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国古典吉他制作百年回顾

A Look at French Guitar Making Since 1850 

作者:丹尼尔·弗雷德里奇-Daniel Friederich ,发表于1992年




 

在1950年代的法国,能做个一小时演奏会的专业吉他演奏家都屈指可数,就更不用说技术熟练的制琴师了。不过,正像过去50年来法国的专业吉他演奏者层出不穷一样,这期间法国的吉他制作家也不断涌现出来。可以说,过去一百多年里所有法国本地的优秀制作家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今天这么多。


要理解今天的法国吉他制作,就不得不回顾相关的历史。


19世纪中叶的巴黎,是法国绝对的家具和乐器制作中心。绝大多数的钢琴,管风琴,琴弦和管乐器等,都出自这里。不过,巴黎的吉他制作相对就很少。这时法国的吉他和弦乐器制作中心,在离巴黎很远的法国东北部孚日省靠近德国和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小镇米赫库尔-Mirecourt。但巴黎仅有的两个著名制作小团队,却是整个19世纪法国吉他制作的真正统治者,他们就是拉柯特-Rene Lacote和佩沃特-Etienne La Prevotte。除了日常的吉他制作外,这两个团队还勤于探索研究吉他制作技术,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法国小镇米赫库尔-Mirecourt,是几个世纪里法国的吉他和小提琴制作中心。



今天的米赫库尔依然美丽恬静,但其乐器制作业已今非昔比了……


那个时代的吉他体型比现在的小些,如今被称作“浪漫吉他”。这种琴体较小的吉他,弦距较短,指板也较小,采用羊肠弦,比较容易弹奏,声音的清晰度也比较好,但和今天的吉他相比,声音就比较单薄,不够丰满。




那时,钢琴的兴起和迅速流行,导致了吉他的衰落。钢琴的强劲表现,让几乎所有怀着音乐抱负和爱好的人趋之若鹜,吉他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


1850年左右现代古典吉他在安达鲁西亚诞生


当法国对吉他的兴趣逐渐衰减之时,法国南部那头的西班牙,却站在了历史的前面。当时法国的吉他制作中心米赫库尔,还在埋头制造浪漫吉他。然而既非米赫库尔,也非巴黎,而是西班牙南部的安达鲁西亚,出现了吉他制作的革命性变革,开始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那里的一位拥有非凡洞察力的职业木匠安东尼奥·托雷斯,把在安达鲁西亚出现了多年的吉他制作新技术集合在一起,加以变通和创新,于1853年推出了自己的新型吉他。托雷斯的这些吉他采用了比当时主流的浪漫吉他更大的琴体,和与今天一样的琴马,更薄的面板和扇梁,以及更宽的指板。


这些吉他拥有比浪漫吉他更深厚宽广和迷人的声音,得到了当时很有影响的吉他演奏家阿卡斯和塔雷加的采用。托雷斯这种新型的吉他设计,也得到了马德里的何塞·拉米列兹一世培养的弟弟曼努埃拉·拉米列兹的采纳。何塞·拉米列兹的另外一个徒弟,朱利安·戈麦兹-拉米列兹,在大概1919年之前就搬到了巴黎并开设了自己的吉他作坊,捕捉吉他在法国复兴的先机。


世纪之交的两种吉他


虽然在19-20世纪之交,老式的浪漫吉他依然流行。法国的吉他制作中心米赫库尔小镇,也依然继续制造着用象牙镶嵌装饰的浪漫吉他,一直到20世纪初叶。但法国市场对新的西班牙风格吉他(即托雷斯创立的现代古典吉他)也开始出现了需求。而正是在这期间,老式的浪漫吉他开始慢慢消逝了。


1912年的法国乐器行登记档案显示,巴黎的乐器店Joseph Fissore和里昂的乐器店Plisson-Guinot-Blanchon只出售现代的西班牙风格的吉他(即现在的古典吉他)。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生产军需品和自行车但同时也卖乐器的大公司Saint-Etienne,则是浪漫吉他和现代的西班牙风格吉他都卖,显示那时的法国,正在这两种风格吉他的一个过渡时期。

