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泥文明||第一章 人类文明肈始:陶泥时代 第二节 古代陶泥器具的主要类型(上)




1、彩陶文明带的分布

新石器时代中,世界各民族开始创造出彩陶器,从公元前近6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几乎所有古代民族都造出了具有民族特点的陶器,如果将这些陶器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陶泥时代画廊,从中国河南陕西等地的仰韶文化开始,向西经过伊朗高原、印度河谷、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耳其安纳托里亚高地,直到地中海爱琴海,经历了几千年的旅程,从东到西,它们环绕地球形成了一个彩陶带。

 

 

(公元前5000年中国仰韶文化半坡鱼纹彩陶碗)

 

(公元前4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女面彩陶片) 

  

(公元前5000年前后伊朗彩陶)


(公元前4000年土耳其安纳托里亚彩陶) 

  

(公元前7000年前后的巴勒斯坦耶利哥古城骨质陶泥像)


(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文化陶土俑)

 

(公元前2700年希腊迪米尼文化彩陶).


 

(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地中海克里特岛彩陶壶)

 

这些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品种丰富,遍布世界各地,取材也极为多样。先从土质来看,最适宜于制陶的是黄土,这种土质松软而且粘结力强,易于成形,中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地区,中国陶器在这里形态发展充分。江河沉积土也是极好的陶黏土,中国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这种土质居多。此外还有黑土,这也是制陶优质土。

陶器种类繁多,包括灰陶、褐陶、红砂陶、黑陶、彩陶、白陶等,根据选用的质料不同,又可以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等,其中最具代表性,造型多样与质地优秀的应当数黑陶与彩陶。毫不夸张地说,陶泥器具是最多样的创造,为了展现它的风采,我们先进行简单分类:

 

1、 陶器类型面面观

 

指陶器为人类文明之始,必须知道先民是如何生活与生产,特别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农业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文明的中心。

《绎史》中《周书》中有一段重要记载: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草藏实。

 

这里是讲神农氏这位中国农业先祖发明农业生产的过程,其中不乏神话色彩,如“天雨粟”之类。但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话:“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这就是说,用陶器来作为最早的生产工具,相当于以后的铁器,制造锄耒等农具来耕田,最早的农业是刀耕火种,陶器就是最早的耕种工具。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句话千年来为人们所忽略,历史学家们将石器、铁器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却忽略了作为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的陶器,而生产工具是改变社会形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世界历史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古代文明创造的重大发现,19世纪以来,这种发现屡次令世界为之震动。埃及古代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发现等,都是举世皆知。与神农氏数千年后,在江苏淮安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斧,证明了这段记录的真实性,陶器是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

 

(江苏淮安出土新石器时代陶斧)


用石器和陶器开始了最早的耕耘的,如果以前只承认石器时代,那么,“陶冶斤斧”是历史事实,承认陶器时代社会生产与农业文明的产生,已经无须再借助于其他。笔者认为,这一发现的意义并不亚于近代其他重大发现,它是一种具有划分世界文明史阶段意义的新发现,有了陶器生产与生活工具,有了陶泥文字的发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石器时代之后随之而来的陶泥文明。

文明遗址的发现证明:渔猎生产主要的生产工具是弓箭,但是弓箭的发明可能也与陶器有关,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弹,这种陶弹是先民用来射击野兽的。这就证实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飞土”之说,这也就是弓箭的发明。

《吴越春秋》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故事,越王欲伐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王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对曰:臣闻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於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歌曰:

 

断竹、 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歌记载的正是造弓与打猎的过程,取来竹子砍断,用丝绳结成弓弦,这里的飞土,就是射出陶弹或是土弹,也就是最早的箭。陶制造的弹子有它的优点,它可以造成尖锐的角,再加上竹杆,就是一枝好箭。甚至最早的弹很可能连箭杆也没有。在金属出现之前,陶弹可能是最主要的弓箭,是先民们狩猎的重要工具。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的陶纺锤)


最早的纺织业也与陶器有关,陶制的纺锤在多个民族都有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与屈家岭文化,都有用于纺线的陶锤出土。屈家岭彩陶纺锤上有旋转的几何状图纹,绘制出这样图案的人,必然有一定的几何绘图知识。猎人打到野兽之后,兽皮被用来制衣,皮革要经过加工,这就要用到锉刀,中国文明遗址中发现了陶锉刀。

……

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有更多的发现,它的意义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显示,必将为世界文明研究界所承认。

陶器不仅仅是先民生产工具,更为重要的则是作为生活的必须品,改变了人们的衣食往行方式,使社会生活变得文明进步,借助于陶器,人类用火与熟食,人体强壮,讲究卫生,具有人性的关键。古书《世本·做篇》中都有“黄帝造火食”之类的说法,《太平御览》还指出“黄帝始蒸谷为饭”、“黄帝始造釜甑”等。可以推测黄帝时代,中国已经熟食,而要熟食就要用器具盛水或饭,所以必然有主要的陶器甑、钵、罐、盆、鼎、鬲等,其中鬲等陶器是中国所创造的。

