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代玉器雕塑艺术研究(一)

一、绪论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商代与商文化

商代是指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时期。商王朝始于商汤,至纣王亡国,经历17世31王,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中叶。以商王盘庚为界,可将商王朝划分为商代前期和商代后期两大阶段。商文化是指商王朝时期以商族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商代前期文化包括二里岗文化一至四期,年代始于商汤,止于盘庚迁殷之前;商代后期文化包括殷墟文化一至四期,年代始于盘庚迁殷,止于商纣亡国[1]。

商代前期文化以郑州二里岗文化为代表。年代范围是公元前1600~1300年。相当于商王成汤至盘庚迁殷之前的二十位商王在位的时间。[2]主要遗址包括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郑州小双桥、垣曲商城、新郑望京楼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等。

商代后期文化以安阳殷墟文化为代表。年代范围是公元前1300~1000年左右主。相当于盘庚迁殷之后的八代十二王在为的时间。主要包括小屯殷墟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本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主要限定于商文化分布区,个别受商文化影响较明显的区域也在研究视野之内。具体来说,本文所研究的玉器包括商代前期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等几个遗址出土的玉器,商代后期殷墟出土的玉器。

2.玉器“

在矿物学上,真玉只包括软玉和硬玉。中国古玉,主要是指软玉。中国的硬玉,在宝石学中称翡翠。矿物学中传统定义的软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的集合体。软玉的矿物成分是透闪石-阳起石,但是透闪石-阳起石并非就是

[1]张国硕、尤悦:《商文化阶段划分刍议》,《中国文物报》2008年7月4日第007版。[2]张国硕:《试论郑州商都的年代》,《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4期。

软玉。”[3]考古出土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用玉主要是软玉,根据产地主要可分为和阗玉、岫岩玉、南阳玉或称独山玉等。商代玉器主要就运用了以上三种玉。玉器的流行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综观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过程及其各时代的辉煌成就,可以看到,中国制作玉器的历史十分长久,用途十分广泛,形式众多,风格独特,雕琢精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玉器工艺领域中别具一格,充分表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商代玉器在新石器时代萌芽的基础上经过夏代玉器形制的发展形成了玉器的繁荣阶段,尤其是商代后期,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集前世雕琢技术于一体,各种雕刻技法运用的自然娴熟。充分显示了高超的制玉技术,对后世的玉器制作具有深远的影响。玉器和青铜器并驾齐驱成为在宗教祭祀、政治礼仪使用的礼器,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4]

3.雕塑艺术

在造型艺术中有一种称为雕塑艺术,雕塑艺术又被称为雕刻,包含了雕、刻、塑三种方法。雕塑艺术指的是用不同材质的材料,将空间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雕塑艺术是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同时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圆雕、浮雕和透雕为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

圆雕就是立体的可以从多角度观察的雕塑。雕刻技法丰富多彩,有抽象的和具体的,也有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其雕塑的内容也是种类繁多,包含了动植物、人物、静物,圆雕多反映出具体的事物形象。

浮雕是绘画结合了雕塑后的产物,在平面中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立体的空间,只有一个平面凸显出雕刻的结构。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浮雕与圆雕同样种类繁多。由于浮雕占用少,多种装饰物都采用这种方法。“我国古代的石窟石刻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高浮雕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5]