朱利安·戈麦兹-拉米列兹介绍到巴黎来的西班牙风格吉他,对法国的吉他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把西班牙风格吉他的制作传授给了罗伯特·布歇(Robert Bouchet),1938年布歇也买下了一支戈麦兹-拉米列兹制作的吉他。二战结束后,布歇开始自己制作西班牙风格的吉他,并把制作技艺传授给了奇斯提昂·奥比(Christian Aubin)。后来在1954年的时候,奥比又把这些制作技术传给了我(丹尼尔·弗雷德里奇,Daniel Friederich)。




我们这些制作师只关注和制作在音乐圈里很受欢迎的右手弹奏的尼龙弦古典吉他,但其它的例如钢弦吉他等,在法国的伴唱、爵士乐、探戈以及其它流行乐和舞曲领域里,也很受欢迎。


意大利人的到来


在1930年代,因为流行乐音乐家和歌手例如Tino Rossi、爵士乐手Django Reinhardt的采用和推广,吉他风靡一时,市场需求旺盛,给巴黎的一群来自意大利的家具木匠提供了机会。这些意大利木匠有些来自意大利的卡塔尼亚和西西里,都是当时欧洲廉价乐器的制造中心。


首位在巴黎开吉他作坊的意大利木匠是雅各巴齐(V. Jacobacci),而他手下的不少工匠后来都成了成功的制琴师。除他之外,巴黎的意大利制琴师还有帕帕拉尔多(Pappalardo),毛罗(Di Mauro),阿米柯(Amico),阿纳塔西奥(Anastasio),布萨托(Busato),布科洛(Bucolo),卡斯特鲁西亚(Castelluccia ),法维诺(Favino),奥利维里(Oliveri ),波加西(Burgasssi),马泰拉(Martella),格里佐(Grizzo ),罗西托(Rossito),帕提里奥(Petilio)等等,他们同时批量制作吉他、曼陀林、班卓琴等乐器。



法国巴黎来自意大利的制琴家族帕帕拉尔多-Pappalardo,在近百年的历史里屹立不倒。这是将廉价琴的家族传统成功转向精品吉他制作的第三代安东尼-Antoine,和他的儿子斯特凡-Stephane。


这些意大利制琴师工作勤奋,制售的吉他价钱公道。他们中一些人的后代继承了家族的吉他和乐器制作事业,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例如帕帕拉尔多,法维诺,阿纳塔西奥和卡斯特鲁西亚。


这些意大利制琴师当中,还出了一个蜚声国际的大师级人物,他就是马里奥·马卡费里(Mario Maccaferri)。马卡费里于20世纪初出生在意大利波洛纳一带,并在那里师从路易吉·莫扎尼(Luigi Mozzani)学习吉他弹奏和制作。1919年,马卡费里移居巴黎,然后又去了伦敦,开始了身兼吉他演奏家、制作家、工程师和商人等多重角色的生涯。大约在1930年代,他为法国公司塞尔莫开发了古典、爵士和夏威夷三款吉他,其中的古典和爵士吉他有一个独特的缺角设计,这就是如今大行其道的缺角吉他的由来。


古典吉他演奏者不太接受马卡费里的这个缺角设计,而爵士吉他演奏者则特别喜欢这个独特的设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jango Reinhardt。但是,马卡费里和塞尔莫公司的合作很快破裂,导致这项缺角设计外流,并被巴黎的意大利制琴师们广泛采用。


二战开始前,马卡费里移民到美国,开公司制作销售单簧管和萨克斯风,十分成功。二战结束后不久的1954年,马卡费里投入巨资,生产设计巧妙且成本低廉的“塑料吉他”,但无人问津。不过,他同时开发的塑料尤克里里,就大获成功,卖了超过9百万只。


