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文华殿【四王】绘画特展之四:王原祁


“ 四王” 终于写到最后一位 王原祁,而一个多月故宫文华殿 “四王” 绘画展在今天也结束了。





王原祁(公元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室名扫花庵、古期斋等,江苏仓人,同为 “四王” 王时敏之孙。《国朝画征录》曰:王时敏 “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法,尤长于八分,而于画有特慧 ”。


其从小接受清朝正统士大夫教育。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考中进士,任知县。四年后,由知县擢端谏,又改翰林,直入皇帝南书房。康熙帝很喜爱他的画,亲笔赠诗有 “图画留与后人看” 句,王原祁深感荣耀,特刻一方印章钤于画幅。然其祖父王时敏告诫:“ 汝幸成进士,宜专心画理,以继我学。”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充任《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画谱共一百卷,分论书论画、书家小传、画家小传以及书画跋、书画辨证、书画鉴藏等门,计征引古籍1844种,注明出处,便于查考,此书对于画史的研究作用颇大。编毕67岁,康熙帝亲为之序。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其70岁又奉命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后官至晋少司农,即户部左侍郎,累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为地位显赫的文学侍从大臣。因之,人称之为王司农。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王原祁病死于北京官邸,终年74岁。当地人把其葬于故乡太仓,并立专祠于其高祖王锡爵之王文肃公祠内。


王原祁像  照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私信删除。


王原祁自幼在其祖父王时敏指教下学习山水绘画,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临摹王时敏的画作,因此四十到五十岁的作品和其祖父的很像。第一篇就写到王时敏是董其昌入室弟子,以临摹古人作品为归宗,因此王原祁也间接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并且除 “二王”(王时敏、王鉴)之外,在后学中最得董氏精髓者之一。其祖父王时敏评价:“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得其形者吾不敢让,若神形俱得,吾孙其庶利?”


同时王原祁也和其祖父王时敏一样,继承了对黄公望的喜爱,并以得 “古人脚汗气” 为荣。其认为初学画者,必以临古为先,进而熟于胸中,自能运于腕下。但其在中、后期,用笔、用色、构图的处理上,创出了自己的风格,既不拘泥于造化也不拘泥于古人的作法,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


王原祁在对全图的构局——虚、实的交割拱状,土、石的推挽拒迎,线体的重叠转映上极为上心,又辅以斑驳随意的色彩。而画面空间结构的推进和新创,更是接近 “现代” 绘画意识,使呈现一种更为结构化的平面语言。徐邦达先生评价其画:“ 这便是中国的印象派。” 就是指其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王原祁以师法黄子久为主,但并非专师黄子久一家,更不是矩步绳趋,墨守家法,而是五代、宋、元之李成、赵大年、赵孟頫、高克恭等人的画法,率皆用之。表面上看起来王原祁的构图可能都很类似,仔细欣赏就会发现每幅作品的内在都有它特别的笔法变化。并且其自语:“ 要仿元笔,须透宋法,宋人之法一分不透,则元笔之趣一分不出。”  而 “仿” 是借境,是一种作画方式,是为脱其本色。所以王原祁虽仿古人,但大多加以已意。


王原祁画学著述有《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王司农题画录》等,诗集有《罨画楼集》三集。



王原祁

溪山高隐图  卷

纸本

墨笔

一六八四年


此卷是王原祁为友人陆鐀所作,历时半月而成。笔墨取法黄公望、吴镇及米芾父子,是他早年取法古人的典型面貌。











“ 画须自成一家,仿古皆借境耳。昔人论诗画云:不似古人则不是古,太似古人则不是我。元四家皆学董巨,而所造各有本家体,故有冰寒于水之喻。尧日学画苦心有年,未能入室,以其规摹一家即受一家之拘束也。此幅拟大痴而脱去其本色,浑厚磅礴即在萧疏淡荡中,未免贻笑于作家。余谓贻笑处既是进步。放翁诗云:文入妙来无遇熟。久之融成一片,勿拘拘于家教为也。”

