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楼兰——沙漠考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中的楼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马干沙漠东部,是一座与干枯了30多年的罗布泊大湖相伴的一座已废弃千年的古城。事实上,楼兰在唐代出现之前就已经消亡了。当年唐玄奘取经路过此处,也只能对着荒漠凭吊。


  漫无边际的滚滚沙丘,奇形怪状的风蚀雅丹,坚硬锋利的沉积盐壳,触目惊心的累累白骨,燥热、严寒、狂风、蛮荒、恐怖、凄凉。千百年来,楼兰这个西出阳关丝绸之路上的第一国,让人联想到的也只有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火烧匈奴使团、傅介子刺杀楼兰王这些历史故事和一些更为遥远的传说。
         100年前,瑞典人斯文·赫定在西域的探险和现代中国人的沙漠考古惊醒了沉睡近三千多年的楼兰美女,揭开了一道道楼兰文明古老而神秘的面纱。需要指出的是,早期西方探险者对楼兰的考古是带有掠夺性的,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合理保护的情况下自行研究楼兰文明,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寻找黄沙万里中的文明

  遥远的史前和历史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曾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可怕的影响。20世纪末,从考古资料中获取历史上有关火山、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信息渐成潮流,并促使了各种自然灾害考古的形成和发展。其中,考察沙漠,寻找古代人类足迹,获取沙漠化的信息,研究沙漠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成为了沙漠考古的任务。
  考古资料证明,沙漠腹地中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在丝绸之路的故道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居民中,一直流传着关于埋藏在沙丘中古代财宝的种种传闻和轶事。人们对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往来各色人种商人的织锦、美玉等货物,以及熙熙攘攘、佛塔林立的古城址非常好奇。为什么这些曾盛载古代文明的绿洲王国一个个都消失得无踪无影了呢?
  地质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沙漠的形成同地质构造有关,是自然作用的结果。当岩石组成的山体出现裂缝、破碎后,因风化作用形成砾石和颗粒不同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细沙、粉沙被吹扬起来,堆积在地面,形成沙漠。
  我国北方的沙漠,基本上都是地质时期大湖大海中沉积的泥沙转变而来的。进入历史时期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原本没有沙漠的地方,出现了大范围的沙漠景观,被称作人造沙漠(即所谓的沙漠化)。这些地区最初曾是森林草地,由于古人的滥伐滥砍,使得地表土层支离破碎。在季风的作用下,露出的粉沙被四处吹扬,久而久之便形成很厚的沙层,甚至沙丘。而沙漠化现象的加剧使得人类不得不被迫迁移。
  被迫迁移的古人无可奈何地留下无法携带的东西,如房屋、道路、村落、耕地、墓葬以及破碎的日用品,这些遗留物逐渐被流沙掩埋。因此,沙漠化地区常常藏有古代的城镇、村落。千百年来,这些掩埋在万里黄沙中的古代文明一直静静地等待着它的发现者。

           

