的花卉、花鸟纹。部分平和窑彩瓷记录了明代早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如天字第一号宝船、天字第二号宝船等等。 

        自康熙朝晚期开始,包括了雍正朝的整个阶段和乾隆朝早期的这个阶段,是新的彩绘瓷品种和工艺技术的变革、创新引领了彩瓷的发展。由于可用的彩料非常丰富,完全能够支撑工匠们任何创新技术,因此新的品种不断出现,如珐琅彩、粉彩、洋彩、各种色地加彩、单色釉加彩等等,也使得彩瓷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种。 

        清代早期也是彩绘手法不断发展演变的时代。顺治、康熙早期延续明代写意为主的描绘手法,纹饰粗放、以大片色彩为主,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从康熙中期开始,配合出口彩瓷需求,瓷绘手法逐步向工笔意笔结合转化,纹饰、布局多样化,不再以艳丽色彩取胜,开始注重“趣味”。至康熙晚期,基本完成意笔向工笔的过度,纹饰细腻精致,色彩以柔和、清雅为主。雍正之后,以工笔为主,特别是雍正乾隆两朝,无论是官窑器还是民窑器,纹饰绘制均精巧细腻,人物绘制须眉具现,虫草绘制羽翼触须均清晰可见,花卉的脉筋纹理均刻划细致。

        图案多样化是清代彩瓷的特点,传统中国绘画的各种技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彩瓷的表现能力大大提高,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无怪乎西方国家对中国清代早期的彩瓷一直是趋之若鹜,宝而贵之。因此,出口外销是清代彩瓷大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饶有趣味的是,国内市场对彩绘瓷的评价和需求并不高,康熙中期以后,彩绘瓷器主要是针对海外市场订单而制作的,在景德镇窑户称之为 “客货”,也就是有订单来才做,做好了卖给外国人的。海外市场对彩瓷的需求巨大,直到民国时候欧洲仍然追求康熙五彩,这也是造成晚清民国时期大量仿制康熙五彩的直接动因。

         从文化内涵来看,中国彩绘瓷在康熙、雍正朝时完成了由明代的“俗”向清代的“雅”转化的全过程,同时也完成了由“匠气”向“艺术”转化的全过程,这种转化使得中国彩绘瓷从明代以前的强调装饰性、强调视觉效果而转化为强调艺术性、强调“意趣”,至此,中国彩绘瓷才真正可以称之为是“艺术品”之一类 。

从下期开始,小编将给大家一一讲述各个品类,敬请期待!

(图上“名瓷”均有现货销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文跃:釉上陶瓷装饰技艺与绘画实践
【彩瓷】斗彩
古陶瓷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试卷
彩瓷收藏主要有哪几种区分?
中国彩瓷的种类和装饰方法
寻花问草,辨色识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