[3]唐际根、荆志淳:《商代用玉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5日011版。[4]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2011年博士论文。[5]朱世郎:《数字化技术在城市雕塑——主题性雕塑创作设计实践中的创新运用》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透雕是把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王子云先生的《中国雕塑艺术史》[6]详细阐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骨、玉雕刻艺术,经历了奴隶社会的青铜器、玉器雕刻艺术,再到封建社会人物动物、造像、瓦当、车马、墓俑、石窟雕刻,最后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工艺美术品雕刻、书画雕版、民间小品雕塑,流行了近5000多年。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开始,玉石器雕刻便覆盖了近乎整个雕塑艺术历史,分布区域也遍布了中国古代各个聚落文明。跟随者王朝的更替,自身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在整个雕塑艺术历史上,商王朝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礼器祭祀鬼神,青铜器与玉器雕塑在这个时期同时并重,各自发展出独特的又相互联系的雕塑艺术。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对于商代玉器的研究工作,从1928年殷墟的发掘拉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到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的确立,再到80年代中国考古发展的黄金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没有停止。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如商代玉器的分期,商代玉器的渊源探索,商代玉器配饰研究,商代用玉及其反映的社会关系,商代玉器审美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完整的研究成果。

玉器工艺与青铜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玉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玉器作为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延续时间最长,可以说是没有间断的文化载体。有关商代玉器雕塑艺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将商代玉器从种类上划分,如分为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或是单一的介绍商代玉器纹饰,着重叙述商代玉器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主要文章有常素霞主编的《中国古代玉器图谱》[7]描述了新石器至清代的玉器纹饰结构。另有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玉器全集》[8]收录了中国古代部分玉器。夏鼎先生的《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9]着重参考殷墟出土玉器将商代玉器分为礼

[6]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岳麓书社》2005年8月1日版。[7]常素霞:《中国古代玉器图谱》,《金城出版社》2013年3月版。[8]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版。[9]夏鼎:《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05期

玉、武器工具、装饰品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分为几小类,每小类中各种玉器做了充分的说明。杨育彬、孙广清教授文章《河南出土三代玉器及相关问题》[10]中对商代玉器的发展轨迹和工艺水平做了肯定,强调了商代玉器在三代礼制中的重要作用。任伟先生的《殷墟玉礼器研究》[11]着重对殷墟玉器礼器的演变做了详细阐述。关商代玉器雕塑的艺术体现有待补充。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通过对商代玉器早期以郑州商城为代表所出土的玉器雕塑、商代晚期以殷墟商城为代表所出土的玉器雕塑的研究,结合新石器时代玉器、西周玉器进行对比,阐述商代玉器结构纹饰体现、发展和演变。从构图比例、对称、人性化、艺术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让我们对商代玉器雕塑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研究意义

结构和纹饰作为装饰形式存在于玉器上,为玉器增加了美感,更增加了玉器所体现的内在精神,研究商代玉器雕塑的结构纹饰,对商代玉器体系有一定的补充。

玉器雕刻都是对玉器后天的装饰,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在这种后天琢磨后,玉器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反应出商代政治思想、艺术风格,也反映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研究商代玉器雕塑艺术,是让我们了解商代知识积累、社会发展、文明进化的一个途径。

研究商代雕塑艺术让我们对商代社会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商代流行的青铜器一样,通过对商代玉器雕塑艺术的研究,让我们对商人崇尚的事物,商人的穿戴,商人的生活习惯等等方面有所了解。

3.研究方法

[10]孙广清、杨玉彬:《河南出土三代玉器及其相关问题》,《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11]任伟:《殷墟玉礼器研究》,《东南文化》2000年第09期。

研究方法主要为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考古发掘资料,通过对商代玉器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艺术原理如对称、透视等总结出其艺术特色,从而获得对商代玉器雕塑艺术的研究目的。

(四)商代玉器的发现

据统计,考古发掘出近万件商代玉器,多在中原地区被发现。其中,以郑州二里岗文化为代表的商代前期玉器,主要是一些礼器和仪仗性的武器,有很少的动物雕塑,与二里头文化相接。“商代后期的殷墟出土了很多动物型玉器。殷墟出土的玉雕作品可以看出,当时的琢玉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精巧细致的程度,无论是选料、成型、琢纹、钻孔、抛光等一系列工序,还是艺术法度上的把握,都体现了雕琢者们非凡的水平,这也正是殷商时代玉雕精品迭出的重要保证。”[12]