                  古国楼兰
        “楼兰,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长久以来,它的立国与消亡始终是个谜。楼兰位于新疆若羌东北部罗布泊西岸。远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胡杨林,田地肥沃,曾是一派水乡泽国之象。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立国的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关于楼兰国的消息。此后,汉武帝不断派使臣联络西域,汉使往返,要路经当道的楼兰国,匈奴居间挑拨,阻断交通。于是,楼兰就成为西汉通往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必争之地。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在西域的争夺多次围绕楼兰而展开。公元前77年,西汉派平乐监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另立新王,改楼兰国为鄯善国,并迁都扦泥城,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同时,也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东汉时,敦煌人索励率士兵到楼兰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魏晋时期,继续在楼兰地区进行屯田,并在西域长史府设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司吏,士卒则在此传播和推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铁制农具,使楼兰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魏晋两朝统治西域的前哨阵地。
  自南北朝以后,随着西域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丝绸之路新线路的开拓,楼兰作为贸易中转站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逐渐衰落了。同时,孔雀河的改道,致使位于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楼兰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显赫的重镇,逐渐被人们所废弃,从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再也没有进入任何文献记载。
  到了唐代,唐朝大军到达西域时曾经寻找过楼兰,但没有结果。1274年,大探险家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东来,也没见到楼兰古城,看见的只有漫漫黄沙。楼兰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楼兰考古史话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我国新疆罗布泊探险中无意间发现了楼兰。这座消失近2000年的古城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后的100年中,楼兰的发现、考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1900年春,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地区考察,他的一名中国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在穿越一处沙漠时铁铲不慎遗失,在返回寻找铁铲的途中发现了一片废墟。斯文·赫定对它进行了考古发掘,得到了一批佉卢文和汉文木简及文书,以及一些陶片、中国古钱币、丝绸残片、毛织品残片、铜装饰品、玻璃器残片。在研究佉卢文木简时,斯文·赫定发现有数处提到“KRORANLA”这个地名,他认为这就是古代楼兰的音译。他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这座古城就是古楼兰城。古楼兰城被发现的消息发表后,震惊了世界。
           1900年至1916年,英国人马克·奥里尔·斯坦因三次深入楼兰古城,进行非法测量和偷窃文物的活动。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楼兰,发现了许多新的遗址和墓地,他将这些遗址都编了代号,其中以LA(楼兰)为中心的一组和LK(距楼兰城南50千米处)为中心的另一组是主要遗址集中区。他在LA遗址上发现了许多石器、青铜器和汉代丝织品、五铢钱币与新莽时期的货泉钱币等文物。
           1908年至1910年,由日本人桔瑞超带领的中亚探险队两次到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1910年在楼兰城区和距楼兰城南50千米处的一片遗址上(即斯坦因编号为LK的地方)进行了考古发掘。探险队回到日本后,宣布在古楼兰城中发现了一份李柏信件,共四张残片,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稿。
            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楼兰考察研究非常集中的阶段,带有十分浓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色彩。当年主要的西方列强几乎都有人来到罗布泊,进入楼兰古城,发掘古城附近的古墓。当年中国学者有幸进入这片地区考察的只有黄文弼、陈宗器两人。黄文弼在楼兰城东北发现的遗址,所获有西汉纪年的木简,至今仍是楼兰研究中的珍品。陈宗器考察的自敦煌到罗布泊的路线,罗布泊湖的水文状况都在罗布泊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1979年至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古代丝绸之路电视摄制组联合组成考察队,考察丝绸之路和楼兰古城。这次考察重新测定了古楼兰城的准确地理位置,对孔雀河下游的古墓沟,以及楼兰城区和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各种石器、汉代钱币、铜器、丝毛织物和东汉魏晋时期的———佉卢文简,以及用金银铜等制作的各类装饰品等文物。从楼兰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震惊了世界,其中有珍贵的晋代手抄《战国策》,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处楼兰墓葬群中发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经测定距今已有3000多年,干尸衣服完整,面目清秀,定名为楼兰美女。其他文物还有做工精细的汉锦,还有汉五铢钱、贵霜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佉卢文残简等。


  在楼兰城,考古学家测定了它准确的经纬位置为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历史上繁华一时的楼兰,实际不过是每边长330多米的一个小小的城垣,城墙围成方形。城墙断离残破,但城内高达10米的佛塔,土垣造就的三间房,出土过大量魏晋木简、文书的西域长史府故址,一间间以木为梁架、以红柳作墙垣的民居,都还傲然挺立在古城之中,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自古城西北进入、东南斜出的古河道,源自孔雀河支流,这是当年楼兰居民的生命之源,如今还依稀可辨,大略保持着当年的面目。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学科的研究者一批又一批地奔赴这片不见人烟的荒原进行科学考察。优秀科学家彭加木,就是在这场探察热潮中,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目前,对楼兰的考察有了初步结论,即这片地区曾有的繁荣、它的变迁和最后的毁灭,主要是由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楼兰考古已有百年历史,但罗布泊荒原上已发现的数十处古代遗址目前真正进行过科学考察的不过几处。我们有理由期待,罗布泊地区面临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与之伴随的考古、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学科的考察研究,将会为楼兰考古翻开全新的一页。

             