1930年代


那个时候,在巴黎做吉他和相关乐器的,并不是只有那些意大利制琴师。在法国的吉他和弦乐器制作中心,米赫库尔小镇,法国的工匠们依然大量制作曼陀林、班卓琴和吉他。

这时期,这些工匠们的乐器制作方式都很相似:采用漂亮木头贴片做内外层,内夹普通的木头例如桃花心木等,在模具里粘合成弧形的背侧板。用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弧形吉他背板,不仅坚固而且便宜,少了很多费时费工的精细实木粘接工作。这些吉他的琴颈和琴马,都是在米赫库尔或者巴黎大量预制的,面板则由一些制琴师分别负责。成批制作加工。


要想买用玫瑰木等材料的实木单板做的吉他,就得花高得多的价钱,到巴黎的赫迪路(rue Rodier)找朱利安·戈麦兹-拉米列兹订制。戈麦兹-拉米列兹制作的吉他,被认为是巴黎当时水准最高的。


那时,巴黎的一些吉他发烧友和专业演奏者,还从西班牙带回来了些西班牙制琴大师们做的吉他,例如当时很著名的驯兽师吉他发烧友马丁·古埃尔(Martin Guerre),就拥有好几把西班牙名师弗朗西斯科·辛伯里西奥(Francisco Simplicio)制作的吉他。我当年想为自己制作的第一把吉他,其实就是想仿制辛伯里西奥的琴。


虽然西班牙制作大师多明戈·埃斯特索(Domingo Esteso),桑托斯·赫尔南德兹(Santos Hernandez),托雷斯(Torres)和曼努埃拉·拉米列兹(Manuel Ramirez)制作的吉他在法国十分抢手,但在法国卖得最多的,还是本地制作的吉他。这些琴价格虽低,但也勉强养活了一批法国本地的制琴师。


进入1940年代,战争来了。人们出门少了,更多呆在家里。不过在战争期间,也活跃着一些吉他圈子,例如安德烈·魏迪(Andre Verdie)组织的“吉他之友”,经常在巴黎的圣路易路聚会,罗曼·沃切克(Romain Worchech)、让·波赫斯东(Jean Borresdon)、让·拉方(Jean Lafon)和马西尔·法霍耶(Martial Farrail)几位古典吉他老师,在聚会中传授吉他的基本弹奏技巧。不过是到战后了,尼龙弦古典吉他才和钢弦吉他一样迅速在巴黎和法国流开起来。


1950年代:古典吉他在法国的繁荣


这时期,几种不同风格的吉他在法国都时髦起来。塞戈维亚经常在巴黎开演奏会,很多人出席,而且备受评论关注。当时许多歌手和词曲作者都喜欢用吉他为自己伴唱,都迅速红了起来,例如亨利·萨尔瓦多(Henri Salvador)、菲利斯·拉克勒尔(Felix Leclerc)和乔治·布哈桑(Georges Brassens)。


1952年,巴黎人还见识了用吉他、竖琴等乐器伴奏的拉丁美洲芭蕾舞团,在其中出现的桑巴、马兰博、卡马瓦利托、巴勒西托等曲子脍炙人口,在法国一直流行了25年,被数不清的吉他演奏家不断演奏。当然,还有电影《禁忌的游戏》里叶佩兹演奏的《爱的罗曼斯》,很快成了每个人都想弹的吉他曲。


与此同时,弗拉门戈吉他也没有被冷落一旁。罗伯特·瓦达尔(Robert Vidal)每周都上电台节目“弗拉门戈魔术”,1958年他还创立了广播吉他国际大赛。


巴黎像19世纪初那样,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吉他演奏家。1954年的时候,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例如何塞-马利亚和拉蒙·库埃托,几乎每天晚上都在一个叫Plein Vente夜总会演奏。法国吉他演奏家/制作家奇斯提昂·奥比,也经常用他那支精美的托雷斯吉他在那里演奏。另外,其他的国外吉他演奏家例如安东尼奥·门波拉多、米古埃拉·卡斯特奥斯、曼努埃拉·卡里昂和阿尔伯托·庞塞等,都经常在巴黎演奏。


