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品雅集五周年庆典专场|一品雍斓之青花(下)

    清代是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并代表着制瓷的最高水平,瓷业生产以青花为主流产品,在装饰技巧上呈现的是多样化。清代所创造的百般彩瓷、千种釉色,流传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不可胜数的亿万佳器,为中国陶瓷史留下了一座后世无法逾越的巅峰。

清雍正仿永乐青花牡丹纹折沿大盘

直径45cm

赏析: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胎质细密,釉质柔润。内壁绘缠枝莲纹,盘心绘两株折枝牡丹,牡丹饱满,枝叶茂盛,牡丹构图别致,花、叶相衬。外壁亦饰一周缠枝莲纹。无论造型、纹饰风格、画法均仿永乐器的风格,画工细腻、流畅,章法规矩,布局有序。

此盘仿明代永乐青花制品,故砂底不落款。因此种大盘尺寸较大,故对烧造工艺的要求较高,稍有差错,极易变形。雍正一朝多仿前朝器,无论是单色釉、青花以及彩瓷等均有烧造,从明初到明末的几代官窑器均有仿造,且有佳者酷似原器,较难辨认,此件亦是代表之作。花叶的画法、铁锈斑的模拟、器型及纹饰布局的构思都与永乐时期的同类作品非常近似,具有雍正朝官窑仿永宣青花的典型风格。国家博物馆有同类器收藏,造型、纹饰、尺寸与本品极为接近。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月,图17

 

    康熙十九年至乾隆时期(1680-1795),共计115年。经过顺治及康熙前期的过渡,清王朝步入了“康乾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也进入了繁荣昌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青花,由摹古、创新,逐渐演化到形制规范,中规中矩,工艺熟练,最后变成熟能生巧,生产任何东西都游刃有余。官窑所有式样、品种都由宫廷直接把握,直接出样,由督陶官亲自管理,因而质量非常高。

清乾隆青花花卉开光龙凤纹抱月瓶(一对)

45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赏析:本品俊秀别致,颈之两侧贴塑青花夔龙纹为耳,可爱生动,与圆润扁平的瓶体上下相衬,更见灵空精巧。口沿外唇下绘海水纹,肩部凸棱线一周,上饰蕉叶纹。瓶身缠枝牡丹纹开光饰龙凤纹,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但见苍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瑞凤华羽彩衣,展翅回首,与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所见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深得迤逦之姿,福海之中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御窑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龙凤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妍丽清雅的青花,莹润皙白的胎釉,相益彰显,闪现出乾隆上品御瓷的非凡丽质。

参阅:1、香港佳士得19951013日,编号784

    2、香港苏富比20050502日,编号0510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故宫博物院编,图版132

 

    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此时的青花,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型上,雍正青花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结构精巧,陈设与实用保持完美结合,形成高雅而朴实的艺术风格。在制瓷工艺上,仿烧明代永乐、宣德、成化青花达到了“与真无二”的程度,体现了高超的技巧。

清乾隆青花红彩缠枝花卉纹抱月瓶

22cm

赏析:此式扁瓶系受西亚金属器影响而出现的器形,肇始流行于永宣时期,清雍正、乾隆二朝御瓷对其均有摹制与化裁,并较之原型更见清秀,在清宫的正式名称为马挂瓶。乾隆皇帝对此式样甚为钟爱,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可见当年烧造之盛。乾隆朝关于马挂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据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如本品青花釉里红品种的烧造,可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的记载,“(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钦此。”多番的烧造足可证明乾隆皇帝对此类瓶式之喜爱。

瓶小口,短径,颈、肩处饰对称绶带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以青花绘缠枝莲枝叶,以红彩绘花朵。青花发色青翠透彻、幽靓素雅,红彩瑰丽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两者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233,图213

《徐氏艺术馆·陶瓷IV·清代》图84,徐氏艺术馆,1995年。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莲花纹抱月瓶,纽约苏富比,2013年,lot0167

 

    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在形制上,既继承前朝式样,也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清雍正仿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罐

28.5cm

赏析:永宣青花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备受世人所推崇,故明清两代多有仿制。此罐即为雍正御窑仿永宣时期之精品佳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此类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盖罐,器形、纹饰均与此器相同,可为左证。罐为圆唇直口,溜肩,鼓腹微扁,腹下渐收,宽圈足。口沿饰双蓝圈,绘花叶小样,肩部饰以莲瓣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西番莲及秋葵纹,花叶舒展有致。底部事莲瓣纹与肩呼应,全器白釉为底,青花绘纹,绘画细腻流畅,青花发色浓郁艳丽,仿永宣“苏料”沉郁古研之气,虽不得尽美,也不失一番清新。此器造型古拙敦实,制作精美,底足露胎处胎质晶莹洁白,细腻润泽。为雍正本朝佳品。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第119页,图10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来源:法国Remy Le Fur Associes拍卖

 

清乾隆青花留白龙纹盘

直径17.7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赏析:口微撇,浅弧腹,下承圈足,胎质细腻。盘内部口沿下及内底心各绘两圈弦纹,内底心弦纹内绘一只升龙,似在汹涌的海水中昂首舞爪,气势恢弘磅礴,盘外壁口沿下绘一周弦纹,腹部一周绘九只五爪龙,以青花绘海水纹,留白处呈龙纹图案。盘底落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留白工艺始于元代,后历代均有烧造。其制作流程为:先在素瓷坯上以青花料勾勒出纹饰轮廓,再在除纹饰以外的地方渲染青色,形成青地白花。其制作工艺与白地青花器相同,只是纹饰的表现色彩正好相反——蓝色为地,白色为花。青花留白在制作上需使用青花进行较大面积的涂抹以及渲染,工艺繁杂,青花消耗量大,在纹饰填绘上又颇费工时,因而此类品种的青花器产量较少,实为难得。

 

青花釉里红掏耳罗汉瓶

46cm

赏析:掏耳罗汉是十八罗汉之一的那迦犀那尊者,那迦犀那尊者原是被印度的一位王子,后来弃位出家,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佛称赞他是弟子中断绝尘缘最好的一位,又以耳根清净闻名。所以常以掏耳罗汉的形象示现。此件青花釉里红掏耳罗汉交脚而坐,一脚露出袈裟,现出所穿布履,真实生动。左手按扶岩石,右手扬起靠近右耳耳朵,手部雕琢颇为生动,更为引人的是罗汉的神情。一眼微闭,一眼圆睁嘴角向上翘起,面部肌肉随之呈现生动的神情。罗汉将那种沈浸在自我世界,不受外界烦物干扰,耳根宁静自乐的状态展现的淋漓尽致。背后苍松遒劲,枝叶苍翠,本品以釉里红描绘枝干、腰带,鸡缸杯山石纹理,青花描绘人物,枝叶,远景,青花古雅沉静,釉里红发色浓艳,整体线条简洁流畅,布局疏密得当,瓶胎釉结合致密,釉质肥厚,莹润如玉。

来源:纽约苏富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青花瓷器鉴赏(乾隆)
乾隆瓷器之红彩胭脂彩
什么是粉彩?你了解吗?
元代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
清乾隆白釉玲珑番莲纹盖碗
明清青花瓷器精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