                科考探楼兰
  在新疆境内,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从茫茫沙漠中穿过,而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古城遗址,有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和考古工作者。他们的探险和考古研究,使得这一神秘地带的少数古城显露出庐山真面。但由于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以前的考古研究只是对主要交通线附近的少数城址进行实地调查,或者是穿越沙漠徒步考察,没能对古城遗址作出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
20世纪后期,日趋成熟的空间遥感考古的出现为科学地解释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奠定了基础。我国两位科学家何宇华、孙永军利用美国陆地卫星提供的卫星遥感图像(ETM)上的信息,提出了关于楼兰古城消失的最新见解,堰塞湖的形成阻塞了水源,造成下游干涸。

           罗布泊“大耳朵”遥感图像
   从遥感图像揭示的地理环境可知,古孔雀河是楼兰古城惟一的淡水源。楼兰古城东部虽有浩瀚的罗布泊,但无法饮用,就像身处大海却无水喝一样。地下水无法满足一个城市的供水以及农田灌溉的需要,并且可能因含盐度太高而不适合饮用。水是生命之本,无水便意味着死亡,古孔雀河曾是楼兰的生命河、母亲河,可以设想,当第一个堰塞湖形成时,由于地点较近、规模较小,溢出的支流还可以勉强维持古城的供水,那么,而当上游第二个堰塞湖形成后,大部分河水被拦截,溢出的支流向四周发散,一部分蒸发,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改道从南北汇入罗布泊,使堰塞湖下游大片地区断水,从而导致植被枯死、环境恶化,最后,人们不得不弃城而去,寻找新的家园。
  曾经生机盎然的古城在风吹四起的黄沙中黯然消失。这或许就是历史真实的一幕,或许只是一种假设。但是无论如何,曾经碧波荡漾的罗布泊干涸了是事实,曾经河网密布的绿洲被雅丹地貌取代了是事实。总之,环境的恶化给楼兰带来了灾难性的命运。
200012月,一支由我国大气物理、水文、地貌、考古等学科专家组成的科考队奔赴塔里木河下游,对其环境变迁与文明兴衰进行探险考察。他们借助沙漠车的帮助,由全球定位系统(GPS)导引,用直升飞机对楼兰地区进行航空拍摄,纵横穿越塔里木河下游,考察水资源的变化和植被的衰退情况。此外,考察队还深入访问当地的罗布人,了解人文变化的真貌。地面工作的重点则在小河地区展开,这里曾发掘出土著名的楼兰美女干尸。
  科考队在探寻古楼兰如何消亡之谜时,深切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专家们分析发现,水源和树木是罗布泊荒原上绿洲能够存在的关键。楼兰古城曾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并有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挟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战争的破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

                                 

                                             楼兰古城复原图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330年以后,楼兰古城突然消失,直至1900年楼兰古城遗址才被发现,有关其消亡的原因和经过,没有任何的文献资料记载,故而引起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曾有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楼兰的消亡原因进行解释,有代表性的观点概括起来有四种:
  战争观点说,认为楼兰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被焚毁。
  气候观点说,认为第四纪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气候的变化导致环境改变,日益严重的沙漠化使得河湖干涸、草木不生,曾经以渔牧为主、繁荣一时的古城不得不被遗弃。
  河道变迁说,认为楼兰古城位于古孔雀河下游,河流改道经常发生,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人来说,没水便不适合生存,最后只好放弃。
  人文活动说,认为人类不合理的引水造成下游河流改道、枯竭,过度放牧造成荒漠化,最后自食其果。
  事实上,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当时楼兰盛行太阳墓,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

          

                楼兰先民种族之谜
  数千年前,谁在楼兰创立了文明、缔创了繁华?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又是怎样的?至今这些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答。
  有学者试图从文字的角度寻求答案。由于楼兰人使用中亚佉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因此,推断这是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白邑人种的雅利安人。而据近期我国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做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古代阿富汗人。新疆考古专家则从保存完好的楼兰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达、鼻骨挺直的形象,推断楼兰人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属于白种人,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估计汉代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
  毫无疑问,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自己的驻脚点,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将永远引人入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绝密楼兰: 千年女尸发现和国宝彩馆丢失之谜(组图)
千年不腐的楼兰女尸复原照,历史真实存在又离奇消失的楼兰古国
楼兰消失之谜
楼兰:历史与传说中的神秘国度
新疆历史地理地名解释
中国的‘庞贝'--神秘的古城楼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