这些国外来的吉他演奏家,演奏用的都是西班牙制作的吉他,例如弗列塔吉他在法国的首次亮相,就是1955年时由演奏家西埃拉和库埃托带来的。此后,弗列塔的吉他立即受到人们的崇拜和追捧,原来那些经常被拿出来炫耀的托雷斯、曼努埃拉·拉米列兹、埃斯特索、辛伯里西奥、加西亚等人的吉他,很快就被人们收进了琴盒里。


其他一些西班牙制作家,例如康德·赫尔马诺斯(Conde Hermanos)、马泰乌(Mateu)、文森特·卡玛乔(Vicente Camacho)、阿坎希尔·费尔南德兹(Arcangel Fernandez)和德·拉·契卡(De la Chica)等,在法国市场也很受欢迎,售出了数以百计的吉他。


那时候的法国制琴师,还没有制作这种高品质全单吉他的技能,根本不会做例如音空圈马赛克拼贴和细致的镶边木线等这类工艺要求很高的细木工。他们只能用简单的琴踵连接这类粗糙的方式,在巴黎或者米赫库尔大量制造廉价的吉他,进入低端乐器市场。而高端吉他的市场,全部被西班牙制琴师占领了。


不过,几位本来与乐器制作毫无关系的法国人,却立志要做出西班牙人做的那种高品质的吉他来。他们当中的第一人,就是罗伯特·布歇(Robert Bouchet)。



法国古典吉他(西班牙吉他)制作的开山鼻祖,心灵手巧的巴黎画家罗伯特·布歇。


布歇是位画家和插图作者,喜欢弹吉他,并且常年泡在巴黎的西班牙制琴师朱利安·戈麦兹-拉米列兹的作坊里,后来还访问了马塞罗·巴尔贝罗(Marcelo Barbero)的作坊。大概是因为画家的天份使然,布歇是一位出色的观察者和手很巧的人。经过多年的观察学习后,他从1950年开始自己制作吉他,用的都是很差的材料,但却制作出了非常出色的吉他,延音悠长,音色优美。


几年之后,当时的吉他演奏名家例如依达·佩斯提(Ida Presti),阿历克斯桑德列·拉戈亚(Alexandre Lagoya)还有朱利安·布里姆(Julian Bream),都被布歇制作的吉他征服了,成为首批采用布歇吉他的演奏家。随后,布歇的订单便像潮水般涌来。布歇完善了他自己创造的音梁体系,即7根扇梁外加一根在琴马下面的横梁。这个横梁的设计,是布歇从他自己的一支百年法国老吉他Lacote上学来的。


第二个进入高品质西班牙吉他制作领域的法国人,是当时的年轻演奏家奇斯提昂·奥比(Christian Aubin),他是从布歇那里学习吉他制作的。1952年时,奥比不小心摔坏了他自己的那把托雷斯吉他,他索性肢解了这琴仔细研究,并克服了制作上的众多困难,不仅将自己的这支托雷斯吉他复原,还制作了很多仿制琴,十分易弹,非常接近托雷斯的原作,获得很大成功。


事实上正是奥比,在1955年时鼓励我进入吉他制作的。他花了很多时间教我理解掌握西班牙吉他的制作基本原理,例如怎样按照西班牙人的方式连接琴颈和琴体,如何把粘好音梁的面板连接到琴颈上,合上侧板,琴体底部的镶嵌线条处理,以及把吉他背板合上粘好等,这些全部都在一个磨具里完成。


因为我原来就是个做家具的木匠,本有很好的木工基础,所以这之后不久的1959年,我决定转入职业吉他制作,并带着自己制作的大概第15支吉他去请教布歇,得到了他的热情指导。虽然我那支吉他还很稚嫩,但布歇还是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之后我就经常去布歇那里拜访,既有学习请教,也有纯属朋友间的串门走访。