       

取水陶罐与壶 饮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了陶器,人们可以取水贮水,所以各民族最早的陶器中无不具有取水的陶罐陶盆,这是最早的陶器类型。

最主要的类型是尖底与平底两大类,平底的陶水罐最为多见,我们在世界各主要文明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都可以看到。有特色的则是尖底水瓶,尖底水瓶不能平放或是直放,显然是为打水专用,从造型上看,这种水瓶表现了一种造型艺术的想象力,一种创造性。

有两种尖底水瓶最典型,具有代表性。一种是中国式尖底水瓶,类型多样,如仰韶文明的半坡彩陶尖底瓶(图1,专门用来取水的,设计精巧,放入水中后可以自行倾反来存水,待到水注满后,它又会自动复位。庙底沟等地遗址中也有更为精巧的尖底瓶(图2)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用具。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陶器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形状相同的陶器,这就是第二种尖底水瓶著名的西亚伊希塔陶罐,它的设计思路、基本形态等与半坡陶器完全相同,半坡陶品是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西亚彩陶的年代大致距今有5000多年。半坡遗址地处中国西北大都市西安市的东郊,是黄土高原上的古代文明遗址。这种巧合实在令人惊讶不已:西亚与中国彩陶之间是否有历史联系?这一直是难解之谜。


 

(中国仰韶文化的半坡红陶尖底水瓶)

 

 

(庙底沟尖底瓶)


(美索不达米亚的拉萨尔文化“伊希塔”陶器水罐)

 

甑蒸釜煮陶器发明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作为贮存与炊事的用具,有了盛水器具与炊具之后,熟食与饮用开水成为可能,这也是先民生活中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昔日人类就象野兽一样,茹毛饮血,上树摘食生疏瓜果,必然有肠胃病,“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腥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经过烹煮之后的肉与谷类,味道更加鲜美,营养能全部吸收,人类身体更加强壮。熟食不仅改进人类体质,甚至影响到人类思维,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曾经写过一部名为《生食与熟食》(The Raw and the Cooked,Paris,Plon,1964的专著,其中就涉及到熟食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总之,熟食促进人类体质与大脑的发育,于人类功莫大焉。而熟食的器皿则首推陶器,有了陶器人类才可以蒸煮烹炸,食用这种食品,人类皮肤变细,脱去身上的毛,与毛猿相别,真正成为了人。

中国饮食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有一个重要差异:世界多数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的饮食以以烧、烤类为主,地中海文明起源中畜牧业地位重要,肉食烧烤自然成为中心,这毫不奇怪。中国人的饮食制作方法千万种,但是首推蒸煮的方法。究其原因,固然与中国农业发达,谷物加工为主有关,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古代制陶业发达,饮食器具中陶器用水来蒸煮加工,食物美味可口,易于消化,对人身体更为有益。西方人很少用“蒸”的加工方法,面包都是烤出来的,但是中国的馒头是用水蒸汽“蒸”出来的,西方人称这种加工方法为“斯迪姆”(steam),意思就是用蒸汽来加工。当然这并不味着古代中国不烧烤,相反,距今50万年前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烧烤,主要是柴来烧烤肉食,先秦时代盛行炙、脍、醢、脯等,就是烧肉的方法。不过中国最具特色的是蒸煮,加工粥饼之类,主要方法是甑蒸与釜煮。

甑,《说文解字》就已经指出:“考工记陶人为甑。……盖甑七穿,按甑所以炊蒸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于上,而馏之”。这一段话是北方方言,说明甑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蒸笼,只不过现代人所使用的蒸笼大多为木质的,古人用陶质的而已。蒸笼的主要作用就蒸包子、馒头、蒸饼等。古代的饮食与今人稍有不同,饼这种食物在古代主要是通过蒸的方式制作,与今天人的烧饼是烤制的不同,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宋代,《水滸》中的武大郎在街市上卖炊饼,他的炊饼就是蒸的。


河渑池县不招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灰陶甑,现藏瑞典远东博物馆,这种器具是由上下两层所组成,相当于今日的蒸笼


釜最初也是陶器,它的形态多样,大的为鬴,主要也是用来蒸煮食物的,《诗经·桧风》曰:“谁能烹鱼,概之鬴釜,诗中的釜完全可能是陶釜,陶釜制作成本较为低廉,易于为广大百姓接受,用来烹鱼煮虾十分便利。它的种类繁多,不过主要作用基本相同,就是烹煮食物。一般来说,在烹饪过程中,有时是将釜与甑结合起来使用的,甑用来蒸,釜则主要用来煮,二者相结合,可以完成主要的烹饪工作。

 

 

    (新石器时代中国河姆渡文化陶釜)


釜的样式相当多,有大有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带沿与带把的大釜,也有三足的鬲,都是基本的生活用具,在中国各文明遗址中都有发现,是最普遍的用具。


(具有仰韶文化特色的陶鬲)