1,商代前期玉器目前出土的商代前期玉器至少有800件以上,商代前期玉器分别出土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新郑望京楼等7个遗址。主要种类有璧、璜、环、戈、斧、柄形饰、装饰品等。本文研究主要涉及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出土的玉器,具体如下:

“作为研究商代前期玉器的郑州商城遗址共出土玉器200余件,可分为礼器、仪仗器和装饰器等。礼器有璧、琮、牙璋、璜、柄形器等;仪仗类玉器主要有戈、钺、戚、铲和凿等;装饰品种类较多,有簪、环、饼形饰、蝉形饰、铃形饰、柿蒂形饰、坠饰、玉鱼、玉佩、玛瑙以及绿松石饰等。”[13]1953年河南郑州市人民公园出土的璧、璜、环、戈、斧、柄形饰鱼形饰。[14]1954年郑州市人民公园M25出土玉饰一件。[15]郑州二里岗1953-1955年出土的璜、戈、柄形器、玛瑙块、绿松石片。[16]1955年郑州市白家庄出土的柄形器1件、璜2件。[12]胡蓉:《论元代河北散文家苏天爵》,《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年1期。[1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58考古发掘报告》,《考古》,2002年02期。[14]郑州市文物工作组:《郑州市人民公园第二十五号商代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12期。[15]安志敏:《郑州市人民公园附近的殷代遗存》,《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6期。[16]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科学出版社,1959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商代遗址发掘》,《考古学报》1957年第l期

1955年郑州市南关外出土的凿、剑形饰各1件,璜残器、戈各2件。[17]1956-1974年郑州商城出土的玉饰、玦、饼形饰各1件。[18]1958年郑州杨庄村出土璋1件。[19]1965年郑州铭功路出土戈、饰、柿形饰各1件,璜、柄形器各2件。[20]1982-1983年郑州市经五路出土柄形器1件,笄2件。1982年郑州市北二七路出土璧、饰各1件,戈、铲各3件,柄形器5件。[21]偃师商城1983年发现的玉璜、小型玉刀、玉饰各1个,尸乡沟商城1984年发现的笄1件、镞18件。[22]1963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戈、雕刀各1件,饰4件。1974年湖北黄陂李家嘴出土玉饰、笄各3件,柄形饰5件,戈6件。1974年新郑望京楼出土戈4件。[23]

2.商代后期

玉器目前出土的商代后期玉器至少有3000件以上,分别出土于殷墟商城、洹北商城、等十几个个遗址。主要种类有璧、璜、环、块、戈、凿、棒、珠、管、饼、饰及装饰品等。本文研究主要涉及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具体如下: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出土的2000余件玉器为代表,其中仅妇好墓就出土755件,代表着商代玉器的最高成就。1969-1977年安阳殷墟西部出土璧、璜、环、块、戈、凿、棒、珠、管、饼、饰、琴拔、鸟、鱼、雁、鸭、虎、象、兔、猪、鳖、蝉等113件。[24]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755件包括戈、璇玑、牛、燕、鱼、管、坠、琮、圭、璧、璜、环、瑗、玦、簋、盘、戚、钺、矛、大刀、斧、凿、锯、刀、铲、杵、调色盘、梳、匕、耳勺、板指、匕首、人、龙、凤、怪鸟、怪兽、虎、象、熊、猴、鹿、马、牛、狗、镰、兔、羊头、鹤、鹰、鹦鹉、鸽、燕雏、鸬鹚、鹅、鱼、蛙、鳖、蝉、螳螂、笄、镯、柄形器、坠、珠、纺轮等。[25]1984年安阳殷墟西区M1713出土棒、梯形玉、绿松石各1件。[26]