本文作者,法国古典吉他制作大师丹尼尔·弗雷德里奇。


1962年时,阿历克斯桑德列·拉戈亚把我介绍到巴黎第六区大学的乐器声学实验室。自那以后,我们(我和布歇)的吉他制作就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了。那时我三十多岁,还有很多机会去试验实践。不过和布歇一样的是,我们都是因为缺钱买琴而动手制作自己的第一支吉他的,从此就被奥妙的吉他制作迷住了。


那时巴黎还有一个很有制作天赋的人在自己家的餐厅里做吉他,他就是大卫·恩尼萨(David Enesa)。很可惜的是,他1957年时死于喉癌。


差不多1960年的时候,德·拉·契卡的外甥,来自格拉纳达的年轻制琴师安东尼奥·路易斯-洛佩兹(Antonio Luis-Lopez),也来巴黎开设了吉他作坊。不过和法国制琴师一样,他也要勇敢面对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制琴师们的竞争,并成功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一直工作到1990年病世。


在法国南方的马赛,阿瑟·卡波奈尔(Arthur Carbonell)二世也十分活跃,制作精美的吉他一直到1975年退休。他父亲原来是西班牙瓦伦西亚的一个制琴师,后来在1922年的时候到马赛开了作坊,并把吉他制作的技艺传授给了他。二战之后,卡波奈尔转入高端音乐会吉他制作(第300号至580号琴)。他收当地法国人朱埃·拉泼朗(Joel Laplane)为徒,拉泼朗于是在1975年卡波奈尔退休时接手了他的作坊。(拉泼朗至今仍在制作吉他,是马赛地区的代表性法国制作家)。



法国南部马赛的老牌制作家朱埃·拉泼朗-Joel Laplane


大概在1960年左右,法国中部里昂的家具木匠和吉他爱好者阿历克斯桑德列·博雅德西昂(Alexandre Boyadjian),也加入了吉他制作行列,并于1963年设立了专业制作室,至今仍在制作吉他。


以上提到的,都是我比较熟悉的那时的法国高水平吉他制作家。


1960年代:米赫库尔的衰落和西班牙制琴的成功


这一时期,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国吉他和小提琴制造中心米赫库尔,乐器制作工匠们慢慢散去。他们在米赫库尔制作乐器工资很低,所以慢慢地都跑到附近的美军基地去工作了。当时的法国乐器销售商们,也开始从日本、西班牙、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货。米赫库尔的最后两家大型乐器制造厂家,分别在1967年和1969年关门大吉。


到1992年时,这个曾盛极一时的法国吉他和小提琴制造中心米赫库尔小镇,只剩下了4个制作高端吉他的制琴师,耶霍姆兄弟(Gerome Brothers),克劳德·帕特纳特(Claude Patenotte)以及他的徒弟,另外还有5-6个小提琴制作师。前不久(1980年代末),米赫库尔小镇开了家专门传授小提琴和琴弓制作技艺的学校,不过这里的吉他制作就还有待恢复。


法国当代制作家米歇尔·多纳德-Michel Donabey和他在欧洲吉他沙龙上列售的吉他

1960年代也是西班牙制琴师达到极盛的时期。伊格纳西奥·弗列塔和他的两个儿子是其中的佼佼者,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阿勒伯托·庞塞(Alberto Ponce),图里比奥·桑托斯(Turibio Santos),奥斯卡·卡克勒斯(Oscar Caceres),埃杜瓦多·法鲁(Eduardo Falu)和塞戈维亚等大演奏家,都是弗列塔吉他的大使。


另外,那时吉他在法国普通大众中,依然十分流行和受欢迎,保持了一个中低端的吉他市场。而巴黎的意大利吉他制琴师们和他们的作坊,例如乔维(Chauvet),莫里(Mouly),西格拉斯(Segalas),还有方塔尼(Fontaine),就填补了这个中低端吉他市场。其中的方塔尼专长于1/4,1/2和3/4尺寸的吉他,而且是法国将吉他制造半工业化的先驱,一年产量可以达到6000支!他们连同在米赫库尔的耶霍姆兄弟,帕特纳特及亨利·米勒(Henri Miller),都制造价格中道的量产爵士、民谣和古典吉他。



