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御窑那些事

早在东晋时期,景德镇已经开始烧造瓷器,制瓷历史悠久。

 

至北宋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质地精良,深得皇帝喜爱。宋真宗下旨将景德镇瓷器进贡朝廷,并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作景德镇瓷器底款。

汝窑天青釉圆洗

久而久之,便有了“天下咸称景德镇”之说,当时的“昌南镇”亦更名为“景德镇”。

 

明清两代瓷器,大家通常说的“御窑”就是特指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结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生产出无数精美的瓷器。

哥窑青釉鱼耳炉

鼎盛于明清两朝的景德镇御窑厂,六百多年来,由初设到兴盛再发展到鼎盛时期,倾注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太监窑工等的心血,才成就了登峰造极的景德镇御窑。

 

元官窑:元帝始设浮梁磁局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为皇家烧造瓷器,并兼造漆器、棕藤、马尾、笠帽等。景德镇当时隶属浮梁县,故称“浮梁瓷局”。在浮梁瓷局的监管下,景德镇创烧的卵白釉、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举世闻名的精品。公元1368年,元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浮梁瓷局也随之消失。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白瓷在元代的景德镇有很大的发展,优质的白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个官窑——浮粱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枢府瓷、青花和釉里红瓷,取得卓越成就,为明清两代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并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洪武大帝建御窑

 

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在景德镇设“御器厂”,此为景德御窑之始创。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

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洪武帝需要以瓷器换马用于战争,还要用瓷器扩大贸易和安抚邻邦。御厂烧造出器型硕大的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碗、大罐,素朴雄浑,粗豪而不失风韵,形成了洪武官窑瓷器的独特风格。

 

戏说燕王红战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朱棣身着鲜红的战袍指挥作战,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发现朱棣的红战袍上霜花自然凝结成一条腾空飞舞的白龙,三军以为瑞照,士气大振,战果辉煌。

明永乐鲜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1402年,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御厂的技师们依据燕王战袍的故事,设计烧造出鲜红地白龙纹瓷器,以表对永乐皇帝的敬意。而这种集“鲜红”与“甜白”于一身的瓷器,则成为永乐官窑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明皇怒斩督陶官

 

宣德官窑有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朝廷派官员督陶,负责宫廷用瓷的生产,特别是对贡余品、次品管理近乎苛刻。

 

督陶官张善“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其同列”。

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

宣德二年(1427年),为了整肃纪律,杜绝官窑贡余品的外流,宣德帝将督陶官张善处以极刑,将所有贡余品、次品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既维护了皇权的威严,也“打”出了官窑瓷器的至精至美。

 

宣德皇帝蟋蟀罐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喜好玩蟋蟀在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促织”篇中有所描写,而宫廷正史却无记载。

明宣德麒麟纹蟋蟀罐

1993年的珠山宣德官窑遗址考古发现却证实:御厂为朝廷烧造了数十种纹饰精美的蟋蟀罐,其中青花双角五爪龙纹蟋蟀罐就是贡宣德皇帝观赏斗蟋蟀的“斗盆”。

 

这位“太平天子”不仅有玩蟋蟀之好,而且酷爱养鸟赏花,宣德御厂为朝廷烧造的花鸟虫鱼器皿就达几十种。

 

太监督造青龙白瓷缸

 

明代永乐年间,北京谨身、华盖、奉天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正统六年(1441年)三大殿重建工程完成。太监王振命令景德镇为大殿烧造青龙白瓷缸,因缸大而且壁厚,屡烧不成,三大殿前的陈设便以铜缸代替。

明嘉靖青花龙穿花大缸

而几十口有裂痕的龙缸则被打碎掩埋在御厂西围墙下,直到1988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青龙白瓷缸才得以重见天日,现陈列在龙珠阁展厅。

 

明宪宗创导斗彩新风

 