[17]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南关外商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3年第l期。[18]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商城遗址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一)1977年01期。[19]赵新来:《郑州二里岗发现的商代玉璋》,《文物》1966年第1期。[20]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市铭功路西侧的两座商代墓》,《考古》1965年第10期。[2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北二七路新发现三座商墓》,《文物》1983年第3期;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商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6年第4期。[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983年秋河南偃师商城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984年春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宫殿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4期。[23]新郑县文化馆:《河南新郑县望京楼出土的铜器和玉器》,《考古》1981年第6期。[24]杨宝成等:《1969年一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l期。[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占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6年安阳小屯西北地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4期。[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一七一三号墓的发掘》,《考古》1986年第8期。

二、构图艺术

(一)构图造型方法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是和绘画离不开的,它区别于西方将崇拜的神灵制作成现实的人物雕塑,而是将绘画的结构与线条赋予雕塑从而展现出雕塑的美。对于创作来说,一个好的作品要做出的效果和构图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构图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只有搞清楚题材内容和构图之间的关系,将主旨透过合适的主题和恰当的构图方式加以塑造,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表达出来。

1,比例匀称,结构复杂商代玉器雕塑具有匀称的布局,比例的拿捏,结构的规划始终贯穿于整个商代玉器雕塑,其上有秉承夏代之风的前期玉器雕塑,其后有影响周代、战国直至后世玉器结构规划观念的殷墟玉器雕塑。一件工艺品,整体的布局结构是彰显出其艺术气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步骤,目前出土的商代前期的玉器,虽很少有后期发挥圆雕精湛工艺的动物形象,大部分是一些礼器、仪仗用器和装饰品,但是在结构上也能做到比例匀称,简繁搭配。“以郑州商城出土玉器为代表,礼器包含了璧、琮、牙璋、璜、柄形器等。”[27]

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玉器出土较多的遗址。玉璧“共发现8件,均出自墓葬。比较厚重,在选料、加工方面略显随意、草率,已不如史前文化如良褚文

[27]石迪、朱志荣:《论新干大洋洲玉器的审美特征》,《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1期。

化的玉璧规整。”[28]虽然如以上所述,商代早期玉器的加工方面草率,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很少有这个时期的大墓发掘;第二是当时重铜轻玉的观念,这一点从郑州商城发现大型铸铜作坊可以推测一二。但这并不能阻碍商人在玉器雕塑结构观念上的意识体现。比如《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商代制作的玉器充分体现出商人们对比例的恰当运用,相比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对玉器的比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虽然“肉”和“好”不是完完全全符合比例(图一),但是这也是是商人在对玉石加工中深化前人经验从而继承和发展的审美情趣,小小的结构变动,产生出不同种类的器物,其衍生出来的思想也就不同。《荀子·大略》:“聘人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璧之所以为圆形也是因为其象征着天,象征着君王与法度,之所以古代用玉的六器以璧为首。而在商代后期在殷墟花园庄遗址,出土一件玉璧,纹饰复杂、繁缛,工艺精湛(图二)。而从艺术角度看,圆形有饱满充实感,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自我之感。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考工记·玉人》中说道:“琮形八角,径八寸,角各出二寸。”商代的二里岗上层一期发现一件。由于目前商代前期发现的琮数量稀少,虽不能从整体上确认其构图手法,但单单就这一件器物来说,也有其复杂和标准的构图结构。《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黄琮礼地,地方是古代人民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琮的设计秉承了这一思想。外八角而内圆,八角取义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

