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 什么是中华文明中的“礼”? — 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十三)

什么是中华文明中的“礼”?

— 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十三)

孟维


公制礼以后,中华文明就在礼乐文明的道路上发展、成熟、前进,泱泱中华就成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知礼仪,懂恩义,尊长贵,守大义,重秩序的民族,中国人民大体上是“中庸”的,“温良恭俭让”的人民。


那么,什么是中华文明中的“礼”呢?


中华文明中的“礼”,主要指三个方面


1

“尊尊”。


就是秩序。《礼记》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里说的是别尊卑,定规矩,讲秩序。

2

“道”与“德”。


礼是敬的“天道”,是载物的“地道”,是君子要守的“人道”。人道既“德”。“道德仁义,非礼不长。”用礼给德划出了标准。

3

礼节。


中华文明中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社会的润滑剂。


所以,“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这里是说人为什么需要而且必须要有礼。


《论语》总结道:治社会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中华文明是用“礼”和“乐”来指导、规范社会和人心的。“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孔子推崇周公制礼以后的西周社会。说它是个礼乐社会,是一个人人生活在“礼”秩序下,“礼”道德中的规范和谐的社会。在孔子那里,“礼”是天地之序,是尊尊;“乐”是天地之和,是“和和”。春秋时期,孔子认为社会、人心都“乐崩礼坏”了,所以他四处奔走呼吁,要“克己复礼”。



古西方文明的“礼”体现在宗教里。宗教教育人要做一个“好的人”,中华文明中的“礼”教育人要做一个“好的社会里尊礼的人”;西方的宗教以“神”为唯一的标准,人做好“神”的圣教徒,就成为好人。而中华文明以“礼”为标准,人的思维和行为要符合“礼”,要知大义,懂尊卑,守秩序,就是一个社会中“知书达礼”的好人了。


这里的“礼”,还是人的心灵依托,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的基础,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秩序,是大是大非的义。孔子编著《春秋》,就是编著了这个“礼”,辜鸿铭先生曾经把这个“礼”称为“春秋大义”。

      

古西方人说,对上帝的信仰促使人服从道德规范,它依据上帝的指示。古中国人说,服从道德规范是人的本心,人的本心是要成为君子。走君子之道,依据是中国人的“礼”。“礼”在道德规范中就是同情心和廉耻感。是中国人人性本来就具有的,而且不断被强化的。

      

古中国人从哪里得到“礼”呢?


古中国人的“礼”,即来自中国人善良的天性,也来这中国式的教育。教育首先来自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家族,他们的祖先。中国人崇拜祖宗,尊守家训,敬仰孝道。他们认为,有孝才有忠,不孝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中国人从父母,从家族,从祖宗那里学到了“礼”。


中国人还从学校学到了“礼”。孔子办学,弟子三千,三千弟子只学“礼”以及围绕着“礼”的伦理道德,心灵修养。掌握了“礼”就可以治国治天下。古中国人的学校更像欧洲人的教堂,教人“礼”以及围绕着“礼”的知识。古中国人受到的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诗进行情感教育,以礼进行是非教育,以乐完善人的品性。



“礼”来自中国人具有的同情心和廉耻感。“礼”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礼”是名分大义和君子之道。“礼”是忠和孝。“礼”是仁。因此,“礼”是中国文明的精髓。


所以,“礼”是古中国人必须具有的,也是终身追求的。

侨居澳洲商务中心
澳洲热门新闻 | 政府政策更新 | 社区消息 |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明西化之殇-2 :礼仪之邦
孝道[156]-中华孝道的起源与孔子的孝道理论
古玉藏史
中华名句300句7:礼之用,和为贵。
儒家思想对于今天的意义
国学就是人学,是关于做人的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