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南文化】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
关于广州,昔日有一句诗: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三塔,指的是莲花、琶洲和赤岗三塔。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在古人看来,珠江三塔,构成了广州古城缜密而完整的风水格局,地灵人杰,端赖于此。这三座雄踞珠江的古塔,近四百年来,确实曾是这座城市的标记之一。它巍然耸立,直冲云霄,是船舶从水路进入广州城的航标,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浮海而来的外国船员,看到这三座塔,便知到达这个南国都会。


广州古城背靠白云山,位于东、西、北江交汇之处,山环水抱,是藏风聚气的一块宝地。但其地理形势有不足之处。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对此有详细描述:“形家者以为中原气力至岭南而薄,岭南地最卑下,乃山水大尽之处。其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法宜以人力补之,补之莫如塔。”


就广州的珠江河段来说,白鹅潭一带是入水口,为天门;琶洲一带是出水口,为地户。所谓“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是指珠江水的出口地势低平,两岸没有高山夹水而行,“关锁”水口,会造成“生气外泄”,使广州城的形势不够完固。因此,应在江边造景使地理形势获得平衡,而最好的方式,便是建塔。


赤岗塔与邻近的广州塔。


于是,在广州城东南方,“以赤岗巽方而塔其上,觚棱峻起,凡九级,特立江干,以为人文之英锷”。是为广州第一个“水口塔”——赤岗塔。


在赤岗塔东面“二十五里有琶洲,当二水中,势逆而亦面巽。有二山连缀,穹然若魁父之丘。其内一山,石冢高平,于是又塔其上”,是为广州第二个“水口塔”——琶洲塔。两塔成为“越之东门”。


琶洲塔


再沿珠江向东行,到了番禺莲花山,又建一塔“以束海口”, 使山水“回顾有情,势力逾重”。是为广州第三个“水口塔”——莲花塔。


古人深信,“吾粤列郡,以会城(广州)为冠冕。会郡壮,则全粤并壮,理势固然”。三座气势恢弘的高塔,巍然矗立在珠江边,人们对此很满意,认为自此“全粤扶舆之气乃完且固”。


莲花塔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迹


珠江三塔的兴建,集中在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至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其间相隔不过40来年。之所以集中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可以看到当时建塔风气之鼎盛,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明代政府的雄厚财力,事实上,到了清代,便不再兴建这样雄伟高大的塔了。


这三座古塔的发起人,都是朝廷的高官要员或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人士,他们倡议建起这三座塔,表面上祈求文运,但在明清时期客观上起到航标的作用,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之一


羊城自古是繁华商埠,舟舸穿梭往来,货如轮转,清代更是一口通商,海上贸易十分活跃。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自北方南下的船舶和远涉重洋的海外商船,在浩瀚的海洋中颠簸多时,船上的水手或归家游子都不免困倦,突然间,迷蒙的雾气中,远方一座直插云霄的雄伟高塔,出现在地平线,人们马上兴奋地欢呼起来。这便是三塔之一:莲花塔,看见它,便意味着他们已来到南国都会广州。


船舶绕过莲花塔,沿着珠江口进入广州珠江河道。河汊密布,江水滔滔,水手们却不再担心迷失方向。江边另外两座高塔:琶洲塔和赤岗塔,依次为船舶指明航行的方向。


在古人眼中,珠江三塔有着特殊意义。如果说羊城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那么雄踞珠江的三塔,则象征着帆船上三支桅杆,预示着广东风调雨顺,万事如意。这个象征,正是广州海上交通发达,广州人商业意识浓厚的体现,也可以说是海洋文化的一种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江三塔起文华
广州古城城东“珠江三塔”中最古老的一座——琶洲塔
一文解密广州山水格局,带你重新认识这座城
【行吟中国(56)】广州海心桥赋//益之
广州古城选址和布局的风水地理透视
水光潋滟 明珠镶嵌——珠江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