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州窑瓷器为何那么“黑”?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著名的综合性瓷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因吉安市古称“吉州”,故得名“吉州窑”。

吉州窑产品的釉色在同时期各窑场中堪称最丰富,既有南方窑系流行的黑釉、黄釉、青白釉,也有北方窑系常见的乳白釉、绿釉、褐釉等,其中黑釉瓷器是吉州窑最具特色的瓷器,在宋元时期流行一时。


黑釉瓷也称“天目瓷”,是顺应宋人斗茶风气而产生的一类瓷器。宋人尚白茶,认为汤花越白越好,因此使用深色茶盏更容易辨识茶色。

唐代流行煎茶,饮茶步骤复杂,煮茶前需将茶饼碾成粉末,再投入沸水中煎煮,经过三道水开、拨开茶末,再盛入碗中,方可饮用。具体可分为六个步骤:炙茶、碾茶、罗茶、煮水、投茶和分茶。这一时期,邢窑的白瓷和越窑的青瓷最为流行,邢瓷“类银”和“类雪”,越瓷“类玉”、“类冰”,两大窑口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邢窑瓷器

到了宋代,开始流行点茶。所谓的点茶,是指把把团饼茶碾碎,同时用茶瓶将水煮开。把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碗中,用茶瓶分次分量加水并搅拌茶末,使盏面泛起汤花。

在点茶的基础上,宋代人流行斗茶,又称“茗战”。斗茶的方法是先将半发酵的茶饼碾呈粉末并充入初沸的开水,然后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通过观察泡沫的亮度、浓度以及白沫保持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斗茶的输赢。

河北宣化下八里村1号墓辽代壁画《点茶图》。壁画描绘了两人正在配合注汤点茶的场景。‍‍

南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图中茶贩有的注水点茶,有的提壶,有的举杯品茶,反映了宋代街头茶市的场景。

由于斗茶的评判标准之一是看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而黑釉瓷更能显示出汤花的白,因此黑釉瓷器深受宋人的喜爱。在生产黑釉瓷的窑场中,吉州窑的“鹧鸪纹盏”和建窑的“兔毫盏”最负盛名。

吉州窑黑釉瓷在宋代的流行不仅仅因为“黑”,还因为其丰富多姿的窑变色釉和效法自然的贴花装饰。

窑变釉彩

窑变釉彩是在烧制黑釉瓷时,工匠在黑色地釉洒入不同的金属原料作为呈色剂,高温烧制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玳瑁斑、虎皮斑、鹧鸪斑和兔毫斑等不同形态。形态各异的釉斑犹如动物和贝类身上斑斓的花纹,与黑色的釉面相映成辉,璀璨夺目,是吉州窑工匠效法自然、模仿天然珍贵材质烧制而成的珍贵产品。


木叶贴花

木叶贴花是指把桑叶浸泡加工后,贴在已施过黑釉的坯胎上,敷黄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桑叶呈黄色,与黑色地釉形成对比,树叶的形状、茎脉在黑釉的衬托下清晰可见,这是将自然融于瓷器烧造的绝妙创造。

木叶贴花的方式较为多样,有的将叶子置于盏壁和盏心,茶盏盛水后,仿若一叶孤舟在江上飘荡;有的双叶叠落,或三叶散点,不拘一格,在茶水倾注后仿若随着茶水上下翻腾。桑叶乃自然之物,与文人、禅僧所追求的的自然境界不谋而合,体现了宋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雅致之美。


剪纸贴花

剪纸贴花是将剪刻成花卉、动物等造型的纸花贴于瓷胎上后施一层黑釉,揭掉剪纸后得出釉色与胎色黑白分明的装饰图案。在此基础上,吉州窑工匠还擅长采用黑釉剔花的装饰工艺,尤以剔梅折枝纹为特色,花纹与黑釉相映成趣,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剪纸贴花和黑釉剔花常用花卉、动画等做图案,有着吉祥寓意和美好祝愿,既融入了文人气息,也极具民间艺术特色。

吉州窑的黑釉瓷乍看并不惊艳,但是器物的美更多地是体现在使用中。宋代饮茶的特点,决定了黑釉瓷更能衬托出饮茶的雅致。而吉州窑工匠们又对宋代文风甚浓、禅风盛行的社会风气极为敏锐,在黑釉瓷上加入了创造性的装饰,富有金属光泽的窑变釉彩、效法自然的木叶贴花、极具节庆气息的剪纸贴花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这也促使吉州窑的黑釉瓷在宋代的流行,甚至有的传至日本,成为日本收藏家极为珍爱的名品。

《吉州窑——江西吉州窑瓷器精品展》于2017年12月30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来自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的宋元瓷器212件(套),展至2018年3月30日。

从2017到2018,这个元旦,吉州窑瓷器陪你跨年!


编辑:黄巧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州窑几大名品全解
吉州窑,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
千万不要小看她,1200多年历史的吉州窑,独揽两宋瓷器辉煌
黑釉瓷
宋代吉州窑黑釉瓷图文赏鉴——馆藏珍品贴花、窑变天目瓷
中国灿烂瓷文化—宋元时期的吉州窑瓷器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