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漆不休——漆器的源起与修复

海南海口 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黑地彩漆描金勾莲四方委角盖盒(清)

漆器工艺追根溯源,目前已知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检测,其所用的涂料就是天然漆,并且当时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很成熟了。可见,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制造漆器了。

古代漆器工艺主要材料是大漆,天然的大漆具有很强的粘接性,干燥后不易受到环境的侵蚀和影响。实际上漆器的修饰工艺,油跟漆是不分家的。大漆本身是深棕色,需要调出亮的蓝色和红色、白色,需要往里面加桐油,加不同的油脂。无论添加的是什么,都是天然的矿物颜料,色彩稳定,不易变色。而大漆的采集与炼制并非一件易事。

“盛世菁华——沈阳故宫藏清乾隆时期文物展” 清乾隆款黄漆描金彩绘勾莲佛日常明盘

漆树在亚洲分布广泛,尤其南亚、东亚产量很高。在中国,除了新疆之外各个地区都有漆树生长,只是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采漆的最佳时间是三伏天,这对于采漆的漆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晚上的产漆量比白天高,所以漆农一般会在晚上进山采漆。由于漆树分布不均,且产量不固定,漆农提前一年踩点,跑遍整个山区林地,了解漆树分布状况,评估产漆亮。到了采漆的时节,漆农们每天11点起床做饭吃饭,然后带着干粮进山。古时候说“百里千刀一斤漆”,漆农需要步行很远到大山里,一棵漆树刻10个刀口,一个刀口4刀结束,因为这样分泌的漆最多,所以有时候一晚上漆农们需要砍几千刀。如果赶上气候湿润、雨水充足,一天能割7、8斤漆,而气候不好的时候,一天只能收一斤漆。收集起来的漆,经过初步的过滤后,在阳光下晒,漆农们需要不断搅拌,使其氧化。知其来之不易,匠人们在使用的时候非常节省。

漆器在我国的发展

漆器在我国经历了两个发展高峰,一个是战国至汉代时期,第二个是明清时期。汉代能够发展成一个高峰,是当时的生产工艺、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彼时漆工艺比青铜器制作成本更低,更轻巧和实用,并且那时候就已经有了镶嵌工艺,漆器替代了青铜器在生活日用器中的地位。但是随着陶瓷工艺的日渐成熟,漆器工艺逐渐被陶瓷替代。如今的生活中,彻底被陶瓷、塑料等替代,漆器处于绝技状态,只有少数的地方能用到。

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红雕漆勾莲开光山水海棠瓶(清)

汉代时有一种说法:“一杯百人之工,一屏万人之力。”做一个尓杯可能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制作一件漆器,即便人们的分工非常明确、技巧娴熟,依旧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当时拥有一件漆器物件,相当于如今拥有一件奢侈品。据了解,一件漆器家具的制作周期在1-2年时间,即便是很熟练的工匠来做,也不能缩短这个周期,再加上制作工艺不一样,那些精美繁复的物件就需要更多时间了,所以很多漆器家具只有皇家才能用。


漆器家具的盛行,与人们的日常使用分不开,古时候有一种说法叫“无漆不休”,几乎没有不刷的桌面。明代以前,人们使用的家具、器物几乎都会用漆做装饰,明代之后紫檀、花梨等硬木家具才开始流行。漆器工艺被大量运用,是因为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对胎体的保护。可以这样说,一件漆器的胎体相当于一个人的骨骼,表面的装饰层就像人的肌肤,由此可见古时候漆工艺的重要性。

清代乾隆皇帝很喜欢把玩漆器物件,但乾隆初期的漆工艺并不高。清宫里有宫廷造办处,但是大量早期的漆器器物是在苏州、扬州制作的。有一次皇帝下旨要做两个套盒,三年只做了两个,而这两个样盒就是在南方做的。

漆器的工艺

漆器修饰领域在清末的应用很广泛,凉亭、戏台、廊柱等等都会有漆器髹饰工艺。常见的工艺种类有素髹工艺、雕漆工艺、描金工艺、填漆工艺、镶嵌工艺等。

清代漆器

(1)描金 

描金工艺的使用非常多,金色象征着皇家贵气,一般人是不能用的。传统的描金是先描绘出图案,然后再烫金粉或贴金箔。描金也可分为贴金、上金和泥金,贴金用的是金粉,上金和泥金用的是金粉。金粉的制作一般是先将金箔捣碎成粉状,然后加入胶水研磨,之后用温水化开脱去胶液继续研磨,反复多次之后便可得到优质的金粉,并且这样的金粉光泽温厚不刺眼。金粉的成本高,使用量大,所以有着“一贴三上就泥”的说法,也就是说,相同面积的装饰纹样,贴金工艺一只金箔就够了,上金需要三张金箔,泥金工艺用金量是贴金的九倍。因此一般描金用的就是金箔,比较讲究的会用金粉。

(2)戗金   

戗金工艺在清官善本装具中应用也比较多,因为用金量相对少,制作相对成本较低,戗划的金线还能和图案底色相互衬托,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戗划工艺最早见诸于战国漆器上,但是成熟的戗金工艺在宋代的漆器上才较多出现,这种工艺既能表现细若游丝的线条,也可以象素描一样用细密的线条组合表现体块与明暗关系,戗入的金色线条与红色或者黑色背景漆产生强烈的对比,装饰意味很强。至明清时期,戗金工艺则较为常见,并且多与填漆工艺同时使用。戗金工艺使用特殊的钩刀在漆面上戗划出图案以后,在凹陷的图案内施以金胶漆,待其将干时戗入金箔或者金粉,然后将周围多余的金屑清理干净,人荫房干燥即可。

清 红漆描金山水人物纹二屉方角柜

(3)雕漆、填漆

雕漆制作主要分制作胎体、髹涂雕刻层和雕刻纹样。胎体一般以木胎和铜胎为主,做好之后要涂一层厚厚的漆层,之后在这层漆层上进行雕刻。雕漆工艺制作起来对工匠有两个要求:懂绘画,有空间塑造能力。如何将山石、树干由平面变成立体,将绘画与雕刻结合。清宫里有很多人做这些,也很流行这种工艺,雕刻的内容会包括一些名人典故,如倪瓒洗桐、米芾采菊等等。

填漆工艺是先在漆面上或戗、或划、或钩、或刻,制造出用以留存漆液的凹陷空间,然后将漆液填充在凹陷处。雕填器物摸起来是平的,实际上这些花纹是雕进去的。据了解,一毫米的漆器雕刻层,需要十遍刷漆,因此在修复漆器的时候,一厘米的雕刻需要刷至少一百遍漆。

古今漆器修复之异

明代黄成《髹饰录》补缀:“补古器之缺,剥击痕尤难焉!漆之新古,色之明暗,相当为妙。又修缀失其缺片者,随其痕而上画云气,黑髹以赤、朱漆以黄之类,如此五色金钿,互异其色,而不掩痕迹,却有雅趣也。”讲的是如何用大漆修补古物。清宫里对于漆器的修复使用的材料主要是蜡,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由于质地柔软,在后续的使用和清洁过程中容易磨损。目前故宫的修复专家们也在研究当时所用蜡的成分,以便于在修复过程中借鉴和使用。如今修复漆器在使用传统手段修复之时,也会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辅助,做到有的放矢。


原文作者:魏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旷古绝今的漆器器物,如何才能识一二?
失传的手工艺《福建闽东 大漆描金书橱、书柜、衣柜》
漆器,了不得
漆器极简史:五分钟看懂中国漆器8000年|战国|漆器|工艺
漆艺概述
中华风物丨传统漆器之典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