在欧洲吉他沙龙上列售的法国多米尼·德拉吕-Dominique Delarue吉他


高品质吉他制作方面,作为巴黎吉他研究会成员的路易斯-洛佩兹,在1964-65年间收了刚在米赫库尔完成小提琴制作学徒的弗朗索瓦·佩杭(Francois Perrin)做学生。佩杭为巴黎吉他研究会工作到1968年后开设了他自己的制作室,专门制作高品质吉他直到1974年,之后又回到他原来的专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提琴弓制作家。


路易斯-洛佩兹还教过吉·德哈(Guy Daurat),但后来德哈转行制作中提琴和相关乐器去了。


1970年代:西班牙吉他制作的扩张


这一时期,随着叶佩兹,塞戈维亚,拉戈亚以及数以百计的演奏家开始采用拉米列兹的吉他,西班牙马德里的拉米列兹三世如日中天。拉米列兹三世以他既能满足大量的需求,又能保证上好的产品质量,还有在他最高型号上采用耐磨的新型化工油漆等这些创举而闻名世界。


拉米列兹三世手下的几个制琴师,后来都开设了自己的作坊。1962年是曼努艾拉·康特拉斯(Manuel Contreras),1969年是包里诺·伯纳贝(Paulino Bernabe)。西班牙马德里成了高品质吉他的制作中心,南部的格拉纳达也迎来了吉他制作的兴盛,而西班牙的量产吉他,传统上就是以瓦伦西亚为中心。


法国当代制作家多米尼·弗耶勒-Dominique Field(英语读音译为多米尼克·菲尔德)

那个年代的吉他,比之前的吉他更重,相对来说也更难弹奏和驾驭,对弹奏者的技巧要求更高。不过这些吉他也拥有更强劲的声音,能提供更大的动态变化和更丰富的音色范围。

同一时期,巴黎的制琴师维克多·拜迪奇昂(Victor Bedikian),皮埃尔·雅富哈(Pierre Jaffre),丹尼尔·鲁西埃(Daniel Lesueur)也在制作高品质的吉他。当年巴黎那些以制造便宜吉他闻名的“意大利制琴师”的后代们,例如安东尼·帕帕拉尔多(Antoine Papparlardo),雅克·卡斯特鲁恰(Jacques Castelluccia)和让-皮埃尔·法比诺(Jean-Pierre Favino),也开始转向高品质吉他的制作。


法国制琴师迎接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法国制琴师并不以见风使舵跟随潮流为荣。过去,每当塞戈维亚或者哪位演奏大师一换琴,就会带走一大批追随者,无论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弹奏者,都跟着要换同样的吉他。这种现象今天就少得多了,吉他老师和专业演奏者们,会去寻找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音色特点和弹奏方式的吉他。


译者于2015年5月和9月两次拜访法国当代制作家让-马西·弗埃勒-Jean-Marie Fouilleul之后,弗埃勒成为欧洲吉他沙龙的合作制作家,目前正在为中国琴友制作第一支吉他。


这种变化,给今天的制琴师提供了更多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法国,制作高品质吉他的制琴师如今人数大增,并且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人当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奥利维埃·方桐(Olivier Fanton),布黑诺·佩杭(Bruno Perrin),米歇尔·多纳德(Michel Donadey),朱埃·拉泼朗(Joel Laplane),多米尼·德拉吕(Dominique Delarue),梯也·雅克(Thierry Jacquet),马缇·蒙塔西(Martine Montassier),帕斯卡·格昂颂(Pascal Quinson),安东尼奥·阿罗约(Antonio Arroyo),希查·卡霍(Richard Caro),让-吕克·舒瓦(Jean-Luc Joie),莫西·杜朋(Maurice Dupont),皮埃尔·阿伯翁当(Pierre Abondance),让-马西·弗埃勒(Jean-Marie Fouilleul),马列赫伯(J. C. Malherbe),阿朗·赫弗(Alain Raifort),多米尼·弗耶勒(Dominique Field),阿朗·克奇纳赫(Alain Quequiner),多米尼·布热(Dominique Bouge),翁颂·柯赫比埃尔(Vincent Corbiere),还有住在邻国瑞士的法国制琴师科赫比拉希(Corbelari),伯赫彤·马赫腾(Bertrand Martin),翁颂·奥代格(Vincent Ottiger)及莫西·奥代格(Maurice Ottiger)。