根据新石器时代裴李岗遗址出土文物来看,当时已经普遍使用了加工谷物的磨盘与磨棒,证明谷物加工相当发达,也就是人们已经在食用面粉了。青铜时代之前,最方便的蒸煮器皿当然就是陶器。所以在中国陶器中,相当多的是可以放置在火上加热的、并且有盖子的,在盖子上还留有一个放出水汽的通道的陶器。

鼎食祭祀众多与饮食相关的陶器中,引人注目的是所谓“鼎器”。什么是鼎?《说文解字》定义鼎器为“上大下小”,提到鼎器人们容易想到青铜鼎器,青铜的大盂鼎、毛公鼎等可谓大名“鼎鼎”,彪炳史册。但是很少有知道,最早的鼎器其实是陶鼎,陶鼎的用途多样,但是最早的鼎可能主要是用来烹饪的,,“钟鸣鼎食”就是鼎的用法之一,随着岁月流逝,鼎由于造型高贵,用以祭祀,用作礼器,时间一长,人们竟然只知道其作为礼器,而忘记了作为食器的鼎。


(山东滕县北辛文化的带盖陶鼎,公元前5000年)


最有证明力的是这样一件陶器,这是一件鼎釜合一的器具,记录了早期社会中鼎作为食器与釜之间的亲密关系。


(仰韶文化的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釜形鼎)


这是一件构思巧妙,体态空灵的陶器,它的特征是自身带有三足,方便用火,这种造型明显来源于上先祖们在火堆上支起兽肉来烧烤的架子,在设计釜与鼎时,聪明的先民们借鉴了渔猎时期生活经验,用三足来取代木头支架,而将鼎与釜合为一体,方便实用,必然是当时。

庆典祭祀活动离不开酒,饮酒也需要独特的器皿,陶器酒具形态极为丰富,觚、爵、壶、杯等不胜其数。

杯碗瓶盘是最常用的生活用品,陶制品最多的就是这些类型,形态异常丰富,展示充沛的创造力。这些用具可以基本满足当时人们的烹饪与储存方面的需要,甚至直到今天,厨房用具中也不过就是如此,陶瓷的碗盘杯盘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仍然不可取代,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东方国家中,人们生活中都在使用这些数千年前的创造。在人类所有的生活用具中,这是唯一沿用至今的器物,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奇迹,这种奇迹恰发生于陶器。

 

公元前6000年的红陶碗 


河姆渡文化黑陶杯


陶土乐器的种类相当多,从中国出土的就有彩陶吹奏乐器土埙,还有打击乐陶鼓陶鐘等,《周礼·春官·大师》中将中国古代乐器归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的土就是指陶制的乐器。近年来出土的还有较为罕见的陶鼓等乐器。


 

(新石器时代的陶鼓)   

                    

(仰韶文化姜寨遗址的陶埙)


特别是彩陶,而且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遗址中几乎全部有彩陶出土,这些彩陶器造型优美、工艺成熟,在是在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地区:两河流域即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与印度的陶器最为古朴。如果以工艺而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前身米诺斯文明(包括克里持岛与塞浦路斯地区)的陶器则最为精美,这是天才工匠的故乡,从彩陶器开始,他们就形成了精工细雕的传统,地中海地区的先进工艺一直持续下来,世界历史以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欧洲工业革命兴起后,意大利工匠们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羊毛纺织工业中,以精细纺织为特色,超越英、法、德等国,带动了欧洲纺织业从粗纺向精纺的转化,其余在金属与首饰加工等方面,他们的工艺与技术水平一直领先世界,如果看一下古代彩陶制造,就可以知道这是渊源有自的。

从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出这个历史过程,《系辞》下篇曰:

 

昔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纲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很明显,庖牺是渔猎时代的人物,他发明了结绳,织成渔网,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手段。而神农与黄帝就成为了农业文明的代表,他们种植农作物,驯养牲畜,发明制陶,推进熟食与蒸煮。依此判断,庖牺的生存年代最晚不会超过13000年前,因为这是渔猎生产的后期。而神农与黄帝的生活年代则最晚是在10000年前,从文明遗址来看,这时的陶器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器具,熟食相当普遍。

根据江西省仙人洞等文明遗址的发现,国际考古学界的中美两国学者将中国陶器发明上溯到16000年到12000年前,。再从世界古代陶器分布传播的过程判断,可以推测,从总体来说,世界陶器可能是起源于中国,然后大面积地向四方扩散。

最早可能在冰河纪到来之前,大约12000年前,掌握了制陶术的亚洲移民经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由于气候变化,原本可以从冰路进入美洲的路途断绝,从此后,印第安人开始在美洲独立生产陶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名家笔下的固原】张嵩 《释读西海固历史的辉煌 》(上)
齐家文化遗古粟香 四千年前炊烟初起 探秘远古先民饮食密码
明代人口暴涨为上亿人,背后有一条人类文明的暗线
中国古代陶器
彩陶和黑陶的艺术特点及区别
新石器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