[28]宋爱平:《郑州商城出土商代玉器试析》,《中原文物》2004年05期。

玉璋是一种有刃的器物,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有突出的鉏牙。1958年在郑州东南郊杨庄出土的一件玉璋,通长66厘米,是迄今国所见最大的一件(图三)。这件玉璋不仅用料巨大,弧度的把握很到位,柄与刃部比例为1比3,结构匀称。玉璋呈青色,局部有褐斑,刃部最宽,呈三角刀状,身内收,使得刀身显出细长感,避免了身直而突出的笨重感。栏部饰有对称长兽首鉏牙,前面还有四齿,齿前亦饰长兽首鉏牙,十分匀称,工艺精湛。商代前期出土的玉戈的数量仅次于柄形器,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29]大量的玉戈的产生充分说明当时商人崇尚军事。郑州商城出土的玉戈均为直内戈器形,较为古朴,说明商人对戈的制作十分的严肃。新郑新村乡墓出土有一件玉援铜内戈(图四),青白玉,铜内的前端有一三角形饰阴线兽面纹,铜内与戈整体比例协调,以栏做兽面耳,很好的起到了装饰效果。而戈的形状近似于弧型,它不具有严格地对称性,有一种向外扩张形式,具有一定柔和感。尾部下沉结合了手持的习惯。

2.借助天然色泽的构图

作为造型艺术,色彩是殷商玉雕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比起线条来,色彩

[29]王良田、张帆:《商丘博物馆藏西汉梁王陵出土玉器》,《中原文物》2008年3期。

是更为原始的审美形式,商人眼中的玉器的青色代表了朴实自然,商人用玉中大多数以青绿色为主,那么偶尔一两件运用其他颜色雕琢出来的玉器无不凸显出其独特之处,巧妙活泼之感油然而生,谓之俏色。商代玉器雕塑运用了俏色。所谓俏色指在一块玉料上的颜色被运用得非常巧妙,利用玉的天然色泽进行雕刻。俏色的运用凸显的是玉匠对玉石本身的理解,也必须是玉匠在审思良久做出的决断。玉石上不同于常理的其它色块,没有弃之以难能可贵,反而又用这种唯妙唯俏的雕刻手段,将其糟粕转换为精华,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3.运用先进的透视原理

将雕琢目标运用透视原理将实物压缩成平面图形在加以结构上的变化,抓住描绘对象的透视面特征,用娴熟准确的外轮廓线将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扁平玉雕一般均为两面对刻相同或相似的纹饰,整体配合匀称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工艺被许多学者精辟的浓缩为“影式玉雕艺术”。与当代雕刻作品中的浮雕、透雕相似。商代后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包括璧、环、璜、玦以及绝大多数的动物性玉饰,这些器物的外轮廓普遍呈圆弧状,压缩出动物的基本形态,如扁平状却保留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图五)。

在雕刻工具日趋完善的帮助下,这种对动物雕刻再加工的方法越来越成熟,让原本严肃、神秘的商代玉器逐渐活泼、生动起来。是雕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从抽象到具体的又一次升华。比如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玉鹿,将立体的鹿形体通过自己的观察压缩成平面图形,鹿角和鹿耳的处理十分到位,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技巧。除此之外,神秘莫测的龙,生动活泼的鸟,庄重威严的虎,憨厚可爱的马,机智灵动的兔子等等这些精致的玉雕艺术品,也都运用了这种透视的原理。

(二)构图思维

通过组合、排列将简与繁、抽象与具体在主观思想下结合,形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构图,这种思维方法从商代玉器雕塑中得到体现。