译者在2015年5月前往法国的葡萄酒圣地波尔多拜访了法国当代制作家让-吕克·舒瓦-Jean-Luc Joie。


如今(1992年时),在法国有70家作坊从事各种古典吉他的修理,法国制琴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进步背后的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1980年时“法国手工艺大赛”机构接纳古典吉他制琴师参加,让吉他制作师们有机会参与罗伯特·维达拉(Robert Vidal)组织的“吉他制作大师国际大赛”。


“法国手工艺大赛”简史


通过老一辈手工业者的考核,获取资格认证从而获得开设手工作坊的权利,这样的行规在法国手工业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1599年法国亨利四世国王统治的时期,巴黎的乐器手工业行会立法设立了学徒、手工业者和手工艺大师三个从业等级。按当时的行规,手工艺大师级别的业者,其儿子们可以不用通过乐器手工业行会的考核,就能继承父辈的行业头衔,所以手工艺大师等级授予新人的情况越来越少,手工艺大师的选取对象范围也越来越窄,有时候其实就只是在一些家族内部的事情而已。


这种情况的背景是,在进入16世纪的时候,法国的手工艺者开始自己联合起来,更加独立于他们的雇主。类似兄弟会的行业公会在业者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载着整个行业从业者的生计和专业技能传承等各方面的重任。同时,行业公会还慢慢受到基督教会组织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类似于宗教教规的行规,要求成员必须忠诚、服从、保密等。


慢慢的,法国手工艺者在全国建立起了行业组织网络,开始制定和授予行业资格头衔,要求成员保守行业秘密并遵从行业前辈的留下的从业和专业规范。手工业者要想开设自己的作坊,不仅很不容易,而且成本很高。


到18世纪末的时候,自由之风随着法国大革命吹遍社会。1791年,在平等精神原则下的宪法,取缔了手工艺者行会大师们制定行规、把持行会的特权,宣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从事任何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和交易。不过1815年法国王朝复辟之后,行会又卷土重来,并在1848年时达到了高峰。但临近20世纪的时候,行会的特权又受到了工业化和工会组织的挑战。


虽然在整个19世纪,人们基本保留着自由择业和从事工作及贸易的权利,但获得行业公会授予的头衔,仍然是业者的荣誉和从业优势。当今的“法国手工艺大赛”,将旧时代行会的一些行业规范做了必要的“现代化”之后保留了下来,并以这些原则为基础形成了“法国大师”MOF机构。


“法国大师”MOF的建立


1924年,法国政府决定组织一个专业评委会,评选参评的手工艺品,并授予最佳作品制作者“法国大师”的称号,希望以此促进法国手工艺者的职业教育和行业合作精神,提高从业者的审美品味和工艺技术水品,使他们可以在手工艺制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乐业护业并获得成就感。


按照“法国大师”比赛规定,参选的乐器作品必须是传统乐器(不是从未见过的新发明)。虽然不是所有的法国制琴师都能同时参赛,但所有参赛的乐器作品,一旦获得评委会的认可,都有机会获奖,所以每个参评的制琴师的吉他,都有可能获得一个或数个奖项,也可能得不到任何奖项。被授予“法国大师”的制琴师,也就算正式被确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大师”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他发展史:从原声到插电
西班牙吉他
美女大提琴家演奏20把老大提琴,巴赫《布列舞曲》吐血推荐
迷人的《巴黎恋人》, 激情奔放的西班牙吉他!
2010年度时尚魅影图片精选
梦境般的西班牙浪漫吉他曲《Lovers in Paris》巴黎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