——王原祁



王原祁

富春山图 轴

纸本

墨笔

一六九三年


此图是王原祁在同僚王鸿绪家中观摩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所作,截取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山峦局部。布局深远,树石皴染干湿结合。


图中描绘一高山大岭之间,林木茂盛,云气蒸腾。细瀑飞挂,崖边孤亭独立,山涧屋舍栉比。意境清和,宁静悠远;构景丰富,主次有序。



自款识:“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长卷歌,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  钤 “王原祁印”、“麓台”、“古期斋” 印。右下角钤 “虚斋鉴定” 等藏印两方。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大,有更多的空间。而王原祁的仿作放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其尤其注意结构和笔墨的多样化,皴、擦、点、染运用自如,笔法松秀,并多用披麻、米点、折带等等皴法。


王季迁先生在徐小虎先生的《画语录》中说到:“我不认为他(王原祁)只是在画画,相反的,我认为他在用笔墨表现纯粹而抽象的美。”  在王原祁的笔墨下将黄公望、董其昌笔墨的抽象化走到极端,以抽象笔墨作出纯笔墨之美。



王原祁

昌黎诗意图

纸本

设色

一七零二年


此图画意取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南山诗》。韩愈笔下的终南山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


《南山诗》“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不知去过终南山的朋友们读之是否感同身受。







此图构图平远疏阔,笔墨丰润,设色以浅绛为主,墨色交融,颇具书卷之气。




王原祁

松溪仙馆图  轴

纸本

墨笔

无年款


此轴为王原祁的臣字款作品。以仿学王蒙画风为主,皴染厚重,笔精墨妙,创作水平与艺术风貌与其《昌黎诗意图》轴十分接近,应在六十——六十五岁之间所作。






画中可以看到王原祁笔下的石头皆十分碎小,用笔皆极其繁密。祖父王时敏的山水画师法黄子久为主,其画中已有小石堆砌的习惯,而王原祁更是发展了它,形成了自己的画法特点。不过,这种画法并非来自师造化,而是把黄公望的局部画法扩大,乃至形成程成化。



王原祁

仿黄公望山水图  卷

纸本

设色

一七零四年


此卷以仿黄公望山水风格为主,兼具王蒙、吴镇笔墨特色。


关于青绿设色,王原祁 “惟求宗旨,何论宋元” 的画学观使其取精用宏,集宋、元之法,合黄公望浅绛与三赵青绿为一体,完成了用色如用笔用墨的设色山水之法。其画中青绿设色的笔法与墨笔中的皴法相同,画中的苔点亦色、墨交融。









“ 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笔端金刚杵,在脱尽习气。”


——王原祁 



王原祁

仿古山水图  册

纸本

墨笔或设色

一七零五年


此册是王原祁为其外甥兼弟子李为宪(字匡吉)所作。画面绘制精美,笔墨纯厚自然、设色自如,对题是王原祁临习四十年后对宋元诸家的感悟及 “六法” 的总结,全面涉及了山水画的丘壑布置、笔、墨、设色等技法,再次强调了 “气韵生动” 的宗旨。


王原祁通过分析古法到提炼古法,最后发展自己从古法中所提炼出的典型风格的典型艺术样式。



“仿董源” 对题:“六法中气韵生动至北苑而神逸兼到,体裁浑厚,波澜老成,开以后诸家法门,学者罕窥其涯际。余所见半幅董源及《万壑松风》、《夏景山口待渡》卷,皆画中金针也。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未见者无论,幸而得见,不求意而求迹,余以为未必然。余奉敕作董源设色大幅未敢成稿,先以此试笔并识之。”