1,形式美感的运用

简与繁的搭配,已经存在于商代玉匠的脑海中,如何突出器物的特征,势必要有简繁对比,一味的增加未必是好的,繁冗的线条凸显不出玉器自身散发出的光泽,简单的勾勒反而有时候恰到好处。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九纹大玉刀,和玉脊棱刀简繁搭配得当。刀刃刀背以一比二划分开来,刀背饰以繁杂的纹饰,而刀刃部分则通体光滑,这样的处理体现出玉匠对玉器的简繁刻画。在对玉器构图过程中,审视适度的去增加消减部分结构,能够让凸显的部位更加突出,婉转的部位更加隐匿。商代后期出土的玉器以妇好墓为代表,其中除了礼器、仪仗用器开始丰富起来,装饰品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个时期出土的装饰品所占比例最大。这些装饰品大致分为佩饰、头饰与冠饰、腕饰、坠饰、镶嵌饰等。其中的人形器和动物器最为精致。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戴頍跽坐人像,青玉圆雕,如此坐人像以站立姿势,其身材比例基本接近六个头身,接近真实比例(图六)。手臂长度和腿部长度亦接近真实比例。此玉人雕塑由头部至双腿整体大致呈三角形,给人一种稳定感。此玉雕以坐姿示人一或是此为服侍王室所用,二或是坐姿更突出构图中对S形的把握,有一种人体柔和,优美流畅之感。作者巧用玉石结构刻画出坐姿,玉雕口微张开,似在述说的神态也惟妙惟肖。相比之下短辫跽坐人像就稍逊一筹,其身材比例没有那么匀称,但也有一些点睛之笔,足部刻画十分精致,弯曲用力的前趾十分符合坐姿的姿态,脚部与腿部也呈现稳定的三角形,仿佛玉雕用两只脚蹬地支撑一般。

动物器形中龙图腾不可或缺,妇好墓出土的卷尾坐龙这件玉器雕塑运用了圆雕和透雕工艺,尾部卷起与颈部自然贴合,弯曲的弧度足足有540度还多,犹如旋紧的发条,蓄势待发。此雕塑整体呈现方形,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而曲线的运用又不乏柔绵之感(图七)。此雕塑由两脚加一尾的三角站位做为支撑点,身体重心落在整体中部。身体圆形,背部方形背鳍相互补充。头、眼、角、鳞、脚、尾、口、舌、牙均描绘的生动形象,结构十分复杂。不足之处整件器物有一种虎头蛇尾之感,这和其他商代的装饰品雕塑一样突出刻画头部,这可能与佩戴这些精美玉器的统治阶级的支配权利相符合。妇好墓出土的黄玉凤刻画十分形象,最突出的是它的两根长翎毛,足有整个身体的长度,整个器物运用平雕、透雕手法。在构图上,翅膀的简单刻画突出的是尾部与头部(图八)。“此凤形象、

做工属石家河文化,该文化已出团凤一件。两凤形象类似,做工相同,故可证此玉凤不是殷王室玉作所啄,可能是来自中南的贡品或出征缴获之玉。”[30]虽然不是商人亲手制作,这件玉凤也是出自商代时期周边国家,足以代表同期商人玉

器制作水平。整件玉凤构图以平衡式为基础,兼顾匀称、平稳。不足之处尾部刻划较简单,给人以头繁脚简之感。商代出土的平雕、浅浮雕鸟形器构图中有一点特别具有代表性,各种不同的玉鸟尾部刻意设计为与双脚平行,工匠巧妙运用尾部作为第二支点,又设计一个回勾以突出尾部特写,使整件作品不仅视觉重心稳定,并且结构完整。其尾部做脚的构思与同时期商代青铜器鸟形器如出一辙(图九)。商代晚期出土的玉龙玉虎圆雕,着重刻画了头部,尾部以简单的曲线勾勒即可,突出了头部的重点。

2.抽象与具象结合

商代后期的玉器圆雕艺术在对实物刻画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艺术创作都是源自生活,艺术创作的对象也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在和自然接触的实践中,一些起初制作工具的石块刺激了先民的模仿本能,器物的像生由此诞生。由于商代手工业发达,起初制作的那些祭祀神灵的器物类型以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为了使玉器更多的融入到个人生活中,那么雕刻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动物

[30]杨宝成等:《1969年一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l期。

无疑是最合适不过了。最有代表性的就属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小象,这两只小象形态憨厚可爱,颇受人青睐(图十)。区别开那些表现了玉匠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趣而制作出的非现实怪鸟、怪兽,显得十分庄重。这两件玉象呈黄褐色,圆雕。象做站立状,体型肥硕,鼻子上扬,末端向下卷曲,两只大耳朵贴紧身体,四肢刚健有力,身体四肢绘有云纹,背前端饰菱形纹,背中及尾部饰节状纹。如果不是对生活观察如此仔细,动物的神态想必不会如此唯妙唯俏。又如剪影式压缩方法平雕的玉鹿,比例拿捏和实物一致,动态结构传神。不仅仅是动物形玉器,商代晚期出土的玉神人兽面形饰,面部五官刻画得唯妙唯俏,结构比例与真人差别甚微。