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对景德镇御厂的生产相当热心和执著,这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又善于绘画的帝王,对小巧精致的工艺品情有独钟。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成化皇帝的审美情趣和个人喜好直接影响到御窑厂的生产,在他的创导下,成化官窑烧造出瓷质精美、彩饰优雅、小巧别致的斗彩瓷器,成为明代官窑之冠。

 

成化斗彩一直被人视为拱璧,古时就有“神宗(万历帝)御前尚食,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的记载,而在成化朝之后的510年——公元1997年的香港索士比拍卖会上,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竟拍出2917万港币的天价,这恐怕连成化皇帝自己也始料未及。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2014年,又创造出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竟拍出2.8亿港币的记录。

 

文房用瓷与康熙

 

康熙时期,御窑烧制了大量笔筒、水洗、臂搁、瓷砚等文房用瓷,这与康熙皇帝实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作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清楚地认识到,满族的武力不足以统治中国。唯有遵孔崇儒,学习汉民族文化,才能巩固满清帝国统治。

清康熙墨彩竹节式臂搁

因此,即位伊始,康熙即把程朱理学确定为官方哲学,采取怀柔汉族知识分子政策。对文化的推崇自然促进了文房用瓷的烧制,康熙刻意求精地让御窑厂的窑工们烧制各类文房用具,这其中以笔筒烧制地最为出色,在清代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爷最爱素雅器

 

雍正皇帝为康熙第四子,有“四爷”之称。这位铁面无私的帝王,在艺术鉴赏方面颇具文人气息。

 

他喜爱文雅素净的瓷器,追求自然、含蓄之美。

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瓶

雍正皇帝对瓷器制造直接干预,从宫中造办处档案得知,御窑厂生产的瓷器的样式,都要秉承雍正皇帝旨意,做出各等式样之后由皇帝选择。

 

宋代瓷器以胎质细腻、色彩淡雅、大度秀美而闻名于世,深得雍正喜爱,因此雍正时期御窑厂生产了大量仿宋瓷作品。

清雍正淡黄釉瓶

粉彩以玻璃粉打底,彩绘图案具渲染效果,颇似中国水墨画意境,雍正对此喜爱有加,故雍正年间粉彩盛烧一时。

 

乾隆窑冶古今中外于一炉

 

乾隆( 17361795 年)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乾隆窑产品,主要指唐英督理窑务时的制品。唐英原为内务府员外郎,早在 1728 年(雍正六年)即到景德镇御窑厂“驻厂协理”窑务,担任年希尧的副手。在 17361749 年(乾隆元年至十四年)、 17521756 年(乾隆十七至二十一年),唐英先后任淮安关、九江关监督,兼理景德镇窑务。

清乾隆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唐英不仅一般地管理厂务,完成朝廷交办的大量瓷件,而且深入窑厂,研讨工艺,在仿造和创新上成就显著。每年贡献给朝廷的大小盘、碗、锺、碟、瓶、勰、尊、彝等,多达 57 种。

 

《景德镇陶录》记述唐英的成就说:“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清乾隆仿古铜彩出戟尊

乾隆窑继承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精华,所仿历代名瓷几乎无所不有,同时吸收东、西方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制瓷工艺,力求新的创造,真可谓集各种技艺之大成,冶古今中外于一炉了。

 

李鸿章筹银兴复御窑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到景德镇,咸丰五年,太平军烧毁御窑厂,御厂被迫停止烧造。

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

时至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命九江关督蔡锦青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72间,兴复御窑,所有督陶事务,由九江关监督遥领。

 

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厂为同治皇帝大婚烧造喜宴瓷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御厂制度终止,至此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经过了近六个世纪的漫长历史。

清同治红釉开光金囍字碗

景德御窑作为皇家窑厂,与皇室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帝王与瓷器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细说清代瓷器(十五)乾隆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中国历代帝王与陶瓷
这种官窑只烧了3年,比带年款的还少!历史价值巨大,坐等升值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
这个古代皇家专属的“厂子”有多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