这段话中包含了王原祁 “南宗正脉” 以董源、巨然为宗的思想,而其理解的 “气韵生动” 为神逸兼到,即指士气与作家一格,强调其可学可就的画学理念。






“仿赵松雪” 对题:“桃源处处是仙踪,云外楼台映碧松。惟有吴兴老承旨,毫端涌岀翠芙蓉。赵松雪画为元季诸家之冠,尤长于青绿山水,然妙处不在工而在逸,余《雨窗漫笔》论设色不取色而取气亦此意也,知此可以观《鹊华秋色》卷。”









\


《国朝画征录》记之王原祁作画经过述云:“展纸审顾良久,以淡绿略分轮廓,既而稍辨林壑之概,次立峰石层折,树木株干,每举一笔,必审顾反复,而日已夕矣。次日夏招过第,取前卷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入藤黄少许,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贮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笔干擦石骨,疏点木叶,而山林屋宇,桥渡溪沙了然矣。然后以墨绿水,疏疏缓缓,渲出阴阳向背,复如前熨之干,再钩再勒,再染再点,自淡及浓,自疏而密,半阅月而成。发端混仑,逐渐破碎,收拾破碎,复还混仑,流浩气,粉虚空。无一笔苟下,故消磨多日耳。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洵非夸语也。” 可见其作画之谨慎。



王原祁

神完气足图   轴

纸本

墨笔

一七零八年


此图是王原祁为教导其弟子金永熙(字明吉)而作。金永熙与王敬铭、李为宪、曹培源并称王原祁的四大弟子。


图中不仅在丘壑布局、笔墨神韵上力追董其昌、巨然的 “ 全体浑沦,气势磅礴 ” 的特点。并且全以块石堆积成山,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



神完气足即指:首尾贯穿,一气呵成之意。


王原祁本幅右上自题:“ 学董、巨画必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明吉问画于余,特作此图示之。惨淡经营,历有年所,而终未匠心,方知入室之难。明吉勉旃。戊子腊月望日题。王原祁。”



整个画面崇山峻岭,冈峦亘连,平湖房舍,树木丛生,山间小径蜿蜒直上,板桥接岸等,将繁复的景致巧妙地浑然一体,血脉贯通,景色高旷。



山石用笔积墨,即先笔后墨,连皴带染,由淡及浓,由疏而密地反复皴擦勾染,使画面显得融和厚重。


《国朝画征录》曰:(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正是他晚年作画的效果。



娄东派虽然由王时敏所创立,但实际领袖是王原祁。因为这一派中画家多数是直接师事王原祁,其画风也基本上和其接近。并且因为王原祁的地位及在朝廷中的影响,清早期宫廷绘画更是受王原祁画派支配。


最后另外再说一句,明末清初虽然 “四王” 的绘画理论和 “四僧” 特别是石涛的理论截然不同,其主张 “ 笔墨当随时代 ”,反对 “ 泥古不化 ”,但是王原祁对同年出生的石涛极其推崇。王原祁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第一。” 这样的评价既显示了王原祁的气度,也说明了石涛的造诣。关于石涛可点击:故宫武英殿——明末清初四僧 · 石涛


当写完第一篇 “ 四王 ” 王时敏时,博物馆爱好群里有朋友直言花时间去写 “四王” 有什么意义?当时因为我有别的事回答比较简单。现在再正式回复一下:


 从艺术角度上看 “四王” 的作品确实稍逊一些,其的再传弟子和受其影响的一些画家的作品更是停滞不前,缺乏理想和冲劲,渐渐趋软、甜、俗、风气萎靡。但从中国画史的角度来看,清初 “四王” 的绘画思想理论和创作的作品左右清代画坛二百多年,直到近代画家黄宾虹、吴湖帆、张大千等均受其影响很大,同时对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具有深远的影响。“四王” 在中国画史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仅仅只在当世,更具有对后世接续与承传文脉之贡献。


感谢大家花费时间读完这个系列,感谢给予我指正错误、并参与讨论和一直鼓励的朋友们!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四王”绘画赏析
清初四王:王原祁
中国传世名画——王时敏绘画名作
清 王原祁《秋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作品50幅/册
师古为宗 霑溉后学--<四王>绘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