(三)构图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1,从祭祀和生活看商代玉器雕塑艺术构图特点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所描述的鬼神与西方尊崇将神灵雕刻成有血有肉的真实凡人形象不同,在崇神尚鬼的商代,人们借助于玉石雕琢出的玉器作为崇拜鬼神的图腾。美也是有等级之分的,龙、凤、虎、鱼、虫等等形态在商代后期玉器雕塑中随处可见,而在前期却少有见到,商代前期祭祀用玉大多数是规整的器形,这是沿袭下来原始社会的尊神崇鬼的宗教用玉观念,不止是祭祀祖先,商代会盟也会用到这些礼器。“盟誓用品和盟誓仪式独特。从甲骨文盟字形状来看,正式盟誓用品应有牺牲、青铜或陶质的盘、盂、簋之类的承接器。而从卜辞可知,盟牲的种类有羊、牛等。因盟誓与军事战争有关,盟誓用品还应包括武器。”

[31]正因为祭祀、会盟如此的严肃,玉器的构图形态也越发的严[31]张国硕:《试论商代的会盟誓诅制度》,《殷都学报》1998年04期

谨、庄重。随着时间推移,生活中的美多多少少会融入玉器的形态结构之中。玉器渐渐进入一些宽松的场合,随着玉器在王室日常生活中流行,玉器象征美德也慢慢被人们提及。中国对玉这个字的正式定义是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所以古人所说的玉是指色光润、声舒扬、质莹洁之美石,即包括了外表温润有光泽、敲击时能发出悦耳声音的各种美丽石材。仁、义、智、勇、洁则是玉所象征的珍贵人格特质。君子如玉,单单从玉质本身就能凸显出主人的君子之美,形态构图上更以各种庄重的神话动物来彰显美。

2.从人性化角度看玉器艺术结构特点

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方便人们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既能满足人们对物品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32]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于商王朝的统一强盛,战争较夏代有所减少,玉器的造型、结构从从一开始服务于战争祭祀渐渐融入生活。无论大型祭祀,或是日常起居,玉器结构的刻画多是由人们对生活的点点累积而萌发的。玉器的摆放、穿戴、抓握统统都是技艺精湛的玉匠雕琢玉器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商代的玉器制作出的用具是最早的生活用品,在生活劳作中衍生出了艺术气息,凸出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为汉唐后世玉器创作走向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商代各种装饰性玉器为了佩戴而运用了穿孔,为满足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日用品,包括臼、杵、盘、梳、耳勺、匕等。这些器物虽谈不上什么设计理念,但确确实实包含了一些人性化思想,慢慢的,玉器的结构从华丽转为实用。“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和四足兽形觥,将整个器体设计为动物形,构思巧妙、形象逼真。”[33]不仅仅是青铜器,鸟形玉器也仿照青铜器以尾做支撑点,考虑了器物摆放的形态。这一点也说明商代玉器和青铜器的平行发展,将实用性渐渐引入器物的结构。

[32]肖其昌:《浅谈景观人性化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36期。[33]郜向平:《青铜文化的核心-殷墟青铜器》,《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3期。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张超, 郑州大学 发表时间:2015-03-01 硕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玉器
学习研究贴之二 商代玉器的特点
商代玉器图片|商代玉器玉材|商朝有什么玉器种类?
西周定玉礼春秋重玉德
考古虎·初二 | 玉虎寻春——晚商墓地出土的玉虎
朱乃诚:夏商时期玉虎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